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究影响晚期癌症住院患者照料者疲劳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照料者压力量表(CBI)及疲劳评估量表(FAI),对65 例晚期癌症患者照料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路径分析探讨各因素影响疲劳的途径。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的疲劳平均得分4.79,其中76.9% 的照料者有轻度及以上疲劳。各因素对照料者疲劳感的影响符合中介模型(χ2/df=1.283,GFI=0.916,IFI=0.972,CFI=0.971,RMSEA=0.066),焦虑对疲劳的中介效应(P <0.05),其中压力的中介贡献率为100% ; 抑郁对疲劳的中介效应(P <0.05),其中压力的中介贡献率为22.8% ;其他共同照料者人数对疲劳的中介效应(P <0.05),其中压力的中介贡献率为27.8%。结论 大部分住院癌症晚期患者照料者均有轻度及以上疲劳。照料者的焦虑完全通过压力间接影响其疲劳感;抑郁和其他共同照料者人数部分通过压力间接影响疲劳感。针对影响照料者疲劳的因素,应积极开展适当、有效的干预,以缓解其疲劳感,促进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以便能对患者有更好照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结构式团体心理疗法联合社会交往训练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社会交往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结构式团体心理疗法,两组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后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社会功能[采用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损评定量表(SSFD-MD)评估]。结果 干预8周,两组SDS、S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SSFD-MD中社会参与、家庭生活、自我照料、与人相处、理解与交流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结构式团体心理疗法联合社会交往训练可减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筛查指导下团体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近期收治的62 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心理状况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等分为个体疗法组(n =31)和团体疗法组(n =31),个体疗法组以个体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3 周,团体疗法组以团体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效果及自尊水平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得分均有所降低,且团体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得分均低于个体疗法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尊自评量表得分均有所提升,且团体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自尊自评量表得分高于个体疗法组(p <0.05)。团体疗法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个体疗法组(p <0.05)。结论心理筛查指导下的团体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效果优于个体疗法,且对患者自尊心的提升效果也优于个体疗法,是一种理想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对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评定并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得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SAS、SDS首次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2周后的再次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其临床疗效、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崔榕  郑刚  龚传鹏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783-784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掌握相关知识和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对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进行为期持1年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并采用自制精神分裂症知识自评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入组和干预结束时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年的系统的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研究组对精神分裂症知识的掌握、如何与患者相处、如何对待患者的病态和异常行为及心理卫生状况均有显著提高和改善。而对照组主要照料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无显著变化。结论:对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家属的心理紧张,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掌握精神卫生知识,学会必要的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从而减轻负担,改善家庭氛围,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心理特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F-36量表对166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病例组)和193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消极应对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病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虑、抑郁与心血管疾病呈正相关(P<0.05).生活质量病例组各维度得分(除心理健康)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逐步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躯体角色、一般健康状况与心血管疾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以及消极等负面情绪,造成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下降,治疗中可以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疏导,培养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疗效,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主要照顾者抑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于浙江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采用自编一般调查问卷、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主要照顾者抑郁发生率为40豫(48/120), SDS得分为(57.59±4.62)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抑郁和未发生抑郁照顾者在年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日均照顾时间、照顾持续时间、与患者的关系、患者病程时间、患者TMN分期、疗效、患者对疾病是否知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持续时间、家庭收入、照顾者文化程度、患者TMN分期、患者病程时间是照顾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OR越1.826、0.603、0.505、1.540、1.343,P〈0.05或P〈0.01)。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主要照顾者存在较严重的抑郁情绪,医护人员应重视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李静  孙雪芹  马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1561-1564, 1568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在校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方法在蚌埠医学院一至三年级的本科护生中进行招募,经过筛选,选取在校护生6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4)。干预组进行6周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只参加常规心理活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在基线、6周干预结束后、干预后第1个月、干预后第3个月对2组进行调查。结果2组护生在T0时间点生活满意度得分、幸福感指数、抑郁得分、焦虑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间点,干预组生活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幸福感指数得分、抑郁、焦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干预组各时点生活满意度得分、幸福感指数、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T1、T2、T3得分均高于T0(P < 0.05~P < 0.01)。结论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生的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减缓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有利于护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社区痴呆患者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家属照料者与非家属照料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家属照料者与常模相比,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强迫、敌对、精神病性有差异(P〈0.05或0.01),非家属照料者与常模相比,在焦虑、偏执、强迫、精神病性有差异(P〈0.05或0.01),家属照料者与非家属照料者相比在躯体化、抑郁、焦虑3个指标上存在差异(均P〈0.01),相关分析提示痴呆严重程度、病程、照料者自身因素与SCL-90各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痴呆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良,主要表现为情绪方面的问题,家属照料者心理状况比非家属照料者差,影响因素既有照料者自身因素又与患者病情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运玲 《中外医疗》2010,29(5):162-162,164
