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Ladd手术与开腹Ladd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肠旋转不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开腹Ladd手术与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应激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24%(P〈0.05)。结论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明 《江苏医药》1997,23(8):558-559
报告10年来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6例,29例(805%)有胆汁性呕吐,7例(19.5%)有上腹部膨隆。诊断以腹部X线平片(36例),上消化道造影(28例)和结肠造影(1例)。36例均作Ladd氏手术,其中4例因肠扭转、肠坏死而行肠切除术。术后5例死亡。18例获得随访,14倒无症状。我们体会Ladd氏手术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有效手术,远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胚胎时期肠发育异常 ,发病时引起完全性或不全性肠梗阻。本病极易发生肠扭转而引起血运障碍致肠坏死 ,而蛋白质热卡营养不良的存在和扭转程度是导致血运障碍的关键 ,肠血运障碍是影响该病治愈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肠旋转不良诊断明确后 ,手术治疗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方法 ,术者必需对此类畸形有充分的认识 ,理解术中所显露的异常情况 ,给予正确处理。我院于 1981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共收治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5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981~ 1999年共收治患儿 15 416例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6 1例次 (其中 7例为再度入…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复杂的消化道畸形,是小儿尤其是新生儿急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4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体平  邓晓今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3):121-121,123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由于胚胎发育中肠管旋转发生障碍从而并发肠梗阻或者肠扭转.该病发病率约为6 000个出生婴儿1例,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一倍.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14岁,因反复呕吐10余年,再发1周收入院。患儿十余年前即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此后时有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剧烈时为胆汁样物质,无咖啡样及粪汁样物质,呕吐时间不规则,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呕吐发作次数每天约2次,间隔数天发作1次。1周前患儿再次发作,表现同前,于当地医院治疗1周(具体不详),呕吐无明显好转,且患儿自诉乏力、头昏,不能正常行走。查体:BP 120/  相似文献   

7.
8.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治疗和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应权  曹泽贵 《贵州医药》1994,18(6):539-540
我院从1980年以来收治了12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年龄均小于30天,男7例,女5例。术后经过随访观察,效果良好。本组部份病例其症状、体征及手术方式等均与有关文献报道略有不同。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有关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儿童及少年期肠旋转不良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强  张鲁东 《江西医药》1998,33(6):328-329
儿童及少年期肠旋转不良在临床上诊断困难,易漏诊而延误治疗,本组对18例4至15岁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其临床表现有症状较轻且不典型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复发性呕吐,且可以是非胆汁性呕吐;(2)间歇性腹痛;(3)便秘可顽固性腹泻。作者认为,出现反复性呕吐(包括非胆汁性呕吐)、腹痛、腹泻久治不愈者,应常规行钡灌肠检查,如证实为肠旋转不良,Ladd’s手术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患者女,11岁。因中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患者自诉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阵发性隐痛不适,伴恶心、呕吐,3~4次/日,为胃内容物,量多,含胆汁,呕吐多于餐后2~3小时发生。无腹胀及背部放射痛,发作时自动屈膝蜷伏卧位,可减轻症状。1周来腹痛明显加重,恶心呕吐频繁,并逐渐出现乏力、纳差、尿少、消瘦等症。曾分别于10个月前,5个月前及1个月前各有一次类似发病史,于当地卫生院就治,均以“不全性肠梗阻”予以对症治疗,并好转出院。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126次/分,血压90/60mmHg,体重22kg。双眼内陷,全身皮肤弹性差,腹壁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肠旋转不良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3年1月~2016年1月某院收治的肠旋转不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1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应激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血液、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应激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肠旋转不良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保证安全有效,让患者较快恢复,充分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摄有腹部平片和钡餐造影片,12例行CT扫描。结果腹部平片有12例显示胃及十二指肠第一、二段扩张,小肠充气明显减少,5例未见明显异常;钡餐检查可见十二指肠降段或水平段外压性狭窄、狭窄以上肠管及胃扩张9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异常11例。十二指肠及上段空肠呈螺旋型下降8例。空肠位于右侧腹,回肠、回盲部位于左侧腹4例;CT扫描12例,可见肠系膜根部类团块影,呈典型"漩涡征"。结论屈氏韧带位置异常、空回肠及盲肠位置异常、螺旋征、漩涡征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改变;钡餐造影及CT扫描是确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宇  徐琦  毕朝燕 《贵州医药》2006,30(2):122-122
患儿男性,8天,生后喷射性呕吐8天入院,体查:T 36.8 ℃、R38次/分、P135次/分。呕吐物为黄色,腹部膨隆。腹部立位片示胃扩张,中腹部肠管淤张,肠腔见可疑液平。上消化道造影示胃、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不同程度扩张,造影剂通过缓慢,十二指肠远段狭窄并扭曲呈“螺旋状”。十二指肠、空肠位于右上腹。下消化道造影显示回盲部位置提高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采用螺旋CT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本文选择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最终经过病理诊断得以确诊,为所有患儿选择采用螺旋CT检验方法进行术前检验,评价螺旋CT检验方法对于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进行检验的价值。结果本研究临床病理检验得出30例患儿均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而螺旋CT检验存在有27例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例肠系膜血管位置异常,误诊1例,漏诊0例,诊断准确率为90.00%,和病理检验进行比较,两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过螺旋CT进行诊断可以获取较好的诊断价值,临床和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主要的辅助手段进行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徐玉香  谢爱玲  徐亚娟 《江苏医药》2012,38(13):1610-161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胚胎期肠管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发生障碍,导致肠管位置发生变异和肠系膜附着不全的一种疾病,易引起高位肠梗阻[1],病情变化迅速.肠旋转不良约有50%在新生儿期发病[2],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发中肠扭转是新生儿期重要的急腹症,新生儿由于年龄小,肠道对缺血的耐受性差,在肠扭转的基础上容易发生肠坏死,预后差.细致的术前观察和良好的术后护理对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33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儿.患儿最突出的表现是呕吐.33例中31例行腹部立位片检查,15例行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5例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行Ladd手术探查治疗.结果 治愈30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为新生儿期肠梗阻常见疾病,患儿早期出现反复呕吐胆汁样液体.腹部立位片、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钡剂灌肠造影检查为其主要检查方法.及时行Ladd手术解除肠梗阻为诊治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