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高州市中医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采用红米粉、黑米粉及玉米粉按照1:1:1的比例使用姜汁调和进行穴位贴敷;观察组患者采用吴茱萸粉与姜汁调和后进行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妇科腹腔镜术后,0~6 h、7~24 h两个时间段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NVAS)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5~48 h、49~72 h两个时段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N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患者疗效甚佳,可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陈润清  朱云飞  黄洁明  陈君懿 《新中医》2017,49(11):120-12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腹腔镜术后常规处理,包括术后营养支持、镇痛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连续使用3天。2组术前均不使用预防性止吐药物。观察患者干预前后恶心呕吐干呕症状评估量表(INVR)的变化,统计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干预前,2组恶心呕吐干呕症状评估量表(INV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3天,2组INVR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INVR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68.33%,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3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贴敷可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埋豆在促进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优势。方法:收集妇科手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入选病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妇科常规手术后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埋豆。对比两组术后肠鸣音、肛门排气、进食及排便等一般功能恢复时间;观察术后6h、12h、24h、48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开始进流质饮食时间也较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6h,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h、24h、48h观察组患者1级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手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埋豆能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同时能有效的减少恶心呕吐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麻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反应的效果。方法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2组,每组58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研究组予以经皮穴位的电刺激联合全麻,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排气、排便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6 h、12 h、24 h和48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 h和12 h的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予以经皮穴位的电刺激联合全麻方案,术后疼痛、呕吐和恶心明显缓解,且肠功能相关恢复快,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电针联合穴位埋线与单纯电针或单纯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埋联合组、电针组、穴位埋线组,每组40例。3组均于术前30min进行干预,取穴均为长强、承山。分别采用电针联合穴位埋线、单纯电针和单纯穴位埋线镇痛。比较3组患者术后4h、12h、第3d、第7d疼痛强度评分,及术后24h内最大疼痛强度(24h Max)评分;术后24h内疼痛持续时间评分和术后7d服用止痛药尼美舒利的总量。结果:针埋联合组在术后各观察时点及术后24hMax评分、术后24h内疼痛持续时间评分、术后7d尼美舒利使用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术后4h、12h及24h Max疼痛评分,电针组均优于穴位埋线组(均P0.05),而术后第3、7d的疼痛评分,穴位埋线组均优于电针组(均P0.05)。术后24h内疼痛持续时间评分电针组优于穴位埋线组(P0.05),术后7d尼美舒利使用量,穴位埋线组少于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穴位埋线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或单纯穴位埋线。电针镇痛效果强,起效快,但是维持时间较短,穴位埋线镇痛缓慢而持久,两者结合能够充分发挥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全麻下胆系结石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普外二科经超声诊断符合胆系结石诊断标准并在全麻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术后呕吐,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干预,观察2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胆系结石腹腔镜术后0~6 h、7~24 h 2个时间段2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NVAS)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5~48 h、49~72 h 2个时间段2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N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预防胆系结石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消化系肿瘤介入术后患者胃肠道反应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实施消化系肿瘤介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介入术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术后还接受穴位按摩。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的腹痛腹胀情况、恶心呕吐情况及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舒适度情况。结果介入术后6 h、12 h、24 h和48 h试验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明显轻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后72 h 2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48 h、72 h舒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穴位按摩能减轻消化系肿瘤介入术后患者的腹痛腹胀和恶心呕吐反应,并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8.
张娅娅  周芳燕  宋彩芳 《新中医》2021,53(2):177-17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防治肛肠外科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疗效。方法:将择期进行肛肠外科手术的102例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吴茱萸加生姜汁穴位贴敷,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同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术后恶心呕吐反应分级标准选用甲氧氯普胺进行止呕。分别记录2组在术后6 h、6~24 h、24~48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甲氧氯普胺使用例数。结果:术后6 h和6~24 h,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6~24 h,治疗组恶心呕吐程度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2组恶心呕吐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治疗组甲氧氯普胺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 h、24~48 h 2组甲氧氯普胺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改善肛肠外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程度,并能降低甲氧氯普胺使用率。  相似文献   

9.
郭清华  严嘉敏  刘铭山 《新中医》2014,46(4):223-225
目的:观察吴茱萸加姜汁贴敷双侧内关、足三里防治气管插管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吴茱萸粉加姜汁调和后贴敷双侧内关、足三里;对照组以红米粉、黑米粉、玉米粉加姜汁按比例1∶1∶1调和贴敷双侧内关、足三里,观察比较2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术后0~6 h、6+~24 h的PONV程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术后0~6 h、6+~24 h、24+~48 h、48+~72 h各时间段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0~6 h、6+~24 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PONV的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NVAS)评分情况比较,0~6 h、6+~24 h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加姜汁贴敷双侧内关、足三里可有效地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PONV发生率、恶心呕吐程度,以术后24 h内为优。该疗法属于外治法,对患者无创伤且无药物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实际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电针对CO2气腹的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功能和全身机能恢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收治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和复合电针麻醉组,每组30例。常规麻醉组施以常规全身麻醉,复合电针麻醉组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于术前30min予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和梁丘,连续波,频率2Hz,电针一直持续到手术结束。于术后对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恶心评分、呕吐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术后复合电针麻醉组的镇静评分(1.19±0.56vs 1.96±0.90)、恶心评分(0.59±0.80vs 1.81±0.88)、呕吐评分(0.48±0.94vs 1.89±0.93)、精神状态评分(0.96±0.73vs1.69±0.75)均低于常规麻醉组(均P0.01)。结论:复合电针麻醉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改善术后精神状态,可促进胃功能和全身机能恢复,是调整腹腔镜期间CO2气腹不良反应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围术期不同时间段电针介入对老年患者开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开腹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术前组(A组,30例)、术后组(B组,30例)、术前术后组(C组,30例)以及对照组(D组,30例)。A组于术前30 min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电针治疗,B组于术后清醒拔管后予相同穴位电针治疗,C组术前与术后均接受相同的治疗,D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各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观察次要指标包括首次进食时间、腹胀发生情况、术后3 d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4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较B组和D组均明显缩短(P<0.05)。C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与D组比较,A组和C组首次进食时间明显缩短(P<0.05)。4组患者术后3 d腹胀、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住院时长较其余3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术前联合术后电针治疗可更好地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在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兴国县中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术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24 h恶心呕吐发生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术患者给予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内关穴位电刺激对妇科宫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7年3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经皮内关穴位电刺激,对照组经皮内关穴位,但不打开电刺激。比较2组术后1、2、6、12 h恶心呕吐发生率和VAS评分变化,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2、6、12 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6、12 h 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内关穴位电刺激可明显降低妇科宫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  相似文献   

14.
