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灌注异常现象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肝灌注异常信号在各种局灶性肝病中的影像表现,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25例肝内局灶性病变(包括肝脓肿13例,肝细胞癌5例,转移瘤4例,血管瘤2例,胆管细胞癌1例)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中出现的肝灌注异常信号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肝灌注异常均表现为T2WI病灶周围楔形或不规则形稍长T2信号、或增强扫描一过性肝段性强化,其中肝叶、多段型16例,扇型8例,弥漫型1例.12例MR检查前已行CT增强扫描并见动脉期一过性肝段强化,无论MR强化还是CT强化其强化形态和范围均与T2WI肝段性长T2信号一致.25例肝灌注异常,发生门静脉分支受压12例,门静脉癌栓4例,肝静脉癌栓1例,动-门静脉分流1例.结论 肝灌注异常信号是反映潜在肝病变的一个重要征象,与病灶虹吸作用、门静脉癌栓闭塞、动-门静脉分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作为敏感检查手段的超声已用于肝内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根据超声形态学的知识,对不同疾病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认识肿瘤样病变及上皮性和间质性肿瘤的病理解剖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影象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病理学知识,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理解剖作系统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n DPDP增强MRI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4例患者经临床和/或病理证 实的28个肝局灶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T1WI、T2WI平扫和Mn DPDP增强MRI,11例患者作Gd DTPA动态 增强检查,比较3者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14例患者中1例为肝血管瘤合并肝囊肿;1例FNH;12例 肝硬化并再生结节,其中合并肝细胞癌7例,合并肝囊肿4例,合并肝细胞癌和肝囊肿1例。将每例患者不同病变分别算 为1个病灶,共计28个病灶。结果:14例患者28个病灶中,12个肝硬化结节于Mn DPDP增强后呈均匀强化,以30min ~2h内强化明显,其中3个肝硬化大结节于延迟24h扫描仍有强化,于MR平扫T1WI呈高、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 Gd DTPA增强后呈缓升速降型;8个肝细胞癌灶于Mn DPDP增强后呈不均匀带状或斑片状强化,其中5个见环状假包 膜样强化,3个延迟24h扫描仍有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理为高中分化型肝细胞癌,于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等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等信号,Gd DTPA增强后呈速升速降型;1个肝血管瘤及6个肝囊肿均无明显强化;1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于Mn DPDP增强后早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2h后呈等信号改变。结论:Mn DPDP增强MRI对肝局灶性病变有一定鉴 别诊断价值,但对肝硬化结节、肝细胞癌及其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病变在CT和MRI动态增强中的影像差异及其原因,以提高对CT及MRI各自动态增强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1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肝细胞肝癌,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腺瘤,2例局灶结节性增生,1例转移瘤。全部病例均分别行CT及MRI的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MRI采用SE序列加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将CT和MR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对照观察,包括动态增强各期的强化范围、强化方式和强化幅度,强化幅度的比较用病灶密度(信号)与肝脏密度(信号)的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肝癌、腺瘤和局灶结节性增生在CT与MRI上强化范围相似。1例肝癌动脉期强化幅度MRI大于CT,3例肝癌和2例局灶结节性增生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幅度MRI大于CT,2例腺瘤增强各期强化幅度MRI均大于CT,以动脉期差异最大。5例海绵状血管瘤强化范围动脉期及门脉期MRI大于CT,延迟期则相仿。1例转移瘤CT增强各期均未见明显强化,MRI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环状强化。结论:肝局灶性病变CT与MRI动态增强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部分病变增强各期强化幅度MRI大于CT,尤以动脉期差异最大;部分病变增强范围MRI大于CT。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移植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自2003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02例肝移植术后常规超声诊断肝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百胜公司MyLab Twice和西门子Seg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移植肝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剂为SonoVue,通过观察3个时相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做出诊断。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197例患者经超声造影明确诊断,准确率为97.5%(197/202),包括肝癌复发121例、炎性病变19例、梗死灶18例、血管瘤13例、正常肝组织11例、脂肪浸润10例、冷保存损伤改变2例、纤维瘢痕形成1例、胆管扩张积气1例、肝损害1例;5例患者诊断错误,误诊率为2.5%(5/202)。