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为了解在黄曲霉毒素B1(AFB1)低含量区以HBV为主要危险因素的HCCp53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它与HBV及其它因素的关系,作者筛检了成都地区32例原发性肝癌(HCC),分别应用PCR-RFLPSouthern吸印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32例HCC及27份癌旁肝组织中p53基因突变、HBVDNA整合及HBsAg表达。结果:所有HCC病例均感染过HBV,肝癌细胞中HBVDNA整合率71.9%,癌旁组织均有肝硬化或/和慢活肝病变,且HBsAg表达率96.3%。32例HCC中检出8例P53蛋白阳性(25%),这种改变与HBVDNA整合及HBsAg表达无明显关系,而与HCC发生年龄有关;32例HCC组织中有2例p53基因第249号编码子突变(6.25%),明显低于AFB1高含量区HCC,而与台湾、日本等AFB1低含量区报道一致,提示:成都地区HCC与HBV感染确有密切关系;p53改变在HCC发生上有一定作用,但是多数HCC并无p53基因突变又提示HCC发生尚涉及其它复杂机制;HBV在HCCp53基因改变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发现其病因与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素(AFB1)摄入有关。主要涉及到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在许多HCC中都可以检测到重要的抑癌基因—p53基因的异常,说明p53基因突变与HCC关系十分密切。自1990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HCC与p53基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报道,笔者对p53基因的改变特点及与HCC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在黄曲霉毒素B1低含量区以HBV为主要危险因素的HCCp53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它与HBV及其它因素的关系,作者筛检了成都地区32例原发性肝癌,分别应用PCR-RFLP Southern吸印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32例HCC及27份癌旁肝组织中p53基因突变、HBV DNA整合及HBsAg表达,结果:所有HCC病例均感染过HBV,肝癌细胞中HBV DNA整合率71.9%,癌旁组织均有肝硬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肝细胞癌(HCC)中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收集86例HCC手术切除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研究了p53基因的突变情况。86例HCC中,p53基因的突变率为36%,其中,密码子249的突变率为33.7%,1例SSCP和RFLP均提示密码子249存在突变者经DNA序列分析显示密码子249的第三个碱基发生了AGG/ArgAGT/Ser突变。以上结果提示,HCC中,p53基因的突变主要以点突变为主,主要发生在密码子249,其突变率、突变谱和突变方式与启东等HCC高度流行区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HCC患者的肝组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突变p53基因、p53蛋白和HBX的检测并作比较,以助评估它们与HCC发生的关系。方法:从HCC患者肝组织和PBMC中提取DNA,用PCR/SSCP和PCR/RFLP法分析p53基因突变。HCC中HBx与p53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HCC标本35.8%(5/14)显示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发生在249密码子。同样的PBMC标本中亦测到p53基因第7外显子有突变。免疫组化分析HCC肝组织中p53蛋白检出率为28.6%,而HBx在大多数标本中均有表达。结论:在HCC,p53基因突变热点在第7外显子,p53基因突变率与p53蛋白检出率均约30%~40%,HBx较善遍地存在于所测的HCC标本中。这提示p53蛋白与HBx蛋白相互作用可能是HC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进一步阐明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过度表达的关系及两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激光显微切割,PCR扩增,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直接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ESCC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过度表达情况。结果 总的突变率为77%(43/56),主要形式为点突变64%,而最好发生突变的部位是外显子5,占51%。最多的碱基转化形式是G→CA:T或C:G→T:A,占55%。p53蛋白过表达阳性为46%(26/56),其中23例含有p53基因突变,两者符合率高达95%(53/56)。结论 p53基因的缺失突变及p53蛋白过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蛋白过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p53基因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p53基因突变和p16基因缺失与肝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娟  刘媛 《医学争鸣》2007,28(2):160-162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浆中p53基因突变和细胞核中p16基因缺失的机率,研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实验采用聚合酶联链式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5~8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p16,对其突变和缺失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患者有无肝组织以外转移来对比差异性.结果:33例肝癌患者中,有17例结果显示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有转移病灶组18例的突变率高于无转移病灶组15例.结论:血浆p53基因突变和p16基因缺失与肝癌的发生、与疾病的轻重及病灶转移有相关性,突变机率在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并行检测原发性肝癌p53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参照国际公共p53突变数据库资料发生频率最高的7个突变类型作为检测探针设计寡核昔酸芯片,应用该项技术检测肝癌抑癌基因p53上对应的7个常见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及形式。结果:检测高发区及低发区肝癌石蜡包埋标本各14例,p53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4.3%及14.3%(P<0.05),高发区组p53突变热点为249编码区,占该组突变的77.8%,突变形式为^249ser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高发区组肝癌p53基因突变热点为^249ser突变,应用寡核昔酸芯片技术可并行、高效、多位点检测肿瘤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VEGF,p53和p21ras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和三者间的相关性及其与HCC病理分级,转移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4例HCC的癌组织中的VEGF,p21ras和p53的表达作了研究。结果:VEGF,p21ras和p53三者在肝癌和癌旁组织的阳性率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VEGF的表达与p21ras和p53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三  相似文献   

10.
