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评价早产儿运动发育迟缓轻重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纠正胎龄后依据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商值(TMQ)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并行常规MRI、DTI检查.测量各组患儿相同兴趣区的分数各向异性(FA)值.结果 FA值在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各个兴趣区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随病情加重而减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三个感兴趣区FA值与总运动商(TMQ)值的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 测定DTI的FA值能对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白质髓鞘发育损伤程度能做出较准确、客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目前人体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脊髓的特殊结构和毗邻,使扩散张量成像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快速成像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个问题。对颈髓的DTI研究显示,人体颈髓ADC及FA值呈有序分布;对各种脊髓病变,DTI还可以显示常规T2WI不能显示的病理学改变。脊髓DTI是一种有意义和潜力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3.
扩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定量分析是有效利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桥梁和关键.本文分析扩散张量成像的定量计算和纤维追踪算法,对扩散张量成像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讨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9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5例,脑梗死组14例,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核区,且累及皮质脊髓束,发病后30—60d采用1.5T核磁共振仪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依次从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初级皮质运动区4个层面,测量病变同侧皮质脊髓束和病变对侧相应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得出FA比值(r FA)及FA不对称性(FAasy),同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The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病灶侧4个层面CST的FA值均较对侧相应脑组织降低。脑出血组: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3个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均与FMA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放射冠层面有显著相关性;而初级皮质运动区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与FMA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脑梗死组: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初级皮质运动区4个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均与FMA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放射冠层面有显著相关性。结论:DTI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损伤及运动功能障碍,以放射冠层面皮质脊髓束的DTI参数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区域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2019年1月至12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3周,治疗前后,DTI测量梗死灶及对侧相应部位,患侧和健侧大脑脚、内囊后肢各向异性分数(FA),计算双侧FA比(rFA)。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患者FMA-UE评分显著增加(t = 9.074, P < 0.001)。梗死灶FA与rFA显著升高( t > 14.519, P< 0.001)。治疗前后各部位患侧FA和rFA差值均与FMA-UE评分差值正相关(r = 0.445~0.565, P< 0.05),以患侧内囊后肢相关性最强。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脑内FA的改变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相关,尤其是内囊后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TI评价坐骨神经挤压伤的价值。方法: 建立32只兔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并随机分为8组,每组4只,分别于损伤后24 h、4天、8天、2周、4周、6周、8周、10周行DTI及纤维束示踪,并对4只兔在建模前扫描作为损伤前组;测量并比较损伤前及各时间段损伤远端坐骨神经FA值、λ⊥及λ//,分析光镜及电镜下损伤远端神经的病理改变。结果: DTI纤维束重建显示挤压伤后远端神经截断,2周后远端纤维束逐渐增多,至10周时接近损伤前。损伤后24 h FA值较损伤前下降(P<0.01),损伤4天后FA值显著降低(P<0.001); 6周后FA值显著回升(P<0.001), 10周FA值仍低于损伤前(P<0.01)。损伤后4天远端λ⊥显著升高(P<0.001), 6周后显著回落(P=0.007),10周后λ⊥恢复至损伤前水平。损伤后远端λ//无显著变化。损伤远端FA值及λ⊥的变化与病理改变基本一致。结论: DTI能够反映兔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神经变性及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 TBI)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5例轻度m TBI患者(病例组)和1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DTI检查。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内囊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中线位置各一个点(共6个)为感兴趣区,分别测定FA值、ADC值。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部位的FA值、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各部位AD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双侧额叶白质区、双侧内囊区及胼胝体压部FA值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A值能定量测定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水分子代谢的情况,DTI可以作为一项客观指标,定量评估轻度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并为对病情发展和预后的观察带来可能。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白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与正常对照不同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的差异.方法 分别对来自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23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及26名正常对照者行MR扫描,测定DTI图像上不同部位的FA值,并分析两组间各相同部位FA值的差异.结果 患者组双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颞叶白质的F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CI患者双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颞叶可能存在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受损. 相似文献
9.
