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1]。AVF失功是MHD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仅60%患者AVF在1年后仍保持通畅且功能良好,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和预期寿命[2]。AVF失功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血管内膜增生[3]。为了维护内瘘流量及功能正常,降低其并发症,临床上常采用适当的内瘘侧肢体功能锻练、局部外用喜疗妥等药膏以及局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6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透析方案、血管通路使用概况,分析首次血液透析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不同类型血管通路的分布情况,并按性别、年龄、透龄对各种血管通路的选择进行分层分析,随访动静脉内瘘及导管使用功能和并发症。结果新入首次透析患者187例(24.44%),首次使用各种血管通路的比例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56.15%,带卡夫的深静脉透析导管(TCC)28.88%,临时透析导管14.97%。578例MHD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分别为AVF 88.41%,TCC 10.55%,移植物内瘘(AVG)1.04%。AVF患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三大原发病的比例与T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留治的422例MHD患者年龄<30岁、30~60岁、61~80岁和>80岁的患者中AVF的使用率分别为91.67%、89.95%、78.57%、65.00%,TCC的使用率分别为8.33%、9.13%、20.13%、35.00%。本组患者全年AVF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40%,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54.10%。结论 AVF是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类型,TCC是第二位的通路类型,AVG使用比例最低。如何积极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依然是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目标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0月开展血液透析以来,在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首次血液透析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不同类型血管通路的分布,针对科内现有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和深静脉置管的两组患者的使用功能及并发症给予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结果新入首次透析患者65例(58%),首次使用各种血管通路的例数及比例为:5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占7.7%,10例带涤纶套的深静脉透析导管(TCC)占15.4%,50例临时透析导管(NCC)占76.9%。112例MHD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分别为AVF(85例)75.9%,TCC(17例)15.2%,NCC(10例)8.9%。本组患者AVF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4%,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55.5%。中途因并发症改变通路的患者为12例,占总数的10.7%。AVF患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三大原发病的比例与T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深静脉临时置管目前仍是本院首透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MHD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深静脉置管患者的并发症,但适应证有一定差,如何根据患者血管条件灵活选择血管通路减少并发症,是临床工作者不断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最主要的方式,需要依靠血管通路对体内外的循环血液进行引出和回流。因此,良好血管通路对提高MHD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具有使用方便、长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为MHD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1]。然而,由于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血管通路并发症也日益增多。其中,AVF血栓形成是其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
<正>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而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先决条件。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最主要的血管通路类型~([1])。在临床工作中,MHD患者常因严重并发症和(或)合并症需入住专科监护室接受专科治疗,这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人造血管内瘘(AVG)和中心静脉导管(CVC)3种血管通路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老年MHD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行MHD的老年患者127例,根据采用的血管通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VF组62例、AVG组25例和CVC组40例。比较3组患者持续透析1年后的透析效能(尿素氮下降率、尿素氮清除率、血管通路血流量)、心脏结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心功能(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并发症(感染、血流不畅、血栓栓塞、肌肉痉挛、心衰)以及贫血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AVF组的尿素氮下降率、清除率、血管通路血流量、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及LVDd、LVPWT和IVSTd值均明显高于CVC组(t=2.512、2.366、2.582、2.644、2.723、3.113、2.603、2.833、3.559、2.932,P均<...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的基本资料、首次血液透析( HD)不同血管通路( VA)的选择及动静脉内瘘( AVF)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分析首次HD时使用AVF与临时静脉置管( TCVC)患者的文化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及 AVF 使用寿命情况。首次 HD 使用 TCVC 占72.9%,AVF占25.7%。自体AVF是本透析中心MHD患者最主要的 VA (96.2%),但首次 HD采用自体 AVF的比例(25.7%)仍低于指南要求。提前建立AVF与其所受文化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利于减少患者AVF远期并发症的发生;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及后期内瘘血流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动静脉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为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患者血管通路的顺畅与否与AVF直径密切相关[1]。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而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道,AVF具有通畅率高、血流量足、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2]。目前,仅少数前瞻性研究比较了AVF形成前后患者的心脏表现。同时,多数研究显示,瘘管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在其形成2周后会逐渐消退,但AVF对心脏功能的短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阐明[3-4]。AVF血流量  相似文献   

