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德国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支付方式由总额预付制过渡到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DRG)付费制度的改革历程,深入探讨其驱动因素,为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借鉴。德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过程较为缓和,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度较高,这使得医保费用得到控制。我国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应借鉴德国经验,把握改革的总体趋向,从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继续以总额预付为基础,逐步推行按DRG付费制度,同时针对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规范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最终实现全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典型地区医联体模式下医保总额预付制度改革的做法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深圳罗湖、安徽天长、福建尤溪、浙江德清等地医保总额预付制的预付层次、复合支付方式改革、预付标的范围、预付水平设定、结算机制和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做法进行梳理和深入分析。结果各地区域医联体以人群为总额预算管理单位,对单个供方实行按病种付费、DRG等复合支付方式改革,预付标的范围为医保基金支付费用总额,预付水平主要基于上年度医保基金支出增长、当年医保基金筹资水平或增长率和支出增长率等确定。结论以医联体为单位的总额预付制对供方行为的影响取决于不同管理要素产生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协同作用,以区域医联体为单位的总额预付制有助于实现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与国际上基于价值的医保支付制度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为完善中医药医保支付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目前医疗机构所采取的按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及总额预付方式对中医服务的利用及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我国目前的医保支付方式并不符合中医药的特点,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特色及优势的发挥。结论:基于"循证+价值"的观点,提出总额预付和按病种付费结合的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中医药医保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门诊支付方式仍以按项目付费为主, 易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本研究采用委托代理理论, 分析医保经办机构与医保定点医院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构建门诊支付方式利益博弈模型和配套监管博弈模型, 通过模型均衡解探索利益最优且均衡的医保支付方式及其监管机制, 为推进我国医保门诊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决策支持。门诊支付方式利益博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后付制与预付制相结合的混合制能够实现制度内总利益和各方利益最优和最大化, 具体形式为采取按门诊病例组定额付费、按项目付费和按总额预算付费相结合的多元混合支付方式。通过监管博弈模型分析发现, 要保障上述混合支付方式预期效用的实现, 在监管时必须考量的要素包括医院不控费获得的不合理收入与控费获得的奖励之差、医院不合理收入被发现后的惩罚大小、监管成本大小以及政府和参保人群利益损失情况。建议医保定点医院门诊采取以按门诊病例组定额付费为主、按项目付费为辅加以按总额预算控制的混合制支付方式;医保经办机构可从完善处罚方式、降低监管成本、发挥政府行政权力和公众监督力量方面完善门诊医保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5.
综合信息     
《社区医学杂志》2012,(11):18-18
<正>我国将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近日,卫生部下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是通过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核心是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实现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转换。主要内容是:(一)门诊费用支付改革。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推行以门诊费用总额预付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门诊总额预付是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协商确定年度门诊费用预算总额的一种付费方式。预算总额用于购买乡(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欧洲国家广泛实施的按协调付费、按绩效付费和捆绑付费等支付机制,在促进供方合作、提供高质量和连续性服务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在我国,按项目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机制尚未完全改变,支持整合医疗服务的政策环境也不成熟,需要加快推进混合预付制改革,强化医保支付的经济激励功能,建立联通共享的患者信息数据库,完善整合医疗服务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农合不同管理模式所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及战略利益诉求不同,其支付方式必然有适宜性选择.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经对常见五种医保支付方式及新农合3种管理模式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与利益诉求比较分析,从国家战略诉求及多方均衡利益最大化的视角,研究提出卫生部门主管并经办模式,门诊应选择按人头付费方式,住院按病种付费+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方式;劳保部门主管并经办模式,门诊应选择总额预付制方式,住院按总额预付制+病种付费组合方式;政府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模式,门诊应选择总额预付制+服务单元付费,住院按总额预付制+服务单元付费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医保基金分配是总额预付制的核心,包括预算和结算两个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总额预付制的医保基金分配存在一些局限性:总额确定思路与实际所需脱节、测算方法不够科学、分配方式不够合理、监督考核不够透明.对此,应科学测算与调整总额指标,统筹协商额度分配,规范费用结算与支付,探索基于总额预付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9.
基于不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利弊分析、借鉴国外典型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结合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成功经验,探究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选择模式。建议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总额预付制或按人头付费为主的方式;针对二级、三级综合医院,采用总额预付制为基础的,按病种付费为主,结合按人头付费、按服务项目付费和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的医保支付模式;专科医院,采用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和按床日付费相结合的支付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哈尔滨市在全面实施医保费用年度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评价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的实施效果,对医保支付政策的更好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汇总统计,描述性分析比较市医保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医保住院患者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该市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两年后,医保住院患者量,患者的住院次均费用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整体市医保次均住院费用及医保次均支付费用呈负增长。结论: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后,患者的次均费用的控制效果显著,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政策及方式和方法上有相应的调整,以便适应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发现影响制约医共体医保总额预付改革激励效应的因素,为促进县域医共体医保总额预付改革提供研究证据。方法:以样本地区医共体医保总额预付政策文本及其激励效应为研究对象,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医共体医保总额预付模式的设计要素与其激励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超支分担、购买服务范围、结算方式是影响医共体医保总额预付方案激励效应的决定性因素。结论:采取供方承担超支风险、购买服务范围包含县域外医疗服务和预付制结算方式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医共体医保总额预付模式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2.
