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有助于来源于裸子类植物中药材植物基源的正本清源。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裸子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共有8科38种,其中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24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7种,种等级分类群的意见分歧导致种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混淆的3种,中文名混淆的4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裸子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都能得以厘清解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并纠正药材标准中有关蕨类植物基源的相关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蕨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蕨类植物的共有27科88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3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19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纠正由于分类系统变化、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和归并、中文名混淆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真菌类和藻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有关药材标准及孢子植物相关著作,对基源存疑的种,从分类系统、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真菌类和藻类的植物共有17科52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34种,其中,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8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的2种,中文名混淆的8种,并对这些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真菌类、藻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存在一定问题,经研究考订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厘清由于五加科法定药用植物形态相似,过渡类型较多,分类系统又多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基原混乱情况。方法 查询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原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发现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五加科法定药用植物共10属32种9变种,其中基原鉴定清晰,分类无争议,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12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种等级分类群划分和种鉴定、归并的意见分歧导致种中文名或拉丁学名混淆的20种9变种。结论 五加科尤其是五加属、人参属和楤木属法定药用植物基原比较混乱,经过考证研究,厘清了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使该科法定药用植物能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纠正由于属的异名充作正名、属等级分类群的归并、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和归并、中文名的混淆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有关药材标准及权威分类学著作,对基源有争议或学名有混淆的种,从分类系统、种鉴定和标准使用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法定药用植物中,来源于恩格勒系统木麻黄科至荨麻科的共有86种3变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4种2变种;由属名的异名充作正名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2种,由属等级分类群归并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1种,由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和归并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9种,存在中文名混淆问题的20种1变种,并对这些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31种1变种已考证清楚,1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发现并考证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材植物基源的中文名及拉丁学名与经典分类著作不同、同基源的相同部位作2种药材分别收载等情况,并提出建议。方法 查询历版中国药典,并借助《中国植物志》、《中国法定药用植物》、FOC、CFH数据库及其他相关著作,对上述情况进行考订。结果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和附录中,存在上述情况的品种共计50个。其中,中药材基源植物中文通用名与其他植物重名或相似的24个,中药材基源植物拉丁学名引用或拼写不同于分类学著作的16个,同物异名作2种药材分别收载的8个,存在其他情况的品种2个。而后对上述情况进行考订。结论 经研究考订,44个品种已考证清楚,6个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厘清中药材衢枳壳基源植物的起源,解决衢枳壳基源植物起源的争议,根据各种文献使用的不同名称,确定科学的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正名。方法 对衢枳壳形态、栽培历史和抗寒基因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PCR扩增、化学成分和基因片段测序等方面进行文献考证。结果 衢枳壳基源植物的形态、PCR扩增结果和ITS1测序结果均与柚和酸橙非常相似或相同,而化学成分和抗寒基因特性与酸橙十分相近。结论 衢枳壳的基源植物系柚和酸橙的自然杂交栽培变种,不具备独立种的地位,其拉丁学名应为Citrus aurantium ‘Changshan-huyou’,中文名宜为常山柚橙,常山胡柚和胡柚可作为别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法定药用植物这一概念进行诠释,并对其内容和范围进行概括,阐明提出法定药用植物这一概念的意义。方法 查询我国历版中国药典、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外药典,对其收载的传统药、植物药和天然药物的基源植物进行分析,概括其基源植物的全貌。对提出法定药用植物这一概念的背景和历史渊源进行分析综合。结果 国家药典收载植物来源中药材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法定药用植物数量多,种类丰富,截止目前,我国的法定药用植物总数为2 965种,种类包含菌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国外药典和标准亦收载了相当数量的法定药用植物。结论 法定药用植物这一概念的提出既符合法制日益健全的社会潮流也符合传统药、植物药和天然药物发展趋势。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深远意义,为法定药用植物的进一步研究、生产和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查找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材基原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修订中国药典药材基原内容奠定基础。方法 针对所有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药材标准和四部附录基原内容,查询《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中国动物志》等权威著作,中国自然标本馆等专题数据库和相关研究文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考证或药材商品考察研究。结果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和四部附录中,存在中药材基原物种问题的品种共计10个,药材基原拉丁学名问题4个,药材基原中文名称问题3个;另基原有争议的品种3个。结论 经研究考订,中国药典2020年版上述涉及基原物种、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称问题的共计17个品种均需修订完善,并提出了初步的修改建议;另外3个品种基原虽有争议,但认为不需修改。  相似文献   

10.
箭叶蓼Polygonum sieboldii Meisn.来源于蓼科蓼属,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民间药用植物,全草入药。本课题组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对箭叶蓼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槲皮素-3-O-鼠李糖苷(2),异鼠李素(3),麦黄酮(4),7,4′-二甲氧基山柰酚(5),芦丁(6),鼠李糖甲酯(7),蔗糖(8)以及β-谷甾醇(9)和胡萝卜苷(10)。箭叶蓼中主要含有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箭叶蓼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按照经典药材分类方法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相关药材拉丁名提出修订建议.方法 通过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部分药用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描述,对确切入药部位进行分析确定,提出对其拉丁名按大类命名的建议.结果 共有5大类41种药用被子植物类药材的拉丁名存在与确切入药部位不符或不完全,拉丁词选用不当,1种涉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概述前胡类药材化学成分及其相关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现状,为前胡类药材及成药的标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查阅前胡类药材相关研究文献及标准记载情况,归纳其主要化学成分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以“前胡”为药材名的药用植物较多,其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及挥发油类;质量标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前胡及紫花前胡外,尚有多省份地方药材标准收载以前胡的近缘种作为地方习用品使用。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涉及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等方法。结论:前胡为常用传统中药,应用广泛,前胡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标准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李亚男 《中国药事》2017,31(1):49-52
目的:探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名称与通用名称不符对药品检验工作的影响。方法:分析近年来工作中遇到的因标示名称与药品标准通用名称不符导致无法开展检验的情况。结果:目前市场中存在较多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名称命名不规范的现象,对药品检验工作存在不良影响。结论:应加强相关规范和制度建设,有效解决商品药材及饮片名称混乱对检验工作造成的干扰,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物种双名法按自然系统排列,保证全人类能够有统一标准共同认识地球上的生物。药用植物和生药拉丁双名的相关知识是药学本科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植物分类和生药鉴定研究的基本功和有用手段。但是目前在医科大学药学本科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双方均不重视植物和生药拉丁名知识的现象,本文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