扩散张量成像观察先天性耳聋患者脑白质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先天性耳聋(CD)患者的脑白质结构,探讨脑白质变化机制.方法 对6名先天性耳聋患者和6名正常人进行脑部DTI扫描,应用基于体素的分析(VBA)对CD组和正常对照(HC)组的全脑分数各向异性(FA)值进行比较,计算样本感兴趣区(ROI)Brodmann(BA)41、BA22和BA44区的平均FA值.结果 CD组FA值显著减少的区域位于右脑的颞上回(STG), ROI平均FA值除在右脑BA22区有下降的趋势外,未发现显著异常;CD组和HC组中左脑ROI的平均FA值显著偏大.结论 先天性耳聋患者右脑STG白质损伤,这种结构异常是由其先天缺乏声音刺激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的扩散张量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脑梗死的扩散张量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40例脑梗死患者.影像检查时间从卒中发病后11h至9个月.计算病灶侧与对侧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各向异性指数(AI),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晚期病灶在扩散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慢性期病灶表现为低信号和/或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早期病灶ADC平均值(3.2272±1.0126)低于对侧(7.8861±0.5407),P<0.001.慢性期病灶ADC平均值(11.6629±1.4251)高于对侧(7.7248±0.7164),P<0.001.亚急性晚期病灶ADC平均值与对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814.各期病灶的FA、AI平均值低于对侧,P<0.001.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可快速检出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责任病灶,但ADC图不能准确评价各期脑梗死灶水分子的扩散状态.FA和AI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病灶各向异性扩散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评价高尿酸血症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3例男性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H组)、30例痛风(GA组)患者及23名健康志愿者(HC组)。检测血清尿酸浓度(S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行常规MRI及DTI,比较3组间肾皮、髓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各向异性(FA)值、SUA、eGFR差异,并分别分析其与SUA及eGFR的相关性;同时分析SUA与eGFR间的关系。结果 HC组SUA值低于AH组及GA组(P均<0.05),GA组eGFR低于HC组(P<0.05)。AH组与GA组肾皮质和髓质的FA值均低于HC组(P均<0.05);AH组、GA组肾皮质ADC值和GA组肾髓质ADC值均低于HC组(P均<0.05)。肾皮、髓质FA值(r=-0.41、-0.40)及肾皮、髓质ADC值(r=-0.34、-0.28)与SUA均呈负相关(P均<0.05),而肾皮、髓质DTI各参数与eGFR无明显相关性;SUA与eGFR呈负相关(r=-0.43,P<0.05)。结论 DTI可用于评估高尿酸血症早期肾功能损伤;高尿酸血症肾皮质ADC值及肾皮、髓质FA值均低于正常人;肾皮、髓质ADC值及FA值与SUA均呈负相关,SUA与肾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康复疗效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7例,入院后均给以相同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3周后完成DTI检查,测量最大病灶侧及对侧相应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FA比值(r FA)、FA不对称性(FAasy)及健患侧FA差值。同时完成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估(FMA)。观察治疗前后患侧FA、健侧FA、r FA、FAasy及健患侧FA差值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康复治疗3周后,患侧FA、r FA、FAasy、健患侧FA差值及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侧FA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治疗前后患侧FA和r FA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呈线性正相关(r=0.579,P=0.015;r=0.560,P=0.020);FAasy和健患侧FA差值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呈线性负相关(r=-0.530,P=0.029;r=-0.557,P=0.020);健侧FA变化值与FMA变化值不相关(r=-0.300,P=0.242)。结论:DTI中各参数的改变与下肢运动损伤程度存在关联性,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和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隐匿性颈髓损伤(CSC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及神经外科就诊,72 h内有明确外伤史,临床诊断为CSCI而常规磁共振(MR)序列显示脊髓无异常信号(隐匿性脊髓损伤)患者30例(损伤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MR序列、DTI序列检查。对两组的DTI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得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别测量损伤组和对照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损伤组的FA值(0.53±0.22)明显低于对照组FA值(0.6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0,P<0.01)。损伤组的ADC值[(1.15±0.28)×10-3mm2/s]明显高于对照组ADC值[(1.04±0.5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0,P<0.01)。损伤组颈髓DTT图示受损区域的白质纤维束稀疏、扭曲及断裂。 结论DTI的FA值和ADC值可定量分析CSCI患者脊髓白质损伤的严重程度,DTT图可准确描绘脊髓白质损伤的位置及范围,是目前无创性诊断隐匿性颈髓损伤和评估预后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0T MR DTI及脊髓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3.0T MR成像系统对49名健康志愿者行脊髓DTI。分别测量颈髓、下段胸髓的ADC和FA值,同时进行各段脊髓DTT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颈髓与下段胸髓之间ADC和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5、0.196)。在DTT彩色编码图上,正常脊髓纤维束显示为头尾向的一束,存在头尾侧各向异性。 结论 脊髓DTI是描述扩散特征并直观显示脊髓纤维束的有效检查技术,可为脊髓病变提供扩散定量值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春芳胡海菁张应和徐刚杜丽云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3)
