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昧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能泻热而燥湿;干姜、半夏辛能散结,辛开苦降;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寒热并用,补泻同施,共奏散结除痞、泻热补虚、升清降浊、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本方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上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2例于下,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2.
半夏泻心汤为医圣张仲景创立,在《伤寒论》149条(宋本原文)及《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均述及其适应症.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此方加味治疗急、慢性胃肠道疾病,每获良效,现举典型验案于下.  相似文献   

3.
韩新峰 《河南中医》2002,22(5):24-24
半夏泻心汤源于《伤寒论》第 15 9条 ,主治心下痞满 ,按之柔软不痛 ,兼见干呕、肠鸣、下利等症 ,苔多滑腻或白或黄 ,脉濡或弦。其基本病机为胃寒肠热 ,虚实夹杂。循其病机 ,因症施治 ,每可愈各种胃肠疾病。笔者临证加减用之 ,常获佳效 ,兹举验案数则于下。1 胃痛田某 ,女 ,6 0岁 ,1999年 7月 19日初诊。胃脘胀痛十余年 ,时发时止。近十日胃痛加重 ,进食后痛甚 ,胃中嘈杂 ,呃逆连连 ,频吐酸水 ,两日未进饮食 ,心烦口渴 ,脘腹痞胀 ,面容消瘦 ,口干唇燥 ,大便 3日未行 ,小便短黄 ,舌质淡 ,苔黄腻 ,脉细数而弦。已服西药数种未效。疑为胃病重症…  相似文献   

4.
邱治锦  杨纳  刘毅 《国医论坛》2021,36(5):13-14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痞证的主要方剂,除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外,在其他系统疾病中亦有应用,刘毅主任将其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多获良效.文章以肛门瘙痒案、瘾疹案为例,彰示半夏泻心汤获效机理,认为风寒热错杂、虚实相兼者均可辨证予之.  相似文献   

5.
周莉 《四川中医》2011,(3):122-123
半夏泻心汤为仲景《伤寒论》之经方,以寒热互用和其阴阳,以苦辛并进调其升降,以补泻兼施顾其虚实为配伍特点,广泛应用于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诸证。现将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治咳嗽的两则验案及心得举例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正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主要治疗寒热错杂、胃气不和,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中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肠痉挛、胆结石、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腹泻等疾病,疗效显著,现将临床验案4则介绍如下。1肠痉挛陈某,男,25岁,2014年7月13日初诊,因腹痛3h就  相似文献   

7.
四逆散为伤寒阳邪从少阳传厥阴合病而设的代表方剂,为宣达郁滞之剂,《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笔者跟随薛一涛教授学习期问,老师善用四逆散治疗心系疾病,临汪加减中多与半夏厚朴汤联用,现将临床典型案例2则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希华 《陕西中医》1997,18(10):470-470
<正> 1 溃疡性结肠炎 徐某,男,48岁。1989年7月初诊。自述8年前秋因进食生冷不慎染疾,多方医治,方取芍药散、白头翁汤等方,所吸汤剂百余贴,终未疾愈。  相似文献   

9.
正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以儿童及青壮年多发,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为病毒侵犯心脏后所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心肌间质炎症改变的一种疾病[1],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应以本虚标实立论,邪毒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 ,是张仲景为少阳病误下致痞而设。笔者使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 37例并以三九胃泰组 36例作疗效比较 ,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随机分 2组。治疗组 37例 ,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简称泻心组 )。对照组 36例 ,采用三九胃泰冲剂治疗 (简称胃泰组 )。年龄为 19~71岁 ,平均 39.5岁 ,病程 1~ 6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大体相同 ,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①泻心组 :基本方 :姜半夏 12g ,黄芩 12 g ,川连 4g ,蒲公英 2 4 g ,生军 (后入 ) 10 g ,竹茹 12 g …  相似文献   

11.
12.
<正>"升阳益胃汤"自出李杲生前定稿并作自序的唯一一部著作——《内外伤辨惑论》,后在《脾胃论》中被进行了进一步理论阐发。方以培土补中、甘温除热、甘寒泻火为原则,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陈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共十四味药组成,用于李东垣所言"肺之脾胃虚证"之"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1]。袁宏伟主任医师系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其研读经典,博采众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经66例30天疗程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6例病案中,门诊病人46例,住院病人20例;男性38例,女性28例;30~50岁41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22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个月。经胃镜及钡透诊断为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14.
王清  罗世杰 《山西中医》2009,25(11):37-37
罗世杰主任医师根据20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儿科病证多寒热错杂,临床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多种儿科脾胃病症获满意疗效。笔者跟师学习期间,受益匪浅。现将罗老师运用该方治疗小儿口疮、厌食、泄泻、胃脘痛的验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各种消化道疾病疗效。[方法]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辨证施治。[结果]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总有效率95.6%。[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各种消化道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杨岚 《北京中医》2007,26(8):529-529
荨麻疹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一种因常见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时隐时现的瘙痒性风团,中医称为“瘾疹”,俗称“风疹块”。临床一般采用抗组胺类药物及激素治疗,但疗效不明显,且常反复。笔者在临床中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荨麻疹兼见胸脘痞满、恶心呕吐等症,获得较好疗效。现举医案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由张仲景所创并首载于《伤寒杂病论》,为中医临床常用经方之一.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巴雷特食管、食管癌等食管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回顾文献资料,发现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上述食管相关疾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均取得较大成果,但缺乏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导致该方治疗上述疾病的价值未能及时被...  相似文献   

18.
张丽平 《光明中医》2014,29(11):2305-2306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胃脘痛患者11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胃脘痛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基本方治疗,方药随症加减。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23例,有效26例,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1例,有效27例,无效1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9.0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是常见多发病 ,临床治疗该病的中西药很多 ,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我们近 1 0余年来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该病 5 60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 6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30 3例 ,女 2 5 7例 ;年龄 1 4岁~ 68岁 ,平均 42 .3岁 ;病程 6个月~30年。全部病例均经钡透及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32 3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46例 ,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 72例 ,胃溃疡 31例 ,十二指肠溃疡 79例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9例。2 治疗方法半夏泻心汤加减 :法半夏 1 5 g,枳实 1 2 g,黄连6g,黄芩 1 2 g,党参 1 2 g,炙…  相似文献   

20.
殷勤  高慧 《河北中医》2007,29(5):433-433
2005-06-2005-12,我们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3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