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在分娩镇痛第二产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汝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产妇在第二产程采用常规仰卧截石位;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采用自由体位,接受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第二产程用时、产妇分娩结局、生殖道损伤事件(宫颈裂伤、会阴侧切、会阴裂伤)发生率;采用口述分级评分法(VRS)评价第二产程阵痛来临时产妇的疼痛程度,采用分娩控制量表(LAS)评价产妇分娩控制感。结果观察组顺产率和经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用时短于对照组,生殖道损伤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阵痛来临时VRS评分低于对照组,L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自由体位应用于分娩镇痛的第二产程中,可缩短第二产程用时,减轻产妇疼痛,提高分娩控制感,减少剖宫产与生殖道损伤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娜 《继续医学教育》2020,34(2):123-125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运用于整个产程中,能有效缩短总产程的时间,降低侧切率、减少产妇出血量、降低产钳和剖宫产的几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妇分娩经历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18年9月31日符合阴道分娩且提前接受助产士门诊健康教育的低危产妇160例。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第一产程取床上卧位,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分娩。观察组则采用第一产程在临产活动室采取自由体位(如使用分娩球坐、趴,扶手推车走动,扶舞蹈杆站立、一脚踩在矮板凳上等),第二产程自由选择舒适的分娩体位。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例数、总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手术产率、分娩经历的满意度。结果自由体位分娩的产妇在会阴侧切、总产程时间、产时平均出血量、新生儿窒息、产钳、剖宫产例数均较对照组降低,产妇满意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能有效的缩短产程,促进产妇舒适度,使产妇在产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了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中,不同的分娩体位对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初产妇3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第二产程采用半卧位,适时截石位;对照组第一产程采取卧位,第二产程采用仰卧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阴道出血量、产妇舒适度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2 h内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较对照组产后下肢疼痛、麻木不适减轻,舒适度增加。结论分娩过程中第一产程采用自由体位、第二产程半卧位适时截石位优于第一产程采取卧位、第二产程采取截石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产程及生殖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16例产妇,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仰卧位分娩方式,观察组进行自由体位分娩,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产程时间及生殖道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会阴I度裂伤、宫颈裂伤及会阴侧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减轻生殖道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张婷  李翠  董旭东 《重庆医学》2022,(18):3116-3119
目的 分析自由体位在阴道分娩中的实施情况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165例成功自由体位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体位分为侧卧位组(n=33)、膝胸卧位组(n=45)和坐位组(n=87),另选取同期165例经传统膀胱截石位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会阴裂伤程度及侧切情况。结果 165例自由体位分娩产妇均获得良好的分娩体验,且改变体位前后,侧卧位组、膝胸卧位组和坐位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膝胸卧位组和坐位组第一、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量和新生儿1、5、10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均无Ⅲ、Ⅳ度会阴裂伤,侧卧位组、膝胸卧位组和坐位组的总侧切率(8.48%)明显低于对照组(2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程中应用适宜自由体位可促进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实施情况,并对初产妇在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对分娩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2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产程中实施自由体位,对照组产程中未实施自由体位,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在分娩产程中指导初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缩短,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可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量及会阴侧切率,提倡临床全面推广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潘雪松  林进  乐平  全莹  黄苇  李秋梅 《海南医学》2022,(19):2519-2522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在胎膜早破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20例胎膜早破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后采用常规膀胱截石位和传统接生技术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后采用自由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剖宫产率、会阴裂伤、侧切情况、会阴疼痛评分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为(76.42±8.36) min、(6.03±1.25) min、(153.94±25.61) m L,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95.38±10.54) min、(7.14±1.32) min、(170.36±29.52) m L,剖宫产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Ⅱ度裂伤、会阴侧切率分别为8.33%和2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和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健康教育在分娩镇痛产妇采用自由体位纠正枕后位/枕横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1 2月在新泰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确诊枕后位/枕横位分娩镇痛产妇80例,根据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程中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产妇自由体位依从性、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胎吸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护理满意度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观察组自由体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健康教育应用于分娩镇痛产妇采用自由体位纠正枕后位/枕横位,不仅能提高产妇自由体位依从性,发挥自由体位优势,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提高分娩质量,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危初产妇经产道头位分娩第二产程自发性用力在降低会阴侧切率方面的效果.方法:于该院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样本,以60例为一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由助产士指导用力,观察组由产妇自发性用力.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80.03±1.95) min、会阴裂伤率为0、会阴侧切率3.33%、分娩满意度100%,无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低危初产妇经产道头位分娩第二产程自发性用力,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会阴裂伤以及会阴侧切率,提高产妇分娩满意度,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阶段自由体位联合垂直体位分娩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有自然分娩意愿的7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第二产程采用分阶段自由体位分娩,观察组第二产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垂直体位分娩,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产妇分娩舒适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阴道出血量和会阴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产妇分娩舒适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 h阴道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自由体位联合垂直体位分娩应用于产妇分娩可提高阴道分娩率和产妇分娩舒适度,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产后2 h阴道出血量,以及减轻会阴损伤程度,优于单纯分阶段自由体位分娩效果。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静  曹启军 《现代医学》2009,37(5):345-347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对产程进展及母亲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头位、进入活跃期的足月孕妇的临床资料。374例按是否行分娩镇痛分为镇痛组187例和对照组187例,观察两组孕妇产程时间、催产素的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和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异常胎心监护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组活跃期时间较短,第二产程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高、产钳助产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不增加剖宫产率,不影响新生儿预后,但可能影响第二产程,增加阴道助产率。  相似文献   

12.