9.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治疗尿毒症常用手段。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行MHD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但AVF血栓形成是影响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正常进行、AVF失功的主要原因~([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3例自体AVF功能不良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DSA明确内瘘狭窄的部位、程度等。结果23例AVF功能不良MHD患者经DSA检查证实,头静脉狭窄15例(65.2%),其中单处狭窄6例,多处狭窄9例,内瘘吻合口狭窄6例(26.1%),头静脉闭塞2例(8.7%);狭窄程度大于>75%共16例(69.6%),狭窄<75%共7例(30.4%)。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准确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内瘘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需要长期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其中大多数患者首选的长期血管通路是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然而,很多因素可导致AVF狭窄或血栓形成,进而使其失功。这将增加MHD患者的住院率和经济负担,影响其生存质量。随着对AVF失功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导致AVF失功的危险因素被发现,调控相关危险因素降低AVF失功风险变成可能;对于濒临失功的AVF,及时给予局部溶栓或血管介入治疗可以在短期内延长AVF的使用寿命。未来,应用更具亲和力的透析材料,制订更合理的透析方案,研发防治AVF失功更加可靠的新药,以进一步提高血管介入治疗AVF失功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即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最有效的血管通路。它以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住院及花费低成为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然而内瘘成熟不良导致内瘘不能有效使用成为临床使用者的一大难题[1]。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闭塞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调查97例长期MHD患者中17例20次发生AVF闭塞情况,分析其闭塞高危因素,术后早期给予内瘘护理、穿刺和止血护理及内瘘保养等措施.结果:20例次AVF闭塞患者,切开手术取栓或内瘘重建14例,溶栓再通1例,放弃AVF,改行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5例.结论:避免透析中高超滤率是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的重要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合理使用和保养内瘘是预防内瘘闭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性血透患者能进行充分有效的血透并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目前血透患者最能长期稳定使用的血管通路[1].正确合理使用及护理,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肾衰血透病人生命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主要为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而建立的血管通路,手术对象是拟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从平均使用寿命看[1],一般头静脉-桡动脉内瘘超过7年,血栓形成是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永久性血管通路丧失功能的原因中占90%,发生率0.5~0.8次/(人·年)。"血栓"在中医属于"血瘀证",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应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防治血栓的形成,现将近几年  相似文献   

16.
张慧  马胜银  高军  宫峰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0):1367-137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内瘘切除重建术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AVF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血管通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TA组(n=50)和内瘘切除重建术组(n=44,简称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AVF失功改善效果、手术并发症和术后随访AVF通畅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内瘘狭窄处血管内径、横断面积和血流量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上述超声测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少量渗血、局部肿胀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AVF通畅率均100%;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AVF狭窄的近期疗效相当,安全性好,但PTA能更好保护血管资源,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7.
<正>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需要建立一条有效的透析用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因其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特点,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对于血液透析专科护士而言,掌握好AVF穿刺技术和长期使用维护是必备技能。本文就新建AVF早期穿刺方法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已经被证实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最佳长期血管通路,而通路功能直接影响患者血液透析及生活质量,甚至患者生命.在判断AVF成熟之后,如何安全使用,防止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护理工作.经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了一套很实用的使用管理方法与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超声技术在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建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凡  程悦  郭东阳  张光明  郑宇  王涛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626-2627
目的 观察超声技术在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建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 436例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和(或)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血液透析患者,(1)对比分析常规按解剖标志定位盲穿、超声定位穿刺和超声引导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2)术前行血管超声评估与未行超声评估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内瘘成熟率;(3)统计术后超声监测内瘘情况.结果 CVC的超声定位穿刺和超声引导穿刺的一次成功率(92.6%与94.8%)显著高于常规盲穿(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并发症的发生率(1.2%与0)显著低于常规盲穿(9.4%).AVF术前采用超声评估靶血管者手术成功率(97.0%)显著高于未行血管超声评估者(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但其内瘘成熟率(87.7%)与未行血管超声评估者(8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121例AVF术后采用超声评估内瘘情况,发现血液分流22例,血栓形成16例,瘘口狭窄7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 在血液净化患者的血管通路建立中,充分利用超声技术的辅助,可以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以及患者炎症状态营养不良状况,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采用长期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5例,随访9~12月,对比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与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透析患者的Kt/V值、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B)以及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55例患者中采用AVF40例,采用CTC患者15例,AVF组与CTC组患者Kt/V值均>1.2,两组相比较AVF组优于CTC组(P<0.01);AVF组患者CRP较CTC组低(P<0.01),ALB、HGB均高于CTC组(P<0.05)。结论:采用AVF与CTC两种血管通路的透析患者均能达到充分透析的效果,但AVF组患者在并发症、炎症状态方面优于CTC组,仍做为首选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