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与HLA 6/6位点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对比研究,探索HLA不全相合的血缘关系供者allo-HSCT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3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接受HLA 1~3个位点不合血缘关系供者allo-HSCT(HLA不合组),全部在预处理中加用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总量10 mg/kg,~4 d~~1 d静脉输注);28例接受HLA 6/6位点相合同胞供者HSCT(HLA相合组),5例(18%)应用ATG.两组均采用G-CSF动员十细胞和环孢素A+短程甲氨蝶呤+霉酚酸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两组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HLA不合组与HLA相合组Ⅱ~Ⅳ度急性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4%和32%(P=0.98),Ⅲ~Ⅳ度急性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3%和11%(P=0.84).HLA不合组和HLA相合组的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57%和77%(P=0.14),3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57%和69%(P=0.28).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的疾病状态(P=0.006)和CMV感染(P=0.04)是影响OS的危险因素.处于疾病稳定期的患者,HLA不合组和HLA相合组的OS率相近(分别为87%和81%,P=0.65);处于疾病进展期的患者,HLA不合组的OS率明显低于HLA相合组(分别为21%和71%,P=0.02).结论 对于缺乏同胞HLA配型相合供者的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HLA不全相合血缘关系供者的allo-HSCT是可行的.疾病进展期患者进行HLA不全相合血缘关系供者allo-HSCT风险性高,应通过改良预处理方案和加强移植后支持治疗以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细胞因子IL-2、IL-6、TNF-α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7例SAA接受allo-HSCT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总体生存率(OS)、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细胞因子水平与OS及主要移植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的SAA患者包含同胞HLA全相合allo-HSCT 78例(66.7%),非亲缘供者allo-HSCT 12例(10.2%),单倍体相合供者alloHSCT 27例(23.1%)。所有患者5年OS率为76.0%(95%CI:64.4%-87.5%)。a GVHD累积发生率为49.6%(95%CI:40.4%-58.8%);c GVHD累积发生率为31.6%(95%CI:23.1%-40.2%)。接受同胞HLA全相合allo-HSCT的患者,其5年OS率明显优于替代供者(82.3%±6.6%vs 61.3%±11.7%)(P0.05)。HLA匹配程度、供者年龄、移植后巨细胞病毒/EB病毒(CMV/EBV)血症是影响a GVHD发生的重要因素。移植前血清IL-6增高的患者,移植后血小板植入较快(14.6±1.8 vs 18.3±2.6 d)(P=0.05);血清TNF-α增高的患者,移植后CMV/EBV血症发生率较低(37.8%±11.1%vs 58.8%±16.8%)(P=0.029)。结论:HLA匹配同胞供者allo-HSCT是SAA患者有效治疗手段;供者选择仍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移植前血清IL-6和TNF-α水平增高可能预示allo-HSCT后患者血小板植入加快,CM V/EBV血症发生率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院11例SAA患儿中7例行HL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行脐血移植,2例行亲缘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10例患儿原发性植入成功,3例患儿继发性植入失败,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供体都稳定植入,造血恢复。1例单份脐血移植患儿原发性植入失败,但自体造血恢复。9例接受亲缘相关供体移植的患儿,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间为10-19 d,中位时间14d,血小板20×109/L时间为8-42 d,中位时间17 d;双份脐血移植的患儿,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间为16 d,血小板20×109/L时间为41 d。3例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急性GVHD,2例患儿发生了可控的局限性慢性GVHD(c GVHD)。4例患儿发生了CMV病毒血症,2例发展为CMV肺炎而死亡。3例患儿发生了EB病毒血症,1例发展为EB病毒肺炎。结论:如有HLA相合的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儿童SAA的首选治疗;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或无HLA相合同胞供者,可考虑行选择性供体移植,如脐血移植或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可促进移植物植入。  相似文献   

4.