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依据特征性增强模式,对移植肝局灶性病变性质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面弥散系数(ADC)评估肝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48例带有58个肝占位病变患者进行了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58个肝占位病变中30个肝细胞癌,16个肝血管瘤,12个肝囊肿.应用不同梯度因子b值(b=0, 30,1000,1100秒/mm2 )弥散图像拟合出ADC图,并获取ADC值.结果:肝细胞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25±0.51×10-3、1.75±0.6×10-3 和3.15±0.43×10-3 mm2/秒,三者差异存在着显著性(P<0.01).结论: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法对肝细胞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但不适宜对小病灶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超声(uS)、CT、MRI在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同时做过US、CT、MRI的肝局灶性病变患者的影像表现,以临床影像综合诊断为参考标准,将其分为脂肪肝组(41例)和非脂肪肝组(88例),以比较两组分别用US、CT、MRI3种检查方法对肝内局灶性病变数目的检出率.结果 US对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2.50%、70.97%(P=0.003);CT对两组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0%、85.71% (P =0.002);MRI对两组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8.75%、87.56%(P=0.780).结论 MRI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最高且不受脂肪肝背景的影响,而US和CT在脂肪肝背景下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Gd-DTPAMR扫描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肝局灶病变进行常规T1W、T2W和动态Gd-DTPA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方法对肝局灶病变和诊断正确率,并对动态增强的类型和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平扫诊断率为80%,单纯动态增强为93%,两者结合起来则正确率提高到100%(p<0.05)。动态增强上,94%的恶性肿瘤表现为早期强化,后期消退(Ⅰ型);90%血管表现为进行性强化(Ⅱ型);而表现为轻度强化(Ⅲ型)者100%为恶性肿瘤。不强化(Ⅳ型)者主要为良性病变,占77%(p<0.05)。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局灶病变诊断正确率优于平扫,尤其结合平扫则更能提高对肝局灶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目的为证明光分子成像(OMI)可临床转化应用于肝局灶性病变经皮介入定位。材料与方法本前瞻性、单中心试验符合HIPAA,获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入选者为怀疑  相似文献   

11.
目前,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首次检出和定性诊断几乎只有通过超声、CT以及超声和CT导向活检才能达到。血管造影的适应范围主要限于外科手术前确定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的血管解剖以及用于门静脉肿瘤种植的局部化疗或肝肿瘤的栓塞治疗。当非损伤性影象检查方法被拒用以及活检不安全时,唯有血管造影对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术前必须了解肝的动脉和静脉的血供类型,占位性病变侵犯哪个(些)段以及门静脉在肝内的分支情况。腹腔——肠系膜动脉造影、间接门静脉造影、选择性肝灌注造影、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造影以及选择性肝静脉造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图像纹理分析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48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选择CDFI图像行纹理分析,并联合Fisher系数、交互信息、分类错误概率组合平均相关系数3种方法筛选出30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纹理参数,然后应用Logistic回归线性分类模型分析出最优组合。最后,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出CDFI超声图像纹理分析诊断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良性与恶性纹理参数WavEnLH_s-4、WavEnLH_s-3、WavEnHH_s-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avEnLH_s-4、S(3,3)InvDfMom、Teta4、Kurtosis、S(0,4)InvDfMom、Horzl_LngREmph六个纹理参数对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Youden指数J为0.8 504时,敏感度为96.15%,特异度为88.89%。结论 CDFI超声图像纹理分析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高敏度及特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肝内局灶性病变菲立磁增强MRI-组织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肝内局灶性病变菲立磁增强信号强度变化与Kupffer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搜集行菲立磁增强MR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16个肝细胞癌(HCC)病灶以及良性病变9例16个病灶,分别计算局灶性病变相对于肝组织的Kupffer细胞的比率以及菲立磁增强前后T1WI、T2WI信号的相对比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良、恶性肝内局灶性病变间Kupffer细胞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HCC分化程度的降低,病灶内Kupffer细胞计数比率呈下降趋势(P<005)。T2WI强化比率与Kupffer细胞计数比率呈负相关(r=-0780,P<005);T1WI强化比率与Kupffer细胞计数比率呈正相关(r=0389,P<005)。结论肝内局灶性病变间Kupffer细胞计数比率的明显差异是菲立磁增强MRI鉴别肝内良、恶性病灶的基础,T2WI序列能有效地鉴别肝内良、恶性疾病,是鉴别肝内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MR检查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4.
15.