周伯年  郑颂国 《上海医学》1998,21(10):576-578
目的:研究肺癌p53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SSCP),检测原发性肺癌约p53基因的第5 ̄8外显子点突变。结果:8例肺良性疾病均无点突变发生,40例肺癌中19例(47.5%)有点突变发生,点突变发生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果及状态相关(P〈0.02)。结论:证实p53基因点突变在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53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术后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比较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累积复发率、术后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p53蛋白表达阳性组1、2、3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0%、54.4%、24.2%,阴性组相应的分别为84.3%、77.8%、56.1%。与阴性组相比,p53蛋白阳性组有较高的术前AFP浓度(P=0.005)、有较大的肿瘤最大直径(P=0.042)、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者多见(P=0.023)。结论 p53蛋白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细胞癌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和p5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海荣  李宏  田凤丽  马麦生 《医学综述》2007,13(20):1563-1565
原发性肝细胞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HBx作为一种反式激活因子,其主要通过反式激活作用影响信号转导,抑制细胞DNA修复,影响细胞凋亡等导致肝癌发生;而p53基因作为抑癌基因,当发生突变时,突变型p53基因就可能导致肿瘤发生。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HBx和p53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p33ING1b与p5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Zhu Z  Zhu M  Ni C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332-1336
目的研究p33ING1b与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ING1b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突变率.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了5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51例癌旁肝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中p33ING1b和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了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了28例配对癌及癌旁肝组织中ING1b基因两个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对有异常泳动条带的DNA片段分别克隆测序.结果在5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p33ING1b、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2.1%和57.9%,p33ING1b、p53表达均呈阳性者有19例(33.3%),且两者在癌组织中阳性分布区域相同;p33ING1b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中呈显著正相关(r=0.783, P<0.01);配对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33ING1b蛋白在13例癌旁肝组织及2例正常肝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在5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35例(61.4%)HBV X蛋白呈阳性,其病理类型均为肝细胞肝癌,在51例癌旁肝组织中检出HBV X蛋白阳性者39例(76.47%),癌组织中HBV感染与p33ING1b、p53蛋白表达均有关(P<0.01);PCR-SSCP结果表明,ING1b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突变率较低为7.1%(2/28).结论 p33ING1b、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33ING1b的存在可能还有其他不依赖p53蛋白的途径;HBV感染与p33ING1b、p53蛋白表达均有关;基因突变不是p33ING1b丧失抑癌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测定70例HCC组织和40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个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7.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95.0%(P<0.01).在肿瘤分期晚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TEN表达均降低(P〈0.01).p53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率为6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5.0%(P<0.01).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上,p53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p53蛋白表达在HCC组织中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PTEN低表达与HCC进展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价肝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p21(p21)、抑癌基因p53(p53)的表达与细胞癌(HCC)临床病理特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HCC标本,p21和p53的表达,结果:p21阳性表达与p21阴性的HC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表达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阴性者(P<0.001);p21宾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类程度,血清HBsAg及AFP水平之间的关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表达多见于肿块较大,分化较差的HCC。