HLA完全相合供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父母与子女多数为半相合,两代间HLA完全相合的情况很少见。本室采用PCR-SSP技术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HLA低分辨分型检测。结果在两代间HLA低分辨配型结果中共发现3例父子间完全相合病例,其中1例在本院按单倍型移植预处理方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造血恢复良好,未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术后定期随访嵌合体检测结果均为100%供者型嵌合,融合基因MLL-ENL定量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现已健康生存2年余。结论:子女与其父母HLA完全相合是因为父母间具有1条相同的单倍体,这条相同的单倍体多见于人群中高频且呈显著连锁不平衡单倍型。1例HLA完全相合父供子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术后未发生GVHD,且长期健康生存,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评价HLA不全相合的亲属供者或HLA相合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和安全性。在2005年11月至2011年5月期间采用非血缘供者或者单倍体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患者20例,其中亲缘HLA不合单倍体相合供者14例,非血缘HLA相合供者6例。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经典的环孢素A(Cs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MTX)及霉酚酸酯(MMF)。对单倍体相合供者采集经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联合应用;非血缘供者单纯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获供者型造血重建,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4(11-20)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17(13-31)d,2例取得完全供者植入后2个月发生排斥,其中1例进行母亲单倍体相合供者二次移植,达到完全供者持久植入;移植后发生Ⅱ度急性GVHD 4例,慢性GVHD发生7例,其中1例为慢性广泛性GVHD;14例无病生存,所有存活患者最少随访时间在8个月以上,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血象完全恢复,Kaplan-Meier计算的累积无病生存率为68.9%。结论:采用FLU、CTX和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进行预处理,用HLA不全相合的亲属供者或HLA相合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植入率高,感染发生率降低,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疗效。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治疗北京军区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供者全部为HLA全相合亲缘性同胞,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为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氟达拉滨联合马法兰及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经典的环孢菌素A(CsA)联合氨甲蝶呤(MTX),移植后3个月进行预防性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输注单个核细胞数(MNC)为0.2×108/kg,移植后观察患者毒副反应、GVHD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数≥0.5×109/L及血小板数≥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14.3 d及15.3 d,植入证据检测为100%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3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2-15个月),无1例合并GVHD、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目前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15个月。结论: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对MM是一个有效方法,该方案安全系数大、疗效确切,早期进行移植完全缓解率高,患者有可能长期生存。该方案可作为MM治疗的关键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7.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HLA全相合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当受者的细胞表面缺乏供者NK细胞抑制型受体的配体时,供者来源的NK细胞同样会发生异基因活化,通过特异性杀伤受体抗原呈递细胞达到阻止GVHD启动的目的,主动攻击受者淋巴细胞促进供者细胞植入,识别和攻击受者白血病细胞以降低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从而改善HLA全相合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同时活化型受体亦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本文就抑制性和活化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对HLA全相合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虽然在接受诱导化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但是较高的复发率是影响ALL预后的关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BMT)已成为治疗ALL的有效方法,对减少复发、提高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在移植供者的选择上,HLA相合的亲缘供者是首选,HLA相合的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相似,也有部分研究中心的报告表明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优于亲缘供者.HLA半相合的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可行的选择.Ph染色体+是ALL患者明确的不良预后因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Ph+ALL患者的预后,与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虽然在接受诱导化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但是较高的复发率是影响ALL预后的关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BMT)已成为治疗ALL的有效方法,对减少复发、提高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在移植供者的选择上,HLA相合的亲缘供者是首选,HLA相合的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相似,也有部分研究中心的报告表明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优于亲缘供者.HLA半相合的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可行的选择.Ph染色体+是ALL患者明确的不良预后因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Ph+ALL患者的预后,与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虽然在接受诱导化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但是较高的复发率是影响ALL预后的关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BMT)已成为治疗ALL的有效方法,对减少复发、提高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在移植供者的选择上,HLA相合的亲缘供者是首选,HLA相合的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相似,也有部分研究中心的报告表明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优于亲缘供者.HLA半相合的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可行的选择.Ph染色体+是ALL患者明确的不良预后因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Ph+ALL患者的预后,与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对本医院以往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移植后患者PRCA的发病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72例ABO血型不合allo—HSCT患者中,4例发生PRCA,其中A供O3例,A供B1例。