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对河南省农村居民常见病首诊机构选择行为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农村居民就诊行为的因素,为完善基层首诊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样本进行简单描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农村居民在患常见病时首诊机构选择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农村居民在患"感冒发烧"与"感冒发烧以外"常见病的就医行为方面存在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职业不同对"感冒发烧"首诊行为影响不同(P0.05);文化水平不同对"感冒发烧"以外常见病首诊行为影响不同(P0.001)。结论:常见病类型影响了居民的首诊行为,对于"感冒发烧",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村居民更倾向于基层首诊,对于"感冒发烧以外"的常见病,文化程度越高的村民越倾向于大医院首诊,收入水平并未成为农村居民常见病就医的障碍,首诊制的认知情况并未对农村居民首诊行为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联体内患者选择基层或非基层医疗机构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基层首诊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距离近"是患者选择就医机构的首要因素,选择非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还关注医疗...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患者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光明  杨兰兰  董沛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37-503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城乡社区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河北省6家医院178例住院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51.69%的乳腺癌患者发现乳房异常后未能及时求医,66.29%的患者首诊未到市级以上肿瘤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肿瘤科;首诊医疗机构、首诊时间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乳房异常的发现方式相关(P<0.001),文化程度较高、年龄较小、城市居民、享受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常规体检和定期乳房自检的妇女,其求医行为相对较好。结论:乳腺癌患者的求医行为受多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应提高妇女乳腺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医联体核心医院与患者行为策略选择的因素,以明确双方的最优稳定策略及其产生条件,从而进一步提出引导双方行为策略的措施,以期为推进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及政策文本分析,构建核心医院与患者的博弈模型,并运用进化稳定策略和复制动态方程,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结果:核心医院的最优稳定策略是"帮扶基层加强能力建设",选择该策略的概率主要与政府的支持程度、运行成本、收入结构等因素相关;患者的最优稳定策略是"遵循基层首诊",选择该策略的概率主要与基层就医获得感等有关。结论:从建立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强基层能力建设等角度,引导核心医院与患者选择最优稳定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学因素对于慢性咳嗽患者(潜在结核病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描述慢性咳嗽患者从开始咳嗽至就诊的首诊延误以及从开始咳嗽至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正式就诊延误情况,通过x~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和logistic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影响患者就诊延误的因素,并对患者的首诊医疗机构选择和痰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病控制项目县和非项目县在慢性咳嗽患者延误时间上存在差异,职业,医疗制度是影响患者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其中未成年人与农民相比到医疗机构(RR=1.66,95%CI:1.16~2.38)尤其是乡以上医院就诊的机会多(RR=1.90,95%CI:1.27~2.84);未成年人相对农民多选择乡及乡以上医院作为首诊机构(RR=2.06,95%CI:1.12~3.80);公费比自费患者有更多的机会去乡及乡以上医院就诊(RR=1.64,95%CI:1.35~2.10)。在综合医院就诊的咳嗽满2周的患者中仅有约2.5%获得痰检建议。结论 职业和医疗保险是影响慢性咳嗽患者就医行为和医疗可及性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结核病控制项目县还是非项目县,慢性咳嗽尚未成为综合医院医生诊断结核病的一个重要警示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自主就诊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四川省2020-01-16/04-15共报告560例COVID-19确诊病例中筛选出282例具有自主就诊行为的病例,运用SPSS 18.0软件对其就诊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病例中首次就诊选择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56.03%,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19.50%,选择诊所的15.25%,选择药店自行买药的9.22%。经济条件GDP高地区(OR=0.315,95%CI:0.117~0.850)、居住地为城市(OR=0.287,95%CI:0.125~0.661)、启动Ⅰ应急响应(OR=5.678,95%CI:2.581~12.492),是新冠肺炎病例首诊选择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政府防控策略、经济条件、居住地是新冠肺炎患者自主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经济条件较好、居住在城市的新冠肺炎病例更倾向于选择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特殊时期,政府防控策略落实情况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医联体背景下,调查分析福建省居民就医选择医疗机构的现状,为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和分级诊疗进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建省居民对医联体及分级诊疗认知程度、就医选择进行研究,应用SPSS 22.0对调查数据进行χ2检验和对应分析。结果 共调查福建省群众568名,首诊基层医疗机构仅占比17.61%。收入水平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城镇职工医保、家越靠近高等级医疗机构的群众越倾向首诊高级别医疗机构。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比例低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高收入、高学历群众更倾向于在高级别医院就诊,就诊便利性是首诊医疗机构偏好的重要影响因素,优化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是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关键,不同城市医联体群众就医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沈阳市某区居民首诊医院选择意向的调查研究,了解影响其就医选择的因素,探求如何优化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发挥分级诊疗制度优势.