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彩娥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181-1185
目的: 评价我院临床药师对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两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院的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手术病历共366例(干预前)和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院的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手术病历共350例(干预后),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参与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干预前、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比例分别为89.3%和32.3%(P<0.05),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不超过24h的比例分别为14.4%、86.8%(P<0.0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分别为10.7%、67.7%(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降低药品费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珍  蔡郁  王烨  孙艳萍  李影影  邢玉晶  徐微  刘云凤 《北京医学》2021,43(10):1010-10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的管理模式在碳青霉烯类药物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从北京老年医院东华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嘉和电子病历系统采集进行干预的科室出院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按照时间分为干预前(2018年1—12月)数据和干预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数据。为加强药物管控,管理模式由之前的提交纸质用药申请,不定期点评反馈,变更为施行临床药师参与的新管理模式。干预方法包括在信息系统中进行用药审批;临床药师对所在科室使用情况进行动态持续跟踪、定期进行处方点评,总结分析反馈;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将干预前和干预后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预后,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从15.7%(577例次/年)降至10.4%(297.5例次/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0.05);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也显著下降,由14.8%(543例次/年)降至10.6%(305.5例次/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P<0.05)。此类药物中位费用占抗菌药物总费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6.8%降至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使用强度由5.79降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合理性的干预意义.方法 将我院2011年—2013年用药干预采取常规药学服务模式的100份病历作为对照组,2014年—2016年用药干预采取新型药学服务模式的100份病历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服药依从性、药品差错事件、合理服药时间.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品差错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与合理服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患者用药中采取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与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延长合理服药时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纠正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的突出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门诊药房所记录的各科室用药情况,对比临床药师行药学干预前后的干预效果。结果:从临床用药情况可看出采用药学干预后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之干预前出现明显降低(P <0.05);从临床基本情况可看出采用药学干预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0.05);药品费用以及抗菌药费用明显减少(P <0.05);延迟干预的接受率(90.0%)高于及时干预(70.0%,P <0.05)。结论:鉴于临床用药具有诸多不合理性,临床药师应实施延迟药学干预,规范用药操作,增强药师用药安全意识,改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研2017年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药学干预是否取得成效,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等分析了1 200名支气管肺炎患者的医嘱,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显著下降(干预前:26.83%VS干预后:16.33%),主要存在问题为用法用量错误、联合用药不合理、超适应证用药等。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明显改善,药学干预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医院美罗培南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美罗培南临床使用提供依据。8方法:利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从2016年某医院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使用美罗培南的病历120例,按照调查表的要求逐项登记,内容包括病历号、病人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住院时间,美罗培南的使用时间、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配伍禁忌及病原学送检情况等。结果:120例中美罗培南使用完全合理病历14例,合格率为11.67%;依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指南适应证符合率及联合用理率分别为90.83%、93.59%;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规定规范执行比例为30.0%;用药前病原学送检率为47.5%。结论:美罗培南在临床上使用合理率较低,尤其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规定规范执行和用药前病原学送检方面达标率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4年所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所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没有进行药学干预,研究组实施了药学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患者在使用药物与病情不符、重复用药、缺少疾病专项治疗药物、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以及药物使用量不合理方面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8.89%、4.44%、6.67%、4.4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28.89%、16.67%、20.00%、1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药物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现象,能够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提升.  相似文献   

8.
