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导致胃肠道黏膜损害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胶囊内镜是一种无痛的消化道检查方式,检查 范围已从小肠逐步扩展至食管、胃、结肠。目前,胶囊内镜已成为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小肠 黏膜损伤的主要方式,其优势在于诊断准确性高、且患者依从性高,有利于长期随访和反复评估黏膜损伤情况。未 来,应用磁控胶囊胃镜观察胃部黏膜损伤将是下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更多的早期胃癌(EGC)可以通过内镜技术得到诊断和治疗。经内镜下切除者的预后可与行传统外科手术者相媲美,但内镜下治疗仅能切除局部病灶,对受累淋巴结则无能为力,仅淋巴结转移风险极小的病灶才适合行内镜下切除。由于癌灶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行内镜下EGC切除前需要明确病灶浸润深度。临床上预测EGC浸润深度的内镜技术主要有普通白光内镜、超声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红外电子内镜等,但目前内镜下诊断EGC浸润深度尚无标准的诊断标准,导致操作者主观性大、一致性差,因此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制定内镜下诊断EGC浸润深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磁控机器人胶囊内镜(magnetic control robot capsule endoscopy, MCRCE)在药物相关性小肠黏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共119例于我院接受MCRCE检查的患者,询问患者病史及服用治疗心血管疾患药物史,根据患者服用药物状况分为未服药组和服药组,以调查问卷形式,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GraphPad Prism 8.0.1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肠道黏膜病变检出率及病变数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但性别、BMI、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饮食习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抗凝药及降压药会造成肠道黏膜的损伤且更易发生多处损伤,MCRCE对肠黏膜损伤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胃及小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DAPT组),单独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SAPT组)以及对照组(CG组),均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观察胃和小肠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各组间胃及小肠黏膜损伤的差异。结果:DAPT组48例,SAPT组40例,CG组50例入选研究。其中DAPT组分为两个亚组,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21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27例。胃黏膜损伤Lanza评分、小肠黏膜损伤评分在DAPT组、SAPT组及CG组三组之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01),DAPT组高于SAPT组,SAPT组高于CG组;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组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胃及小肠黏膜损伤较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和健康志愿者明显增加;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组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评介了磁控胶囊内镜系统和可控胶囊内镜系统在胃部检查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提高对胶囊内镜的认识和胃部检查的应用。具有理论和实验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诊治的3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内镜或手术治疗前均接受小探头EUS扫查明确病变浸润深度,并与内镜或手术治疗后病理进行比较,评估小探头EUS对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35例中超声扫查示病灶浸润黏膜层18例、黏膜下层15例、固有肌层2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手术治疗后病理提示累及黏膜层19例、黏膜下层16例。EUS对病灶浸润深度总体判断准确率74.3%、低估率8.6%、过判率17.1%;EUS对黏膜层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83.3%,对黏膜下层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7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探头EUS对早期胃癌浸润层次判断的准确性高,可作为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进行定量系统评价。
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对纳入的文献用Stata 1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得出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及其95% CI,绘制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等,评估其诊断价值。
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包括3 168例病灶,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及其95% CI分别是0.85(95% CI:0.78~0.90),0.73(95% CI:0.65~0.80),3.2(95% CI:2.4~4.1),0.20(95% CI:0.14~0.30),16(95% CI:9~26),SROC曲线下面积为0.85。
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虽不能准确诊断早期胃癌M/SM1层浸润,但仍能很大程度提高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准确地判断胃癌的浸润深度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十分重要。目前,主要通过白光内镜、超声内镜来对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进行预测,但其准确性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各种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其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以期能对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食管疾病检出率上升, 食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对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胶囊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 出现的系线胶囊内镜技术及其操作, 对食管早期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本文就系线胶囊内镜在食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胃镜(HFUS)在判断早期胃癌可疑黏膜下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8月江苏省中医院术前行HFUS检查的1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HFUS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将溃疡型病变剔除,HFUS评估早期胃癌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性86.3%,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分化类型、病灶大小、病灶形态等。针对白光内镜下怀疑有黏膜下浸润的病灶,HFUS评估早期胃癌病变浸润深度准确性提高至94.3%,胃角部位及残胃病灶可能会被白光内镜及HFUS过度判断。