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1)
本研究通过检测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人员的网膜素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发现ACS患者的肌酐、Hcy、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网膜素-1指标均显著高于常人; BMI、hs-CRP、Hcy及网膜素-1是导致ACS的相关因素;网膜素-1浓度的降低与hs-CRP、Hcy浓度的升高都是造成ACS的独立因素。结果说明,网膜素-1与Hcy可能是介导ACS发生的独立因素,将这两种物质作为不稳定的斑块进行评估和预测指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 C)浓度的变化.方法 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分别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间hsCRP,Hcy血清浓度,循环酶法测定Cys C血清浓度.结果 心肌梗死组hsCRP、胱抑素C的浓度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其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是:8.59 mg/L(3.09~40.88 mg/L);0.82 mg/L(0.65~10.7 mg/L),而不稳定心绞痛组是2.9 mg/L(1.43~5.92 mg/L);11.5 mg/L(9.08~14.70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分别是11.85μmol/L(8.27~14.88μmol/L),11.5μmol/L(9.08~14.7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组hsCRP与Cys C有相关性(P<0.05).结论 HsCRP、Hcy、Cys 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尤其是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以及健康女性血清脂肪因子网膜素和脂联素的表达差异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133例女性,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经CAG证实不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心电图无缺血改变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和是否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将患者分为以下4组: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年龄<55岁)76例,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年龄≥55岁)57例,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年龄<55岁)60例,绝经后健康对照组(年龄≥55岁)36例。分析血清网膜素、脂联素等临床指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分别低于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均P<0.05)。血清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123,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别低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和绝经后健康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和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和绝经后健康对照组(均P<0.05)。围绝经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围绝经期健康对照组女性(P<0.05)。结论网膜素和脂联素血清水平降低与围绝经期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之间的关系。方法46例急性冠脉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组常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脂、甲状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指联素。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分冠脉狭窄程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脂联素水平下降[(3.65±1.68)μg/mL66(7.08±3.24)μg/mL,P<0.01],健康对照组脂联素与体重指数(r=-0.254,P=0.040),总胆固醇(r=-0.261,P=0.046)呈负相关;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脂联素与冠脉狭窄程度(r=-0.349,P=0.014),甘油三酯(r=-0.356,P=0.015),肿瘤坏死因子-α(r=-0.301,P=0.04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0.321,P=0.036)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提示,在健康对照组中,体重指数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中,冠脉狭窄程度,肿留坏死因子-α则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下降,其下降水平并与冠脉狭窄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Hcy水平不同,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9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Hcy<10μmol/L)61例,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所占比例数以及比较H型高血压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Hcy水平。结果: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组间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3组血清Hcy水平分别同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与ACS密切相关,可通过降低Hcy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相关性。方
法 515 例中老年ACS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冠脉病变组和多支冠脉病变组,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和中重
度病变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bA1c、Hcy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结果 单支、轻度病变组HbA1c、Hcy水平低于多支、
中重度病变组(P<0.01 或 0.05)。HbA1c水平与多支病变存在正相关(r=0.103,P<0.05),而Hcy水平与病变严重程度存在
正相关(r=0.164,P<0.01)。结论 高水平HbA1c、Hcy分别与中老年ACS患者冠脉多支、中重度冠脉病变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了解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SC)的关联,并着重于ACS各型分析,以期能通过检测分析,了解ASC各型HCY、Hs-CRP的变化情况,为ASC的早期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和透射比浊法检测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组患者血清中HCY和Hs-CRP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ASC组HCY、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意义)。结论:高HCY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Hs-CRP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显著正相关性,此二项目联合检测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分型,建议将这两个指标作为冠心病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8.
