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乏氧是多数实体肿瘤的特征之一,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抗肿瘤药产生耐药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基于高压氧或是血液代用品递送O2至肿瘤部位或是设计能催化肿瘤内源性H2O2分解产生O2的治疗方法,提高肿瘤组织中的含氧量,改善肿瘤乏氧环境,有助于肿瘤治疗。此外,基于肿瘤乏氧微环境设计乏氧应激释药型纳米递送体系,提高靶点药物浓度,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其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从缓解肿瘤乏氧微环境以及肿瘤乏氧微环境响应型纳米靶向递药体系进行详细综述,为研究和开发新型抗肿瘤药提供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2.
组织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证实,肿瘤形成可能是干细胞分化异常导致.而微环境是干细胞稳态调节的关键,干细胞微环境的失调在肿瘤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肿瘤发展过程中,适宜的微环境将促进肿瘤快速增殖,改变这些特异的微环境可以抑制肿瘤的恶性表型.同时.在肿瘤迁移过程中,微环境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肿瘤的认识,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中药可以多靶点多环节作用于肿瘤侵袭转移的过程,通过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清除乏氧过程产生的许多促肿瘤侵袭转移因子,而达到防治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对此研究进行了概述。参考文献17篇。  相似文献   

4.
根据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调节肿瘤血管新生、干预炎性微环境、克服免疫耐受等方面对中医药干预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综述,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机制复杂,致死率高,至今其疗效仍较差,5年生存率极低。胰腺癌中PNI发生率高,是造成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是胰腺癌不良预后因素之一。然而,胰腺癌PNI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原因仍然不清楚,胰腺组织及周围具神经纤维丰富,是胰腺癌PNI的发生发展的解剖学基础。胰腺癌生长的微环境,癌组织介导的神经重塑,都可能是肿瘤细胞PNI的原因。胰腺癌乏氧微环境、慢性炎性微环境以及高糖微环境的协同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网络调控作用,肿瘤基质及肿瘤微环境的网络调控,使神经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和形成了PNI。  相似文献   

6.
随着肿瘤研究的逐步深入,非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正被科研工作者广泛关注。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均存在着密切联系,自噬增强或减弱对不同类型的肿瘤也具有不同的作用,或促进肿瘤发展或抑制其生长。而自噬是否可被调节、囊泡的形成机制以及在靶向治疗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对于间充质干细胞(MSCs)研究表明,肿瘤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酶类等可诱导MSCs向肿瘤原发灶迁移;同时与早期炎症微环境和肿瘤微环境共同作用还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MSCs本身可发生恶变,并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互相作用,在不同的肿瘤或者不同的作用条件下即可表现出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也可抑制其生长,然而具体的机制仍未明确。  相似文献   

