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复合布托啡诺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3组(n=20):P组术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PB1组术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和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布托啡诺10μg/kg;PB2组术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和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记录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观察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静态、动态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PB1组比较,PB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多。与P、PB2组比较,PB1组患者满意度增加(P<0.05)。与P组比较,PB1、PB2组T1~T3时静态VAS评分降低,T1~T4时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与P组比较,PB1、PB2组T1~T2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与PB1组比较,PB2组T1~T2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结论:术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和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布托啡诺10μg/kg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安全舒适,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40例30~64岁,ASA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麻醉诱导时(A组)或手术结束前30min(B组)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均予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镇痛(PCA).比较两组病人术后VAS评分,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及布托啡诺用量,镇痛的补救措施,不良反应和病人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A组VAS评分在术后2,4,6,8,12,24h均低于B组(P<0.05),术后24 h满意度明显提高,A组术后12 h和24 hPCA总次数和PCA有效次数及布托啡诺用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24 h内两组病人均未使用补救镇痛药,而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病人,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的镇痛效果优于手术结束前给药,存在超前镇痛效应,是多模式镇痛的一种很好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不同给药时机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B1组于手术开始前5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B2组于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和C组不用布托啡诺。观察意识恢复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拔管后镇静评分。结果:B2组意识恢复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明显长于B1组和C组(P〈0.05),B2组拔管后镇静评分高于B1组和C组(P〈0.05),B2组在1、2、4、8h时点VAS评分分别低于B1组和C组(P〈0.05),B1组在上述时点VAS评分分别低于C组(P〈0.05),B2组嗜睡明显高于B1组和C组(P〈0.05),均发生于术后2h以内。结论:布托啡诺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镇痛,由于给药时机的不同,虽然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布托啡诺患者能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但在术后可能会发生苏醒时间延长或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导致深度睡眠使患者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适当延长患者在手术室内的观察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和双氯芬酸钠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宫外孕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宫外孕病灶清除术患者120例,ASAⅠ级,年龄19~36岁,随机分为布托啡诺(B)组、双氯芬酸钠(D)组和布托啡诺复合双氯芬酸钠(BD)组,各40例.B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给予布托啡诺0.02mg/kg;D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取50mg双氯芬酸钠栓塞入肛门;BD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取50mg双氯芬酸钠栓塞入肛门,并于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给予布托啡诺0.02 mg/kg.术毕拔管及术后2、4、8、12、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WAS)进行镇痛评分.结果 B组和BD组患者术毕拔管后、术后2h VAS评分低于D组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术后4、8、12、24h VAS评分明显低于B和D组患者(P<0.05).结论 防御性应用布托啡诺复合双氯芬酸钠栓可显著缓解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布托啡诺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60 例ASAⅠ~Ⅱ级的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布托啡诺组(B组)单纯使用布托啡诺行PCIA,布托啡诺复合氟比洛芬酯组(BF组)除使用布托啡诺PCIA外,分别在手术结束时和手术后24 h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观察并记录术后2、6、12、24、48 h患者的生命体征、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效果、各时间段有效按压次数、布托啡诺用药总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12 h时,BF组的镇静评分低于B组;术后2、6、12、24 h等时间段,BF组有效按压次数少于B组;BF组布托啡诺用药总量少于B组;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 两种PCIA方法均可用于普外科腹腔镜术后镇痛,而布托啡诺与氟比洛芬酯使用可以减少布托啡诺的用量和相关的不良反应,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联合帕瑞昔布用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n=20):PB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帕瑞昔布40 mg和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布托啡诺10μg/kg;P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帕瑞昔布40 mg;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术后30 min时静态、动态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镇痛的辅助措施采用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维持VAS评分<5分。观察术后1 h(T1)、2 h(T2)、6 h(T3)、12 h(T4)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布托啡诺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率。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PB组术后30 min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PB组术后30 min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30 min C组有6例,P组有2例使用布托啡诺。与C、P组比较,PB组T1-T2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帕瑞昔布40 mg和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布托啡诺10μg/kg能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7.
