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冠心病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成为防治冠心病的新途径,在血管新生的过程中,缺血诱导了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为诱导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中药以其多靶点的作用方式对缺血心肌的调节作用日渐受到重视,并有了较多的研究,本文从中药单体及复方对心肌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作一个概述。  相似文献   

2.
CD151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CD151基因对心肌梗死后大鼠梗死心肌微血管密度和心功能的影响,以明确CD151体内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构建PAAVCD151重组质粒,分点注射至梗死心肌及周围进行基因转染。另外设置心肌内不转染及转染PAAVGFP心肌梗死对照组。4周后测定心肌微血管密度及心功能。结果心肌注射PAAVCD151转染后心肌中CD15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转染CD151组心肌微血管密度[(385.4±79.9)N/MM2]明显高于对照组[(240.8±40.3)N/MM2](P<0.01)。心脏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等参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D151在体内具有明确的促血管生成作用,通过促进缺血心肌的血运重建起到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脐血干细胞(hUCBSC)经静脉移植对心肌梗死(MI)大鼠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10只):大鼠麻醉后开胸,将结扎线通过前降支动脉(LAD),不结扎,然后关胸;(2)对照组(15只):大鼠麻醉后开胸,结扎LAD,制备MI模型成功(经肉眼观察和心电图证实)后,经尾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0.5 mL;(3)移植组(15只),大鼠麻醉后开胸,结扎LAD,制备MI模型后,经尾静脉注射hUCBSC 0.5 mL(含干细胞2×107/mL,由北京市脐血干细胞库提供)。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导管检查,并取心脏组织行HE染色、抗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肌毛细血管密度(MCD)的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和RT-PCT的方法检测VEGF、Ang-1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4周时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55.35%±11.23%比40.23%±10.87%,P<0.01),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10.56±4.69 mmHg比20.13±5.63 mmHg,P<0.01),而左室压力最大变化率明显增加(4.25±2.01 mmHg比6.53±2.38mmHg,P<0.05;3.83±2.69 mmHg比6.25±2.92 mmHg,P<0.05);移植组MCD明显高于对照组(每高倍视野4.2±0.5个比2.1±0.3个,P<0.01);移植组VEGF和Ang-1及其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经静脉移植hUCBSC促进MI大鼠VEGF和Ang-1表达,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重组 2型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 (hVEGF16 5 )基因对兔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 ,选取了 4 0只新西兰兔 ,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等 4组 ,分别向缺血区域心肌注射不同剂量的腺相关病毒载体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或磷酸盐缓冲液。 4周后取心肌组织和血液标本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基因的表达 ;制作组织学切片以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 ,于高倍镜下计数缺血区域毛细血管数目。结果发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中、高剂量组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 GAPDHmRNA比值依次为 0 .14± 0 .0 3、0 .4 0± 0 .0 4和 0 .6 4± 0 .0 4 ,血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含量分别为 6 4 .6± 8.0ng L、32 7.1± 9.9ng L和 4 71.6± 6 .9ng L ,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1)。低、中、高剂量组单个高倍视野内的毛细血管数分别为 4 .6± 1.3、11.6± 1.8和 2 1.8± 3.1条 ,而对照组为 4 .5± 1.5条。高、中剂量组的毛细血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相关分析发现毛细血管数与腺相关病毒载体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剂量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缺血对心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52只,任意选取其中20只以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糖尿病建模成功的大鼠与16只正常大鼠以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另外16只大鼠只开胸不造模、不给药作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造模术后2周,处死各组动物,取左心室梗死区及相邻区域心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周边区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信号转导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eNOS(p-eNOS)]、内皮抑素蛋白的表达。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组成活大鼠分别为:糖尿病心肌梗死组12只,非糖尿病心肌梗死组(对照组)13只,假手术组14只。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缺血心肌新生血管明显减少(19.7±3.8比14.2±3.6,q=2.98,P〈0.05)。糖尿病组、假手术组VEG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89±0.12、0.65±0.23和1.53±0.20,F=6.52,P〈0.01)。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Akt和eNOS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2.78,P〉0.05),但糖尿病组p-eNOS蛋白表达显著减少(0.49±0.09比1.16±0.12,t=5.68,P〈0.05)。糖尿病组内皮抑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4.6±0.6比2.3±0.4,t=8.63,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新生血管生成低下,VEGF转导通路在多个水平上参与其中,并与内皮抑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对糖尿病小鼠缺血诱导的血管新生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糖尿病小鼠是否存在缺血诱导的血管新生障碍,以及胰岛素治疗对这种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链脲霉素诱导C57BL/6 雄鼠糖尿病,非糖尿病组给予等量缓冲液,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术前及术后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左侧股动脉高位结扎离断造成单侧后肢缺血模型.ELISA法测定术前及术后(1、3、7及14天)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间充质衍生因子1α(SDF-1α)水平.