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陆杰华  厉丽 《中国卫生》2020,(5):103-104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亟待规范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呈现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高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数量多且余寿质量不高的鲜明特征。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另外,高龄老年人3000多万,失能老年人4000多万,还有15.3%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相关因素对中国失能老人选择照护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失能老人选择非正式照护较多,养老院照护和家政服务利用率较低。低龄、夫妻分离、城镇、重度失能、少子、子女距离较远、社区照护体系完善的失能老人对正式照护的利用率更高;非正式照护对家政服务有较强替代作用。建议在医养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家庭养老院”,实现非正式照护与正式照护的整合,推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依照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和认知能力评定我国老年人的失能失智状况,了解其长期照护服务现状,旨在为我国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2011年跟踪调查数据,根据KATZ量表和MMSE量表对老年人失能失智现状进行评估,利用SPSS 19.0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分析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现状。结果 65~79岁、80~89岁、90~99岁和百岁以上老年人的失能率分别是5.5%、15.6%、34.1%和51.7%;失智率分别是4.8%、17.1%、36.3%、56.6%。结合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加权处理,我国城市地区男性老人失能率为10.5%,女性为11.2%;镇区男性老人失能率为7.5%,女性为8.1%;农村地区男性老人失能率为5.2%,女性为8.0%。城市地区男性老人失智率为7.4%,女性老人失智率7.1%;镇区男性老人失智率4.2%,女性为7.9%;农村地区男性老人失智率6.1%,女性为10.8%。随着老人失能或失智程度的加重,部分老人表示家庭成员提供的照护无法完全满足其需求,对于社会服务有需要,但是老年人作为低收入群体,支付能力有限,无力负担高昂的照护费用。结论老年人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或失智状况,在高龄老人中尤为多见。随着家庭照护能力的不断弱化,国家和政府层面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利用现状与影响因素,为完善失能老人医疗照护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深圳市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护服务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利用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对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中,重度失能和多病共病比例大,医疗护理类服务利用率较高,但群体分布不均。婚姻状况、每月退休金、医保报销比例及过去半年住院治疗情况是影响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利用医疗护理服务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养老机构应加强慢性病管理,推进医养融合,扩大医疗护理服务的供给;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无伴侣和贫困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和经济支持,以促进失能老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公平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基层护士对失能失智老年照护的知信行现状及发展需求,为改善基层医院失能失智老年照护策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提出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基层护士老年失能失智照护知信行及需求调查问卷》对北京市232名基层护士进行老年失能失智照护知识、行为、态度以及需求的调查.结果 北京市基层护士失能失智老年照护知信行总分为...  相似文献   

6.
<正>基于养老机构成本运营和效益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传统养老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便于管理只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和简单的生活照护,而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医、康、养、护综合服务;养老机构的服务覆盖面多局限于相对健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患有重大疾病、需要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的失智、失能老年群体很难得到有效服务。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供给主体的效益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供需主体支付能力不对称,支付保障体系尚未形成;医养服务从业人员明显不足,缺乏医护专业人才等。为此,应开创新思路,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9年老年长期照护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老年人基于失能程度差异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以及实际利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失能状况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内容不同,社区轻度失能老年人对医疗相关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康复指导类和低照护性服务项目需求较大.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失能老年人对社会服务类中的事务代办、就医或购物陪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失智老人对医疗康复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现状,为优化失智老人照护服务和探索有效的社区照护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案,选取2017年3—10月在宁波市某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的138名失智老人及其照护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9%的失智老人做过康复治疗,主要康复机构为市级公立医院;家庭医生上门开展服务的比例为34.3%,而95.5%的老人希望家庭医生能够定期上门开展服务。结论失智老人康复服务利用率较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利用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推动社区康复能力建设,推行家庭医生式医疗服务,是提高社区失智老人照护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运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CHNS),实证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高龄和低龄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从老年人群年龄异质性的角度,对新农合的实施绩效进行了重新考察。研究发现,与新农合实施前的2000年相比,新农合全面普及的2011年农村低龄老年患者的就医率增加了9.45%,而高龄老人的就医率却下降了13.38%;计量模型表明,新农合显著增加了低龄老人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和预防保健支出,但对高龄老人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经济因素可能仍是我国农村高龄老人医疗可及性的制约因素,新农合政策提高农村最脆弱群体医疗可及性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政府应继续完善农村医保政策,关注农村最脆弱群体,以增加对农村高龄老人患病时的经济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部分接收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提供现状、经验及困境。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江苏省20家接收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机构的性质、随访服务、特色养老和医疗相关服务等。结果:70%医养结合机构的性质为医养合作一体化;随访服务内容相对完善,健康养老服务存在缺失;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离不开政策和政府财政的支持;面临着专业人才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等困境。结论:20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医疗和养老服务的同时,应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开展重点随访服务,提供多层次服务,开通危急重症“绿色通道”。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有效激励制度,全面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老年人口规模不断膨胀,医、养需求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积极探索创新型医养结合模式,从推进健康老龄化即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聚焦特困、低保、失能、失智、空巢、高龄等特殊老年群体的“急难愁盼”,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多业态+养老”,系统集成政府兜底养老、普惠养老、居家照护养老、家化式养老、精神康复养老、康养文旅养老“六位一体”的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以“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满足养老需求多样化、产业经济发展多元化”三大优势,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了更稳定的保障服务,实现了养老服务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下失能老人照护需求。方法:随机抽签选取永州市某社区,按照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120名失能老人进行等级评定;并以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其进行照护需求研究;并在研究基顾上,提出一些初步建议。结果:轻度失能老人需求项目较少,需求率相对较低,偏于睡眠环境设置(90.8%);中度失能老人照护需求中需求项目多于轻度失能老人,从三个基本照料指标观察,偏于用物整理(88.8%)、血压测量(94.4%)、读书看报(80.3%);重度失能老人照护需求均多于前两个等级,各方面需求较高。结论:失能老人照护需求因失能程度而存在差异,需按照该区社区资源及具体情况给予科学配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国家不断在顶层设计层面加强对医养融合模式的探索。针对医养融合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重点讨论了公立医院医养融合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路径,对明确二、三级医院的角色定位,建立医联体医养融合模式,建立双向转诊模式,建立老年人群健康评估体系,建立跨部门高效合作网络,构建智慧医养融合模式,培养和储备老年医学医护人员等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和创新性思路,以期构建长期照护与医疗护理的高效统一和深度融合的服务体系,提高老年群体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案例背景 我们通常所说的上门医疗服务,一般是对居家老人开设家庭病床、上门入户巡诊等医疗服务,通过建立长期的照顾护理制度,满足每个空巢、高龄老人养老的日常需求,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截至2016年,我国老龄人口已经超过2亿,其中60%以上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代谢等两种以上慢性疾病,大量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需要医疗照护服务.  相似文献   

