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的CT征象。方法总结我院2007年~2008年24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CT检查征象。结果在24例中,发现颞顶叶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较多见,占13例(54.1%)。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CT征象为大片低密度脑梗死灶内见点片状高密度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4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CT特征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多发生于大面积脑梗死,且大多(71.4%)在脑梗死2周內发生出血.45.2%的病人表现为原有症状恶化.【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起病2周内均应复查头颅CT,当脑梗死症状恶化时应高度怀疑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方可降低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总结2例首次CT显示为脑出血的急性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结合文献对临床特点进行复习。结果 2例出血性脑梗死早期CT表现为少量脑出血,动态复查CT或MRI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中合并少量出血。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早期CT只表现为少量脑出血时临床易误诊,必须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脑梗死20例CT、MRI影像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血性脑梗死(HT)多见于溶栓后或栓塞患者,表现为在梗死灶的基础上合并高密度出血灶。HT是影响溶栓疗效和安全性的主要并发症,尤其是严重的出血性脑梗死,可以导致病情恶化和死亡。自CT、MRI应用以来,HT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回顾总结20例HT患者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临床336例脑梗死患者中30例出血性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结果。结果:30例脑梗死后出血,占同期脑梗死的11.2%,其中大面积脑梗死18例,占60%,给予脱水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改善。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易发生出血,应积极脱水治疗,以防脑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诊断在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头颅CT表现可分为非血肿型和血肿型。结论:头颅CT是诊断H I的可靠手段,对脑梗死特别是大面积梗死及心源性栓塞,不论临床症状有无加重,均须定期头颅CT检查,以及时发现本病争取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7.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在梗死基础上原梗死区血管再通,梗死区内有血液溢出,常出现在发病后1~2周内,占脑梗死的3%~5%,但近年来随着抗凝剂的广泛应用,发病率有所上升。CT和MRI可于发病后数天至1个月内检出。现将我院1997~2005年收治的19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出血性脑梗死3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1~73岁,平均61.3岁,其中60岁以下2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3例,心房纤颤史5例,糖尿病史9例,冠心病史3例。  相似文献   

9.
将2000-2003年我院收集的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的临床表现与CT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HI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8-75岁。既往有风心病、冠心病合并房颤19例,高血压21例,糖尿病4例,既往有脑卒中病史6例。本组均做2次以上颅脑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出血性脑梗死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超  马聪敏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0):912-913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冠心病和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病因。本组28例中23例恢复良好,3例死于其他并发症,2例死于术后。结论心源性脑栓塞是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1、2型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以突然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和肢体瘫痪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科疾病。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大类。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梗死,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多见(占50%以上),其次为脑出血(约占28%)。中风后遗症就是由于脑出血或脑梗死后遗留下的症状,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僵、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普及开展,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检出率及超早期诊断在不断提高,使急性脑梗死患者3~6h内的溶栓及其后的急性期抗凝治疗与否提供了指导性的科学依据。并大大降低了由此导致的医源性出血性梗死、颅内血肿的发生率。然而,临床上出血性脑梗死仍有较高的自然发病率。现就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易发因素等临床研究进展参考有关文献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13.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是指发生在,脑内缉织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局限性缺血,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左右。我院2003—01~2006-10收治CWI 4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出血性脑梗死20例临床及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影像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3 a中341例住院非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分析30例HI的病因,临床和影像改变。结果:HI发病率占同期脑梗的88%。脑栓塞为其主要病因,占70%,并以心源性栓塞为主。HI最早发生在脑梗死24 h内。最大时间30 d。26例发生在MGA分布区。有血肿型和非血肿型之分(18例和12例)。结论:脑栓塞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症状加重或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者,建议发病后1-2周进行影像学复查。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脑梗死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5例大面积恼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死亡15例,病死率33%;存活患者中遗偏瘫生活能自理6例(20%),植物状态24例(80%)。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凶险,临床症状重合并症多,治疗效果差,预后差。早期足量应用脱水药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头部外伤引起的脑梗死献报道较多,但引起单纯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报道较少,其发生率占小儿颅脑损伤的5.5%,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收集了10例,结合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出血性脑梗死在脑梗死中较为常见,并且出血性脑梗死的梗死区脑组织会出现一定的渗血或者形成血肿。脑栓塞造成的大面积脑梗死可间接诱发出血性脑梗死,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1]。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发生的可能因素是缺血后血管壁的损伤[2]。临床上采用CT及MRI来进行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本研究对9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与CT分析(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特征性影像学所见。方法 对5年间收治的2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详细观察临床特点,并多次复查CT,必要时行增强扫描。结果 在治疗中出现临床症状加重(头痛、呕吐,偏瘫加重及意识障碍加深等),应及时复查CT,明确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其CT表现以不规则出血型改变为主。结论 心源性脑梗死与本病有密切关系。本文还参考文献简要讨论该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3例均于发病后以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中心型2例,边缘型19例,混合型2例,多数患者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梗死区内动脉坏死后血液渗出或漏出而继发的出血,常发生于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后以及溶栓、抗凝药物应用过程中,随着影象学诊疗技术的进步,出血性脑梗死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临床资料,并对其作一系统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