针对食管胃交界早癌siewertⅡ/Ⅲ型黏膜下浸润判断,准确性达到90.2%。结论HFUS作为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方法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非溃疡型病灶白光内镜怀疑有黏膜下浸润时可行HFUS进一步明确。HFUS对于食管胃交界癌浸润深度判断亦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urgs,NSAIDs)和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在血管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将使患者获益。小剂量NSAIDs(如阿司匹林75-150mg/d)广泛用于血管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如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脑缺血、外周动脉疾病、房颤等;对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胃癌(EGC)的检出率也不断提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具有创伤小、切除率高、病理诊断准确、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为EGC的诊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该文就ESD治疗EG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介绍了ESD治疗EGC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围手术期处理、疗效、并发症以及ESD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8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就诊、行EUS且EUS分期为T1的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比较EUS与术后病理浸润深度的一致性,计算EUS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并探究影响EUS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共纳入380处病变,EUS发现黏膜内(T1a)病变301处,黏膜下层(T1b)病变79处;术后病理实际浸润深度为T1a病变320处,T1b病变60处。EUS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77.1%(293/380),灵敏度为83.4%(267/320),特异度为43.3%(26/60)。多因素分析提示,病变位于胃上1/3部(OR=2.272,95%CI:1.266~4.080,P=0.006)、病变长径≥20 mm(OR=2.013,95%CI:1.200~3.377,P=0.008)及低分化癌(OR=2.090,95%CI:1.018~4.294,P=0.045)是影响EUS分期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分化癌(OR=4.046,95%CI:1.737~9.425,P=0.001)是EUS过度分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EUS对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影响EUS分期准确性的因素包括病变位于胃上1/3部、病变长径≥20 mm及低分化癌,其中低分化癌是EUS过度分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间在苏州科技城医院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OGIB患者,分析其阳性检出结果 及随访情况.结果 39例中38例顺利完成检查,1例胶囊滞留在小肠,病变检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和cT仿真内镜(CTVE)在小肠病变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3l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行胶囊内镜和CTV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最终诊断结果(手术病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非手术病例依据后续检查及随访结果给出最终诊断)统计胶囊内镜、CTVE以及二者联合的诊断阳性率并行对比分析。结果最终诊断阳性26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6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阴性5例。胶囊内镜诊断阳性24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4例(其中2例定位不准确,7例不能定性)和非肿瘤性病变10例;CTVE诊断阳性17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4例(其中1例定位不准确,4例不能定性)和非肿瘤性病变3例;胶囊内镜联合CTVE诊断阳性26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6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对于小肠肿瘤性病变,胶囊内镜和CTVE诊断阳性率相同,均为87.5%(14/16);而在总体诊断阳性率方面,胶囊内镜为77.4%(24/31),CTVE为54.8%(17/31),胶囊内镜联合CT仿真内镜为83.9%(26/31),二者联合总体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CTVE(P=0.004),但与胶囊内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内镜与CTVE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胶囊内镜和CTVE均有助于小肠疾病的诊断,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非肿瘤性病变方面更有优势,而CTVE在判断小肠肿瘤性病变的位置和结构方面优于胶囊内镜,二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检出小肠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的胃癌,其形态表现各不相同。尤其是早期胃癌病灶黏膜的形态改变可自细微异常至显著病变,即使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也常常误判。浅表隆起较小的0-Ⅱa病灶通常局限于黏膜内。图1A示胃窦大弯匍匐状微隆病灶,表面均匀发红,手术病理证实为高分化腺癌,浸润黏膜肌。0-Ⅱa+Ⅱc型是较多见的一种早期胃癌形态,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发现的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均行普通胃镜下扫查、病灶区NBI染色、美兰染色,直视下活检确诊,以超声胃镜判断病灶浸润深度,选择EMR和ESD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 2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89∶1,55岁以上占69.2%,部位以胃窦部好发,腺癌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见,胃镜分型以Ⅱc+Ⅲtype最多(69.2%),NBI加美兰染色后均不同程度染色异常。超声内镜均见黏膜层不同程度增厚。EMR、ESD治疗后,完全清除者占96.2%。结论认真仔细操作规范及应用多种检查技术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推广内镜下早期胃癌治疗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胶囊内镜对1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6例反复腹泻、4例腹痛及l例转移性腺癌寻找原发灶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在1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发现小肠血管发育不良7例,其中有l例合并有回肠溃疡,小肠血管瘤l例,小肠恶性淋巴瘤l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l例,小肠克罗恩病l例,未见异常2例;在6例反复腹泻患者中,发现l例溃疡性空回肠炎,其余5例均考虑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在4例腹痛患者中,发现糜烂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降部糜烂l例,正常l例;l例转移性腺癌检查发现小肠腺癌。结论 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