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研究免疫球蛋白在防治早产儿、足月小样儿感染方面的疗效.方法 将79例早产儿及足月小样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治疗组41例(用免疫球蛋白),对照组38例(不用免疫球蛋白).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感染发生率(65.85%及89.50%,P<0.05),严重感染发生率(26.80%及63.20%,P<0. 01),死亡率(9.76%及31.60%,P<0.05),出生体重≤2000g的死亡率(11.1%及66.7%,P<0.01)及孕周≤34周的死亡率(8.7%及对照组62.5%,P<0.01),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结论 用免疫球蛋白防治早产儿及足月小样儿,能使感染率降低,死亡率明显降低,免疫球蛋白对防治早产儿及足月小样儿感染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足月小样儿(SGA)的预后、分娩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我院出生的95例足月小样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分娩途径、羊水性状及体重与预后的关系以及足月小样儿的预防措施。结果95例中阴道分娩占77.89%(74/95),剖宫产占22.11%(21/95)。羊水性状越差,新生儿体重越低其预后就越差。95例死亡12例(包括2例畸形儿),占12.63%(12/95);转院34例,占35.79%(34/95)。结论提高产前检查的质量、积极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高危胎儿实行宫内转运等措施都是降低足月小样儿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月小样儿体格及智能状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足月小样儿及足月正常儿各100例为研究对象,12月龄时检测身长、体重、头围,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其发育商评估。结果:12月龄时足月小样儿身高、体重、头围及发育商均较正常足月儿低(P<0.05)。结论:足月小样儿在12月龄时体格智能仍未能追赶上正常足月儿,需要提供合适的营养方案和有效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月龄足月小样儿神经发育和气质特点,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0~6岁发育筛查测验DST和1~3岁儿童气质量表,对58例12月龄足月小样儿和80例正常足月儿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和在运动、社会适应、智力能区及气质维度和分型的差异。结果 1)足月小样儿组DQ值可疑的婴儿比例高于正常足月儿组(P0.05),DQ值中等的婴儿比例、智力能区、MI均值低于正常足月儿组(P0.05)。2)足月小样儿组的中间偏易养型构成比低于正常足月儿组(P0.05),足月小样儿组的活动水平维度得分低于正常足月儿组,规律性、趋避性维度得分高于正常足月儿组(P0.05)。结论 12月龄足月小样儿神经发育落后于正常足月儿,有独特的气质特点,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156例足月小样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主要病因,结合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体会,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足月小样儿的出生率,减少足月小样儿的并发症,减轻各种并发症的损害,提高足月小样儿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Dubowitz氏胎龄的外观评分标准,对l56例临床确诊的足月小样儿问卷调查其产生的原因。结合足月小样儿的生理特点,总结其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随访的护理经验。结果 156例足月小样儿的病因主要是:孕妇营养不良占19、8%;孕妇各种内科合并症占35、5%;脐带、胎盘因素占19.2%;染色体畸变占2.0%;多胎妊娠占20.5%;宫内感染占3.2%。足月小样儿易产生多种并发症,156例病例中,发生新生儿低血糖为48.7%,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为33.3%,新生儿低血钙为28.9%,新生儿低血镁为17.3%,新生儿肺炎为16.7%,新生儿硬肿症为2.6%。结论 产前加强健康教育可降低足月小样儿的出生率,产后进行规范、系统的治疗及护理,可减少足月小样儿的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足月小样儿3月龄发育情况.方法:采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对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出生的53名3月龄足月小样儿及159名3月龄足月适于胎龄儿进行测试.结果:足月小样儿3个月龄时其发育商不正常筛出率为18.9%,高于足月适于胎龄儿(11.3%,x2=4.009,P=0.045).足月小样儿组发育商得分为89.23士9.87,低于足月适于胎龄儿组90.65±7.48,但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t=-1.106,P=0.270).足月小样儿组智力指数得分为92.92±11.06,低于足月适于胎龄儿组93.70士7.81,差异亦未见有统计学意义(t=-0.559,P=0.577).结论:足月小样儿3个月龄时其发育商不正常筛出率高于足月适于胎龄儿,建议家长对足月小样儿实施早期综合干预训练,以促进其心智发育.  相似文献   

7.
