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天红 《全科护理》2012,10(22):2068-2070
[目的]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2例(41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行小梁切除术及周边虹膜切除术,同时加强急性发作期护理、药物治疗及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32例病人均手术成功,发生前房出血4眼,浅前房5眼,经处理后均好转,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4个月~18个月,病人眼压明显下降。[结论]加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总结12例患者全麻术后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术前有针对性制定护理计划,做好全麻后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危险因素的评估,观察术后眼变化,及时请眼科医生会诊,并做好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以取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7例采用小梁切除术+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并按照手术要求实施护理配合.结果 2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与护理,术后视力和眼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早期出现角膜水肿5例,浅前房3例,前房内絮状渗出物7例,眼压升高1例.经及时对症处理,使角膜透明,房水转清,前房及眼压正常.结论 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除了要行合适的治疗措施外,还应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手术护理配合,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要点。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3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结果31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平均30min开始缓解症状,减轻了患者痛苦:3d后降至青光眼手术眼压值。结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期,应做好患者急救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生活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晶状体脱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晶状体脱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晶状体脱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41只眼),采用房角镜和(或)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根据其临床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结果:41只眼中31只眼(75.61%)误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晶状体脱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房深度较对侧眼明显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正常。结论:晶状体脱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容易误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原因主要为病史询问不清、眼部检查不仔细。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需要解除晶状体因素,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65例(7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资料,总结围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手术均在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顺利,术后经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及护理,均康复出院。术后有20眼出现并发症,其中浅前房10眼(13.2%),眼压复升5眼(6.6%),前房出血4眼(5.3%),脉络膜脱离1眼(1.3%)。经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护理,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3个月,眼压(13.82±6.44) mmHg,较术前(32.40±10.44)mmHg 明显下降,无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结论]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并发症护理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272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指导等一系列措施。认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降低致盲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睫状体脱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入院及术前常规行UBM检查,诊断睫状体脱离,并对睫状体脱离的高度、范围及与眼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UBM检查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1 556只眼,并发睫状体脱离者904只眼,脱离高度0.2~3.5 mm,脱离范围360度者868只眼,36只眼为象限性,与未脱离眼相比前房深度明显变浅.结论 UBM检查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睫状体脱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院从2006-10/2009-03对51例青光眼53眼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并术中前房及结膜下注入玻璃酸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22眼,女30例31眼,年龄36~71(平均6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9例4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7眼,开角型青光眼5例6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 144例 183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浅前房3 8例 44眼的治疗结果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科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患者 144例 183眼 ,男 89例 ,女 5 5例 ,年龄 3 6~ 78岁 ,平均年龄 6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78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3 6例 ,开角型青光眼 7例 ,青光眼术后高眼压 3例 ,先天性青光眼 2例 ,继发性青光眼 10例 ,混合性青光眼 8例。所有病例均在药物降眼压后在局麻下行小梁切除术。1 2 浅前房的判断标准。按Spaeth[1] 分级法将浅前房分为3度 :Ⅰ度。中央前房…  相似文献   

11.
吴梅坚 《全科护理》2012,10(12):1078-1079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对68例(8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进行术前急救、术后护理及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结果]68例病人经治疗平均 3 d眼压降至适于手术的值,23例滤过性手术病人眼压为 1.36 kPa~2.69 kPa.[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加强急救、心理、滤过泡等护理明显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50例(55眼)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治疗。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全部形成。术后5眼发生浅前房,术眼经加压包扎,散瞳处理后前房恢复正常。术后视力提高者12眼,保持不变者38眼。出院时,55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随访1个月,仍在正常范围。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2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全面的术前准备,术后合理用药,正确伤口护理,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22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在药物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同时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全面的围术期护理,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是该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眼压较术前眼压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巩膜突可见不同程度的增宽〉180°范围,术后5眼周边前房深度〉1CT,17眼周边前房深度1~1/2CT,18眼1/z~1/3CT,1眼1/3~1/4CT。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恢复和改善视力,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将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情况施以心理干预,观察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和术后前房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减轻情况和术后前房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于围术期护理中实施有针对性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程度,促进术后前房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疼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眼周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不同时期眼压下降值。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眼压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穴位按摩能有效减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疼痛,有效控制眼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青光眼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5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围术期及出院时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和临床指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随诊1个月.结果:术前所有患者药物治疗眼压降至正常值或联合3~4类降眼压药物治疗72~96 h,术中配合严密,术后并发症少.随访期间观察眼压均在正常值范围,22例(23眼)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较术后1周提高2~3行.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较好,加强围术期管理,优化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流程,可为手术成功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前抗青光眼手术主要是用滤过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它不仅会导致术眼的炎症反应、白内障、角膜的损伤、虹膜的前后粘连以及眼内压升高,而且与手术的成败密切相关。作者1993年12月~1998年12月收治青光眼患者住院手术102例136眼,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2例136眼中,男49例,女53例,平均年龄61.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7例7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58眼,开角型青光眼1例1眼,继发型青光眼5例5眼,滤过手术全部为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前局部和全身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时加用消炎痛或激素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发作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头痛、眼痛、恶心、呕吐、虹视等症状24h内缓解68例,48h内缓解16例,不缓解3例,急诊行前房穿刺术后缓解。[结论]加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发作期的护理有利于眼压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眼钝挫伤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前节变化,探讨眼钝伤性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2003年8月至200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眼球钝挫伤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30例30眼,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患眼及对侧健眼的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_(500)(AOD_(500))、小梁虹膜夹角(θ)、睫状体厚度(CBT)、睫状突厚度(CPT)、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患眼及健眼超声生物显微镜生物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眼钝伤性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患眼较对侧健眼ACD、AOD_(500)、CBT、CPT、TCPD明显增加,θ1明显增大.结论 眼钝伤性继发闭角型青光眼在发作时睫状体水肿,睫状体位置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变窄,阻碍房水外流,促使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