方法 2018-06-01-2018-12-31选择沈阳某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患病时就诊首诊医疗机构和人群中选择首诊医院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等.根据首诊医院选择意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就医首选医疗单位类型,分析影响居民选择医院的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推动分级诊疗提供相关参考意见。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广州市3个代表市区,每个区随机选取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3个,每个医疗机构随机选取50个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有效问卷927份。结果 59.2%的居民选择非基层医院,决策树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医保、月收入水平、是否有慢性病、医务人员水平对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有影响,其中居民文化程度和是否注重医务人员水平存在交互作用。医保为商业保险(OR = 4.57,P≤0.05)、自费(OR = 2.50,P≤0.01)的居民倾向于选择非基层医院。结论 鼓励居民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定完善的医保政策,加大各级医院医保报销比例差距,引导居民合理分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分级诊疗政策推进过程中大城市的长期服药慢性病患者的开药困境,围绕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长期服药慢性病患者3个主体,探讨三方应采用的主动策略。[方法]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考虑开药困境中三方博弈的收益、效用、成本、损失等因素,利用复制动态方程解出均衡点及三方演化博弈的稳定策略。[结果]卫生部门选择干预策略为占优策略;医疗机构中社区医院选择开药行为是占优策略;当卫生部门与医疗机构同时选择稳定策略或同时选择不稳定策略时,长期服药慢性病患者选择稳定策略为占优策略。[结论]得出三方演化博弈的稳定策略并提出建议:一是卫生部门应强化分级诊疗过程的干预作用;二是积极提升社区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充分重视长期服药慢性病患者的开药诉求,着力提高其基层首诊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和分析江苏省医院就诊患者的社区首诊及双向转诊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内381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描述性统计、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就诊患者的转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疾病较轻时患者首诊机构选择社区医疗机构的占54.3%,选择省、市级医院的占26.8%,选择区(县)级医院的占17.6%;有过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经历的患者占54.6%,对社区基层医院的满意度为57.6%;社区医疗机构和大医院间的上转率和下转率分别为22.6%和6.8%。[结论]社区医疗机构服务利用率低,居住地离医疗机构的距离影响着首诊医疗机构的选择,患者对社区基层医院的满意度不高,上转和下转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北农村村民患菌痢选择首诊就医医疗机构地理位置的可及性。方法:以调查表的形式入户询问村民患菌痢选择首诊医疗机构的原因、距离与交通工具。结果:村民患菌痢80.5%选择首诊医疗机构是“村卫生所”,13.3%选择“乡卫生院”,2.8%选择“县医院”,选择村卫生所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距离近”,选择乡与县医院主要是“有专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江苏省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分析江苏省城乡居民就诊选择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就医、完善医疗保障措施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PSS 20.0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地区患者第一次就诊多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城乡分类、婚姻状况、医保类型、文化程度、离最近医疗机构距离、医疗支出占家庭支出占比是影响城乡居民就诊选择的因素,不同分类的患者就诊选择倾向有显著差异。结论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需要结合居民就诊选择倾向,缩小不同医保类别患者之间的政策效果差距;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药品配备,增加基层首诊人数,留住普通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出现流感样症状首次就诊情况,探讨影响流感样病例选择基层医疗机构作为首诊医院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医院首诊工作、推进双向转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部分流感样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就诊特点等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00例流感样病例患者中,首先选择前往县区及以下医疗机构者就诊者仅有232例,占比38.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意愿(OR=3.900,95%CI=2.319~6.535)、交通方式(OR=4.666 4,95%CI=2.049~10.282)、候诊时间(OR=2.132,95%CI=1.352~3.356)是影响患者选择基层医院作为首诊医疗机构的主要因素。结论该区流感样病例首诊选择基层医院的就诊率不高,应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就诊意愿、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等,提高患者基层医院首诊就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农村性病患者的社会经济学特征及他们的求医行为。方法在山东省7所性病医疗机构对前来就诊的232名农村性病患者进行结构性问卷调查。结果农村性病患者以20—39岁、已婚和初中文化程度者为主,职业以农村工人和农民为主。性病对女性患者的影响程度大于男性患者,多数患者不能及时就诊,就诊次数较多。首诊机构类型多样,首诊时带钱数量受收入和首诊机构的影响。患者大部分打算继续在被调查的医疗机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病人双向转诊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深入分析影响病人转诊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病人双向转诊意愿和通常首诊医疗机构、此次首诊医疗机构以及对首诊必须在社区的态度有关: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病人的双向转诊意愿和病人此次首诊医疗机构以及病人对首诊,必须在社区的态度有关。结论:上转容易下转难也有需方的作用,病人有良好的首诊倾向对双向转诊实施有促进作用,加大对首诊在社区的宣传对双向转诊的推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按平均定额付费"方式对医生在为糖尿病足患者诊疗时诊疗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广州市医疗机构按医保定额水平分为A、B两类,问卷调查A、B两类医疗机构共104名参与糖尿病足诊治的执业医师,研究不同医保定额水平下医疗机构医生行为的差异。