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证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宏  吴万垠  孙良生 《四川中医》2007,25(8):108-109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主治太少两感。本文所述过敏性鼻炎、病毒性角膜炎、室性早搏、感冒失音及嗅觉丧失,虽则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均属少阴阳虚感寒后所致,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而收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典型临床病案介绍吴颢昕教授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味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两方相伍共奏温阳发汗、调和营卫之效。本文所述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及湿疹虽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且病位均在肌表,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味取效,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特色。同时运用汗法治疗皮肤肌表病症,拓展了对汗法的理解及应用,也为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主治太少两感证,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三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解表之效。该方配伍严谨、精当,用量准确,是张仲景表里双解治疗方法的代表。通过临床典型病案,介绍吴颢昕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经验,拓展经方的运用思路和范围。故所述神经性皮炎、神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及三叉神经痛虽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均属少阴阳虚,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取效,从而收到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麻黄是临床常用药物,在各种病症和不同方剂中都有运用,然而其解肌发表、驱寒除湿、破消积等作用在皮肤病的治疗作用中颇具奇效,本文根据皮肤病的病因病机与麻黄的作用机制相结合来讨论麻黄在皮肤病治疗中的运用规律,使麻黄在皮肤病治疗中的运用更加广泛有效。  相似文献   

5.
麻黄能治遗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黄能治遗尿华中理工大学职工医院(430074)郭素珍麻黄一药,始载于《本经》。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使用麻黄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病症。其功用除发汗、平喘、利水外,据我个人临床体会,通过适当的配伍可以扩大其应用范围。如治疗小儿遗尿症。遗尿是小儿睡中...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适应证十分广泛,通过不同的用量及不同配伍发挥着不同的功效,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中所有含麻黄条文的方剂,探求张仲景使用麻黄的用药规律。发现以麻黄为角药的配伍在发热、咳喘、痰饮、疼痛、黄疸、水肿等不同病症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且麻黄角药配伍严谨,灵活多变,为拓宽麻黄的临床使用范围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证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熟附子、细辛3味药物组成,原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少两感证.笔者临证用此方加味治疗感寒致痛病症颇有效验,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伊莎  李耀辉  李哲 《陕西中医》2020,(12):1846-1848
为更好地实现“古方今用”,服务于临床实际,本文遵循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气机角度着手,总结出“湿热瘀结,阻碍气运,气机逆乱”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证治病机,并整理归纳本方治疗现代部分肺系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凡临床病症符合“湿热碍气”的病机特点,皆可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作为主方,临证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9.
经方现在专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经方因其药少而精,配伍精良,结构严谨,效专力宏而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在现代临床中,经方运用也极为广泛。麻黄类方是经方中的代表,在皮肤病中运用广泛,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麻黄汤、麻黄加术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皮肤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瘙痒等临床症状。桂枝麻黄各半汤由桂枝汤和麻黄汤各取其半组成,可以疏风散寒,解表通络,可以治疗风寒之邪束于肌表的病症。桂枝二越婢一汤由桂枝汤取1/4合越婢汤取1/8组成,可以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主治风寒束表,入里化热的病症。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可以解表清热利湿,主治湿热郁于肌表的病症。研究发现,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皮肤过敏具有一定疗效,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荨麻疹、急慢性湿疹等皮肤病疗效显著,值得关注。研究发现,只要能紧紧抓住方药的客观指征,不论是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临床运用麻黄类方皆能取效。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古方中,许多方剂配伍用到麻黄,这些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束表、卫阳被遏、经气不利等,因病因不同而病症表现不同,在临床实际中的配伍也会不同,但临床的辨证治疗只要符合麻黄功效,进行适当的配伍,就可以发挥出较好的疗效。以名方中麻黄为研究对象,浅谈麻黄的活用。  相似文献   

11.
樊荣强 《四川中医》2011,(6):121-122
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运用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荨麻疹、急性肾盂肾炎等病症,临床取得很好疗效.所治疾病的共同病机是:湿热。  相似文献   

12.
郭长河  苏金中 《河南中医》2010,30(9):836-836
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顽固性嗜睡1例,脉证合参符合《伤寒论》少阴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3.
麻黄升麻汤平调寒热、虚实兼顾,临床应用广泛。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理论出发,探讨麻黄升麻汤与窍病病机的相合性,并结合古今文献记载,概述麻黄升麻汤在窍病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诸窍病及扩展麻黄升麻汤的应用范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十分重视麻黄在外感发热治疗中的应用。在以麻黄为主药的麻黄类方剂中,麻黄与桂枝配伍形成麻黄汤、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小青龙汤能够辛温散寒而解热;麻黄与石膏配伍形成大青龙汤、桂二越一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能够散表寒以解热;麻黄与附子配伍形成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能温少阴散表寒。临证应根据症状反应的不同,辨识清楚患者的病性病位,适证用方,方证相应,方有望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邓宏  吴万垠  孙良生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746-2747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2两、细辛2两、炮附子1枚组成,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少两感证”,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之功,后世以之为治疗阳虚外感之方。笔者在临床中,针对阳虚外感的病因病机,遵仲景之法,随证加减治疗阳虚感寒的各种病症,获  相似文献   

16.
黄栋芳  叶放 《光明中医》2021,36(1):27-29
通过文献源流及应用梳理,对桂枝麻黄各半汤古今应用思路进行总结,提出以宗《伤寒论》将本方仅用于皮肤病者为旧论;依据张仲景用方思路,结合今人临床实践,揭示该方适应证为:病位在表与肌肉间或偏向于表,病况处于麻黄汤与桂枝汤之间的多种病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内科杂病中的应用,进一步揭示该方证的临床应用核心要素。方法:通过对4则验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态窦房结综合症、荨麻疹、格林巴利综合症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内科杂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1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概意  同一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不同疾病用同一方法治疗此原则是根据病机的异同而定,即所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意。1.1 同病与异病 所谓同病与异病是针对临床主要病症而言,不包括病机成分。同病即临床表现出的相同症状之病症,可由不同病机所致。异病即临床表现不同症状的病症可由相同的病机导致。1.2 同治与异治 主要根据病机的异同决定,故掌握病机为重要环节之一。1.3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临床意义 此为针灸临床中的两种治疗原则。医师主要基于此选择穴位和施针手法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旴江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傅淑清从事中医妇科近40年,临证擅用经方治疗妇科各类病症。旴江医派傅氏妇科团队挖掘、整理、总结傅淑清应用麻黄类方治疗妇科病症经验,并学以致用,临床取得卓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麻黄十二经无处不到,发越阳气是麻黄作用之根本,麻黄经与不同药物配伍,可以发挥诸多用途,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运用得当则可治疗诸多疑难杂症,如水肿、无汗、咳喘、鼻塞、痛证、皮肤疾患、眼疾、胃痉挛、阳痿、忧郁、黄疸、厥逆等。但凡有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糖尿病、疮口破溃而肌肤松软、小便涩少、尺脉沉涩、久痛体虚或有大量失血史者都要慎用麻黄,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喘病、老年咳喘病、虚人咳喘病亦不可久用麻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