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ELISA法检测黑龙江省5个地区,8个市县,5个民族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阳性2000例中丁型肝炎病毒(HDV)的感染状况。先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试剂初检,对抗—HD阳性者再用Abbott试剂复核(亚培公司提供)。国产试剂检测结果:抗—HD阳性率为14.90%(298/2000);Abbott试剂复核结果:抗—HD阳性率为12.35%(247/2000)。HR_sAg阳性的各型肝炎抗—HD阳性率为14.12%(205/1452),HB_sAg阴性(乙肝其它标志阳性)各型肝炎抗—HD检出率为7.66%(42/548),两者比P<0.01。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急性黄痘型肝炎的抗—HD阳性率与慢性迁延型肝炎和HBV无症状携带者比差异显著(P<0.01)。汉、回、满、朝族抗—HD检出率明显低于蒙族(P<0.01)。  相似文献   

2.
HBV慢性肝病尿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尿酶(LAP、NAG、GPDA)水平对HBV慢性肝病的临床意义。方法①将研究对象分为慢性肝炎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测定其晨尿中LAP、NAG、GPDA水平的变化,分析各组间LAP、NAG、GPDA活性的差异;②根据肝功损害程度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比较三组间尿LAP、NAG、GPDA水平的差异;③根据HBV DNA复制的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低度和高度复制两组,分析两组间尿LAP、NAG、GPDA水平的变化。结果①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尿NAG、LAP和GPD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肝炎组(P<0.05和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尿NAG、LAP和GPDA水平均明显高于代偿期(P<0.05);②肝功损害程度与尿NAG、LAP和GPDA活性呈正相关(P<0.05和P<0.01);③HB VDNA高度复制组和低度复制组两组比较,尿NAG、LAP和GPD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LAP、NAG、GPDA活性测定可较灵敏地反映HBV慢性肝病出现的早期肾脏损害,并可间接判断慢性肝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尿酶(NAG、LAP和GPDA)活性与HBV DNA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2260例静脉注射海洛因依赖者HBV、HCV感染与ALT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静脉注射 (iv)海洛因依赖者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 ,探讨 HBV、HCV单纯感染和HBV/ HCV重叠感染与丙氨酸转氨酶 (AL T)的关系。方法 :应用 EL ISA法对 2 2 6 0例 iv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血清 HBs Ag、抗 -HCV、AL T检测。结果 :iv海洛因依赖者血清 HBs Ag、抗-HCV阳性率分别为 37.8%、5 3.9% ,HBs Ag、抗 -HCV同时阳性者 45 6例 ,重叠感染率2 0 .2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2 4.9%、 2 2 .3%、1 0 .8%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均 P<0 .0 0 1 )。在 2 2 6 0例 iv海洛因依赖者中 ,HBV、HCV单纯感染者 ,AL T异常率分别为2 6 .3%、5 9.6 % ,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0 0 1 )。 HBV/ HCV重叠感染者 AL T异常率 6 2 .1 % ,与 HBV单纯感染者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0 1 ) ,与 HCV单纯感染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在 iv海洛因依赖者中 ,HCV感染率较 HBV感染率更高 ,抗 -HCV阳性者 ,AL T异常率高于 HB-s Ag阳性者。提示 iv毒品传播 HCV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AL T的异常与 HC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9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采用单独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2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ALB)、HBV DNA及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和病毒变异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患者HBVDNA及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病毒变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有效延缓或阻止肝硬化的进一步发展、改善肝功能,并能稳定或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病毒变异率低,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我院1979年至1993年12月,共收治失代偿期肝硬化78例,合并胸水者1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46~79岁。所有病例均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其中血吸虫性肝硬化7例,肝炎后肝硬化4例,血HBsAg阳性者3例。无心、肾、肿瘤等合并症。胸水位于右侧者9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硬化大鼠血清MMP-3、TIMP-1的表达与肝硬化进程的关系,为肝硬化临床上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建立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的大鼠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观察比较造模后12周肝硬化代偿组、失代偿组及正常组大鼠血清MMP-3、TIMP-1含量及其二者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大鼠代偿期组血清MMP-3、TIMP-1水平升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大鼠失代偿期组血浆MMP-3、TIMP-1水平和TIMP-1/MMP-3比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硬化大鼠MMP-3 TIMP-1的水平变化与疾病的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李静 《医药论坛杂志》2011,(16):154-15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近期疗效。方法将48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随即分成对照组24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d口服,治疗组给予安络化纤丸6g/次、每日3次加恩替卡韦0.5mg/d口服,疗程均4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纤维谱、HBeAg转阴率、HBV-DNA定量水平、Child-Pugh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在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凝血酶原活动度、HBeAg转阴率、HBV-DNA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治疗后肝纤维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可迅速抑制HBV-DNA复制,改善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纤维化,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恩替卡韦0.5mg/d进行抗HBV治疗,并联合中药复方(由黄芪、云苓、白术、当归、丹参、鳖甲、蚤休、半枝莲、虎杖组成)颗粒剂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学和病毒学应答情况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治疗后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为85%(17/20)。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肯定,可达到控制病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瑞芳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11):828-829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所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应用贺普丁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治疗效果。方法 :18例患者乙肝病毒 HBV DNA均阳性 ,其中 HBs Ag+抗 - HBc+HBe Ag阳性者 (大三阳 ) 14例 ,HBs Ag+抗 - HBc+HBe阳性者(小三阳 ) 4例 ,Child- pugh分级中 B级 13例 ,C级 5例 (贺普丁持续使用 1a,复方鳖甲软肝片从观察期起 3个月~ 9个月使用 ,共用 0 .5 a)。结果 :治疗 1a 17例患者 HBV DNA持续阴性 ,肝功能保持正常 ,Child- pugh分级下降≥ 2 ,1例患者治疗 9个月时 HBV DNA再次转阳 ,肝功能再次波动。结论 :贺普丁加复方鳖甲软肝片可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抑制病毒复制 ,阻止或减轻肝纤维化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逐渐加量方法治疗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16例为失代偿期,30例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给予100万U赛若金联合利巴韦林600mg/d治疗,每隔1天进行1次肌内注射,之后逐渐增加剂量。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派罗欣67.5g/周联合利巴韦林600mg/d治疗。