马玉姗  柳慧  林雪梅 《四川医学》2012,(8):1338-1340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静脉预处理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0.5mg布托啡诺组)、Ⅱ组(1mg布托啡诺组)、Ⅲ组(利多卡因组)和Ⅳ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在给药前均先以橡胶止血带阻断其局部静脉回流。Ⅰ组和Ⅱ组分别经静脉给予布托啡诺0.5mg和1mg;Ⅲ组给予利多卡因20mg;Ⅳ组给予生理盐水2ml。1min后松开止血带,并推注1/4预计量异丙酚,同时记录注射部位疼痛评分。结果 4组患者术中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0.5mg布托啡诺组68%,1mg布托啡诺组46%,利多卡因组52%,生理盐水对照组88%。布托啡诺组和利多卡因组注射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1mg布托啡诺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0.5mg布托啡诺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静脉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别观察使用小剂量氯胺酮、曲马多、布托啡诺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药物效果研究。方法:选取上腹部手术患者8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四组(A、B、C、D),四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A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曲马多1.5mg/kg、C组手术结束前注射布托啡诺0.01mg/kg、D组(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分别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后VAS评分及距离拔管再次要求镇痛的时间。结果:四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是血流动力学指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苏醒后VAS评分D组显著高于其它三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由试验结果可以得到小剂量氯胺酮、曲马多、布托啡诺均可以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其中氯胺酮的产生效果要高于曲马多及布托啡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在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A组)、布托啡诺组(B组),进行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比较。结果:布托啡诺用于全子宫术后镇痛与吗啡有相同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比吗啡少。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全子宫切除术镇痛效果好,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李琼珍  毛雄  朱涛 《西部医学》2011,23(7):1333-133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不同给药方式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全麻下行LC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4组: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5 min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B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5 min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C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5 min和手术结束前5 min均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D组不予镇痛,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镇痛效果以及观察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hVAS评分A、B、C组均低于D组(P〈0.05);术后8h VAS评分A、C组低于B、D组(P〈0.05);术后24h VAS评分C组低于A、B、D组(P〈0.05)。结论手术开始前5 min和手术结束前5 min均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张浩然  张运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5):642-644, 648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或氯胺酮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后咳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小儿9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各45例。2组患儿于手术结束后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丙泊酚(0.5 mg/kg)和小剂量氯胺酮(0.5 mg/kg),待患儿手术结束入监护室记录拔管后各时间段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1~ T2(拔管后10 min)、T2~ T3(拔管后15 min)、T3~ T4(拔管后20 min)、T4~ T5(拔管后25 min)、T5~ T6(拔管后30 min)咳嗽的发生率。分别于术后10、20、30、60 min以及2、4、8 h时间点记录术后疼痛评分,并记录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P组各时间段咳嗽发生率均低于K组,术后10、20、30、60 min时间点疼痛评分均高于K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对于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的儿童,在麻醉结束后静脉注射0.5 mg/kg的低剂量丙泊酚较注射0.5 mg/kg的低剂量氯胺酮能更有效地降低麻醉后咳嗽、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镇痛效果不如氯胺酮。  相似文献   

12.
张晓峰  呼霞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495-149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妇科行开腹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布托啡诺组(B组)持续量:布托啡诺6mg+氟比洛芬酯9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吗啡组(M组)持续量:吗啡30mg+氟比洛芬酯9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氟比洛芬酯组(F组)持续量:氟比洛芬酯12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三组患者术毕时均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60mg作为负荷剂量,然后连接PCIA泵。术后6、12、24、48h监测HR、MAP、RR和sPO2,分别于术后6、12、24、48h记录镇痛评分(VAS评分)、PC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评分、瘙痒评分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VAS评分: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镇痛效果优于氟比洛芬酯组(F组);布托啡诺组(B组)与吗啡组(M组)镇痛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与皮肤瘙痒评分均显示,布托啡诺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明显低于吗啡组(M组),布托啡诺组(B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发生率低,更适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不同术后镇痛方案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复合曲马多组(DT组)、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DS组),各30例.DT、DF、DS组分别采用地佐辛0.5 mg/kg+曲马多10 mg/k...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艾司氯胺酮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90例, 性别不限, 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和观察组(E组), 每组45例。S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前路腰、骶丛神经阻滞, 切皮前5 min静脉缓慢推注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注射液, 术后使用舒芬太尼注射液配置成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镇痛; E组同样接受超声引导下前路腰、骶丛神经阻滞, 切皮前5 min静脉缓慢推注咪达唑仑和艾司氯胺酮, 术后使用艾司氯胺酮配置成PCIA泵镇痛; 分别观察比较2组病人切皮时(T1)体动反应例数、切皮后5 min (T2) MAP变化值(△MAP)以及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 术前(T0)及术后6、12、24 h (T3、T4、T5)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激素(Cortisol, Cor)的浓度变化; 术后6、12、24 h (T3、T4、T5)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 术后1、3 d (T5、T6)简易智力状况评分法(MMSE), 以及术后PCIA总按压次数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E组T2时△MAP低于S组(P < 0.05);2组T1时体动反应比例、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病人IL-6以及Co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各时间点E组水平低于S组(P < 0.01);2组T3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T4和T5时E组低于S组(P < 0.01);E组术后各时点Ramsay评分低于S组(P < 0.01), T5和T6时认知状态MMSE评分均高于S组(P < 0.01);E组病人PCIA总按压次数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S组(P < 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 可显著减少围术期并发症, 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且对病人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快速外科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BMI 20~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浅麻醉组(L组,n=30)和深麻醉组(D组,n=30)。L组维持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line ARX-index,AAI)在30~40,D组维持AAI值在20~29。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手术结束(T1)、术后4 h(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麻醉诱导前(T0)、T1、T2、T  相似文献   

16.