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评估术前及术后(7、14天)双侧后肢血管新生情况.免疫印迹法测定腓肠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激酶B(Akt)及其磷酸化产物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小鼠缺血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减少(术后7天7.65±1.74比18.22±3.77, P<0.05),并伴随缺血诱导的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间充质衍生因子1α释放受抑(P<0.01),靶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上调受抑,蛋白激酶B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减弱(P<0.05),胰岛素治疗明显改善糖尿病动物组织缺血后血管新生程度(15.36±2.14比7.65±1.74,P<0.05),提高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间充质衍生因子1α释放水平(P<0.01),并增强缺血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与活化(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有效改善糖尿病动物缺血诱导的血管新生障碍,其可能是通过恢复受损的SDF-1/VEGF/Akt/eNOS信号通路活化而介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和远距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心肌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HGF在远距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组:①急性心肌梗死组;②下肢缺血预适应组:夹闭双侧股动脉后再灌注,重复4次后结扎左前降支.③肾缺血预适应组:夹闭双侧肾动脉再灌注,重复3 次后结扎左前降支.④正常对照组.用evans-TTC染色法区分梗死区和缺血区心肌,切取梗死区心肌及缺血区心肌并称重.用RT-PCR法检测大鼠缺血区心肌HGF mRNA表达.结果 除了正常对照组外其他三组缺血程度无明显差异;而肾缺血预处理组心肌梗死程度(46.18%±6.15%)、下肢缺血预处理组梗死程度(46.92%±6.69%)较急性心肌梗死组(66.44%±13.68%)相比均降低约30%(P<0.05).肾缺血预处理组及下肢缺血预处理组4、6、12 h HGF mRNA表达较急性心梗组各时间点降低(P<0.01).结论 提示HGF可能是远距缺血预处理减少梗死区面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观察白藜芦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32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四组各8只, B、C、D组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A组(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动脉外余步骤同上.术后24 h A、B组予生理盐水灌胃,C组予长效消心痛+生理盐水灌胃,D组予白藜芦醇+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持续给药15 d后处死,留取心肌标本,于-80 ℃保存或4%福尔马林固定后制作石蜡切块,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及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结果 C组及D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B组,梗死边缘区MVD及VEGF、Ang-1表达明显高于B组(P均〈0.05),D组Ang-1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促进AMI后心脏血管新生及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可作为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物且不适于介入、外科搭桥术冠心病患者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165诱导血管形成中镁离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成因子165(VEGF165)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的调节机制及镁离子(Mg^2+)与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内的[Mg^2+];。新鲜脐带内灌注胶原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M199液进行培养,当细胞外Mg^2+浓度分别为0、1和2mmol/L时,观察VEGF。65促进HUVEC血管形成的能力。结果VEGF。65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Mg^2+浓度无关。在细胞外无Mg^2+时,VEGF165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Mg^2+]i。VEGF165诱导的[Mg^2+];增加与细胞外Na^+浓度和细胞内Ca^2+浓度无关。经VEGF的受体亚型2(KDR)阻断剂SU1498预处理,能明显阻断VEGF165诱导的[Mg^2+]i增加。当细胞外Mg^2+为0mmol/L时,HUVEC血管形成作用受到明显抑制,VEGF165也不刺激血管形成。当细胞外Mg^2+为1或2mmol/L时,HUVEC能形成血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165则可促进HUVEC形成血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细胞外Mg^2+为1或2mmol/L时,KDR阻断剂SU1498明显抑制VEGF165促进HUVEC血管形成的作用。结论VEGF165通过KDR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放Mg^2+,从而增加HUVEC的[Mg^2+]i,并对促进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氪激光引导的棕色挪威大鼠(BN)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观察3周内CNV的生长情况,对贝伐单抗治疗试验性CNV的疗效做初步探讨.方法 对4组48只BN大鼠单眼进行氪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周后,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证实有CNV形成,药物治疗组玻璃体腔内注射1 μl贝伐单抗(25 μg/1 μl),对照组则在光凝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平衡盐溶液1 μl.注射后1、2、3周行FFA检查,造影早期计算CNV面积.在上述各时间点各处死大鼠6只,摘除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对FⅧ-Rag蛋白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在EN大鼠CNV动物模型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1 μl贝伐单抗(25 μg/1 μl)后,1、2、3周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CNV面积及荧光渗漏明显降低(P<0.01),FⅧ-Rag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1);其中给贝伐单抗后第2周新生血管面积为(0.920±0.634)mm2,FⅧ-Rag蛋白表达量为35.57±10.52,对照组分别为(2.489±0.590)mm2和175.37±25.20,表明CNV的形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可以抑制氪激光诱导的BN大鼠CNV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ADAMTS-1(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asewitIlthrombospondintype1motifs)在急、慢性柯萨奇病毒取(CVB,)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CVB,单次感染或重复增量感染Balb/c小鼠分别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n=20)及慢性病毒性心肌炎(n=25)模型,同期小鼠腹腔无菌注射等剂量不含病毒的EMEM液作为各自正常对照组(n均=10)。