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魂"话"魄"     
“魂”与“魄”虽皆可用以表示精神、神志等,但就本义而言,有“阴”与“阳”之分。中医学中与之相关的许多名词术语及理念,既发端于先民对“魂”、“魄”不同初始义的认识,又促进了其词义的外延。  相似文献   

2.
张永顺 《光明中医》2004,19(2):38-39
“中风”又名“卒中” ,相当于急性脑血管病 ,病情急骤凶险 ,病后痊愈者很少 ,常遗留下严重的语言、智能、运动等功能障碍 ,其临床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特别高 ,古人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理论 ,对中风病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 摄生保健 ,防患于未然1 1 调情志 ,和喜怒 :五志过极 ,精神创伤 ,暴怒、惊恐、大喜等 ,可使气机逆乱 ,气、火、痰、瘀裹挟上迫而发卒中。调和情志 ,泰然处世 ,则无中风之虞。1 2 节饮食 ,戒烟酒 :过食肥甘厚味 ,嗜烟酗酒 ,均可生痰化热 ,损伤脏腑 ,阻滞脉络 ,气血运行受阻而为中风。若能改变这…  相似文献   

3.
从"虚"从"湿"论治带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王炯辉 《新疆中医药》2007,25(5):104-104
带下病是妇科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古有"十女九带"之说,并列为妇科四大证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白带多常见于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等多种疾病。带下病如经久不治,不仅影响月经和受孕,同时还影响妇女身体健康,甚至酿成重疾。带下病的成因虽有脾虚、肾虚、肝郁、风冷、湿热、湿毒等,但不外乎"虚""湿"二因。如脾肾气虚不能化湿,湿浊下注导致任带约束功能失司而致带下,为内湿:若因经期、产后胞宫空虚,或久坐湿地  相似文献   

4.
在开展证候规范化研究中,现在对"证"、'证候"等概念仍众说纷纭,未能统一,以致觉得越规范越糊涂.关键是"证"、"证候"均包含病变的现象和本质两种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和应用的混乱.因此,首先必须对"证"、"症候"、"证素"、"证名"、"辨证"、"病"、"症"、"症状"、"体征"等概念作出规范,统一认识,避免概念混淆.  相似文献   

5.
"方证相对"与"方证相关"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剂与证候等基本概念入手,对方证相对、方证相关等源流、内涵及其现代研究思路与进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方证关系及其概念得以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角度审视中医意象思堆,古人运用"象"的概念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和认识,凡是对天、地、人、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认识都离不开象,中医的这个"象"指的就是体征、症状;"意"是内在的、深屡次的,是一个大脑加工过程,它将汇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演绎、推理、判断和总结,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认识的思堆过程,它是在具有一定相通性...  相似文献   

7.
肖亚新  王镇钢 《河北中医》2008,30(9):999-1000
中医学认为,血实证的表现以血分兼有寒热等邪之实象的瘀血、蓄血见证为主,以血邪相搏结,正气尚充实为特点.血实之治在<内经>治则中,突出一个"决"字,经后世医家不断的充实完善而形成了活血化瘀的治法.我们在此基础上对血之实者的治法归纳为刺、破、化、散治法,或针或药,用于临床效果显著.若再根据不同病因、证候加以辨证施治,这就更体现了中医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命门的定位、命门的属性与生理功能、命门与肾的关系、命门系统的独立性、命门系统疾病的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命门不同于肾,且高于五脏,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独立性,是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高层次系统。它的病理特征是真阴真阳的损害,故其治疗均可从命门论治。  相似文献   

9.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宇宙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人体身体健康,气化功能正常,气运行通畅,血与津液流通也通畅,精气充足,生理活动正常,生命力旺盛,叫有"神".如果五脏不调和,精气生成不足,循行不调和,必生凝滞,"石"乃产生.五脏六腑以通为用,五脏六腑条达,气血流通.人即有神,石乃自出.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族医药学是我国民族医药学的瑰宝,土家族医药具有独特的用药方法和药物名称,如将具有赶火败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除风湿等功能的药物称之为“七”;把具有通筋脉、消肿祛瘀、活血止血、赶火败毒、祛风除湿等功能的药物称之为“还阳”等。但由于土家族医药的带教方式主要  相似文献   

