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在左室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塞时,常规心电图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STⅢ/Ⅱ>1)对右室梗塞(RVI)的诊断价值。STⅢ/Ⅱ>1,与传统右胸导联诊断RVI标准对照,其符合率为81.3%;与特殊检查对照,其符合率为72.2%。用特殊检查验证STⅢ/Ⅱ>1和传统右胸导联诊断RVI标准,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1.4%和75.0%。因此,STⅢ/Ⅱ>1可作为左室急性下壁/后壁心梗合并RVI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1930年 Sanders 描述了第一例右心室梗塞(简称 RVI)合并休克病人的独特临床表现以来,经大量尸解、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尤其是70年代以来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开展,容量负荷疗法广泛应用于 RVI 的处理,对RVI 的了解大有进步。近十年来,放射性核素检查和超声心动图的进展以及心电图新导联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无创性检查对 RVI 的检出率。RVI 在诊断和治疗上有别于左室梗塞,是一个较为棘手的临床问题,故综述如下。尸解所见的右室梗塞一、发病率,各家报道很不一致,3%—43%不等。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高于30%,为其它死因的2—3倍。值得注意的是Harnarayan 等报道20名死于心源性休克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一般说心肌梗塞,均指左室梗塞(LVI)。因常规心电图(EKG)对右室梗塞(RVI)的诊断无定位特异性,故临床上常漏诊。七十年代以来,血液动力学监测使RVI的临床诊断变为可能。近年来,放射性核素心肌闪烁扫描技术和EKG新导联的应用,使RVI诊断渐臻完善,因RVI与LVI的诊断和治疗有不同之处,故将RVI诊治作以下综述。一、RVI的发病率 RVI发病率各家报告不一,归纳起来:(1)Wartman和Erhardt等分别于1948和1974年尸解报道,在急性心肌梗塞(AMI)者中RVI占14~43%;(2)七十年代Cohn和Lorell及Cintron以血液动力学鉴测结果报道,RVI仅占AMI病人韵3—17%但这类统计只能代表临床上显著的右室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而不能代表解剖学的发生率;(3)Rigo、Sharpe及Croft等近年来应用放射性核素显象技术检查结果报道,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以前,右室梗塞(RVI)报道较少,在开展血液动力学监测之后,有关该病的报告日渐增多。由于常规12个导联心电图上无 RVI 的定位特征,因此据以诊断RVI 的可能性很小。1985年以来,我们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除做常规12个导联心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通常累及左心室。自1974年Cohn等报告6例右心室梗塞(RVI)的血液动力学测定结果并作出临床诊断以来,已引起临床注意。RVI的临床、血液动力学、实验室诊断及治疗均具有与左心室梗塞不同的特点。本文报告临床诊断RVI3例,其中1例经尸检证实。一病例资料(附表) 二讨论Cohn氏复习RVI文献,14%左心室梗塞病人同时有右心室游离壁受累及;24%左心室下壁梗塞病人有右心室受累;弧立性右心室梗塞仅占3%。Isner等分析236例穿壁性梗塞  相似文献   

6.
杨愚  张雪连 《吉林医学》2000,21(1):38-38
因近年来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 ,对右心室心肌梗塞 (RVI)的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 ,对 RVI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有进一步认识 ,本文对我科收治的 16例 RVI病例临床表现与诊断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和及时进行治疗。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 1996年至 1999年 1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85例 (按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选择病人 )。 RVI16例 (占18.8% ) ,16例中男 14例 ,女 2例。年龄 5 0岁~ 82岁 ,平均年龄 6 3.2岁。其中合并右室下壁心肌梗塞 10例 ,下后壁梗塞 3例 ,前间壁梗塞 1例 ,下壁 前间壁梗塞 2例。临床表现持久性心…  相似文献   

7.
丁士芳 《医学综述》1995,1(9):394-396
人们对右室梗塞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其认识逐渐深入,现将几点认识予以综述。1 左室下、后壁梗塞累及右室梗塞的发病率目前,左室下、后壁梗塞已被人们普遍接受,Is-ner和Roberts[1]对236例心梗患者的心脏解剖发现,97例左室前壁心梗者,无一例累及右室,而139例左室下、后壁心梗者,有33例(24%)伴有右室梗塞;其中74例未累及室间隔者,均无右室梗塞(RVI),在65例累及室间隔中,有33例(50%)发生了RVI,因此,Isner等认为右室梗塞是左室下、后壁心梗的特有并发症。其中,室间隔梗塞是一个促发因素。Wade等[2]对19例右室梗塞的心脏解剖发现,均发生于…  相似文献   

