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连胃安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组予参连胃安合剂口服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镜及病理活检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病理组织学疗效比较,治疗组胃黏膜萎缩,肠腺化生,异型增生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连胃安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对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基于"毒瘀交阻"理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及单盲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试验组予益胃化瘀解毒饮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组织在胃镜下的表现及病理活检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82.5%(3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病理组织学疗效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病理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毒瘀交阻"理论的化瘀解毒法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部分胃镜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朴饮联合黎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且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连朴饮联合黎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荆花胃康胶丸、硫糖铝分散片配合三联疗法(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PGⅠ/PGⅡ)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Hp感染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1)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6%(31/35)、62.9%(22/3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5.7%(30/35)、62.9%(22/3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除对照组的嗳气、恶心呕吐无显著性改善(P>0.05)外,2组患者的各项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胃脘痞满、胃脘胀痛、胃脘灼热感、嗳气、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证候积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Ⅰ/PGⅡ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G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PGⅠ、PGⅠ/PGⅡ的升高作用和对PGⅡ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Hp转阴率为22.9%(8/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4%(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也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连朴饮联合黎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镜征象,但在抗Hp感染方面无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辨证为肝胃不和证予胃炎1号颗粒,脾胃湿热证予胃炎2号颗粒。对照组30例给予施维舒胶囊。疗程8周后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检查、病理检查。概括两组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等。结果:两组在总体疗效判定上,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50.0%。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经服用中药与西药8周后的总体疗效判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体疗效判定有差别,中药治疗组比对照组总体疗效高。结论:胃炎1号颗粒及胃炎2号颗粒,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胃镜表现,其症状改善、胃镜改善和总体疗效判定上均优于对照组,证明中药治疗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有效、安全的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胃散寒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温胃散寒汤,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温胃舒颗粒。两组均治疗12周,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最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症状积分、胃镜疗效、病理疗效、病理积分、抗Hp情况和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症状积分、胃镜疗效、胃黏膜病理疗效、病理积分、慢性炎症和萎缩改善、抗Hp方面皆优于对照组(P 0.05),而肠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优于对照组中成药温胃舒颗粒,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还能够改善胃镜及病理表现,初步证明该方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安全性及可靠性均可信赖,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实验组1组,对照组2组,每组40例;采用中医辨证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主要采用疏肝健脾、祛瘀消痞、清热化湿的治疗方式;两对照组中,分别采用中成药胃复春以及西药叶酸进行治疗,每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o.05);对病理积分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3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予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病理积分、病理积分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病理疗效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清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0例,选用徐珊教授经验清和法中药治疗,对照组46例,服用胃复春,观察临床症状和胃镜病理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对胃脘疼痛、泛酸嘈杂、心烦易怒、口干口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组对胃黏膜萎缩、肠化、胃黏膜糜烂、胆汁反流等的治疗有效率和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清和法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基层深化中医药对消化常见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和诊断,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3组进行治疗,每组病例40例;治疗组予中药辨证施治,以自拟方疏肝健脾、清热化湿、祛瘀消痞法治疗;对照组两组,分别以中成药胃复春及西药叶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 3组患者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病理结果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病理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温中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脾胃虚寒型CA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以胃复春片口服治疗,每次4片,3次/d;治疗组给予温中健脾汤颗粒剂每次冲服150mL,2次/d,餐后半小时温服,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结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的病理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腹泻、倦怠乏力、泛吐清水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病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中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病理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唐峰  余舒文 《新中医》2021,53(19):93-97
目的:观察清热养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 例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养阴方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变化、胃蛋白酶原及Hp 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胃镜下征象、病理活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胃镜下征象、病理活检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胃镜下征象、病理活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PGⅠ、PGⅠ/PGⅡ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PGⅠ、PGⅠ/PGⅡ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p 转阴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养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疗效突出,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组织及胃蛋白酶原水平,提高Hp 转阴率,且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养胃散,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35例,给予阴虚胃痛颗粒10g,每天3次,餐前口服。两组均以12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及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74.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胃散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病变,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胃健脾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胃健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健脾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胃化湿汤加减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叶酸片10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和胃化湿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服药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积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症、次症评分,胃镜下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胃化湿汤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疗效,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除胃黏膜急慢性炎症,逆转萎缩,预防胃癌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表达的影响。方法:72例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健脾活血方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病理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PG、G-17表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及总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脘胀满、疼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胃脘胀满、疼痛、纳差和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Ⅰ/PGⅡ(PGR)、G-17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能改善脾虚络阻型CAG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病理积分,促进PG、G-17的分泌,可能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逆转和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消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自拟益气活血消萎方汤药口服,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②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胃脘疼痛、胀满、嘈杂、嗳气、纳差、乏力症状积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只有胃脘疼痛、嘈杂、嗳气、乏力症状有所改善(P0.05);2组比较,治疗组胃脘胀满、纳差、失眠症状积分和总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消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胃镜表现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胃炎合剂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5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复方胃炎合剂口服,对照组予维酶素片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电子胃镜下胃黏膜图像及病理组织学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症状均改善明显(P0.05,P0.01),治疗组对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为80.0%(36/45),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病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胃炎合剂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养阴活胃合剂对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养阴活胃合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镜下评分、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为95.00%,二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胃镜下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胃镜下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胃脘胀满、胃脘疼痛、胃脘嘈杂、泛酸烧心等)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治疗后上述症状积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④两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养阴活胃合剂对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  相似文献   

19.
周军怀 《新中医》2015,47(12):49-50
目的:观察消糜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片和枸橼酸铋钾片治疗;若Hp阳性,则加服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疗程2周,2周结束后以枸橼酸铋钾片再维持治疗2周,共4周。观察组采用消糜汤内服,共4周。治疗前后评价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糜汤与西医抗酸、保护胃黏膜的治疗方案疗效相当,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应用双盲随机对照法,将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服用香砂六君子汤的基础上,根据胃镜、组织病理结果及H.pylori阳性,选择针对性中药配伍,对照组仅服用香砂六君子汤。连续治疗3个月后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镜疗效评价,2组内镜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病理组织学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病辨证相结合法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方法,疗效优于单纯辨证论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