7.
炎性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即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深入研究证实TANs不仅参与肿瘤炎性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而且广泛涉及肿瘤病理过程。TANs合成分泌大量蛋白酶,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其中弹性蛋白酶主要参与肿瘤的增殖过程;组织蛋白酶与肿瘤的转移、侵袭和血管组织重塑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对TANs及其蛋白酶的深入研究可为肿瘤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认识,而以蛋白酶为靶点来调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可能成为干预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肿瘤乏氧化及其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体肿瘤乏氧细胞的存在 ,不仅使肿瘤对放、化疗的抗拒性增加 ,而且使肿瘤自身的侵袭性也增加。近年来 ,由于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 ,逐渐认识到基因和自由基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肿瘤乏氧细胞治疗的研究也取得可喜进展 ,如开发了具有高选择性乏氧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药TPZ(tirapazamine)等 ;肿瘤乏氧的基因治疗前景令人鼓舞 ,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9.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研究证实,TANs不仅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与维持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也紧密相关。按照其功能的不同,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可以分为N1型和N2型。N1型TANs具有抗肿瘤效应,能够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 N2型TANs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效应,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化学因子,等影响肿瘤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等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前肺癌的各种治疗方法大多集中于肿瘤细胞本身,对于肿瘤生存的微环境及肿瘤能量代谢关注较少。肿瘤能量代谢对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乏氧微环境可能是驱动能量代谢的关键因素,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针对肿瘤微环境与能量代谢的关系及机制进行探讨,能够指导临床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寻求肿瘤治疗策略,为肿瘤治疗提供有效靶点。而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磁共振成像等分子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肿瘤能量代谢进行活体水平评估,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恶性实体瘤内普遍存在乏氧现象,乏氧的存在不仅使肿瘤更具侵袭性,容易发生远处转移,而且使其对放化疗的抗拒性增加[1].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z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是调节肿瘤细胞适应乏氧微环境的核心转录因子,研究表明其与肿瘤组织更高的微血管密度、更低的组织学分级、更差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12.
炎症与肿瘤的形成有着亲密的关联。虽然炎症与肿瘤发生之间机制还不明确,但是炎症微环境对于肿瘤发生是致关重要的。当组织产生炎症反应时,多种炎性细胞被募集到炎症部位,它们可以直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并构成炎症微环境,通过复杂的调控机制,在肿瘤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研究乏氧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HIF-1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Tca8113细胞置于1%O2、5%CO2、94%N2混合气体的乏氧培养箱内培养,分别在乏氧培养1/2、1、3、6、12和24 h时取出.每个时间段均设常氧培养对照组(5%CO2、95%O2).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HIF-1α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的表达在乏氧12 h明显升高并达最高峰,24 h时又下降至常氧水平.每个时间段乏氧组HIF-1α的表达均高于其相应的常氧对照组.结论 乏氧影响了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HIF-1α基因的表达水平,肿瘤细胞通过上调HIF-1α基因的表达适应肿瘤乏氧的微环境,有利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卡铂对裸鼠移植结肠管状腺癌动物模型在高压氧微环境下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实验裸鼠肿瘤体积、重量,5-溴脱氧尿苷标记指数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高压氧微环下卡铂使移植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提示高压氧对卡铂有增敏作用,解剖和病理学未发现组织器官有癌细胞转移.结论 高压氧微环能改善肿瘤乏氧细胞的缺氧状态,提高肿瘤乏氧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高压氧联合化疗能提高其疗效,能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其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肿瘤微环境已经成为肿瘤发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肿瘤的耐药不仅是肿瘤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也与肿瘤所处的微环境相关联。而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即由各种细胞介导产生的微环境,同时也包括各种生理因素而造成的微环境,如缺氧、微酸、较高的肿瘤组织间隙液压(IFP)。在肿瘤耐药的发生过程中他们相互交叉地共同改变着肿瘤内环境而最终导致肿瘤耐药的形成。本文将从非细胞机制介导的肿瘤微环境所致的肿瘤耐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杨美香  曲迅  孔北华  闫实  祁襕  梁璐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1143-1144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转移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人与动物实体肿瘤组织内存在局部乏氧的特殊微环境。肿瘤侵袭转移能力不仅有赖于肿瘤本身恶性表型的变化,还与宿主免疫监视机制的变化有关,其中启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最重要的树突状细胞(DC)功能缺陷是肿瘤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监视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DC能否发挥强大功能同其在机体迁移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7.
治疗癌症的新途径:靶向肿瘤微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为基础近年来靶向肿瘤微环境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途径.肿瘤微环境主要通过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免疫监视和免疫反应、孕育肿瘤干细胞等促进肿瘤发生及转移.理论上靶向肿瘤微环境的肿瘤治疗应有高教、低毒、广谱的特点.限于对肿瘤微环境的了解,目前以肿瘤微环境为靶成功治疗肿瘤的例子并不多.本文就肿瘤...  相似文献   

18.
肿瘤微环境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动态系统。在整个肿瘤进程中,肿瘤微环境不断进化重构,宿主与肿瘤互相斗争,这与中医学机体内环境"阴阳失衡"所致的恶性循环过程,即正邪交争的动态演化过程存在着共通点。中医学在整体观指导下辨证论治,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为总则,可"重塑"肿瘤微环境,达到阴平阳秘的稳态,从而有效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与发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仅可发挥抗肿瘤复发转移以及减毒增效、逆转耐药的效应,还可改善肿瘤微环境乏氧、酸中毒、慢性炎症以及免疫抑制的状态,在重塑肿瘤微环境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中医药抗肿瘤展现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肿瘤炎性微环境与“癌毒”病机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炎性微环境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肿瘤形成过程中经历了由可控性炎症到非可控性炎症的转化过程,最终将肿瘤周围环境塑造成适合其生长的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及免疫逃逸。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创新性地提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癌毒与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病理因素胶结存在、互为因果、兼夹转化、共同为病。我们研究认为"癌毒"病机理论与肿瘤炎性微环境密切相关,癌毒的形成过程及病机特点与肿瘤炎性微环境中"炎症——肿瘤"的转化过程具有相似性;癌毒与多种病理因素兼夹为患的特点与肿瘤炎性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一致性。在此,我们从中西医2种理论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认识出发,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将有可能阐明"癌毒"病机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为临床运用"癌毒"病机理论治疗肿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与“善治病者,惟在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对认识脾胃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西医学认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不仅取决于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更与肿瘤细胞所在的微环境及宏环境的免疫调控失衡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弱,癌毒积蕴”为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特点。“脾胃虚弱”为肿瘤免疫宏环境形成的内在基础,“癌毒积蕴”为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的重要条件,两者互为因果,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基于“脾为之卫”与“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论,中医药通过健脾与攻毒兼施的治疗总则在肿瘤的防治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强调了中医脾胃功能在肿瘤免疫调控中的独特优势。从中医脾胃生理功能出发,探讨脾胃功能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与机体免疫宏环境中的科学内涵,可以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在肿瘤发生、发展与防治理论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