结论:p53可作为判断HCC预后的指标,p21不能单独作为判断HCC预后的指标,但其与p53同时检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抑凋亡基因bcl-2、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p21基因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用bcl-2、p53和p21基因蛋白抗体对55例肝细胞癌合并结节性肝硬变手术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基因蛋白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基因蛋白在HCC和结节性肝硬变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7%(40/55)和36.4%(20/55),两者存在差异(P<0.05);p53蛋白在HCC中表达率为54.5%(30/55),而肝硬变组织均呈阴性表达,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p21蛋白在HCC和结节性肝硬变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3.6%(35/55)和38.2%(21/55),两者无差异(P>0.05);而bcl-2、p53和p21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与HCC的病理分级无关(P>0.05)。另外,在随访29例HCC患者中发现生存率短组(6个月至1年)的16例中,bcl-2、p53和p21的共同表达率为50%(8/16)。研究结果提示:HCC的发生、发展与bcl-2、p53和p21蛋白的异常表达或突变有关;bcl-2、p53和p21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对HCC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bcl-2、p53和p21蛋白过度表达反应了HCC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增殖情况,因而可作为HCC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区肝细胞癌P53基因突变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肖文华  刘为纹  房殿春  王东 《重庆医学》2001,30(5):392-393,395
目的: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上分析重庆地区肝细胞癌致病因素。方法:采用PCR-RFLP,PCR-SSCP和PCR双链测序技术检测肝细胞癌基因突变模式,结果:在135例肝细胞癌中发现25例存在P53基因第249例密码子第3碱基G→T的颠换突变,突变率为18.5%,P53基因5,6,7和8外显子总的突变率为50%(14/28),其突变模式为突变散在于各外显子,结论:重庆地区肝细胞癌的发病有AFB1的参与,但AFB1暴露于易感人群的量不太高,与乙肝病毒等协同促进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抗p53抗体检测以及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的效能。 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HCC、50例肝脏良性病变(LBL)、50例健康对照(HC)患者的血清抗p53抗体与AFP。 结果 HCC组血清抗p53抗体的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LBL组(P<0.05)和HC组(P<0.01)。抗p53抗体对HCC的敏感性为36.0%,特异性为91.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0(95% CI 0.547~0.707); AFP对HCC的敏感性为54.0%,特异性为83.0%,AUC为0.685(95%CI 0.604~0.758); 抗p53抗体与AFP联合检测可将对HCC敏感性提高至76.0%(特异性80.0%),AUC提高至0.770(95% CI 0.694~0.835)。 结论 抗p53抗体对HCC具有理想诊断价值; 抗p53抗体与AF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HCC的诊断效能(在保证特异性的前提下,提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33ING1b与p53基因间协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u Z  Lin J  Qu JH  Li FM  Ni CR  Zhu M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795-1800
目的 探讨 p33ING1b与 p5 3基因间的协同功能对肝癌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对 p5 3下游基因p2 1WAF1/CI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方法将 p33ING1b与wtp5 3基因分别转染入HepG2、PLC/PRF/ 5和Hep3B 3株内源性p5 3基因表达状态各不相同的肝癌细胞株 ,同时设转染反义 p33ING1b及反义wtp5 3质粒实验组和转染空载体对照组 ,转染 4 8h后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及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用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各实验组肝癌细胞中 p33ING1b与 p5 3蛋白表达的变化 ,通过分析受 p2 1WAF1/CIP1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道基因表达的强弱 ,观察各实验组中p5 3下游基因 p2 1WAF1/CIP1的活性情况。采用 6 %乙醇为诱导剂作用于各实验组后 ,再次观察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表达内源性wtp5 3基因的HepG2细胞中 ,转染入 p33ING1b基因后 ,与对照组相比 ,细胞凋亡率增强 (2 2 5 3% ) ,细胞周期中停滞于G0 /G1期细胞的比例增多 (6 7 4 5 % ) ,下游基因p2 1WAF1/CIP1启动子的活性 (13 0 8)增强 (P <0 0 1)。对于表达突变型p5 3蛋白的PLC/PRF/ 5细胞 ,联合共转染 p33ING1b与wtp5 3实验组的G0 /G1期细胞比例 (78 16 % )及 p2 1WAF1/CIP1启动子活性(12 99)比单转染 p33ING1b或wtp5 3基因实验组高 (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