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肺段相关手术治疗的单发肺小结节患者2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应用亚段切除技术的亚段组93例,只接受单纯肺段切除的肺段组134例。对比两组围术期和早期疗效,评价肺亚段切除的效果。结果:肺亚段切除手术时间(171.9±46.2)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 mL,拔管时间(2.42±0.83)d,术后住院时间(4.69±1.74)d。与肺段组相比,手术时间(P=0.051)、出血量(P=0.453)、拔管时间(P=0.067)、术后住院时间(P=0.601)、术后并发症(P=0.225)、Ⅰ期切除淋巴结站数(P=0.133)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切除亚段数(P < 0.001)、胸腔引流量(P=0.001)上,亚段组均少于肺段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终点两组均无转移和复发。结论:胸腔镜肺亚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用于精准切除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但肿瘤学疗效仍需随访数据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前采用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模拟对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阳市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拟组和常规组,各52例,常规组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模拟组在...  相似文献   

3.
<正>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约占总确诊癌症人数的1/10(11.4%)和死亡的1/5(18.0%),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1]。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均居所有癌症的首位[2]。怀疑高度恶性的肺结节治疗仍以外科根治性切除为首选,微创及精准切除的发展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更多的胸外科医师开始重视肺段切除在治疗早期肺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比较老年肺结节患者单孔胸腔镜下行肺亚段与肺段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1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老年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亚段切除组(52例)、肺段切除组(51例)。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应激反应、肺功能、生活质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并统计两组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采样数、标本切缘距离、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亚段切除组的切除亚段数、术后胸腔引流量低于肺段切除组(P <0.05),肺亚段切除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肺段切除组(P <0.05)。肺亚段切除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皮质醇、丙二醛、活性氧簇的差值低于肺段切除组(P <0.05)。肺亚段切除组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的差值高于肺段切除组(P <0.05)。肺亚段切除组治疗前后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FACT-L)评分的差值高于肺段切除组(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与肺段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老年肺结节可更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肺功能,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肿瘤学疗效仍需随访数据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前肺血管、支气管CT三维重建联合CT引导下亚甲蓝注射定位在肺部小结节病变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胸腔下肺段切除术治疗的47例肺小结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肺血管、支气管CT三维重建联合CT引导下亚甲蓝注射定位,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准确定位并找到小结节,无中转开胸及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150.2±23.1)min,术中出血量为(152.5±32.3)mL,术中清扫淋巴结(11.2±1.3)个,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为(4.1±1.2)d,术后胸管引流总量为(634.5±128.3)mL,术后住院时间为(5.6±1.3)d。术后并发漏气3例,咯血2例,肺部感染并肺不张和心律失常各1例,对症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术后随访(17.2±3.2)个月,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对肺部小结节病变的患者,术前行肺血管、支气管CT三维重建联合CT引导下亚甲蓝注射定位,可为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提供精准的导航,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设计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导航联合亚段切除术处理肺段间结节,和传统方法扩大肺段切除术相比较,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27例联合亚段切除术(combined subsegmentectomy,CSS)和21例扩大肺段切除术(extended segmentectomy,ES)治疗肺段间结节,肺段间结节的认定方法:在术前3D重建图像上确定结节与相关段间静脉的最小距离≤结节直径。CSS以肺结节和段间静脉为中心,解剖性切除分别属于不同肺段的2个相邻亚段。ES跨越段间交界,扩大切除一个肺段。两组手术均使用3D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对比分析早期临床结果。结果:CSS组和ES组结节特征:直径、深度、所属肺叶、病理诊断、TNM分期无差异。CSS组平均切缘宽度大于ES组[(2.20 ± 0.35)cm vs. (1.45 ± 0.53)cm,P<0.001]。CSS组所有病例切缘宽度均符合要求:≥2 cm。ES组5例切缘不足,另有2例亚段支气管撕裂并发症,这7例结节的深度明显大于ES组其他14例结节[(2.20 ± 0.39)cm vs. (1.35 ± 0.51)cm,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无差异,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术后30 d死亡。结论:3D?CTBA导航胸腔镜联合肺亚段切除术治疗肺段间结节安全可行,较传统的扩大肺段切除术有更安全的切缘宽度,扩大肺段切除术不适合对深部肺段间结节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肺段切除术,分析肺亚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病变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肺段切除术或者肺亚段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367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肺亚段切除术组(107例)和肺段切除术组(260例),对比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和早期疗效。结果:肺亚段切除术组病灶切缘为(2.58±0.94)cm,拔管时间(2.56±0.85)d,术后住院天数(3.50±1.07)d。