PRCA的发生不影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PRCA患者红系恢复的时间显著长于未PRCA发生患者。结论:PRCA是ABO血型不合移植的主要并发症。A供O可能是ABO血型不合allo—HSCT后并发PRC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Cytomegalovirus (CMV) infection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refore, preemptive ganciclovir therapy based on early detection of CMV reactivation is widely used to prevent CMV diseas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monitoring CMV reactivation as well as the antigenemia assay that detects CMV structural phosphoprotein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65,000 (pp65). We developed a real-time PCR assay system for CMV based on a double-stranded DNA-specific dye, SYBR Green I, and quantified DNA, which was extracted automatically from plasma. This real-time PCR assay and the pp65 antigenemia assay were compared in parallel with 357 blood samples obtained from 6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Real-time PCR assay results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the pp65 antigenemia assay (p < 0.0001).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detection of CMV DNA by PCR preceded the first positive antigenemia by 14 days. In this study, 10 of 64 patients developed CMV disease. The antigenemia assay detected CMV reactivation earlier than the development of CMV disease only in four of 10 patients. In contrast, our real-time PCR detected CMV-DNA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CMV diseases in eight of 10 patients. The real-time PCR with SYBR Green I as a detection signal is simple and readily performed, and may be a useful system for early detection of CMV reactivation after allo-HS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及人类巨细胞病毒血症(Cy—tomegalovirus antigenemla)与巨细胞病毒病(CMVdisease)发生的关系。方法;CMVpp65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47例I{SCT中,17例(36.17%)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7例(14.89%)发生CMV病。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和巨细胞病毒病的发生率分别为54.55%和31.82%,而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的患者分别为20.00%和0.0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基础疾病、急性GVHD是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和巨细胞病毒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MVpp65病毒抗原检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及延长移植后长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总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及治疗。对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14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40例allo-HSCT中48例患者发生移植后CMV感染,发生率为34.3%,首次检出CMV-DNA阳性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5(33-68)d,CMV定量范围为1.25×103-5.5×106,其中2例为CMV相关性间质性肺炎,5例为CMV相关性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共65例,其中合并CMV感染32例,占49.2%。应用更昔洛韦、膦甲酸钠抗CMV治疗45(33-68)d后CMV-DNA转阴,有效率为100%。共有1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结论:allo-HSCT后较易发生CMV感染,发生GVHD的患者CMV感染发生率也较高,更昔洛韦、膦甲酸钠对allo-HSCT后CMV感染的治疗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对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在本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108例受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allo-HSCT后及其随访期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的感染发生率、中位发生时间并分析移植后受者CMV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及CMV病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纳入入选标准的108例allo-HSCT受者,其CMV感染率为52.78%(57/108),首次检出CMV感染的中位时间为44(3-308)d,主要集中在移植后30-100 d;单因素分析显示,CMV感染的发生率与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配型、预处理方案中未使用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hymus globulin,ATG)、移植后粒细胞缺乏时间>10 d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等因素有关,与受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种类、原发疾病到移植间隔时间、原发疾病分级、干细胞来源、供者性别、供受者ABO血型是否相同及移植季节等因素均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粒细胞缺乏时间>10 d和GVHD是CMV感染的高危因素.