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IL-18、IL-35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外周血IL-17、IL-18、IL-35水平和免疫表型,分析外周血IL-17、IL-18、IL-35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的相关性。结果:9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多种髓系抗原呈阳性表达,其中CD13+占比最高(93.88%),其余依次为CD33+、CD117+、髓过氧化物酶(MPO)+和CD64+;CD13+、MPO+、CD64+患者IL-17水平均高于CD13-、MPO-、CD64-患者,CD13+、CD33+、CD64+患者IL-18水平均高于CD13<... 相似文献
2.
CD56抗原最初被认为是一种自然杀伤细胞的标志物,后来发现它也在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内的几种淋巴造血肿瘤中表达。CD56抗原在AML的各亚型中表达各异,主要在M1、M2、M4和M5中表达。CD56抗原的表达对AML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预测作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总生存期短、完全缓解率低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CD56抗原在AML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6)
目的探讨CD7抗原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特点、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及预后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AML患者154例,对CD7阳性AML与CD7阴性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染色体分析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54例患者中,CD7阴性表达123例(CD7-组),CD7阳性表达31例(CD7+组)。CD7+组与CD7-组患者性别、年龄、肝脾大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13、CD33、髓过氧化物酶、CD117及CD38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7+组患者CD34、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D7-组(P<0.05)。CD7+组多对应预后中等及预后差的染色体核型。CD7-组与CD7+组患者治疗缓解率分别为68.3%和40.9%;CD7+组治疗缓解率显著低于CD7-组(P<0.05)。结论 CD7阳性AML常伴CD34及HLADR等早期抗原高表达,相对应的染色体核型为预后中等或差者,临床治疗缓解率低;CD7抗原表达是AML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45例初始治疗前AML患者及1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uPA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对其中25例预后不良组、10例预后良好组、10例预后中等组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uPA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初始治疗前AML患者血清uP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AML患者血清uP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中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A蛋白的表达与AML患者危险分层密切相关,监测AML患者血清uPA蛋白表达水平有助于早期判断AM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6.
7.
①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 (AL)病儿治疗前及骨髓获得完全缓解时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变化。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方法 ,测定 34例AL病儿 (ALL 2 1例 ,AML 13例 )血清IL 6的水平 ,并对其中 16例ALL和 3例AML骨髓完全缓解者进行动态观察。③结果 治疗前AML病儿血清IL 6水平为 (5 4 .91±11.0 1)ng/L ,ALL为 (5 4 .10± 4 .6 7)ng/L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0 .2 5 ,P >0 .0 5 ) ;ALL病儿治疗前后血清IL 6亦无明显差异 (t=0 .80 ,P >0 .0 5 )。不同临床分型ALL病儿治疗前后血清IL 6水平无明显变化 (t=0 .93,P >0 .0 5 ;t=0 .2 6 ,P >0 .0 5 )。 8例骨髓获得完全缓解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的ALL病儿血清IL 6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差异有极显著性 (t=3.96 ,P <0 .0 1) ;8例血小板计数未恢复正常者血清IL 6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t=1.71,P >0 .0 5 )。④结论 IL 6水平与白血病类型和治疗方法无关 ,与诱导期骨髓完全缓解时血小板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56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71例年龄14~60岁、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IA)方案首次诱导化疗的初治AML(AML-M3除外)患者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的表达。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研究患者CD56阳性率与总生存时间(OS)间的关系。根据CD56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56+组(n=52)和CD56-组(n=119),同时根据CD56阳性表达率,以50%为界限,将CD56+组分为CD56阳性表达率≥50%组(n=39)和CD56阳性表达率<50%组(n=13),比较CD56+组和CD56-组、CD56阳性表达率≥50%组和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 CD56+组患者中位OS(14.2个月)低于CD56-组(39.4个月)、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中位OS(11.7个月)低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20.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61.5%、46.2%)低于CD56-组(75.6%、63.9%)(P<0.05);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1年生存率(53.8%)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8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2年生存率(41.0%)明显低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61.5%)(P<0.05)。CD56+组患者CRR(63.5%)与CD56-组(68.9%)以及CD56阳性表达率≥50%组(58.9%)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7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64.3%、37.5%)均高于CD56-组(34.3%、17.9%)(P<0.05),而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总复发率、1年内复发率(75.0%、42.9%)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37.5%、1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组患者中位DFS(12.7个月)低于CD56-组(34.1个月)(P<0.05);CD56阳性表达率≥50%组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中位D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表达阳性是AML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且阳性率越高,提示其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化疗方案可能已达到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极限,今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探索方向更多地是转向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已经在复发AML中产生明显的缓解率。在AML越来越多的异常分子描述中,白细胞介素3受体(IL-3R)α值得高度关注。IL-3R是造血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其α亚基CD123是白血病干细胞的特异标志,在白血病的发生和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绝大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高表达IL-3Rα。针对IL-3Rα靶向治疗的Ⅰ期临床研究已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以原始和幼稚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在AML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AML患者的危险分层、个体化治疗、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就AML患者中各种基因突变的频率及对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检测并分析其耐药性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确诊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共60例,回顾性分析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点。结果白血病患者中检出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2株(65.82%),革兰阴性菌20株(25.32%),真菌9株(11.39%)。革兰阴性菌中又以大肠埃希氏菌最高,为22.78%,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球菌属,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5株,占6.33%)。G-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耐药率较高;G+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率较高。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有4种,其中MRSA占6.32%,PRSP占10.13%,CRAB占3.80%,CBPA占2.53%。结论 AL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复杂,且具有多重抗生素耐受性的特点。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的分类合理使用或联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 方法 选择湖州市中心医院和诸暨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跟骨骨折患者300例,采集术后切口部位渗液或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及耐药性测定,测定血清IL-2、IL-6、CRP和PCT水平。 结果 3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中,49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6.33%。49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1株,占39.74%;革兰阴性菌42株,占53.85%;真菌5株,占6.41%。