11.
如今,人类的一些"隐性疾病"开始肆虐横行,如隐性糖尿病、隐性高血压、隐性心脏病、隐性肾炎、隐性肥胖症、隐性更年期综合征等等。那么,随着互联网和电脑的普及,坐班族因为工作以及娱乐,需要长时间与电脑为伴,加上电脑位置放置不科学以及电脑房环境不佳等,"隐性电脑病"也随之"光顾",加入了"现代文明病"的大军行列。如"萝卜腿"、"脑功能减弱"以及皮肤过敏、  相似文献   

12.
针刺"百会"和"四神聪"治疗脑卒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症.笔者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配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旴江名医众多,著述浩繁,研究江西“旴江医学”的源流特色、医家及学术特点等相关论述,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占敏  王宝华  崔海 《北京中医药》2006,25(11):685-686
祖国医学整体观理论认为:五脏与体表构成相应的外华关系,如心之华在面,肾之华在发等.六腑没有体表之华.唯有<素问·六节脏象论>中将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诸脏腑共属于"至阴之类"的巨系统,由脾脏统领,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作用.而脾和众腑的共同外华为"唇四白".本文就"至阴之类"之华"唇四白"的含义加以分析,探讨脾与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共为中土,化生万物,形成中医脏腑独特的整体观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最近,广东等地出现的"阴性艾滋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汪先生是患病者之一,在与认识半年的女网友发生一次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后,他出现淋巴肿大、舌苔长出绒毛、抵抗力不断变差等症状。他担心自己染上性病或艾滋病,到几家医院进行多项检查以后,证明没有感染艾滋病或性病。可他对检查结果始终不放心,还担心传染给家人,不敢与妻子同床。类似汪先生的患者不少,他们大多有过高危性行为,自称可能患上了艾滋病,出现淋巴肿胀、皮下出血、皮肤出现大块血斑、皮疹、舌苔生绒毛、关节离奇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运用“解毒通络”法治疗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肝损害(消渴肝病)、糖尿病肾病等,取得了较之传统方法(滋阴清热,补肾)无可比拟的疗效。“解毒通络”法方中常用的药物不外榛花、黄连、黄芪、大黄、黄芩、茵陈蒿、丹参、土茯苓,为进一步探讨该法  相似文献   

17.
"白芍"与"赤芍"的分化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芍”和“赤芍”现在分别应用于临床,但在《伤寒论》及中国早年传统方剂中只有“芍药”之称,如何正确理解和利用这些传统方,多年来已备受关注。该文通过对芍药属野生种分布、栽培历史、“芍药”炮制方法发展等方面的考察,认为历史之“芍药”与现在的“白芍”同源,“赤芍”只是前者加工与炮制方法发展中的衍生应用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释"营"与"荣"     
对中医的“营”、“荣”二字,从词义引申与语言文化角度进行阐释.说明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探讨所涉及的医理。  相似文献   

19.
论"海派中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派中医”是我国近代中医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它形成于近代的上海。以当时上海的名医荟萃、流派纷纭、学术争鸣、中西汇通为特征;以产生大量的名医名著、不同流派的医疗实践、形式多样的报刊杂志、多种模式的中医教育、现代雏形的医疗机构以及繁荣兴盛的中医社团等为史实;在清末民初时期,上海处于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条件下,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医学的冲击、疾病谱模式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既保存自身传统特色,又具极大包容性,不断变化创新的“海派中医”的特定内涵。在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对“海派中医”的论述,侧重于两个方面:其一,对“海派中医”的概念诠释;其二,对形成“海派中医”历史因素的分析,以期对当前开展“海派中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谈"传"经、"经尽"、"再经"、"过经"揭示的辨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伤寒论》中反映外感病发展的病机、病势且具有辨证意义的原文入手,探讨“传”经、“经尽”、“再经”、“过经”的内涵及辨证意义。结论:(1)“传”经,提示邪气波及或递转他经。前者指部分邪气内传他经;后者指邪气离表而尽转他经。(2)“经尽”,寓示病势转归的两种形式。一是指邪离本经而转入下一经的趋势,即“再经”;二是指邪气尽离本经而转愈的趋势,即“经不传”。(3)“过经”有两种情形:一为由表入里而病进;二为由阴转阳而病退。前者泛指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时的病性转变;后者指病由太阴转入阳明而转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