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关闭盆底腹膜对预防术后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例98例,按手术方式未行盆底腹膜关闭46例为对照组,行盆底腹膜关闭52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年、术后2年出现肠梗阻的比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2年出现肠梗阻的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关闭盆底腹膜对预防术后肠梗阻的效果优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未关闭盆底腹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带蒂大网膜应用于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PR)盆底重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APR术中盆底腹膜无法直接缝合关闭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盆底重建的情况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未关闭盆底腹膜,研究组采用带蒂大网膜行盆底重建。统计两组手术指标、术后7d的排尿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d,研究组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日平均排尿量、最大膀胱逼尿肌收缩压、最大尿流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蒂大网膜应用于APR盆底重建,可改善手术指标,促进患者排尿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盆底腹膜重建在3D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D腹腔镜APR手术的1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重建盆底腹膜分为2组.其中在3D腹腔镜APR手术中行盆底腹膜重建72例(重建组),行3D腹腔镜APR手术且未行盆底腹膜重建38例(未重建组).进行术后随访3~26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造口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优于未重建组[(3.09±1.50)vs(4.11±2.04)d];未重建组术后有4例患者因小肠坠入盆腔而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随访3~26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是否重建盆底腹膜在3D腹腔镜APR手术术后疗效差异不大,但重建盆底腹膜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且可有效预防术后盆腔小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腹腔镜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盆底腹膜重建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盆底腹膜重建分为两组,对照组腹腔镜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未行盆底腹膜重建,观察组术中行盆底腹膜重建,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对照组中有6例切口感染及裂开、1例切口出血、2例肠梗阻、1例内疝,观察组中仅有2例切口感染及裂开;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33.3%(P<0.05)。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腹腔镜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中行盆底腹膜重建,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深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盆腔腹膜缝合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行缝合盆腔腹膜,对照组则不缝合盆腔腹膜。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止痛药次数亦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盆底腹膜疝1例,对照组吻合口瘘2例,会阴切口感染3例,肠梗阻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盆底腹膜缝合可促进病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郑枫武 《吉林医学》2022,(3):659-660
目的:分析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行Lap-IS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3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同一手术组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肛门功能[低位直肠前...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11例行柱状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术后随访至今,观察疗效.11例患者术后,患者会阴部术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认为低位直肠癌行柱状APR后应给予正确卧位,加强病情观察,注意会阴部术口和引流管的护理,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王亚儒 《甘肃医药》2022,41(4):338-339+34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游离直肠前壁层面对男性患者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游离直肠前壁沿邓氏筋膜后间隙分离至盆底)和对照组77例(游离直肠前壁沿邓氏筋膜前间隙,分离至精囊腺下方1.0cm倒“U”形切开该筋膜进入邓氏筋膜后间隙直至分离至盆底),观察两组术后患者排尿及性功能保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排尿及性功能保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游离直肠前壁沿邓氏筋膜后间隙分离至盆底对男性患者排尿及性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贾伟  刘牧林  朱冰  骆杰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6):929-931,1060
目的 研究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在经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 104 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R)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70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ELAPR,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腹会阴联合根治术(APR),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会阴切口感染、性功能障碍、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肠梗阻、术后环周切缘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ELAPR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中晚期直肠癌手术后行盆底盲肠/子宫填充与术后盆底不关闭比较对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优势。方法: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外科三病区实施腹腔镜下直肠癌Miles术患者中,随机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的盆底不关闭患者20例作为传统组;随机选择2020年6月~2021年9月行盆底盲肠/子宫填充术患者20例作为优化组,通过统计资料对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及相关术后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优化组手术后会阴疝、餐后(半流质)腹胀情况低于传统组(P<0.05);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半流质开始时间、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盆腔感染及造口旁疝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盲肠/子宫填充术对于中晚期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恢复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行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切除(APR)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采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一期乳头成形联合生物补片重建盆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同时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和生物补片盆底重建的病例15例(试验组),以及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和未行盆底腹膜重建的病例50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术式在造口手术所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发生术后肠梗阻与造口并发症共17例(肠梗阻6例,造口附近皮肤溃疡3例,造口黏膜脱垂2例,造口回缩1例,造口狭窄1例,造口旁疝4例),试验组发生术后肠梗阻和造口相关并发症共3例(肠梗阻、造口溃疡、造口狭窄各1例)。