与肺段组相比,病灶切缘(P=0.446)、拔管时间(P=0.639)、术后住院天数(P=0.267)、病理诊断(P=0.337)及肺部漏气、声音嘶哑、发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亚段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147.21±37.97)min]长于肺段切除术组[134.66±40.70)min,P=0.007],术中出血量[(50.42±38.59)mL]多于肺段组[(41.95±28.16)mL,P=0.027],而淋巴结采样数[(3.46±2.40)]个少于肺段组[(4.18±2.49)个,P=0.011]。随访终点两组均无转移和复发。结论:肺亚段切除术安全可靠,可用于早期小结节肺癌的治疗,但其远期肿瘤学疗效仍需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支气管异常且不可逆的扩张、支气管壁破坏和细菌频繁定值[1-2]。临床上,该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和咳大量脓痰[3],严重支气管扩张患者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咯血,并可出现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特征,如喘息、慢性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影像学上根据支气管扩张的形态将支气管扩张症分为柱状、囊状和混合型3型,以双肺下叶、左肺舌段及右肺中叶多见。对于严重的局限型支气管扩张症推荐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102例实施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1997年10月-2012年7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共实施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102例。其中全胸腔镜左肺上叶舌段20例(19.61%)、左肺上叶后段4例(3.92%)、左肺上叶尖后段5例(4.90%)、左肺上叶尖前后段5例(4.90%)、左肺上叶尖段1例(0.98%)、左肺上叶尖前段1例(0.8%)、左肺上叶前段3例(2.94%)、左肺上叶前后段1例(0.8%)、左肺上叶舌段+左肺下叶10例(98.0%)、左肺上叶后段+右肺下叶1例(0.98%)、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2例(1.96%)、左肺下叶背段6例(5.88%)、左肺下叶前基底段1例(0.98%)、右肺上叶后段14例(13.73%)、右肺上叶尖段3例(2.94%)、右肺上叶尖后段5例(4.90%)、右肺上叶尖前段1例(098%)、右肺上前段3例(2.4%)、右肺上叶后段+右肺下叶2例(1.96%)、右肺下叶背段10例(9.80%)、右肺下叶背段+中叶2例(1.96%)、右肺下叶背段+前基底段1例(0.98%)、右上后段+右下背段+左下背段+左肺下叶基底段1例(0.98%)。结果本组患者肺功能MVV为510~146.1L/min,平均(93.8±20g)L/min,中位数93.4L/min;占640%~125.4%,平均(9.43±15.4)%,中位数96.0%。FEV,为127~3.97L,平均(268±0.7)L,中位数2.64L;占52o%~117.9%,平均(8.82±16.4)%,中位数85.6%。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早期死亡(30d内)。本组手术时间90~330min,平均(1.68±5.51)min,中位数150min;术中出血50~1800mL,平均(275±402.8)mL,中位数150mL;术中使用闭合钉数2~12枚,平均(5.5±2.0)枚,中位数5枚;占位大小0.3~7.5cm,平均(2.6±1.6)cm,中位数2.5cm。本组术后引流量100~900mL,平均(300.87±91.95)mL,中位数275mL;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2~12d,平均(4.83±1.42)d,中位数4d;术后住院天数3~15d,平均(6.60±1.76)d,中位数6d。1例中转小切口开胸.开胸原因均为胸内广泛粘连。本组1例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经治疗好转出院。本组术后病理诊断AHH1例、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错构瘤4例、结缔组织增生1例、大细胞癌2例、结核肉芽肿8例、肺结核8例、肺囊肿3例、肺泡细胞癌9例、机化性肺炎3例、转移性腺癌3例、乳腺癌肺转移1例、鳞癌10例、腺癌22例、腺鳞癌1例、炎性实变4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肺脓肿1例、真菌性肉芽肿3例、支气管扩张10。结论全胸腔镜下实施肺段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术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全胸腔镜下操作经验和娴熟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切除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可行性,为其在胸外科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经验。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9月本科采用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行肺切除手术(肺叶切除术和限局性肺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100例,对全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100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54.6±10.9)岁;成功行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52例,限局性肺切除术44例,4例分别因肺门黏连严重(1例)和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叶间肺动脉破裂2例,肺静脉破裂1例)而中转开胸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37例,平均手术时间(124±6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65) mL,平均胸腔引流时间(4.1±3.0)d,平均住院时间(8.3±3.6)d,术后无围术期并发症,无术后30 d内死亡,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新方式,值得在胸外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程鹏  于在诚  谢琳琳 《重庆医学》2018,(6):760-763,766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早期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A组)38侧,胸腔镜肺叶切除(B组)42例,胸腔镜肺段切除(C组)40例,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肺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B、C组在围术期指标较A组均降低(P<0.05),C组术后胸腔引流量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肺功能指标低于B组和C组(P<0.05),而C组肺功能指标又高于B组(P<0.05);B、C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12~18个月),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情况.结论 在早期肺癌治疗中,胸腔镜肺段切除较肺叶切除能减少术后胸腔渗出,更好地保护肺功能,且生存预后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09-111+118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对胸腔镜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在2016年6月~2017年12月对80例胸腔镜肺大泡手术的患者行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麻醉成功后手术前行肋间神经阻滞,部位为操作切口和闭式引流切口所在肋间及其上下各1个肋间的椎旁行肋间神经阻滞术,两组均实行术后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全麻苏醒期间谵妄发生率、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拨管时间及谵妄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超前疼痛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中可以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降低全麻苏醒期谵妄的发生率,术后镇痛效果优良,病人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汪莉 《吉林医学》2014,(36):8133-813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双侧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术前访视、术中密切配合并监测动脉血氧、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并做好术后随访及出院指导。