作者分析了43例肝灶性病变的MRI图象。男18例,女25例,年龄34~82岁。共95个病灶(直径超过1cm)。包括转移性病灶(HM)61个,肝细胞癌(HCC)10个,海绵状血管瘤(CH)13个,单纯性肝囊肿(SHC)11个。采用0.5T超导MRI装置,SE成象,获取横断T_1WI、T_2WI及平衡象(TR/TE分别为300~500/15~17;2100~3000/70~90;2100~3000/30~35)。层厚1cm,间隔0~1mm。作者见到,74%的HM,76%的CH及82%的SHC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而全部HCC有边缘不规则(40%)或边缘光滑但有分叶(60%),而CH和SHC边缘均规则。69个病灶在各脉冲序列上均为均匀信号,见于40%的HCC、  相似文献   

16.
常规SE序列和动态增强MRI诊断肝局灶性病变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常规SE序列与动态Gd-U.----x增强扫描对肝局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肝局灶病变做了常规SE平扫和动态Gd-U.---A增强及延迟万WI增强扫描;就各序列对肝局灶病变的检出率、病变的信噪比(C/N)值和图像质展进行定员和定性分析。结果36例共142个病灶,动态Gd-lyl?l?A检出率(138/142,958%)明st高于IFZWI和延迟TW[增强(128/14,叨%;119/142,838%)(P<005):动态Gd-IJ:1713A增强的C/N值高于TZWI和TIWI延迟增强(P<0.05);动态增强的伪影较L们少(P<0.01),而病灶清晰度各序列之间无明显差别(P>0.历)。结论动态u-ly:1717A增强扫描在病灶检出率、图像质显反C/N值方面均优于IWI,对肝局灶病变的诊断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菲立磁 (ferumoxides)化学名为超顺磁性氧化铁 (su perparamagneticironoxide ,SPIO) ,是网状内皮系统特异性、敏感性、且安全[1] 的核磁共振 (MRI)阴性造影剂 ,可明显提高实质脏器尤其是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早期定位及定性鉴别诊断 ,由美国先进磁力公司 (AdvancedMag netic ,Inc .)生产 ,1996年经美国FDA认证应用临床以来 ,倍受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临床应用以来 ,在诊断方面的价值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作一综述。1 菲立磁的理化、磁化性质和作用机理菲立磁其核心是 6nm左右超顺磁性氧化铁 ,主要化学成分是纳米级的Fe3O4 ,外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在弥漫型脂肪肝背景下肝局灶性病变的CT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弥漫型脂肪肝合并局灶性病变(35例)或残存肝岛(5例)患者的CT资料,观察脂肪肝对肝局灶性病变CT表现的影响.结果 40例弥漫型脂肪肝中,26例合并多发局灶性肝病变,9例合并单发病变,5例残存肝岛. 35例肝局灶性病变中,转移瘤18例 ,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2例,血管瘤8例,多发囊肿5例,多发腺瘤及单发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各1例.CT平扫肝局灶性病变相对密度随脂肪肝程度而异,边界多不清,增强后强化方式则与无脂肪肝背景的肝内病变相似.结论 弥漫型脂肪肝内局灶性病变,其CT表现与正常背景下有所差异,增强检查尤其是动态增强对病变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典型病例,随访对比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MR T2W I和增强检查对胸膜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31例胸膜局灶性病变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细胞病检或临床追踪证实。其中恶性肿瘤16例,良性病变15例。MR动态增强扫描后在工作站上比较信号强度和增强形态,并将感兴趣区(RO I)的信号强度绘制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别计算其0.5 m in斜率值。结果31例胸膜局灶性病变在T2W I平扫的表现上良恶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组TIC可分为3型,Ⅰ型17例(恶性肿瘤14例,良性病变3例);Ⅱ型4例(恶性肿瘤2例,良性病变2例);Ⅲ型10例(均为良性病变)。16例恶性肿瘤中14例病变的0.5 m in斜率值>0.00227;15例良性病变中8例病变的0.5 m in斜率值<0.00227;良恶性病变的TIC斜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0.5 m in斜率值0.00227作为鉴别胸膜局灶性良恶性的阈值,31例病变中22例诊断准确,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53.3%。结论以病灶信号特点、形态、曲线类型或斜率值等判别胸膜病灶的良恶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是本世纪初在欧洲发端,2004年引入我国,其中经验最成熟的是以肝脏为主的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超声造影能反映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真实灌注状态,通过分析造影剂灌注特点来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1,2],为肝脏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提供了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