以苦味酸天狼猩红行心肌胶原组织特异性染色,并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心肌组织中的胶原容积积分(CVF,%)。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ADAMTS。1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两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CVF显著增加,并以慢性组更为显著(P〈0.01)。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组ADAMTS-1mRNA分别比其对照组明显高,尤以慢性组更为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DAMTS-1在心肌组织细胞胞浆内表达,各实验组小鼠心肌组织中ADAMTS-1mRNA的表达与CVF呈正相关。结论ADAMTS-1在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呈进行性增加并与胶原增生密切相关,表明ADAMTS-1可能通过调节胶原代谢参与了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口服预处理对再灌注损伤心肌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的表达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行体外循环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曲美他嗪组术前予以曲美他嗪预处理2周(曲美他嗪片20mg/次,3次/d)。术中取开放升主动脉恢复心肌血供30min时的右房心肌,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PAR-2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PAR-2的蛋白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30min、6h、24h经颈内中心静脉置管处取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YO)的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曲美他嗪组心肌组织PAR-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K-MB、cTnI、MYO的水平(主动脉开放后30min、6h)显著降低(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AR-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繁之  吕家高  卜军  王岚  王琳 《心脏杂志》2006,18(5):503-505,512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IPC组(n=6),采用特制电极记录技术,观察和测量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及有效不应期(ERP),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MAP时程(MAPD)、MAPD跨室壁离散(TDR)及ERP跨室壁离散(TDE)。结果对照组6只中有4只发生室速/室颤,而IPC组6只中仅1只发生室速/室颤。对照组缺血时MAPD同步缩短,而ERP延长且三层心肌延长的幅度不一致,再灌注时逐步恢复。IPC组缺血时MAPD缩短与ERP延长均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三层心肌之间的MAPD是一致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时ERP明显不一致,TDE增大,而IPC组TDE小,两者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IPC减少缺血/再灌时MAPD、ERP的变化及TDE,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激活K阿片受体与远程预处理诱导心肌缺血耐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K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预处理与远程预处理诱导心肌缺血耐受对心肌梗塞(MI)范围与心肌酶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四组(各组8例):对照组、U50488H组、远程缺血预处理(RPC)组和选择性K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U50488H组。对照组心肌缺血前1.5h静脉给予戊巴比妥钠30mg/kg;RPC组在心肌缺血前1.5h静脉给予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动物后,行双后肢短暂缺血预处理2次(充气式压力止血带环扎双后肢腘窝上1/3,压力26.6kPa,每次10min,间隔10min);U50488H组在心肌缺血前105min静脉注射U50488H1.5mg/kg,余同RPC组;Nor-BNI+U50488H组在预处理前15min给予Nor-BNI2mg/kg,余同U50488H组。各组最后制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闭塞45min,松开结扎圈再灌注2h。依据美蓝、TTC组织染色,观察各实验组MI质量比、肌钙蛋白T、心肌酶的变化。结果:U50488H可模拟R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MI[(0.15±0.11)g∶(0.29±0.11)g],肌钙蛋白T[冠脉阻闭45min(3.86±1.19)ng/ml∶(9.16±2.82)ng/ml],心肌酶的含量,P均0.01。该作用可被选择性K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所阻断。结论:RPC诱导心肌缺血耐受与K阿片受体激活具有密切关系,激活K阿片受体是RPC诱导心肌缺血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灶周边皮质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存活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组60只及预适应组60只,脑缺血组和预适应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6、12、24、48和72h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线栓法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预适应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梗死灶周边皮质区VEGF及存活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VEGF阳性细胞、存活素阳性细胞及皮质区VEGF蛋白和存活素蛋白表达较少。与脑缺血组比较,预适应组2、6、12、24、48和72hVEGF及存活素阳性细胞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脑缺血预适应可诱导VEGF和存活素表达上调,这可能是脑缺血预适应诱导脑缺血耐受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19.
赵宇辉  孙忠人 《心脏杂志》2009,21(5):657-659
目的: 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凋亡及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针灸预处理组间(分为手针、电针和艾灸日1次组和日2次组),并与缺血预处理、单纯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比较大鼠细胞凋亡及hsp70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针灸预处理组均能降低细胞凋亡,促进hsp70 mRNA的表达,且与针灸预处理的次数有相关性。结论: 针灸预处理日1次组与缺血预处理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无显著差异,针灸预处理日2次组优于缺血预处理组。手针、电针和艾灸的效应接近,其效应皆与日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形态学改变,探寻更为有效的脑保护药物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取脑固定。经视交叉平面冠状切取脑组织厚2mm,包含新皮质(主要是额顶叶)、视前区及梨状区、纹状体、海马和丘脑。切成3μm的切片,行HE染色观察额顶叶皮质区及海马CAl区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脑额顶叶皮质区和海马CAl区核固缩性改变、细胞质嗜酸性改变较假手术组、缺血预处理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