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琪  张仲子  熊鹰 《西部医学》2010,22(1):106-107
目的评价骨盆肿瘤手术切除后植骨重建骨盆环稳定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手术切除结合植骨重建骨盆环的方法治疗30例骨盆骨肿瘤患者,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术后植骨愈合时间,并对功能和治疗方案进行评定。结果手术时间2.0~4.5h,平均3.0h。术中出血量为1500~6000ml,平均2500ml。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无坐骨神经、股神经损伤症状,植骨均愈合良好,植骨愈合时间3.5~7.0个月,平均4.0个月;无排异反应,无迟发感染及内固定松动发生;肿瘤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2例,死亡4例;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骨盆肿瘤切除后行植骨骨盆环重建,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效果满意。骨盆肿瘤切除植骨重建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骨盆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椎骨盆内固定术霞建骶骨肿瘤切除术后稳定性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15例骶骨肿瘤患者行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切口肿瘤切除,分别采用TSRH-3D、CDH-M8或ISOLA行腰椎骨盆内固定,根据术后X线片观察稳定性,评价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X线片显示内固定稳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腰椎骨盆内固定术是骶骨肿瘤切除术后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一种固定牢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前血管介入栓塞和术后盆底肌张力重建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骶骨肿瘤6例,其中脊索瘤5例,骨巨细胞瘤1例.术前24h肿瘤供血血管栓塞5例,术中根据骨缺失形态采用重建钢板塑形成框架结构,利用钢板孔洞使骶骨周围韧带附着,并拉线成网,采用自体、异体骨填充骨缺损,重建盆底肌张力5例.结果:术前未栓塞血管的1例,术中出血5000ml,其余5例术中出血(1200±480)ml,手术时间(175±21)min,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12~24个月随访,骶骨全切的2例大小便功能无恢复,未重建盆底肌的1例大便费力,其余3例大小便功能恢复良好,无大便费力,重建骨盆环的5例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术后1.5年骶骨脊索瘤局部复发1例.结论:术前全面的肿瘤供血血管介入栓塞可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术中出血的效果,盆底肌张力的重建对大便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8年3月38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确定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B1型5例,B2型7例,B3型4例,C1型8例,C2型9例,C3型5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B型骨折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C型骨折应用骨盆重建钢板、骶骨棒和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结果3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9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无腰腿痛及步态异常;功能评分:优占83.4%;良占8.9%,可6.7%,优良率达到占93.3%。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和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3月38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确定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B1型5例,B2型7例,B3型4例,C1型8例,C2型9例,C3型5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B型骨折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C型骨折应用骨盆重建钢板、骶骨棒和骶髂关节螺钉固定. 结果 3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9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无腰腿痛及步态异常;功能评分:优占83.4%;良占8.9%,可6.7%,优良率达到占93.3%.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和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骶骨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8例患者无术中死亡,2例切口皮缘缺血,1例术后早期脑脊液漏。随访8例,时间6个月~4年,无复发及死亡。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骶尾部肿瘤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便于术中保护骶神经根,重建骶腰椎。  相似文献   

7.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介入后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介入后骨盆肿瘤切除与功能重建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8例骨盆肿瘤患进行术后临床回顾分析。其中骨巨细胞瘤10例,软骨肉瘤7例,骨转移性腺癌4例,骨肉瘤3例,骨恶性淋巴瘤1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动脉瘤要囊肿2例,均行肿瘤切除及骨盆环重建。结果:本组28例患手术均顺利,肿瘤获彻底切除,平均随访时间3年(1-5年),无术中休克或死亡,无盆腔脏器损伤,伤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感染,全部病例均可负重行走。结论:经DSA介入后骨盆肿瘤切除肿瘤切除与重建功能的保肢手术是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拉力螺钉固定技术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58例骨盆骶髂复合结构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后侧经骶髂关节或(和)跨骶骨的拉力螺钉固定方法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结果】5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年6个月,平均23.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70min。58例共置入拉力螺钉128枚。患者在术后2—4个月双下肢可完全负重行走,并逐渐恢复体力劳动。仅发生3枚螺钉松动、未发生神经损伤及螺钉断裂等并发症,腰骶及下肢活动接近正常。【结论】拉力螺钉固定技术可使不稳定性骨盆后环损伤患者获得良好的即刻复位和固定,恢复骨盆环的稳定性,适用于骶髂关节脱位及骶骨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半骨盆假体重建后早期系统康复锻炼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骨盆肿瘤切除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患者共42例,依据MSTS评分标准,测量患者术后1、3、6、12月的术后功能。结果随访时间12~86月,平均随访36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95%,髋关节脱位发生率7.14%。术后1、3、6、12月 MSTS 评分分别为14.47、19.71、20.95、21.31分。术后1、3、6月功能逐渐好转,MSTS评分呈递增趋势,3个时间点的MST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月功能改善不明显,2个时间点的MST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配式半骨盆假体治疗骨盆肿瘤疗效满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超过6月后肢体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钢筋骨水泥重建骨盆环治疗骨盆肿瘤1例李庆涛,李光业,冯宝龄,孙梅红,李荣文(淄博市中心医院骨科,255036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关键词:肿瘤;骨盆肿瘤;骨盆环重建患者,男,36岁。因左骼骨软骨肉瘤术后10年,复发2个月于1994年11月入院...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骶骨肿瘤早期症状隐匿,病人就诊时骶骨已广泛破坏,非手术治疗预后不良。骶骨切除难度大,出血多,易损伤骶神经及破坏骨盆环的完整。我们采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后入路骶骨切除术,治疗3例原发性骶骨巨大肿瘤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蒋磊  马国华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49-1051