结果A、B两类医院医生在为糖尿病足医保患者诊疗时不容易发生诱导需求行为;A类医院仅有14.6%的医生愿意收治医保糖尿病足患者;"按平均定额付费"对糖尿病足患者诊疗效果限制程度A类医院较强。结论"按平均定额付费"能够有效地约束医生诱导需求行为,降低医疗费用,但对糖尿病足疾病的治疗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分级诊疗制度下孕妇首诊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杭州市临安区2017—2021年就诊的14253例孕妇,采用问卷调查孕妇首诊选择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孕妇首诊选择时最看重医疗技术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首诊选择二级医疗机构中年龄≤35岁、大学本科及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未合并基础疾病、了解分级诊疗情况的占比大于三级医疗机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医保类别、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分级诊疗知晓情况为影响孕妇首诊选择的因素(OR=5.068、4.491、4.446、5.028、3.543,p<0.05)。结论 孕妇首诊选择时最看重医疗技术水平,年龄、受教育程度、医保类别、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分级诊疗知晓情况对孕妇首诊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珠海市非糖尿病、高血压的慢性病患者的基层首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珠海三个行政区共抽取3 212例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问卷,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对纳入的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居民的基本情况,比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医保类型、慢性病情况等。(2)居民首诊意愿,不接受首诊的原因;对其中非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314名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非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病患者基层首诊意愿率和基层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珠海市非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的基层首诊意愿达76.43%;慢性病病种顺序前五名主要是骨质增生、慢性消化道疾病、痛风病、高血脂及鼻炎;愿意进行基层首诊的患者共240人,愿意基层首诊的原因主要有:医疗机构就近及方便、价格不贵、病情轻、医保报销比例较大,人较少。而不愿到基层首诊患者的原因有医疗条件差、诊疗水平低、没有所需要的药物、习惯到大医院就诊等;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地区、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基层医疗机构是否为离家最近医疗机构、是否知晓家附近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是否满足患者基层诊疗需求、对整体服务水平是否满意、诊疗费用与上级医院差别的群体之间的基层首诊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得出,是否知晓家附近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满足基本诊疗需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诊疗费用差别是影响非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基层首诊意愿的主要因素。其中,不知道家附近有基层卫生机构(OR=0.043,95%CI:0.008~0.220,P=0.000)、基层卫生机构不能满足基本诊疗需求(OR=0.157,95%CI:0.086~0.286,P=0.006)、基层卫生机构费用与上级医院无差别(OR=0.418,95%CI:0.225~0.774,P=0.000)导致患者基层首诊意愿下降。结论珠海市非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的首诊意愿较高。是否知晓家附近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满足基本诊疗需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诊疗费用差别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针对该地区存在的问题,应多管齐下,从政府、医保、基层机构三方面出发,通过合理政策的引导,推进基层首诊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成都市某三甲医院患者对分级诊疗的参与情况与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偶遇抽样的方法,从2017-10/2018-10到该院门诊就诊患者中抽取1 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患者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原因、由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至上级医院的因素、上级医院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到院就诊患者分级诊疗实施现状、到院就诊患者对分级诊疗认知情况5个方面进行调查。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结果调查的1 200例患者中,基层医疗机构首诊为115例(9.58%),均因疾病控制不佳,在基层医生建议下到本院就诊;其余1 085例患者均为直接至该院就诊(90.42%)。1 085例患者中,重度病例为80例,轻、中度但伴有所患慢性疾病危急情况的有182例,轻、中度且无明显症状的有823例,占比分别为7.37%、16.77%和75.85%。患者选择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的主要因素为基层医疗机构距离家庭住址近(85.00%)、所患疾病无需去上级医院(57.33%)、基层医疗机构收费低(42.58%);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至上级医院的因素包括有绿色通道(77.50%),能享受一定费用减免(56.83%),能获取专家号(45.00%),重复性检查可避免(29.17%);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担忧主要为转诊手续繁琐(72.67%),无特别优惠政策(47.67%),无法自由选择优惠政策(30.00%),减免费用少(11.25%),需额外支付转诊手续费用(8.83%);愿意从上级医院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的因素包括病情稳定、后续康复可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84.33%),距离家庭住址近(45.00%),可提供健康咨询服务(8.50%),收费低(8.25%);而不愿从上级医院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的因素包括认为基层医护人员医疗水平低(67.50%),习惯性去大医院(54.17%),担心需要重复检查(42.92%),转诊麻烦(33.25%);患者中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占比低(9.58%),直接至本院就诊的患者中重度患者占比低;到院就诊患者对分级诊疗知晓率较低。结论分级诊疗在到院就诊患者中的实施现状不理想,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另外,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情况仍有待改善,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并对医疗体系进行强化,改善分级诊疗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