卢洁  郑怀宇 《广东医学》2022,43(4):511-514
目的 以循证药学为指导,构建新型抗癌药品评价体系,分析其应用效果和意义,促进新型抗癌药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361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020年5月前的186例作为干预前组,2020年5月后的175例作为干预后组。分析以循证药学为指导的新型抗癌药品评价体系对药品使用不合理率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组抗癌药品应用不合理率为9.14%(16/175),低于干预前组的抗癌药品应用不合理率20.97%(39/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抗癌药品应用合理率为90.86%(159/175),高于干预前组的抗癌药品应用合理率79.03%(147/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不合理用药中以适应证不合理为主,占比30.91%(17/55);干预后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为91.43%(160/175),高于干预前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71.51%(133/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循证药学理论建立新型抗癌药品评价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新型抗癌药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二级医院清洁手术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10家二级医院2009年3~9月清洁手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病历共80份,对术前、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用药适应证掌握上,合理病历占36%;药物品种选择上,合理病历占38%;用药时间上,术前用药时间合理病历占20%,术后用药时间合理病历占31%;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不规范;个别药品单次剂量超量等。结论二级医院清洁手术病历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在医院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药学干预前、干预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97例、52例,对其特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药品种类、使用频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96%;干预组为12.37%(P<0.05).干预前特殊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前三位科室是呼吸科、ICU、脑外科,干预后是ICU、呼吸科、脑外科;使用最多的种类是碳青霉烯类、其次为第三代头孢类、第四代头孢类;干预后各种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量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结论 药学干预可明显提高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使其更加规范,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王东  赵云燕  朱虹  范洁 《安徽医学》2017,38(8):1001-1004
目的 调查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司琼类药物使用情况,探讨该类药物的用药合理性,以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从药品种类、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方面,对铜陵市人民医院2015年全年住院患者使用的司琼类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并以10%抽检率随机抽取病历221例,从适应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疗程等方面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221份病历中,使用阿扎司琼145例和托烷司琼41例,分别占抽样的64.73%和18.30%.不合理病历共35例,占抽样病历的15.84%.结论 该院司琼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问题,需制定点评方案,加强使用管理,规范该类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疗程及费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民勤县人民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使用抗菌药物的1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药学干预;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使用抗菌药物的11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记录2组患者用药疗程及药物费用,统计前5位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检测率、不合理用药率及联合用药率并对比。结果 观察组用药疗程及费用较对照组少(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阿奇霉素使用率高,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率低(P<0.05);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联合用药率均较对照组低,病原学检测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药学干预的实施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升抗菌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医疗费用,可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干预前2009年10月—2010年3月骨科11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及干预后2012年1月—3月97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进行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性对比,对其用药种类、用药时间、疗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达97.3%,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达26.8%,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医院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明显提高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门诊或住院部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未实施药学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药品使用量不合理、药品使用方法不合理、缺少疾病专项治疗药品、重复用药、使用药物与患者病情不符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药师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实施药学干预之后,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严格规范了临床药师的用药行为,有效提高了医院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临床药物干预效果,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间的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处方4000张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学干预实施前(2014年3月~2015年2月)、临床药学干预实施后(2015年3月~2016年2月),各2000张,对药学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不良反应分级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者临床用药干预实施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2%和15.9%,且干预后中重度反应反应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可以通过制度规范、医师培训及与用药指导等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实施药物干预,提高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利用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分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情况,观察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6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80份,调查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并选择2013年6月—12月同类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80份进行比较,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存在适应证掌握不严、比例过高,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当、时间过长等问题,通过实施相应措施上述问题均得到明显改观,药物使用趋于合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药学干预可显著提高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细菌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6月妇科科室用药记录,将该用药记录与我院2016年3至6月临床药师参与干预后的妇科用药记录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8±0.7)d,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3±0.5)d,干预前药品费用为(7423±101)元,干预后药品费用为(3674±102)元,干预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2.5%,干预后使用率为52.5%,干预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对临床医师用药行为起到规范作用,降低药品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该种干预方式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药物使用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0月起于我院药剂科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未实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时作为干预前,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实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时作为干预后。干预前实施药剂科常规管理模式,干预后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两个阶段的药物使用情况及药剂科人员工作质量。结果干预前我院药剂科共使用药物26273例药品,干预后共使用24856例药品。干预后各项药物使用情况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名药剂科人员干预后工作质量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明显改善药剂科药物使用情况,并提高药剂科人员工作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酒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2016年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症医学科药品使用信息,采用ABC分析法对所用药品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所用药品的品种及金额,对A类药品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2015年,重症医学科使用A类药品共33种,金额百分比为75.35%;B类药品43种,金额百分比为14.71%;C类药品173种,金额百分比为9.94%。2016年,使用A类药品共31种,金额百分比为75.99%;B类药品43种,金额百分比为15.24%;C类药品168种,金额百分比为8.77%。使用的A类药品主要为抗菌药物、肠内肠外营养制剂、镇静镇痛药物及消化系统药物。结论我院重症医学科用药整体较合理,但仍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关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刘叶芳  马玉琴 《大家健康》2017,(12):183-184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规范医院营养类药物管理.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6月(药学干预前、A组)、2017年1~6月(药学干预后、B组)使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出院患者病历492、387份,比较药学干预前后两组病例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合理应用及药品费用情况.结果:药学干预后,B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比例、药品费用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后,大大促进了我院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