目的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时期各向异性(FA)值的变化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梗死后功能恢复的评估价值。 方法经磁共振和DT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38例,按照Brunnstrom法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将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改善≥2个级别的脑梗死患者16例,设为A组;剩余运动功能未见好转的脑梗死患者22例,设为B组。分别监测2组患者病灶区和对侧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各向异性值(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各期检查中,2组患者病灶区的FA值较对侧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急性期病灶区的FA值均高于亚急性期、慢性期病灶区的FA值(P<0.05),而亚急性期病灶区的FA值与慢性期病灶区的FA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rt;0.05);急性期2组患者病灶区的FA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rt;0.05),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2组患者病灶区的FA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病灶区FA值的变化与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一种儿童期发病的神经精神疾患,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病理生理学研究结果支持TS患者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CSTC)环路可能存在着功能障碍。基于DTI的形态学研究显示,脑白质异常不仅局限于运动通路,躯体感觉通路、边缘系统等同样受累。任务态fMRI研究显示,TS患者存在功能代偿机制。静息态fMRI研究显示,TS患者皮层-基底核网络存在功能障碍。本文对TS的扩散张量成像和f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实现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图像融合。方法 运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10名健康志愿者手指运动过程中大脑皮层功能图像,运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获得初级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的下行纤维束的图像,采用AFNI、FSL和AMIDE三种国际上通用的免费磁共振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融合。结果 采用该方法可获得脑激活、纤维束和脑解剖的融合图像,初级运动区、辅助运动区的激活模式及其下行的纤维束可同时在个体和成组脑结构上清晰显示。结论 应用通用免费磁共振分析软件可以实现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图像的融合,可望为临床诊断和脑功能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锥体外系和部分功能区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及其与PD的关系.方法 PD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按Hoehn-Yahr分级量表将20例双侧症状患者作为中晚期PD组,10例单侧症状PD患者作为早期PD组.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MR头部平扫和DTI检查.在FA图和ADC图上测量各兴趣区(双侧黑质、红核、苍白球、壳核、尾状核、丘脑、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额叶白质和中央前回)的FA值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D组的黑质、尾状核、丘脑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中晚期PD组的中央前回的FA值较对照组和早期PD组明显减低(P<0.05),中晚期PD组的扣带回的FA值低于对照组(P<0.05);中晚期PD组、早期PD组与对照组其余兴趣区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病变的严重程度与黑质FA值呈负相关(r=0.039,P=0.025).3组之间各兴趣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病情级别的增加,ADC值呈增高趋势.结论 黑质、尾状核、丘脑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DTI可为PD的在体研究提供更多与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有关的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采用1.5T MR仪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进行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其量化特征。方法 3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DTI及DTT,测量C5~8双侧臂丛神经FA值、ADC值,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测量b值为700、9001、1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及图像SNR。结果 34名健康志愿者中32名DTI及DTT成功。C5~8神经根平均FA值及ADC值依次为:0.46±0.03和(1.16±0.15)×10-3mm2/s、0.45±0.04和(1.13±0.19)×10-3mm2/s、0.44±0.04和(1.18±0.19)×10-3mm2/s、0.39±0.05和(1.26±0.18)×10-3mm2/s。b=9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最大。b=700 s/mm2时,SNR最大(18.28±7.38);b=900 s/mm2时,SNR是最大SNR的93%。结论采用1.5T临床型MR机b值为900 s/mm2时,能成功完成正常臂丛神经DTI及DTT,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纤维束的FA值和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脓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经病理及临床复查证实的脑脓肿9例.行常规MR扫描、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构建平均扩散系数(ADC)图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并测量脓肿及周围水肿区的ADC、FA值.结果在扩散张量加权像上,脓肿腔表现为高信号,水肿区呈低信号;在ADC图上,脓肿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66±0.07)×10-3mm2/s,水肿区呈高信号;在FA图上,脓肿与水肿均表现为低信号.结论在DTI扩散张量加权像上,脓肿表现为较特异的高信号,ADC值较低,有助于和囊变、坏死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