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98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其结膜充血率、翼状胬肉复发率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P 〉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确切,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新技术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手术病人100例(103眼),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53眼),采用改良后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带蒂结膜瓣的形状制成梯形,符合手术缺损区形态,减少结膜剪除量,缝线少);对照组50例(50眼),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结膜瓣愈合时间、复发率、术后4周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结膜瓣愈合时间更短、术后刺激症状轻(P < 0.05~P < 0.01),术后随访6月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4周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睑球粘连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新技术临床疗效理想,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65只眼翼状胬肉病人分成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观察术后患者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较单纯胬肉切除组不适症状时间短,角膜愈合好,随访6~24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翼状胬肉复发1眼,单纯胬肉切除组翼状胬肉复发5眼.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较单纯胬肉切除能显著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两者比较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优于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手术移植方式联合胬肉切除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移植方式将患者分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n=44)、结膜瓣移植组(n=46)和羊膜移植组(n=42),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患者给予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结膜瓣移植组患者给予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羊膜移植组患者给予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观察记录3组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时间、移植物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及胬肉复发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泪液分泌长度(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结膜杯状细胞数量、眼表疾病指数(OSDI)。结果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和结膜瓣移植组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时间、移植物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羊膜移植组(P<0.05);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与结膜瓣移植组患者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时间、移植物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屈光度、SIt、BUT、OSDI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临床效果。方法翼状胬肉288例(302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4例(15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144例(15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增生。结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较联合羊膜移植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角膜创面愈合快。随访1~3a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胬肉复发10眼,羊膜移植胬肉复发13眼,睑球粘连2眼。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羊膜移植均有助于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是治疗翼状胬肉的良好术式。但二者相比较前者术式优于后者,是处理翼状胬肉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不同部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1例(62眼)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辅助丝裂霉素C治疗.B组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辅助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眼不适症状持续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以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翼状胬肉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可取得与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相同的效果,且术后异物感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翼状胬肉281例(281只眼)随机分为两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122例(A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159例(B组)。术后随访6~24月,观察早期角膜上皮缺损愈合和晚期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A组术后早期角膜上皮愈合速度显著快于B组(P<0.01)且无复发者,B组有7例复发(复发率4.4%)。结论: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有效治愈翼状胬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288例(302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4例(15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144例(156眼)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增生.结果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较联合羊膜移植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角膜创面愈合快.随访1~3a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胬肉复发10眼,羊膜移植胬肉复发13眼,睑球粘连2眼.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羊膜移植均有助于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是治疗翼状胬肉的良好术式.但二者相比较前者术式优于后者,是处理翼状胬肉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9.
刘艳丽  于建国 《河北医学》2007,13(9):1104-1106
目的:探讨自体带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翼状胬肉175例(182眼),其中进展期161眼,复发性9眼,在显微镜下行胬肉组织切除联合自体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重建角膜缘,术后对角结膜创面修复生长情况跟踪观察.结果:经过术后平均2年的随访观察角结膜创面愈合良好,4例复发,复发率2.20%.结论:常规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带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重建角膜缘术对降低胬肉复发率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带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用带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探索其显微手术技术改进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进行期翼状胬肉30例32眼、复发性翼状胬肉10例10眼,采取显微手术,取同侧眼下方角膜缘带结膜瓣的角膜缘游离移植片进行移植。缝合时强调移植片移植床上角膜缘各自准确对位吻合。术后对角膜上皮及植片生长情况严密追踪观察。结果: 经过平均1年9个月观察,无一例胬肉复发,角膜上皮稳定,泪膜正常,供区角膜创面正常愈合。结论: 同侧眼带结膜瓣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为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逆行撕除联合带结膜瓣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5-氟尿嘧啶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5例(142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行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及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治疗;对照组70例,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术后愈合情况、并发症,并对2年后两种术式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年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3.08%,对照组复发率22.86%。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撕除翼状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5-氟尿嘧啶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便.效果满意,复发率低,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评估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寻找一种降低术后干眼发生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将翼状胬肉120例120只眼随机分为A、B及C 3组,每组各40眼。A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C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1周内每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结膜和角膜创缘的愈合情况、移植片的生长情况,有无感染,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及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等。术后1、6和12个月从Schirmer试验、泪液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着色来观察胬肉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A、B、C 3组在术后1、6和12个月泪液分泌(Schirmerl)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C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A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C组角膜荧光染色分值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C 3组术后6和12个月泪液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染色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较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及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术后早期可保持更好的泪膜稳定性,但3种手术方式术后远期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相当,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保留Tenon’s囊的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试验组单纯原发性翼状胬肉150例166眼行保留Tenon’s囊的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单纯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36例146眼行传统去除Tenon’s囊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结膜充血时间、角膜上皮生长时间、BUT(泪膜破裂时间)、SIt(泪液分泌试验)、复发率,问卷调查了解术后疼痛等主观不适。结果:A组手术时间(25.43±3.18)min,较B组(33.87±3.74)min明显缩短。两组BUT、SIt结果分析均显示,A组术后泪膜功能恢复较快。术后1个月A组结膜充血16例(10.7%),B组24例(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A组主观不适评分(0.21±0.36)分,B组(0.38±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和复发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保留Tenon’s囊的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率方面与传统术式并无显著差异,但改良术式能显著缩短手术持续时间、缩短泪膜功能恢复时间,且术后结膜充血时间更短,患者术后疼痛不适周期明显缩短,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应用中具备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裴化维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3):402-403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66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移植术,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手术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6个月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复发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复发率低于后者。结论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是目前比较有效及满意的方法,它弥补了单纯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创面修复较慢的缺点,降低了手术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自体角膜缘上皮细胞的球结膜转位术和结膜瓣转位术治疗进行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对114例进行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组 ,翼状胬肉切除后 ,甲组采用带自体角膜缘上皮细胞的球结膜转位术 ,乙组采用结膜瓣转位术进行治疗 ,术后随访 10~ 2 4个月 ,比较两组角膜创面修复时间、角膜新生血管、复发率。结果 术后角膜创面修复时间甲组较乙组短 (P <0 0 1) ,角膜新生血管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复发率甲组较乙组低 (术后一年 ,P<0 0 5 ;术后两年 ,P <0 0 5 )。结论 带自体角膜缘上皮细胞的球结膜转位术为病变区角膜缘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 ,治疗进行性翼状胬肉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探讨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的方法.方法选择翼状胬肉患者共24例28眼,按原发性胬肉和复发性胬肉分为两组,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3.1±0.3)d,原发性胬肉组与复发性胬肉组分别为(3.1±0.2) d和(3.3±0.5) d,P>0.05,总复发率为3.57%,原发性胬肉组0眼复发,复发性胬肉组1眼复发,P>0.05.22眼(78.6%)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原发性胬肉组与复发性胬肉组视力提高分别为20眼和2眼,P<0.01.结论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希才 《河北医学》2014,20(2):237-239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瓣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82例共219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瓣转移手术共89例97眼,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共93例122眼,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瓣移植创面修复时间相比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显著延长(P〈0.05),且患者流泪与畏光等术后反应较为严重。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愈率相比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瓣移植显著升高(P〈0.05),而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较好,治愈率高且复发率低,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