沈俊  严康明  周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3):346-349, 352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病人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40例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组病人麻醉诱导前10 min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继以0.4 μg·kg-1·h-1速率维持泵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使用相同方法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记录2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后(T3)、气腹后5 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2组病人术前1 d和术后1 d、5 d MMSE评分,统计术后1 d、5 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记录麻醉药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3~T6时间点D组病人的心率减慢,T2~T6时间点D组病人的平均动脉压降低(P < 0.01);C组病人术后1 d MMSE评分较D组降低,术后1 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D组(P < 0.01)。D组病人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较C组明显减少(P < 0.01),术中阿托品使用率高于C组(P < 0.05),术后寒战发生率较C组降低(P < 0.05)。结论老年病人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全凭静脉麻醉辅助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降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伍用右美托咪定在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  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129例,随机分为3组(n=43):生理盐水组(对照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3组患侧前锯肌平面阻滞,分别注入0.9%生理盐水0 mL、0.5%罗哌卡因25 mL和0.5%罗哌卡因+1 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25 mL;同时均使用PCIA。术后患者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则静脉给予舒芬太尼2.5 μg补救。主要观察指标为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6 h、12 h、24 h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术后前3夜睡眠质量、PCIA按压次数、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拔除胸管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组和RD组在拔管后10 min、6 h、12 h时VAS评分更低(P<0.05)。与R组比较,RD组需要补救镇痛的患者人数、第一次抢救镇痛时间、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舒芬太尼总剂量均减少(P<0.05),RD组术后第二、三夜睡眠质量更好,恶心与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  0.5%罗哌卡因伍用1 μg/kg右美托咪定SAPB联合PCIA可明显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围术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能否降低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 入选60位在全麻下行乳房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前1 d通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所有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患者被随机均分为F组和对照组, 切皮前15 min和6 h后分别给予F组氟比洛芬酯50 mg静脉注射, 对照组脂肪乳剂5 mL静脉注射。术后2组患者均接受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术前、术后4 h和24 h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中PGE2和TNF-α的水平。观察并记录术后2, 6, 12, 24和48 h疼痛的数字等级评分(NRS)、芬太尼的剂量和不良反应。电话随访术后2至12个月期间疼痛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结果: 术后2, 4, 6, 12个月时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3%, 20%, 15%, 10%, 平均疼痛强度分别为0.77, 0.57, 0.28, 0.18。F组术后2, 4, 6和12个月时疼痛的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7.758, P=0.007), F组术后2, 4和6个月时疼痛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12个月时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4 h和24 h两组患者血浆TNF-α的浓度无差异(F=0.530, P=0.470), 但F组血浆PGE2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F=5.646, P=0.021)。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异常出血、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减退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围术期100 mg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19.
王启明 《西部医学》2013,25(5):706-707,7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格拉司琼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可行性。方法90例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3组各30例,A组:芬太尼20μg/kg;B组:舒芬太尼2μg/kg;C组:舒芬太尼2μg/kg+格拉司琼60μg/kg,所用药物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患者术后4、8、12、24和48h的VAS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等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A组PCA次数多于B、C组(P<0.05);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B组(P<0.05)。结论芬太尼、舒芬太尼均能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但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更佳;联合格拉司琼能有效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切皮前、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布托啡诺复合左旋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行择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F1组(n=20)切皮前15~2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mg/kg,F2组(n=20)切皮后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mg/kg,F0组(n=20)未用氟比洛芬酯(对照)。3组术后均实施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A)24h,镇痛配方为0.2%左旋布比卡因和0.06%布托啡诺混合液。记录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A泵的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各时段总入药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7d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PCA期间VAS、Ramesay镇静评分,D1和D2值在T0、T1时间段内基本相似(P〉0.05)。F0组T2、T3时间段D1、D2值较F1、F2组增高,F0组T2、T3时段PCA入量最多(P〈0.05),而F1组、F2组间无差别(P〉0.05),3组D1和D2值在T2、T3时段均明显高于T0、T1时段(P〈0.05),以F0组最突出(P〈0.05),PCA期间F0组有3例(15%),F1组、F2组各有1例(5%)VAS〉5,并需要额外在硬膜外追加吗啡镇痛。手术后第2d,F2组有1例(5%),F0组2例(10%)需要肌内注射镇痛药物缓解术后疼痛。3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5.0%~25.0%;术后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F1、F2组明显短于F0组(P〈0.05)。结论切皮前给予患者靶向非甾体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2mg/kg较切皮后给药,能增强并延长布托啡诺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PCA镇痛效应,达到预防性镇痛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