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毒性中药用药剂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玉霞  刘娜 《河南中医》2003,23(9):22-22
在临床上 ,因毒性中药超量应用而致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应高度重视毒性中药的合理配伍应用 ,正确使用剂量 ,使其充分发挥疗效 ,降低其毒副作用 ,从而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1 注意毒性药物的用量如雷公藤属卫矛科植物 ,苦、寒、有大毒 ,归心肝经 ,有祛风湿 ,活血通络 ,消肿止痛 ,杀虫解毒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症、疔疮、瘙痒等病症 ,其化学成分含多种生物碱、萜类及甙类、内酯等 ,水煎后甙类成水的不溶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雷公藤内酯有抑制炎性渗出的作用 ,其总甙还有镇静和免疫作用。其中毒原理是 :口服刺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2.
骆剑蛟  刘亚茹 《光明中医》2014,29(11):2449-2450
任何一种中药的药理作用都有两面性,毒性中药也是如此,其可对机体产生强烈的副作用,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对患者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毒性中药在使用的过程中需严格规定剂量,否则易导致患者中毒,严重者甚至死亡。近年来,我国毒性中药的管理和使用现状并不乐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健全毒性中药管理的相关法规迫在眉睫,可为安全用药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中药应用中,毒性中药的使用历史悠久。不管是肿瘤,还是各种疑难杂症,毒性中药都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但目前,我国毒性中药的使用和管理都存在不足。文章对毒性中药的使用和管理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目的是确保毒性中药的安全使用和合理管理。  相似文献   

4.
毒性中药临床剂量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膨胀 ,生活环境的加速污染 ,疾病谱的不断变化 ,药品用量的日趋增长 ,药物不良反应也日渐显露 ,中毒人数也逐年上升。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 2 0 0 0年第 11号消费警示 ,我国每年有近 2 0万人死于用药不当。其中包括中、西药品。西药暂不作论 ,就中药而言 ,中毒病例 ,时有报道。因此要保证安全用药 ,就要破除那些“中药来自天然 ,没有毒副作用的错误观念。“是药三分毒”。祖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早有一定的认识 ,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已将收载的 36 5种药物 ,按药性强弱划分为上、中、下三品。为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毒性是中药的基本特性。毒性中药虽然有毒,只要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以证立法,以法设方,以方遣药,考虑到证型、配伍、剂量、剂型、煎煮、炮制、体质等因素,完全可以减少或避免毒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临床毒性中药剂量的掌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性中药是临床治疗疾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能正确掌握运用,可以达到理想的疗效。但由于该类药物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往往接近,所以如何掌握该类药物剂量是使用的关键。有的医生畏惧于有毒之品,且又较难掌握其剂量,为了“安全”起见就很少使用甚或不用,致使延误病情,得不到及时治疗。为此,笔者就掌握临床毒性中药的技巧谈一点看法。 毒性中药一般是指对人畜可产生毒性反应或致死的一类药物,大部分是未经炮制的生药,也有少数是经提炼后的精制品。我们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一般根  相似文献   