孕期产力储备对产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怀孕后进行产力储备训练,分娩时观察产力对各产程和新生儿出生时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妊娠早、中、晚期不同的生理特点设计出了孕早、中、晚期保健操,对协助子宫收缩的肌群有目的地进行锻炼。分娩时观察总产程、第二产程时问、产后2小时出血量和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Apgar氏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总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第二产程屏气次数、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期进行产力储备训练可缩短总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减轻生产时痛苦,降低胎儿窘迫和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直立位待产的优点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待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腹直立位待产组,即产妇进入活跃期后被送进待产室,在宫缩痛时,让产妇采取跪、蹲、坐、下床走动、手扶墙壁摇晃身体等自己认为舒适的体位,不给予机械服务模式干预;B组:卧位待产组,即产妇进入活跃期后,常规被送进待产室,产妇采取传统的左侧卧位待产方式。两组孕妇均由专人看管产程,详细记录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软产道损伤情况、剖宫产及会阴侧切情况。[结果]腹直立位待产组比卧位待产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即两组比较,第Ⅰ 第Ⅱ产程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第Ⅲ产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直立位待产组比卧位待产组剖宫产率低,二者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侧切产率及软产道损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直立位待产组比卧位待产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剖宫产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自然头位头颈姿势,分析矢状向颅面发育与头颈姿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发育高峰前期和高峰后期骨性I类、II类、III类错牙合患者自然头位头颅定位侧位片各30张,测量头位变量SN-VEL、SN-OPT、SN-CVT、OPT-CVT、CVT-HOR,颅面结构变量SNA、SNB、ANB、SN-GoGn,比较同一发育时期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患者头颈姿势的差异。结果发育高峰前期,SN-VEL、SN-CP、OPT-CVT在I类、II类、III类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OPT、SN-CVT、CVT-HOR,在I类、II类、III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高峰后期,SN-VEL、SN-CP、SN-OPT、SN-CVT、OPT-CVT、CVT-HOR在I类、II类、III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育高峰前后期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的头颈姿势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计划分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抽取同期同等条件 43例计划分娩和 68例自然分娩的单胎、头位、低危、初产妇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经阴道分娩者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软产道裂伤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比较无差异(P >0 .0 5 ) ,临产前后宫颈评分计划组好于自然组 (P <0 .0 5 )。计划组宫颈条件欠佳的剖宫产率高于自然组(P <0 .0 5 )。结论 :计划分娩安全、有效 ,其本身不增加剖宫产率 ,宫颈不成熟可能是剖宫产的潜在危险 ,选择合适的引产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及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采用高屈膝体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2010年1月~2012年10月的49例股骨及髌骨骨折患者,在术后5~7d内将患肢膝关节间断放置于≥105°的高屈膝体位.并予以止痛治疗及个性化的舒适护理,5~7d后嘱患者加强患侧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锻炼。结果本组49例患者在术后5~7d内均能按高屈膝体位放置的要求进行放置,术后伤口全部愈合良好,从膝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看,术后除l例膝关节有伸直受限外,48例患者膝关节伸直均达到00,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角度≥145°甚至正常活动的患者有43例,膝关节平均屈曲角度为143°。结论股骨及髌骨骨折患者在术后5~7d内间断应用高屈膝体位放置的治疗方法,结合有效的镇痛方案,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改良体位颈椎前路入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脊髓型颈椎病选择改良体位颈椎前路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脊髓神经根功能改善率为78.4%,优良率达94%,骨性愈合率达100%。[结论]改良体位充分显露颈椎椎间隙,减少颈椎前路手术创伤,提高减压效果、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