8.
心房梗塞     
心房梗塞在临床上由于无心室梗塞特征性表现,所以生前确诊比较困难。1925年Krumbhaar等首先报导尸检证实的病例,1948年Hellerstevn在患者生前作出心房梗塞的诊断。近来由于积极开展心肌梗塞的尸检工作,特别注意心房病理及心电图变化的关系,因此对心房梗塞得到进一步认识,正确诊断心房梗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基层医院无血液动力学监测条件,治疗比较棘手的情况下,通过大量输液抢救右室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方法 大量输液抢救右室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四例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结果 大量输液可增加右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右房一左房的压力差,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左室充盈压升高,从而提高左室排血量和动脉血压,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 大量输液可纠正右室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合并右室梗塞(RVI)的患者中,出现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者占90.48%,无合并RVI的患者中出现上述心电图改变者仅37.50%,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发现Ⅱ、Ⅲ导联ST段抬高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右胸前导联(V_(3R)—V_(7k))认为AIMI时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ST可作为合并RVI的诊断依据之一,尤对于部分就诊较晚的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右心室梗塞     
<正> 发病情况 右室梗塞(RVI)在心肌梗塞(MI)中所占比例各家报告不一,Wartman在2,000例的尸检中发现MI有160例,其中合并RVI者20例占18.8%,而单独RVI者35例占34%。平岗报道的87例MI中RVI18例占20.7%,堀江在东京女医大228例MI尸检资料中,RVI14例占6.1%,同时有57.5%的RVI合并右房梗塞。Harnaryn报道20例死于心原性休克的MI患者,几乎都合并  相似文献   

12.
头胸(HC)导联是国内尹炳生提出的一个新的心电导联系统,其特点是能较清晰地反映右室心电活动之全貌。为探讨HC导联对右室梗塞(RVI)的诊断价值,我们在观察50例正常人HC导联右胸图形的基础上,对11例Wilson’s导联定位为左室梗塞  相似文献   

13.
<正> 急性心肌梗塞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右室梗塞在临床并非少见,其临床特点不同于单纯左室梗塞因此及时早期诊断右室梗塞列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复习了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笔者诊治5例RVI的临床体会,现将心电图RVI的标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时,传统多将重点放在左心室损害的程度上,这与左心室对循环的机械性维持作用特别有关。单独的右心室心肌梗塞(下简称RVI)很少见,多与左心室心肌梗塞合并发生,因RVI心电图无特异改变,生前诊断困难。故最初只是病理学的观察,直到有了血液动力学及放射性核技术,才提供了对本病的临床认识。自1967年Fl-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 AIMI) 2 8例 ,AIMI合并右心室梗塞 ( RVI) 9例的住院死亡率、休克、 °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 AVB)、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表明AIMI合并 RVI者休克、 °以上 AVB发生率显著高于 AIMI( P<0 .0 5) ,余各项无显著差别 ( P>0 .0 5)。故当 AIMI并发休克、 °以上 AVB时 ,应疑有 RVI,作有关检查  相似文献   

16.
<正> 右心室梗塞比较少见,单独发病机会更少,常并发于左室下(后)壁梗塞。患者生前很少确诊,常于尸解时发现。晚近由于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进一步研究,Swan—Ganz导管用于临床,核放射技术的进展,对本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右室梗塞的临床诊断成为可能。本症的治疗与一般心肌梗塞有别。笔者根据有限的资料整理成文,供参考。发生率及病理特点1948年Wartman等在连续2000例尸检中,发现心肌梗塞164例,其中右室梗塞22例为13.8%仅4例为单纯右室梗塞。以后其他一些作者经病理剖验其  相似文献   

17.
<正> 1948年 Wartman 曾在尸解中发现右室梗塞(RVI)。近年来由于血流动力学监测、EKG 新导联及核素显象等的应用,提高了 RVI的诊断率。现将我院3例介绍如下。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右心室梗塞(RVI)的临床诊断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常规12导联心电图往往很难反映右室的病变情况,故致临床上常常漏诊。有研究认为,下壁心肌梗塞时,抬高的ST>ST常常合并RVI,可作为其诊断依据之一。但单纯下壁心肌梗塞者也可出现抬高的ST>ST〔1〕.本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二尖瓣返流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 119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的二尖瓣返流 (MR) ,探讨AMI后MR的影响因素。结果 :MR6 1例 (轻度 5 6例 ,中度 5例 ) ,发生率 5 1 3 %。大面积梗塞 ,左室功能KillipⅡ级以上 ,左室室壁瘤形成 ,梗塞后心肌缺血 ,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等MR的发生率分别比无上述情况者明显增高 (P <0 .0 1~0 .0 5 )。MR组与无MR组相比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显降低 (P <0 .0 1) ,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明显增大 (P <0 .0 1)。以心电图定位的梗塞部位 ,年龄及溶栓治疗对MR的发生均没有明显影响 (P >0 .0 5 )。乳头肌功能不全 ,二尖瓣脱垂等在AMI后MR病人中不常见。提示 :AMI后MR相当常见 ,但大部分为轻度返流 ,AMI后的MR多为缺血性MR。大面积梗塞 ,左室收缩功能降低 ,左室扩大 ,左室室壁瘤形成 ,梗塞后心肌缺血 ,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等对AMI后MR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邱林林 《海南医学》1991,2(2):44-46
近十年来,右室梗塞(RVI)逐渐受到重视,报道增多。RVI的治疗不同于一般急性心肌梗塞。RVI时体表心电图(ECG)变化也不十分明确,故临床上能确诊的RVI发生率远比尸解所见为少。有鉴于此,本文旨在综合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的正常人右胸导联ECG表现及RVI时ECG的变化,以提高RVI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