15.
胡鸿宇 《中国卫生》2013,(11):28-29
按图索引,很快我就来到太阳宫老年公寓。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老年公离是北京市第一家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敬养型养老机构,是隶属朝阳区民政局的一所中高档老年公寓,主要收住人群为不同程度失能老人和失智老人。  相似文献   

16.
正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军队干休所离休干部已整群进入高龄化,失能、失智老人已成为离退休干部主体,高龄、高发病、发病急骤、病死率高等医疗风险倍增,医疗保健工作难度、频度超出以往任何时期~([1])。因此,军队保健人员应不仅关注临床医学最新进展和临床指南,更应关注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综合评估,旨在综合、全面地评估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如何准确地对症干预,尽早发现高龄老人潜在的医疗风险,从而使老年人"病而不残,残而不废",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居家失能老人的健康管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为失能老人居家养老获得专业的医疗、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杭州医学院为中心等距选择5个社区,并随机抽取169位居家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失能程度、年龄、医疗保险类型、所患疾病个数对居家失能老人健康管理需求有明显影响,不同性别和学历的失能老人需求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目前我国居家失能老人的健康管理需求尚未满足,应根据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来构建医养结合下的居家养护长期照护体系,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社区居家失能老人照护现状,借助微信平台针对失能老人照护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探讨其对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3月选取大同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在辖区内的60岁及以上的失能老人进行一般资料问卷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调查,了解失能老人现状;并在2020年3—9月进行为期6个月的微信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纽芬兰幸福度量表(MUNSH)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社区失能老人以家庭照护为主(63.6%)。干预后,轻、中、重度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评分均得到提升(t=3.04、4.58、8.018,P<0.05);轻、中、重度失能老人的抑郁评分得以降低(t=5.99、7.88、4.76,P<0.05);失能老人照护者配偶、子女、保姆的主观幸福感评分明显升高(t=3.87、3.16、3.63,P<0.05。结论 微信健康教育支持是对失能老人照护者进行培训的有效途径,在提升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主观幸福感的同时,能够缓解失能老人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的增多,为这些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基于这样的需求,医疗康复保健与养老相结合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老人的养老及就医问题,不仅让群众"老有所依",更让他们"老有所医"。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医养中心在莒县医疗机构中率先开展医养结合,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依托单位的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服务提供现状、成果以及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建设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服务提供借鉴依据。方法 2019年1月对江苏省24家依托于不同单位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的健康养老服务内容与现状、遇到的困境、医护服务人员缺失程度和各主体在服务过程中作用缺失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3.33%的医养结合机构为半自理老人、失能老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八成机构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83.33%)和重大疾病转诊服务(79.17%),仅有50.00%的机构考虑帮助老人实现心愿;70.83%的机构认为政策保障力度不足、制度障碍是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遇到的最大难点;83.33%的机构认为医生和护士资源最为缺乏。结论应注重老年人精神需求,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提高医疗资源供给力度;完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促进医养结合多方主体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