移植后因CMV病的死亡率为58.82%(10/17),其中CMV间质性肺炎(CMV-interstitial pneumonia,CMV-IP)死亡率最高,占CML病死亡病例的60%(6/10).结论:CMV是allo-HSCT术后常见的感染病毒之一,移植时最好选择亲缘、H-LA配型全相合的供者,在预处理方案中加用ATG,移植后将粒细胞缺乏时间控制在10 d以内以及预防GVHD的发生均有可能减少CMV感染发生率;积极加强CMV感染的抢先治疗有可能减少CMV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LONIPC)的发生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144例接受allo-HSCT并存活超过3个月的患者资料,统计LONIPC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44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149(103~2151)d,其中24例(16.7%)被诊断为LONIPC,发病中位时间为allo-HSCT后235(116~950)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ONIPC的发生与巨细胞病毒(CMV)抗原血症(P=0.000)、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P=0.026)、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P=0.002)显著相关.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ONIPC发生的危险因素为cGVHD(OR=18.804,P=0.004)和CMV抗原血症(OR=14.376,P=0.000).结论 LONIPC是allo-HSCT晚期主要的并发症之一,eGVHD和CMV抗原血症是allo-HSCT后LONIP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有效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19名allo-HSCT受者,214份标本的血浆DNA负荷量和血清IgM抗体,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8份标本白细胞pp65抗原。结果表明:pp65抗原、DNA定量和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85%(58/188)、35.51%(76/214)和13.08%(28/214),连续阳性病例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8、7/8和3/8。DNA定量与pp65抗原阳性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DNA定量和pp65抗原,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另两种检测方法虽有关系,但不密切。结论: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检测allo-HSCT受者CMV早期感染可靠、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H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llo-HSCT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HC的发生率、发生中位时间及治疗转归。利用多因素分析观察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移植前疾病状态、移植类型、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ATG、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CTX、干细胞来源、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血小板植入时间、CMV感染、EBV感染、BKV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是否为发生HC的高危因素。结果:153例allo-HSCT患者中,25例发生HC,发生率为16.34%,发生的中位时间为31 d,治疗后全部好转,无1例遗留膀胱刺激症状及膀胱挛缩。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类型、预处理中含ATG、CMV血症以及a GVHD 4项因素(R值分别为1.036、3.234、3.298、2.817)是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患者尿BKV检测均为阳性,主要发生在移植后13-56 d。HLA配型半相合、含ATG的预处理方案、CMV血症及a GVHD是allo-HSCT后发生H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细胞免疫重建过程中T细胞克隆的T细胞受体B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TCRBVCDR3)分子特征。方法应用RT—PCR扩增24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allo—HSCT后及5名正常供者外周血的TCRBV24个家族的基因序列,通过基因扫描(Genescan)的方法判断TCRBV家族的克隆表达、CDR3克隆性质及计算B链可变区(BV)家族的利用率。对于寡克隆表达的T细胞克隆进一步电泳,得到单克隆条带并测序,获得一组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巨细胞病毒(CMV)直接相关的TCRBVCDR3的分子。结果在移植后2个月至19个月,单倍型骨髓移植的9例患者在6~14个BV家族中有表达,多克隆表达率为33%,其余为单克隆或寡克隆表达。无血缘关系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5例患者在10~15个BV家族中有表达,多克隆表达率为45%。同胞全相合骨髓移植的10例患者在9~16个BV家族中有表达,多克隆表达率为48%。单克隆或寡克隆增生分布在24个不同的BV家族,未见共用的BV家族。单倍型骨髓移植后细胞免疫恢复迟于其他两组。其中2例患者在移植后2个月、移植后3个月检测TCRBV,发现移植后随时间增加BV家族的利用增加,CDR3的多克隆群体增多。得到的23条与GVHD及CMV直接相关的TCRBV CDR3分子,经过生物信息学比较发现,在相同的BV家族内,不同患者中可以出现结构相似的CDR3氨基酸分子,也可以完全不同;不同BV家族的CDR3分子相差较大,未发现共同使用的氨基酸基序。结论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allo-HSCT后19个月内,TCRBV家族的利用仍处于不均一状态。单倍型骨髓移植后细胞免疫恢复迟于其他两组。得到的一组与GVHD及CMV相关的单克隆或双克隆T细胞CDR3分子,在相同的BV家族内,不同患者出现结构相似的CDR3氨基酸分子;不同BV家族的CDR3分子之间未发现共同使用的氨基酸基序。  相似文献   

2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重症胃肠道出血1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重症胃肠道(GI)出血的临床特征、原因、治疗和转归。方法观察并分析15例白血病患者在alloHSCT后发生的急性(导致失血性休克)或亚急性(需要连续2d以上每日输注≥1U红细胞)胃肠道失血。结果15例患者共发生17次重症GI出血事件,发生时间分为早期(1周内)、中期(1~2个月)、晚期(4~7个月)。早期出血均有呕血和便血,中、晚期出血以便血为多见。出血发生时,绝大多数患者血小板<50×109/L。出血原因:预处理不良反应2例次;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伴有(或疑诊)肠道巨细胞病毒(CMV)和真菌感染因素11例12例次;CMV肠炎1例次;消化性溃疡出血2例次;不明原因1例次。经过输注血小板、红细胞和新鲜血浆以及H2受体阻滞剂和奥美拉唑等支持治疗,由GVHD或伴有(或疑诊)CMV肠炎所致的出血同时予以免疫抑制剂和(或)抗病毒药等针对出血病因的治疗,最终8例9例次出血得以控制,8例患者持续出血直至死亡,主要死因为难治的急性GVHD和(或)相关合并症。结论alloHSCT后重症GI出血的主要原因为预处理不良反应和GVHD或伴有(或疑诊)CMV肠炎,前者多为自限性,预后良好,后者治疗难度较大,具有高度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