8.
毒性中药使用及管理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性中药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在治疗各类疑难杂症、肿瘤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但是目前我国毒性中药的使用及管理现状令人担忧,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尽快修订有关毒性中药的管理法规,加强监管,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秦丽莉 《光明中医》2008,23(3):378-378
毒性中药是指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对人体可以造成明显的伤害,在中药药性上属于有毒的一类中药。中医常利用这些中药的毒性“以毒攻毒”,其毒性物质也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如何很好地发挥“毒药”的治疗作用,又能严格控制其毒性反应,是中医利用“毒药”治病时的原则。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合理使用毒性中药的重要性,得出辨证用药,合理配伍,规范炮制,控制药量,正确煎服,并加强宣传等是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毒性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使用产生的医疗风险还没引起高度重视.医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药品风险也不例外,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具有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的典型特性,特别是毒性中药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滥用、乱用以及管理使用不善,不可避免地给患者造成身体伤害,严重者造成患者中毒死亡,从而引发医疗纠纷、事故.医院加强药品风险管理,不仅关系到医疗机构规避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安全.所以,应尽快建立起完善的药品安全使用体系,提高对毒性中药使用过程中风险隐患的重视.药品风险管理实际是对药品的风险/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采取适宜的策略与方法,将药品安全性风险降至最低的一个管理过程[1].笔者主要探讨基层医院毒性中药使用中的风险因素,提出加强毒性中药安全使用的一些措施,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毒性中药在临床上应用于癌症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病例增多,临床上应当合理、安全、有效的应用及管理毒性中药,在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同时,规避毒性中药带来的风险。文章从毒性中药的分级标准、用法用量、配伍使用及炮制去毒等方面对毒性中药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探索毒性中药的临床安全应用及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中药毒性分级剂量标准的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一中药毒性分级与毒性剂量标准。方法:统计不同药学专著中69味毒性中药的毒性分级与剂量。结果:部分药物在不同药书中,毒性分级不同而剂量相同,或毒性分级相同而剂量不同,或此书云有毒,彼书云无毒。提示:中药毒性分级与毒性剂量标准应尽快统一。  相似文献   

14.
历代本草书籍中,常在每一味药物的性味之下,标明其“有毒”、“无毒”。“有毒无毒”也可简称为“毒性”,也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确保用药安全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剂量的使用规律。方法:用文献学方法对中医古籍中涉及药物使用的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学知识对剂量使用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中药的使用剂量有其内在的规律,药物的剂量大小受到药物的配伍关系(包括君臣佐使配伍、七方配伍等)、患者的体制强弱、患者的年龄、病情的变化、疾病的地域性、发病季节、药物的质地、药物的炮制方法、药物的毒性、使用剂型、药物的道地性、药物的采摘季节、及特殊药物不同剂量间的功效不同等多方面的影响。结论:临床上需兼顾上述因素,综合考虑药物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6.
17.
药物之所以能祛邪防病疗疾 ,其基础在于它具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亦称为毒性。古人云“是药三分毒”,《神农本草经》载药 35 7味 ,其中“大毒”8味 ,有毒 5 7味 ,“小毒”16味 ,占 2 2 .7% [1 ]。张仲景《伤寒论》113方 [2 ] ,与《金匮要略》2 6 2方中 [3 ] ,就有 119方含有毒性中药 ,占总数 32 %强。名方小柴胡汤、四逆汤、金匮肾气丸等都含有毒性中药。近年来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毒性中药的应用更为广泛 ,但毒性中药具有毒性猛烈、副作用大和治疗上疗效显著的两面性 ,“躁悍之将 ,善用之奏功甚捷 ,不善用之为害非轻”,因…  相似文献   

18.
潜在毒性中药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伴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医药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应用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瞩目,其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中药不良反应报道却也在逐渐增多,特别是一些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无毒的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致使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更加备受关注。目前,在中医药临床用药安全研究方面,医务人员及医药研究工作者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已知毒性的药物上,基本能够做到准确、有效地把控,而对那些已经出现不良反应报道,但尚未引起重视的潜在毒性中药却关注甚少,导致因忽视潜在毒性药物而形成的用药安全漏洞,长此下去势必造成用药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本文针对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潜在毒性的中药及其毒性主要表现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从个体体质差异、药材基原、药用部位、药材产地、炮制方法、制剂工艺、药物用量、用药疗程的角度,对这类中药潜在毒性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引起对潜在毒性药物应用安全的普遍重视,为进行药物毒性深入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依据,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提供可靠借鉴,有助于在充分发挥中药临床应用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9.
肝脏是药源性组织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药物进入体循环后,都将被肝脏摄取或被肝脏代谢,因此肝脏特别容易遭受药物损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害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1].另据报道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中药类占24%,为各种导致肝损伤药物种类之首.综合了国内1998年至2002年发表的9篇有关药物性肝炎的报道,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占30.00%~74.14%不等,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中药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时,人们为了生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和认识了中药,故有“医食同源”之说。同时也难免接触到一些具有泻下、呕吐、头晕、麻木、甚至使人致命的药性峻烈的毒药。汉《淮南子》有“神农……偿百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