1 812例足月小样儿胎儿宫内发育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新  罗焰琼  廖捷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30-3331
[目的]了解足月小样儿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妇幼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1~12月在东莞市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71 112例足月活产儿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东莞市足月小样儿发生率为2.55%,以女性为主,其孕母具有年龄偏低、产次低、文化程度低的特点,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环境及生活因素是导致足月小样儿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要针对年轻初孕、文化程度低的孕妇,加强宣教和心理辅导,消除重男轻女思想,杜绝胎儿性别鉴定,积极治疗孕期合并症和并发症,从而减少足月小样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儿童1岁以内体格发育状况及患病状况,并探讨低出生体重对早产儿及足月小样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湖州市2006—2008年出生且1周岁内在本院进行系统保健体检满5次的210例婴儿分为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组、足月小样儿组、正常对照组,用SPSS13.0软件分别比较12个月内身高、体重、头围的生长速率。【结果】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及足月小样儿出生后头围率先出现追赶生长。满月后早产儿组生长速率显著超过足月小样儿(P0.05)。至周岁时早产儿组头围追赶上正常儿童水平,但体重及身高值均是正常对照组早产儿组足月小样儿组。【结论】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比足月小样儿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加强孕期保健,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高危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46例RDS的患儿,其中早产儿21例,足月新生儿25例,观察比较两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种高危因素中,两组患儿在早产、妊娠糖尿病、新生儿低体重、吸入性肺炎、剖宫产、胎膜早破、窒息方面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妊娠糖尿病、新生儿低体重、吸入性肺炎、剖宫产、胎膜早破、窒息等皆是新生儿RDS的高危因素,积极防治吸入性肺炎、剖宫产和窒息等高危因素对降低足月新生儿RDS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两种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后,感染早产儿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1月在该院新生儿病房治疗的感染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A组(IVIG剂量为400 mg/kg)和B组(IVIG剂量为600 mg/kg)各30例,观察两组血清IgG水平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血清lgG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治疗后血清lgG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lgM)和免疫球蛋白A(lgA)水平在治疗前后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感染征象缓解天数为(3.01±0.98)天,低于A组的(4.12±1.0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不同剂量IVIG均可提高血清感染早产儿血清lgG水平,但600mg/kg剂量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住院的231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31例早产儿中发生医院感染者39例,感染率为16.88%,其中男24例占61.54%,女15例占38.46%;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7 d者感染率28.21%,≥7d者感染率71.79%,医院感染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2,P<0.05);检出病原菌44株,其中5例存在混合感染,革兰阳性球菌占36.36%,主要以链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占63.64%,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医院感染疾病主要是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导致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克雷伯菌属,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导致败血症、皮肤感染的病原菌有链球菌属、肠球菌属、溶血葡萄球菌等,坏死性小肠炎患儿病原菌为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导致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是临床常见医院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医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发生的早产儿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12.2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胎龄小、体重低及出生窒息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早产儿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10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大胎龄组(54例)和小胎龄组(51例),每组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配方奶喂养,研究组给予配方奶+维生素D,从早产儿出生的第3日开始给予维生素D,400 U/d,连续1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早产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25-(OH)D和Ig G、Ig A、Ig M水平,观察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产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给予维生素D治疗后,小胎龄组和大胎龄组血清25-(OH)D均值分别从(22.436±6.492)nmol/L和(26.654±7.864)nmol/L提高到(26.411±7.342)nmol/L和(31.768±7.88)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25-(OH)D水平的提高,IL-2水平明显提高,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 G、Ig A、Ig M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来说,早期补充维生素D可以提高其免疫力,但是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体液免疫的影响尚需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钙血症与早产儿感染的关系,探讨血钙与早产儿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早产儿感染标准的125例患儿,记录住院期间内血钙值的变化,分为正常血钙组与低钙血症组,①统计白细胞数、PCT及CRP水平;②统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③统计无创通气(NCPAP)组与机械通气组血钙水平变化。结果①低钙组与正常血钙组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钙血症组PCT及CRP水平高于正常血钙组(P0.05);②低钙组与正常血钙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无创通气组与机械通气组的血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钙水平反映早产儿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可作为判断早产儿感染预后情况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宫内感染对早产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住院的早产儿900例资料,发生宫内感染122例(感染组),感染发生率为13.6%;未发生宫内感染778例,随机抽样150例纳入非感染组,监测早产儿出生24h及7d时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6.
1023例住院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00年1月-2009年4月1023例住院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1023例住院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130例(12.7%),总感染率12.7%,感染141例次,例次感染率13.9%;发生感染的病例中,漏报24例,漏报率18.5%;感染部位以口腔真菌感染为主42例(32.3%),其次为败血症(16.3%);同时发现医院感染患者比未感染者的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出生时有窒息史、住院时间较长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较长。结论出生低体重、小胎龄儿、阿氏评分低、住院时间较长、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多且时间较长等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米索前列醇已作为一种有效的促宫颈成熟和足月妊娠引产药物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年来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应用米索前列醇引产的情况,并与催产素作对照,其目的是探讨其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89例早产儿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产儿的临床问题,死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9例早产儿病因,死因及治疗情况。结果:导致早产最常见的因素是胎膜早破(23.6%)。早产儿的孕周越小,体重越轻,合并间断微量喂养,有利于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成熟,提高低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并无增加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发病,对早产儿,特别是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生后即开始使用暖箱,提供足够的能量,可减少硬肿症等的发病。结论:产儿科协同可预防低孕周,极低体重儿的出生,常见合并疾病的预防治疗可采用针对早产儿的特点。重点关注暖箱保暖,肠内间断微量喂养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爱新 《现代保健》2011,(20):150-151
目的探讨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从而指导临床早期诊治。方法对128例早产儿感染疾病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周越小、体重越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越高,母亲分娩前、产时感染及医源性因素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密切。结论早产儿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早产儿感染对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改善早产儿预后,减轻家庭负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3年开始起动新生儿转运系统,主要收治危重早产儿,现将63例早产儿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