目的了解多次化疗的肺癌患者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化疗1个月以上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8%照顾者存在焦虑情绪,34%存在抑郁情绪,其值均大于常模(均P〈0.01);其中照顾者的焦虑与患者化疗次数。化疗反应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P〈0.01);照顾者抑郁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呈负相关(P〈0.01);女性照顾者焦虑、抑郁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照顾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多次化疗患者的照顾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应结合其需求,对其身心健康给予重视和干预,及时关注肺癌患者照顾者的心理活动。以减轻照顾者心理波动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抑郁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15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障碍调查评分。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术前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SDS评分无显著差异。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障碍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SDS评分分别为(36.54±4.25)和(46.17±6.42)(P〈0.01),对照组手术前后抑郁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对照组冠脉介入术后抑郁障碍发生率为35.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90 种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 对40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在SCL-90 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上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而强迫、恐怖、偏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家属SCL-90 总分及除恐怖、偏执、人际关系外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男性家属(P<0.05,其中抑郁、焦虑、敌对三项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尤其是女性,是发生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要高度重视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评估抑郁症患者照料者的社会心理负担,调查其精神疾病共患情况,了解照料者社会心理负担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10例抑郁症患者和其主要照料者110例。抑郁症的诊断根据DSM-IV标准,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及整体功能评估。对照料者进行半定式的临床访谈和查体,调查工具包括:运用照料者压力指数(CSI)和Zarit照料者负担量表(ZBI)评估照料者压力及其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照料者情绪。结果:抑郁症患者照料者负担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关系,并且重度抑郁患者(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照料者有显著的焦虑和抑郁(P〈0.01)。患者总体功能量表评分与照料者负担呈显著负相关(P〈0.01)。照料者负担与患者住院次数、照料者年龄、照料者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及电休克治疗次数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影响抑郁症患者照料者的负担和精神疾病共患情况是多因素的,应对照料者提供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抑郁障碍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67例社区抑郁老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老年心理卫生健康讲座,根据研究对象意愿进行家庭访视或电话咨询,给予心理疏导与劝慰,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为期8周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干预后4周和干预结束时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测评,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8周后,老年抑郁量表评分为(13.07±4.43)分,较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都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干预4周及8周后老年抑郁量表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干预8周后生活质量表7个方面的评分均比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社区老年人群抑郁障碍的防治是有效的,且简单易行,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例患者的照料者进行测评,将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针对照料者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家庭护理干预;1年后再用SCL-90测评,评估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与全国常模相比,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其中躯体化、焦虑、抑郁及恐怖因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前后各因子比较,躯体化、焦虑、抑郁及恐怖因子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老年痴呆照料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照料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让照料者建立乐观的、积极的、开朗的心态,促进老年痴呆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冯华  姜仁海 《中外医疗》2014,(12):38-39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照顾者的抑郁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选取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照顾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照顾者的抑郁得分为(38.79±5.86),高于国内常模(P<0.05);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分值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评分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照顾者存在较严重的抑郁情绪,其与社会支持水平密切相关,应给与有针对性措施改善照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改善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影响。方法将60例帕金森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加常规护理;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问卷(SAS)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评定并作组间比较;所得数据通过SPSS 11.5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9 1,P〉0.05;t=0.378 3,P〉0.05);②实施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的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8.702 8,P〈0.01;t=5.594 4,P〈0.01);③干预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在干预前后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1.409 2,P〈0.01;t=6.309 2,P〈0.01),而对照组患者家属均无统计学意义(t=1.808 5,P〉0.05;t=1.979 4,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和家庭功能.方法 采用家庭负担量表(FBS)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对150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和家庭功能进行评定,并与248个一般家庭进行比较,从家庭的角度评价抑郁症造成的疾病负担.结果 抑郁症患者FBS的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家庭休闲娱乐活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4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高(分别为57.1%、51.6%、61.9%、78.6%),家庭成员生理健康、家庭关系两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低(分别为28.6%、39.7%);农村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城镇患者[(1.14±0.09)分;(0.89±0.07)分,t =2.687,P <0.05],而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城镇患者[(0.42±0.36)分;(0.60±0.58)分,t =3.375,P <0.01];患抑郁症前存在功能障碍的家庭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4.6%,17.3%,χ2=0.108,P >0.05),患病后出现功能障碍的家庭比例显著高于患病前和对照组(63.4%,24.6%,17.3%, P <0.01);患病后APGAR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比患病前显著降低(均P <0.01).结论 抑郁症造成严重的家庭负担和家庭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重点人群精神健康促进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548例住本院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为研究组,550例健康人群家属为对照组,采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家属除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偏执、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及抑郁因子分较高(P〈0.05)。患者家属的文盲、准文盲(小学三年级以下)占比高达9.27%,而健康家庭家属仅O.91%。对照组大学文化程度显著高于研究组(P〈0.01)。[结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其受教育程度相关部门和社会应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胡悒萍  张积家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83-1386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对华南师范大学社区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筛选并进入本试验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62例,再按抑郁程度分层随机抽样将其分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降血糖、降血脂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及2个月追踪期后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抑郁指数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1)华南师范大学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检出率高达42.7%,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组(P〈0.01);(2)经心理、行为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FBG、2hPG、HbA1c、抑郁指数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追踪期末,干预组患者FBG、HbA1c及抑郁指数较干预后有所回升(P〈0.01)。结论(1)抑郁在2型糖尿患者中有较高患病率;(2)社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糖代谢,但需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