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4.36%;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29.4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耐药率分别为94.74%、89.47%、84.21%、78.95%、73.68%,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耐药率均为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噻肟耐药率高,分别为100.00%、86.96%、82.61%、78.26%、73.91%,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耐药率均为0.00%。感染组血清IL-2、IL-6、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2.580、48.129、32.237、83.116,均P<0.001)。 结论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病原菌耐药现象严重,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IL-2、IL-6、CRP、PCT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疑为冠心病而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98例,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冠心病组(n=168)及正常对照组(n=30),检测两组血脂及血清IL-1ra和IL-6水平,分析其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的关系。分析冠心病组不同IL-1ra和IL-6等级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同病变冠脉支数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数越多的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越高。冠心病组患者血清IL-1ra和IL-6水平与Gensini积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79,P〈0.05;r=0.75,P〈0.05)。IL-1ra和IL-6为3级的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其OD值分别为5.40(95%CI 1.46~20.01)和5.82(95%CI 1.58~21.54)(P〈0.05)。结论 IL-1ra和IL-6参与了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及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AL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经血培养确诊发生血流感染258例,对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58例患者分离病原菌2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0株(67.16%),革兰阳性菌61例(22.76%),真菌27株(10.07%);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53/268,19.78%)、大肠埃希菌(49/268,18.28%)、铜绿假单胞菌(41/268,15.30%)为主;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268,11.57%)、金黄色葡萄球菌(17/268,6.34%)为主;真菌以热带念珠菌(25/268,9.33%)为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分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33/268,12.31%)常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5/268,9.33%)、凝固酶阴性葡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32(IL-32)水平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bFGF、IL-32水平,根据预后状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13)与预后良好组(n=37),分析血清bFGF、IL-32水平与MD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50例MDS患者中预后不良13例,发生率为26.00%;预后不良组血清bFGF、IL-3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血清bFGF、IL-32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MD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效果最佳.结论 血清bFGF、IL-32水平与MDS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即血清bFGF、IL-32水平升高可能会增加MDS患者预后不良风险,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bFGF、IL-32水平预测MDS患者预后情况,对未来干预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MDR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学疗法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12外显子C1236T、21外显子G2677T/A、26外显子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化疗预后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44位AML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以及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了患者MDR1第12、21、26位点基因型,并在诱导化疗第一疗程结束后进行骨髓形态学检查,结合临床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完全缓解。Χ^2分析MDR1各等位基因的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完全缓解(CR)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使用Χ^2分析或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中国人C1236T、G2677T/A和C3435T基因突变发生频率与其他种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健康人以上三个位点基因型发生频率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发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CR率有显著相关性(Χ^2=7.207,P=0.007);MDR1C1236T及C3435T基因多态性与CR率无显著相关性(P=0.349,P=0.074);MDR1G2677T/A多态性与CR率有显著相关性(Χ^2=6.214,P=0.045),携带G/G基因型患者与非G/G基因型患者相比CR率较低(Χ^2=6.142,P=0.013);携带MDR1C3435TC/T基因型患者与携带非C/T基因型患者相比CR率较低(Χ^2=3.991,P=0.046),同时显著低于T/T基因型患者(Χ^2=5.134,P=0.023)。结论MDR1外显子12、21、26基因型发生频率存在种族差异,AML患者以上三个位点基因型发生频率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677T/A基因多态性可以作为预测AML患者第一疗程是否CR的预测因素,为个体化给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斯钙素1(STC-1)水平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3例脓毒症患者、35名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IL-18BP、STC-1水平;根据患者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依据AKI分期标准,将AKI组患者分为1期组、2期组、3期组;根据肾功能转归情况,将AKI组患者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分析比较上述各亚组患者IL-18BP、STC-1水平.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IL-18BP、STC-1及Scr高于对照组(P<0.05),且AKI组检测结果高于非AKI组(P<0.05);不同AKI分期患者血清IL-18BP、STC-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KI 3期组患者IL-18BP、STC-1高于1期组(P<0.05);AKI患者血清IL-18BP(r=0.516)、STC-1(r=0.629)分别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清IL-18BP、STC-1预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肾功能转归不良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8.53 pg/mL、25.31 ng/mL,两项联合预测患者肾功能转归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95%CI:0.859-0.985),高于单项指标(P<0.05).结论:血清IL-18BP、STC-1在脓毒症AKI患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血清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对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白血病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头孢他啶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2组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hs-CRP、IL-6、PC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12个月后生存率。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3.87%(26/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19/31)(P<0.05)。治疗后,2组hs-CRP、IL-6、PC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血清hs-CRP、IL-6、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4/31),对照组为9.67%(3/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率为87.10%(27/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2%(20/31)(P<0.05)。 结论 阿米卡星联合头孢他啶可有效降低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血清hs-CRP、PCT、IL-6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在重症肺炎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平衡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1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入院后28 d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38例,存活组43例)、60例普通肺炎患者,入院24 h内行APECHEⅡ评分,采用流式细胞仪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IL-6和IL-10,并计算IL-6/IL-10比值。比较各组间血清中IL-6、IL-10水平和IL-6/IL-10比值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四分位法将IL-6/IL-10比值划分为4个区间Q_1、Q_2、Q_3和Q_4,比较4个区间的死亡率。结果重症肺炎组血清IL-6、IL-10和APECHEⅡ评分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死亡组血清IL-6、IL-10、IL6/IL-10比值及APE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6、IL-10和IL-6/IL-10比值与APE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机体存在过度炎症反应,IL-6/IL-10比值升高,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