比较治疗后12周及24周患者的肝功能和HCVRNA等指标情况。结果 16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CHE、TBIL、AST、ALT及HCV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上述指标水平均下降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IL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12周后TBIL、AST、ALT及HCVR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上述指标水平均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小剂量逐渐加量方法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使肝纤维化程度降低,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安全且临床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09年7月来自我院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对于观察组,在给予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均为96周。结果观察组在治疗48周、96周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HBV-DNA阴转率和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都要明显的比对照组的高(P<0.05);观察组96周无耐药发生,对照组48周、96周有7例、11例发生耐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有很好的疗效,降低耐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VD)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门诊和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LAM(100mg·d-1);B组采用ADV(10mg·d-1);C组采用ADV(10mg·d-1)、LAM(100mg·d-1)联合治疗;3组均治疗52周。结果:治疗52周时3组患者间ALT水平、HBeAg阳性患者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HBVDNA水平达到检测水平以下的百分率与B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基因型耐药率分别为21.9%(7/32)、0、0。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LAM联合ADV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和肝细胞(HCC)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4%;而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症多,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14%,其中有病毒活跃复制的患者可发生肝功能衰竭,病死率更高。当前更新的指南对于HBV DNA水平<5log10拷贝/ml的患者(2000U/ml)的肝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YMDD变异和安全性。方法 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予拉米夫定100mg/d;B组33例拉米夫定100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以上两组的疗程为96周。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变化、YMDD变异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的HBV DNA转阴率和Child-Pugh评分改善,但两组之间进行这两项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时发生YMDD变异,且随着时间延长,变异数增加,而联合治疗组未发生变异。72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两组各有2例死亡,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周的疗效与安全性均相似,但能显著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二者联合是一种有效且理想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翔飞  秦英珍 《江西医药》2005,40(8):474-475
目的观察拉米夫啶治疗HBV—DNA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保肝治疗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啶每日100mg。疗程12个月后。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病毒学标志等治疗前后变化。结果31例病人中83.87%临床症状明显好转。HBV—DNA阴转率83.87%。HBeAg阴转率41.39%,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25.80%。结论拉米夫啶治疗HBV—DNA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和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27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29例HCV感染患者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者占68.2%,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占27.9%。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占3.9%。肝硬化和肝癌组的HCVRNA阳性率84.2%(32/38)较慢性肝炎组的67.0%(61/91)升高(P〈0.05)。ALT和(或)TBiL均异常的HCV患者HCVRNA阳性率79.8%(71/89)较ALT和TBiL均正常者的55.0%(22/40)升高(X^2=8.42,P〈0.01)。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5.6%(15/27)低于单纯HCV感染组的76.5%(7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的阳性率29.6%(8/2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HCVRNA检测的同时,结合多项血清病毒学和一些生化相关指标分析,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伯棋 《海峡药学》2008,20(4):87-88
目的观察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HBC)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在保肝、降酶和抗纤维化的基础上应用ADV抗病毒治疗,ADV每日10mg,治疗半年(24周)。结果应用ADV病毒治疗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明显改善,大部分患者HBV DNA降至低复制水平。结论ADV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近期疗效较好,能有效防止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恩替卡韦0.5mg/d进行抗HBV治疗,并联合中药复方(由黄芪、云苓、白术、当归、丹参、鳖甲、蚤休、半枝莲、虎杖组成)颗粒剂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学和病毒学应答情况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治疗后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为85%(17/20)。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肯定,可达到控制病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与其并发症及侵入性操作的关系,以便进行有效防治. 方法 将413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是否发生医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在肝硬化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及进行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后2组间差异. 结果 413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率为34.4%.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在出现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腹水方面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后下三腔管操作与医院内感染相关(P<0.05). 结论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并发症后更易发生医院内感染,有效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等可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测定在不同肝病中的变化以及肝病时前白蛋白与其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在日立71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42例各种肝病进行PA测定及常规肝功能检测。结果:与正常人比较除轻度慢性乙肝(慢乙轻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肝病患者血清PA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05);各肝病间比较,肝硬化代偿期与肝癌及急性肝炎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慢性乙肝(慢乙重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肝病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PA不仅是肝细胞早期受损的敏感指标之一,也是鉴别不同肝病及肝病的不同阶段的有效指标。持别是联合ALT等其它常规肝功能结果,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不同阶段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