结果:6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术中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肺段切除及肺楔形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早期肺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细胞免疫功能、甲基化和去乙酰化水平.结果:(1)肿瘤标志物: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 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组织蛋白酶X(CatX)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细胞免疫功能: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而Th2细胞、Th17细胞、CD4+CD25+Treg细胞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3)甲基化和去乙酰化:观察组患者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有助于减少肿瘤标志物释放、保护细胞免疫功能免受损伤、抑制甲基化和去乙酰化程度,是治疗早期肺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肺结核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胸外科2007年6月—2016年6月间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肺结核球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68例肺结核球患者,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20~61岁,平均(38.4±12.4)岁。病变位于左肺上叶8例,左肺下叶25例,右肺上叶12例,右肺下叶23例。40例接受胸腔镜治疗,28例接受开胸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中大出血、支气管胸膜瘘和呼吸衰竭等重大并发症。共行楔形切除术64例,肺叶切除术4例,肺叶切除腔镜组开胸组各2例。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留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2.4±59.5)min、(112.2±48.4)mL、(4.2±1.9)d、(7.4±2.2)d和(195.0±55.3)min、(333.7±107.9)mL、(6.6±2.3)d和(11.4±2.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胸腔镜手术是治疗肺结核球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开胸手术相比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和并发症,但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03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了解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随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3例NSCLC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χ2检验、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03例NSCLC患者的平均年龄(61.5±9.4)岁,男性多见(75.7%);腺癌为主(60.2%);Ⅰ、Ⅱ期最多(70.9%);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1%、77.0%和67.3 %;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肺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47.1%和40.3%,不合并COPD的肺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86.0%和72.6%;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COPD与不合并COPD组患者生存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以男性居多,腺癌为主,绝大多数有吸烟史。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76.0%,术前合并COPD是影响NSCLC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体会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6月,我院共为34例肺部疾病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并对26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肺门及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其中行左肺上叶切除11例,左肺下叶切除6例,右肺上叶切除8例,右肺中叶切除2例,右肺下叶切除7例,术后常规放置一根胸腔引流管。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42.8±11.2)min,术中出血量(77.4±26.7)m 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5.4±1.3)d,清扫淋巴结数目(15.4±3.1)枚,术后住院时间(8.7±2.6)d。随访3~16个月,1例Ⅱb期腺癌患者在术后7个月发生转移,其余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雷  李小军  贡会源  王彪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2):206-208,331
目的 探讨应用控制高值耗材使用的手术方式对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33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7例,年龄为31~75(55.33±10.25)岁;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单肺段切除、联合肺段切除或肺段+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对肺叶切除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行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32例(观察组),收集同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胸腔积液、胸引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等;采用Logas疼痛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138.24±38.37)mL比(175.62±30.66)mL]、术后胸腔积液[(1058.80±259.68)mL比(1458.32±297.19)mL]、胸引管带管时间[(5.6±1.8)d比(7.2±1.5)d]、切口疼痛评分[(5.8±1.6)分比(7.5±1.8)分]、术后住院时间[(6.3±1.5)d比(7.6±1.9)d]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漏气>1周、咯血>1周、皮下气肿、肺部感染等单项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合计发生率[12.50%(4/32)]低于对照组[25.00% (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21,P=0.049).结论 VATS用于肺叶切除患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