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爱民  尹君  李春峰  龙大伟 《光明中医》2023,(15):2946-2949
目的 观察浮针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的64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中药熏洗,观察组予以浮针疗法联合中药熏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记录2组治疗前、后肘部疼痛得分,采用改良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记录2组肘关节功能得分,并随访2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2组肘关节功能评分均增高,肘部疼痛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功能得分增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熏洗和浮针疗法均可有效缓解肘部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但浮针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皮内针疗法治疗急性期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急性期肱骨外上髁炎疼痛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治疗组行皮内针治疗,对照组行传统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侧上髁炎前臂评价问卷(PRTEE)得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PRTEE得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PRTEE得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72%(P0.05)。结论:皮内针疗法治疗急性期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肘关节的疼痛,改善肘关节的功能运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理筋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理筋手法,疗程两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患肢握力指数、VAS疼痛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疗效90.00%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后患肢握力指数、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肢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理筋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较单独采用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快速缓解疼痛,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外敷凉性经筋通贴膏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浮针疗法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并分析比较2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差异。结果 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VAS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Mayo肘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筋齐刺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齐刺温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各30例。观察比较2组整体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且治疗后VAS评分、ME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齐刺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穴位注射、疼痛敷贴仪、康复锻炼综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3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疼痛敷贴仪、康复锻炼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穴位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痛握力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筋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经筋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观察比较2组VA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和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经筋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叶莹仪  袁世民  温子阳 《新中医》2023,55(13):104-108
目的:观察“起止面学说”在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肘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Mayo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肘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May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ayo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P<0.05)。结论:“起止面学说”在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颇佳,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且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杵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杵针疗法治疗,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均予以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MEPS),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MEP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疼痛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在运动功能、稳定性、日常活动三项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组间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杵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更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许春  王洁  杨瑞霞 《新中医》2023,55(9):205-207
目的:观察抖针结合摇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 例肱骨外 上髁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予抖针结合摇罐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Moya 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1 周、2 周后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MEPS 升高(P< 0.05),且观察组治疗1 周、2 周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EPS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抖 针结合摇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古代傍针刺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以普通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给予傍针刺针法治疗,均针刺12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MEP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傍针刺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优于一般针刺疗法,其简便经济高效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等分角度多向斜透刺配合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等分角度多向斜透刺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等分角度多向斜透刺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配合TDP照射治疗。12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疼痛VAS评分及肘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治疗组治愈率为87.50%,优于对照组治愈率62.50%(P0.05)。结论:等分角度多向斜透刺配合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血柔肝汤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肱骨内上髁炎肝血不足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舒筋洗外用颗粒及复方辣椒贴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柔肝汤治疗,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肘关节功能以及握力。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优良率(70.0%)明显高于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DE Boer YA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DE Boer YA肘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上肢握力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上肢握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柔肝汤治疗肱骨内上髁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熏蒸配合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中医院骨科门诊治疗的4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治疗组(中药熏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组)和对照组(局部封闭治疗组),每组2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肘部疼痛情况,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ESWT可有效减轻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疼痛及恢复肘关节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外上髁炎门诊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予浮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并对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1个月(随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降低,Mayo肘关节评分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肘关节Mayo评分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77%和96.15%,高于对照组的46.15%和88.46%,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不仅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而且复发率低、操作简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报刺法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用报刺配合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肘疼痛VAS评分、AD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2星期后VAS评分及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ADL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9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报刺配合运动针法是一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离心肌力训练(EST)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及康复科治疗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离心肌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8周及12周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测试及病患网球肘评价(PRTEE)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握力、PRTEE评分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VAS、握力、PRTEE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握力值、PRTEE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2周时,其疼痛VAS评分较治疗4周及治疗后8周时有轻度上升,而观察组VAS评分则相对稳定;对照组PRTEE评分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8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离心肌力训练可显著缓解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疼痛,增加握力并改善肘关节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优于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12-115
目的 :评价远端取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按随机信封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围刺加远端取穴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围刺加经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的肘关节活动度改变、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分、病患网球肘评价(PRTEE)评分变化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肘关节活动度、SF-MPQ问卷评分及PRTEE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1周的肘关节活动度、SF-MPQ问卷评分及PRTEE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取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疗法;远端取穴结合运动疗法总有效率高、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观察关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关刺法组(30例)与常规针刺组(30例)。关刺法组针刺肱骨外上髁附近的压痛点1-2处,短暂留针,取针后医生与受试者配合进行对抗运动;常规针刺组取阿是穴、曲池、肘髎、阳陵泉等穴,得气后行泻法;两组受试者隔日治疗 1 次,一疗程3次,每个疗程结束休息1天,共 2 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MEPS),观察首次治疗后即时止痛效果及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治疗结束后两组 VAS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但关刺法组首次治疗后VAS评分降低更明显;治疗结束后两组的MEPS均降低,关刺组降低更突出;关刺法组总有效率93.33%,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80.00%,关刺法与常规针刺对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相当(P>0.05)。结论:关刺法与常规针刺对肱骨外上髁炎均有较好疗效,关刺法效果更突出,另外关刺法对肱骨外上髁炎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