后付费方式、中付费方式和预付费方式是医疗保险的三种付费方式。不同的付费方式对医疗费用发挥不同的功能,对医疗机构产生不同的激励。比较三种付费方式的功能后得出结论:我国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将经历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后付费方式向中付费方式的转型,第二个过程是中付费方式向预付费方式的升级。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的最大功能优势是建构医疗机构以成本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该经营模式主要通过两大机制发生关系转变:第一大机制是医疗保险的筹资机制将医疗服务供求双方的失衡关系转变为对等关系;第二大机制是医疗保险的预付费将医疗服务供、求、保三方的三角关系转变为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归纳台湾地区RBRVS的发展历程及不同阶段的技术体系基础上,提出对大陆地区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政策启示:建立定调价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强化专科医学会对支付制度的支撑功能;建立医务人员人力技术价值评价体系和支付标准点值体系;完善公立医院区域成本数据库建设,健全专科间串联机制;探索基于点值体系的收付费一体化机制;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与支付制度联动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RBRVS具有控制医疗卫生费用过快上涨、以富有激励性的医师费支付消除医务人员行为扭曲的作用,其核心功能与我国当前医改面临的问题十分契合。本文从宏观政策视角对RBRVS展开研究,回顾了RBRVS的兴起背景、发展历程、应用优势及其支撑条件。在对我国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展开系统性分析的基础上,明晰当前RBRVS在应用中面临未引起卫生政策制订者的足够重视、对RBRVS的激励相容导向关注不足、运行RBRVS的支撑体系薄弱、缺少基于宏观考量的医务人员薪酬支付体系规划等主要问题,据此提出借鉴RBRVS关于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设计精髄、运用医保支付激励达成卫生政策目标、逐步引入按质量付费导向的支付方式、规划契合我国诊疗服务模式的医师费支付方式以及系统评估将其引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的可行性等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推进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支付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医药医保、医药医疗间关系的渐趋合理,医保与医疗间协调互动关系仍亟待深入讨论。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和医保支付方式优化分别是针对供给方和购买方的重要改革思路,两方面改革均有助于提升医疗体系改革成效,本文基于发挥政策合力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的研究目标分析了如何建立二者的联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是,应遵循激励相容的改革原则,以改善医疗机构行为作为联动机制的关键政策节点,通过构建互动嵌套的优化机制发挥政策合力。此外,联动机制的良好运转也需外部协同治理。建议应推行健康管理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科学化、推进医联体建设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水平以及推动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的进一步产业融合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介绍典型国家及地区经验,阐述医保如何通过经济手段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供我国大陆地区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采取主题词与分类号组合的检索方式,收集美国、英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有关医保与医疗服务质量的文献。结果美国实行基于价值支付的奖惩机制,包括医院服务价值购买计划、再入院扣费计划、医院获得性疾病扣费计划;英国实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我国台湾地区实行结合医院评价体系的总额预付制。结论为促使我国大陆地区通过医保支付进一步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建议建设卫生主管部门与医保部门有机融合的医疗质量考核系统,采用质量指标的多元计分方式,设计与质量联动的奖惩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云南省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现行的总额预付和DRGs-PPS两种医保支付方式进行数据分析,比较运行效果,为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以该科室2018年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 20.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DRGs-PPS能较好控制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平稳地控制出院人数,较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总费用与耗材费的相关度较高,省医保患者的平均自付费用较高。结论在总额预付制基础上实行以DRGs-PPS为主的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未来云南省DRGs-PPS支付应加强对自付费用和耗材费用的控制,DRGs-PPS操作较为复杂,医疗保险机构应加强培训与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台湾地区二代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卫生福利部健康保险署”对新医疗服务项目的管理流程、全民健康保险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制度下的新增全新功能类别医疗技术因应方案三方面,介绍了中国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对创新医疗技术支付的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创新医疗技术支付政策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包括构建多渠道的筹资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推进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制度下的医疗保险支付改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在推行单病种付费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来应用病种疾病相关组(diagnosisrelatedgroupssystem,DRGs)付费模式,意在破解当前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当前的医疗保险支付模式中,处于主导位置的总额预付制,具备了提高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效率、压缩医疗成本支出功能,然而却不能够预防和控制伴随着医疗行为的道德风险中产生的貌似合理的治疗费用。可以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疾病的DRGs付费模式,契合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这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的DRGs模式,成为了目前具有前景的医保预付费支付的方式之一。纵观DRGs付费模式的利与弊,力求进一步规避道德风险,控制医保成本,施惠于患者。  相似文献   

20.
全民医保制度下,支付方式提供了影响供方医疗服务行为的手段,成为调节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医保支付方式由后付制向预付制的改革,通过财务风险的转移调整对医疗机构和医生行为的激励,控制供方诱导需求行为带来的费用上涨,成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其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医疗服务提供方对支付方式的反应.医疗服务目标的多维性、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