目的探讨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3例不稳定性骶骨骨折行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根据术后X线、CT结果评价复位及愈合情况,并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疼痛、步态、肢体长度、髋关节活动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3例患者骶骨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骨盆环得以重建,所有患者骶骨骨折影像学全部愈合,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100%。结论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可以恢复骶骨的解剖关系,不破坏骶髂关节的情况下能有效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是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大骶骨脊索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原发性巨大骶骨脊索瘤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探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手术出血,肿瘤切除范围和骶神经的保留及内固定重建。结果:原发性巨大骶骨脊索瘤6例患者,保留S2以上神经,保留至单侧S3神经。术中出血600-2300mL,平均1250mL,有效保护骶神经,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均行放疗减少复发。其中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大小便功能障碍,随访1-7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术前制定恰当的手术策略,前后路联合治疗,完整切除巨大骶骨脊索瘤,保留骶神经,恰当内固定,能有效提高原发性巨大骶骨脊索瘤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3D打印钛合金骨盆假体对1例转移性髋臼肿瘤患者进行骨盆重建,探索治疗髋臼肿瘤的新方法。方法:对1例转移性髋臼肿瘤患者行骨盆CT扫描,采用Mimics 14.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制备1∶1比例3D打印骨盆光固化树脂模型,根据术前规划的截骨范围设计并制备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骨盆假体外形设计以患者健侧半骨盆镜像图像为基础。设计并制造3D打印钛合金骨盆假体,术中采用截骨导板对骨盆进行截骨,并根据术前设计位置植入骨盆假体进行骨盆重建。结果:术后12个月内对患者进行多次随访,复查骨盆X线片。骨盆X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移位,达到对骨盆的解剖重建。术后12个月随访记录,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为75.35分,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评分为11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2分。术后患者恢复了下肢基本功能,在支具辅助下可以站立及正常行走。结论:本研究中3D打印骨盆假体达到了对患者骨盆的精确重建,改善了患者术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晓林 《中外医疗》2013,32(20):25-26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对骶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月,经治疗有完整资料及获得随访骶骨骨折患者32例。均采用骨盆前环开放复位内固定,骶骨后路脊柱骨盆固定术。结果 2例出现前侧切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后侧切口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72个月,按M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21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脊柱骨盆固定术能有效复位、固定骶骨骨折;骨盆前后环联合固定能提高骨折复位、固定的质量;若发现腰骶神经根损伤,宜早期手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16.
麦荫文  许鹏雍  凌尚准  陆文忠  陈俊  韦文 《广东医学》2008,29(12):2069-2071
目的 探讨骶骨原发性肿瘤的切除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3年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骶骨肿瘤24例,通过症状改善率、复发率、并发症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7个月至9年,平均38.3个月,疼痛缓解有效率76.4%,总体神经功能改善,总复发率29.2%(7/24)。结论 通过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切除骶骨原发性肿瘤,近中期效果良好。切除范围是预后的关键,保留S1~3骶神经根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辅助手段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侧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5年2月我院及华西医院骨科单侧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或骶骨骨折患者27例。其中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应用外固定支架、骶髂螺钉或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结果27例随访完全,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根据Matta和Majeed的疗效评价标准,优18例(66.7%),良3例(11.1%),可3例(11.1%),差3例(11.1%)。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髋关节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髋臼软骨坏死,4例BrookerⅡ级异位骨化,2例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尽可能解剖复位髋臼骨折,同时合理处理骨盆后环损伤,其中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其复位质量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后路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资料,均行后路手术治疗,通过术后症状改善、复发、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16例获得随访,随访4~86个月,平均36.8个月,术后患者疼痛、麻木症状均较术前缓解,术后有4例复发。结论通过后路切除原发性骶骨肿瘤,疗效良好,术前准备充分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对骨盆骨折合并骶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治疗有完整资料及获得随访的骨盆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患者16例.均采用骨盆前环开放复位内固定,骶骨后路脊柱骨盆固定术.结果 2例出现前侧切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后侧切口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72个月,按M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9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 脊柱骨盆固定术能有效复位、固定骶骨骨折;骨盆前后环联合固定能提高骨折复位、同定的质量;若发现腰骶神经根损伤,宜早期手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20.
腰椎骨盆重建内固定术在腰骶骨结核切除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an JW  Wang L  Yuan W  Jia LS  C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7):461-463
目的探讨骶骨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TSRH-3d内固定重建方法及其作用。方法28例腰骶段骨结核患者,其中,L5—S1 17例,L5-S2 4例,L5-S3 4例,S1-3 2例;结核病灶清除后给予相应放疗化疗。结果随访8~48个月,近期效果满意,2例出现排尿困难,1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术后腰骶部疼痛及下肢根性症状均明显缓解,恢复正常负重及行走。无断钉、断棒或螺钉松动。X线检查未见钉孔扩大,骨盆内聚及腰椎下移(L5下沉)。结论腰骶骨结核清除与重建术有利于保持腰椎及骨盆稳定性,减轻疼痛,保留患者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