对照组术后肠梗阻和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数量明显超过试验组(P<0.05),且试验组无一例发生补片排异反应。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联合盆底生物补片重建术在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PR)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和造口相关并发症更低,是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管状吻合器及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在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行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乙状结肠经腹壁拖出方式以及与皮肤吻合方式分为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36例)、吻合器-腹膜内造口组(22例)、传统法-腹膜外造口组(9例)和传统法-腹膜内造口组(12例),对比分析各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造口满意情况。结果 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造口出现规律排便时间和排便次数少于吻合器-腹膜内造口组和传统法-腹膜内造口组(P<0.05);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造口旁感染发生率低于传统法-腹膜外造口组(P<0.05);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造口肠管旁腹内疝发生率低于吻合器-腹膜内造口组(P<0.05);4组造口旁疝、造口脱出/回缩发生率和患者对造口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应用安全,可减少术后造口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适用于行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位前切除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的7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结果 78例无手术死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LAR组和APR组,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低位直肠直肠癌外科治疗中,LAR和APR手术方式对直肠癌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保肛术式为首选,APR术式应视为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史秀宝 《黑龙江医学》2021,45(19):2047-2048
目的:讨论低位直肠癌术后盆底腹膜疝与术后早期肠梗阻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之间的关联.方法:研究选取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接诊并行直肠癌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21例进行研究;39例患者在术后出现术后盆底腹膜疝,即为研究组;82例患者未出现盆底腹膜疝,即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肠梗阻发生信息,以及血清CRP水平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低位直肠癌术后盆底腹膜疝与术后早期肠梗阻及血清CRP表达水平之间的关联.研究使用SPSS统计软件包完成数据分析.结果:研究中两组患者可比性良好.研究中出现术后盆底腹膜疝的研究组患者中有炎性肠梗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术前CRP水平为(11.36±3.76)mg/L,患者术后的CRP水平增至(29.89±2.97)mg/L;对照组也出现术后CRP水平增高的趋势;但是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术后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肠梗阻患者平均CRP水平为(34.89±2.97)mg/L,CRP阳性的比例达到了93.55%;非炎性肠梗阻的患者平均CRP水平为(25.89±2.97)mg/L,CRP阳性的比例62.50%;炎性肠梗阻患者的CRP水平及其阳性比例均高于非炎性肠梗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后容易出现肠梗阻,特别是在出现盆底腹膜疝的患者中发生率更高,而通过检测血清CRP水平,可以对早期肠梗阻的判断起到一定的临床提示作用,特别是对于炎性肠梗阻,提示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评估腹腔镜柱状APR与传统开腹APR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共计111例低位直肠癌行APR手术的患者,分为腹腔镜柱状APR组和传统开腹APR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肠梗阻、肺部感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会阴部切口感染及术中肠道穿孔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柱状APR手术较传统开腹APR手术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减少肿瘤肠道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肛门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肛门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的手术整体情况、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后下床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盆腔途径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4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30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经盆腔途径ELAPE手术,术中根据肿瘤侵犯肛提肌程度,经盆腔途径直视下个体化切除肛提肌范围,所有患者常规经腹关闭盆底腹膜,会阴部操作不改变体位,未行盆底重建?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早期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操作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及中转开腹,所有标本切除肛提肌均附于远端直肠系膜,环周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手术时间(193.0 ± 3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0.5 ± 24.2)mL?术后随访3~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腹腔镜经盆腔途径ELAPE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是可行的,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近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2008年4月本文作者采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及结肠成形-肛管吻合术治疗2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并与结肠-肛管直接吻合术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4月-200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50例,均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无瘤技术与临床价值.方法 将中低位直肠癌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对照组采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比较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长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的总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可以达到无瘤原则,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