张鸿雁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2043-2044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入院的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80例没有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按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H型组患者中ACS的发病率(69.7%)大于单纯高血压组ACS的发病率(50.2%)(P<0.05)。结论 H型高血压与ACS密切相关,临床上通过降低Hcy水平,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P-选择素、炎症反应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探讨P-选择素、炎症反应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的P-选择素、炎症反应因子变化情况及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P-选择素、血尿酸、白细胞介素-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C反应蛋白、P-选择素、血尿酸、白细胞介素-6浓度越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选择素参与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监测C反应蛋白、P-选择素、血尿酸、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及时准确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测定老年ACS患者(95例)及对照组(90例)血清中HCY水平。结果:ACS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临床类型患者,HCY水平AMI>UAP>对照组。其中AMI老年男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UAP老年男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SAP老年女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AMI老年女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老年人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AMI的较UAP的更高,提示HCY水平变化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ACS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钙与心血管预后的关系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3,44(1):154-16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清钙与心血管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的ACS患者721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血标本测定血清钙等生化指标。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血清钙与ACS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关系。结果 721例ACS患者,平均年龄(62.23±10.00)岁,男性527例(73.1%),平均随访(10.92±2.96)个月,110例(15.26%)发生终点事件,其中心血管死亡1例、再次心肌梗死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03例、缺血性卒中3例。所有患者根据血清钙四分位数分为Q1组(<2.20 mmol/L)、Q2组(2.20~2.26 mmol/L)、Q3组(2.27~2.31 mmol/L)、Q4组(≥2.32 mmol/L)。Q1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高于Q3组和Q...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入组的157例ACS患者依据症状、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分为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E‐MI)、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病变组、中度狭窄病变组及重度狭窄病变组;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CS患者的血清VEGF浓度的变化,采用循环酶法在贝克曼BXC800生化分析仪上测定HCY浓度。比较不同组之间VEGF及HCY浓度的差异。结果轻度狭窄病变组、中度狭窄病变组及重度狭窄病变组之间比较,VE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P=0.00);UA组患者与NSTEMI组及STEMI组患者比较VEG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3,P=0.00)。重度狭窄病变组与轻度狭窄病变组及中度狭窄病变组比较 HC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7,P=0.00);UA组、NSTEMI组及STEMI组比较 HC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2.65,P=0.00)。轻度狭窄病变组、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组及不同临床诊断组患者血清VEGF及HCY浓度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23,0.716)。结论 ACS患者血清VEGF、HCY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肌坏死程度相关,并与Gensini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血清Hcy水平与AC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08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51例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57例,其中7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又分为冠脉病变一支、二支、三支及以上组。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Hcy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UA组(15.40±5.51)μmol/L、AMI组(20.39±6.43)μmol/L,与对照组(10.21±3.61)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冠脉病变一支组(12.63±5.20)μmol/L、二支组(15.40±2.11)μmol/L和三支及以上组(21.56±5.89)μmol/L之间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3.803,P〈0.01),且随病变支数增加,血清Hcy水平逐渐升高,提示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具有正相关性。对照组和一支组(P〈0.05)、一支组和二支组(P〈0.05)、二支组和三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组(P〈0.01)之间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并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及疾病严重程度有正相关性。测定血清Hcy水平可能对ACS的预防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转氨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存状况的影
响。方法 选取2013 年4 月-2017 年1 月胸科医院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 治疗的符合条件的冠心
病患者315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45 例,对照组270 例。结果 两组年龄、心率(HR)、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及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比
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死亡者比较,两组白蛋白、血红蛋白(Hb)、尿素、肌酐(Cr)、尿酸(VA)、
C 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MB、γ- 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转氨酶及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R、尿素、Cr、VA、
CRP、肌酸激酶-MB、γ- 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转氨酶及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是死亡的影响因素(P <0.05),
与白蛋白、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转氨酶升高是影响患者PCI 术后生存状况的因素之一,预示着较
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及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水平及与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405例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病史、造影结果和临床生化指标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215)、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96)和造影正常组(N组,n=94)。检测患者的血清ADAMTS13、TSP1水平;对两组患者进行约15月的随访,评估两组患者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AMI组、UAP组患者血清ADAMTS13水平显著低于N组(P<0.001),TSP1水平显著高于N组(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ADAMTS13与TSP1呈显著负相关(R=-0.577,P<0.001)。随访平均15月后发现MACE组患者血清TSP1水平与非MACE组有显著差异(P<0.05);Cox比例危险回归显示TSP1是影响ACS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因素;K-M生存曲线显示高TSP1组较低TSP1组远期MACE发生率更高。结论 血清ADAMTS13水平的降低、TSP1水平的升高对ACS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TSP1可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外周血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以明确其与冠脉综合征(ACS)不稳定斑块的相关关系,探讨GSP在ACS中的可能机制。方法用硝基四氮唑蓝(NBT)显色法分别测定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及20名非冠心病者(对照组)血中GSP的水平。结果GSP水平在ACS患者明显高于SAP及对照组(P<0.01);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GSP水平升高与ACS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但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肌坏死无关。 相似文献
17.
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测定2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31例对照者的血浆MPO、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对MPO与hs-CRP、cTnⅠ、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CS组血浆MPO浓度[(2.37±1.68)ng·ml-1]高于SAP组[(0.70±0.37)ng·ml-1](P<0.01)和对照组[(0.94±1.48)ng·ml-1](P<0.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浆MP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ACS组患者MPO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31,P=0.039),与cTnⅠ无相关性(r=0.30,P>0.05);3组血浆MPO浓度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r=0.15,P>0.05),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2,P<0.001).结论 血浆MPO水平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MPO可以作为不稳定型斑块的早期识别标志物,用于ACS的早期诊断;血浆MPO水平增高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在斑块失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40例ACS(ACS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2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比较两者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内脂素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血清内脂素与MMP-9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与ACS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对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