电针内关穴对曲马多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超前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针内关穴对曲马多超前镇痛患者乳腺癌手术的影响。方法:9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内关+曲马多组、电针非穴位+曲马多组、昂丹司琼+曲马多组。3组均在手术结束时静注曲马多,观察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情况和术后VAS镇痛评分。结果:电针内关组较非穴位组术后4小时恶心呕吐评分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24小时PONV评分没有显著差异。电针内关组较昂丹司琼组、非穴位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能够降低乳腺癌手术使用曲马多超前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增强曲马多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金生 《新中医》2015,47(7):246-247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则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麻,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恶心、呕吐症状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 h,恶心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10.0%、4.0%,对照组分别为30.0%、2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中药封包联合口服中药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7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穴位贴敷、中药封包联合口服中药的中医护理综合方案。观察两组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情况、疲劳情况及恶心呕吐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5天,观察组疲劳情况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观察组恶心呕吐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贴敷、中药封包联合口服中药的中医护理综合方案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可有效减轻疼痛,加快机体恢复,并改善疲劳情况及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针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A组术后予电针治疗治疗B组术后采用吗啡PCIA,对照组术后仅观察护理;各组仅在必要时给予杜冷丁肌肉注射补救镇痛。各组疗程均为24 h,随访至72 h。观察并比较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内恶心与呕吐(PONV)发生情况、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A组、治疗B组与对照组组间各时点比较,T_2、T_3、T_4、T_5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时点比较,X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4 h内,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PONV发生率分别为30.00%、50.00%及16.67%;组间PONV发生率比较,治疗B组最高(P0.05),治疗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ONV发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期间治疗A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最早,对照组次之,治疗B组最晚(P0.05)。④T_1、T_2时组间比较,治疗B组OAA/S评分分级最低,镇静程度最高(P0.05)治疗A组、对照组OAA/S评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组内OAA/S评分分级比较,治疗B组OAA/S评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有效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致PONV的可能性小、无过度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电针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取双侧下髎、承山穴,选取频率为2/100 Hz疏密波进行电针治疗,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对照组电针每日1次,即在术前30 min进行电针治疗;观察组电针每日2次,即在术前30 min和术后2 h各电针1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4 h、12 h、24 h各时间点肛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24 h内最大VAS评分和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的剂量。结果两组术后第4 h肛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2 h、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内最大VAS评分和口服止痛药尼美舒利分散片的剂量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但不同频次电针镇痛效果有所差异,电针每日2次比电针每日1次的镇痛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长留针电刺激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术后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无镇痛;镇痛泵组采用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留针组应用电针刺激仪镇痛,术前穴取日月、气冲、阳陵泉,平刺穴位置入针灸针,用无菌贴膜固定留置,于术后8、20h给予电针刺激,疏密波型,频率2Hz/100Hz,均持续30min。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2、4、8、12、24、36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术后2、4、8、12、24h各时点留针组与镇痛泵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留针组在以上各时点的镇痛效果优于镇痛泵组(均P0.05);留针组没有不良反应发生,而镇痛泵组出现嗜睡3例、恶心6例、呕吐3例,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留针组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其他两组[(14.77±4.99)h vs(18.50±4.22)h,P0.01;(14.77±4.99)h vs(18.17±4.69)h,P0.05]。结论:长留针电刺激法用于LC术后镇痛安全、有效,避免了术后应用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促进肛门排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术后电针干预对肺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肺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均使用静脉药物镇痛进行术后基础镇痛(常规用药浓度1/2)。电针组于术后48h内应用电针刺激,取双侧太冲、阳陵泉、外关、尺泽,每12h刺激1次,频率2Hz,每次30min,刺激强度3~5mA。观察患者术后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内啡肽含量,追加镇痛药用量,恶心、呕吐评级,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的变化。结果:电针组术后48hVAS较对照组降低(P0.05);电针组针刺后血浆β-内啡肽和亮啡肽含量均较针刺前增高(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术后镇痛药追加量减少(P0.01),恶心程度减轻(P0.05),排气和排便时间提前(P0.01)。结论:术后电针刺激联合静脉镇痛可减少肺切除术后镇痛药用量,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减轻恶心程度,加快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