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中晚期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结肠癌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行MSCT多期扫描及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CT血管造影等),并将MSCT显示的影像特征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MSCT能显示肠腔及肠壁的改变、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可显示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本组MSCT显示结肠癌的敏感性达100%(27/27);对大肠癌TNM分期的准确率为:T分期92.59%(25/27),N分期88.89%(24/27),M分期85.19%(23/27);显示肿瘤供血血管准确率为100%(27/27)。1例T2期高估为T3期,1例T1期高估为T3期。3例淋巴结转移和4例远处转移未检出。结果表明,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病灶及病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对中晚期结肠癌TNM分期的判断准确性高,对临床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前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对指导手术难点操作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31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检查情况分为观察组16例(增强CT及结肠造影CT、MSCT三维重建)及对照组15例(增强CT及结肠造影CT),比较两组术中探查肿瘤定位与术前影像学显示定位的符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血管意外损伤数目、中转开腹率等指标。 结果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副损伤或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血管意外损伤数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前实施MSCT三维重建,对术中操作难点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可有效避免血管意外损伤,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鉴别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样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GN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MSCT常规轴位及MS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分析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GGN样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征象差异。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2例患者总计有81个病灶,其中49个为阳性,32个为阴性。MSCT常规轴位诊断GGN样肺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60%、69.39%、75.00%,MS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分别为92.59%、91.84%、93.75%,MS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GGN样肺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MSCT常规轴位(P0.05);MSCT常规轴位图像对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边缘分叶征、胸膜牵拉凹陷征/毛刺的显示率分别为42.86%、18.37%、71.43%、34.69%,MSCT三维重建技术图像的显示率分别为65.31%、24.49%、79.59%、46.94%,在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显示率的比较上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种征象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GGN样肺癌可提高准确率,优化诊断效能,尤其是对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的显示具有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患者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0例疑似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数字X线摄影术(DR)与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骨折部位的情况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的结果。结果 MSCT三维重建技术的Kappa值,手术最终确定结果的一致性,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均明显高于DR检查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三维重建检出分型的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DR技术,MSCT三维重建分为旋前外展型(PAB)、旋前外旋型(PER)、旋后外旋型(SER)复位质量明显高于DR技术,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诊断踝关节骨折的有效依据,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64排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与术式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专业组收治住院的结肠癌患者315例,按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至MSCT联合CRP组(术前行MSCT联合CRP评估)、MSCT联合FIB组(术前行MSCT联合FIB评估)以及MSCT联合SAA组(术前行MSCT联合SAA评估),每组105例,将患者的术前分期和术式预测与术后病理分期及实际术式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P>0.05).MSCT联合CRP组术前T、N、M分期和TNM分期准确度分别为65.7%、72.4%、100%和66.7% MSCT联合FIB组术前T、N、M分期和TNM分期准确度分别为71.4%、74.3%、99.0%和65.7% MSCT联合SAA组术前T、N、M分期和TNM分期准确度分别为60.0%、55.2%、96.2%和51.4%.MSCT联合CRP组与MSCT联合FIB组在术前N分期与TNM分期的准确度均优于MSCT联合SAA组(P<0.05),而MSCT联合CRP组与MSCT联合FI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方案预测的符合率分别为93.3%、92.3%和8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联合CRP或FIB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拥有更高的准确度,其临床价值可能优于MSCT联合SAA.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诊断的应用价值,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收集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57例结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滑动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TS-MIP)、曲面重组(CPR)后处理,并与术后病理TNM分期比较.57例患者中,肿瘤位于盲肠1例,升结肠23例,结肠肝曲9例,横结肠11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9例.MSCT检查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57例患者肠壁均不规则环状增厚,增厚范围为0.6 ~3.2 cm,存在不同程度的肠腔狭窄;16例患者出现液气平,伴有肠腔扩张,表现为肠梗阻征象.42例患者有软组织结节或包块影,表现为软组织结节或包块向肠腔内和(或)肠腔外生长,导致肠腔不同程度狭窄.包块与周围肠壁分界可以清楚或者边界模糊,周围肠壁厚度正常.20例患者形成癌性溃疡.溃疡表现为火山口状.47例患者出现浆膜层和(或)周围脏器受侵犯.27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6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其中4例肝转移,2例肺转移.术前MSCT检查T分期的灵敏度为100.0% (57/57),准确度为77.2% (44/57);术前MSCT检查N分期灵敏度为67.9% (19/28),特异度为72.4% (21/29),准确度为70.2% (40/57);术前MSCT检查M分期灵敏度为100.0% (6/6),特异度为100.0% (51/51),准确度100.0%(57/57),术前MSCT检查TNM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分期一致性较好(κ =0.592,0.514,1.000,P<0.05).MSCT扫描及后处理的应用可有效显示结肠癌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可以准确进行术前TNM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术前评估结肠癌的临床价值和对手术方案选择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11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MSCT+SAA组和MSCT组,MSCT+SAA组术前行MSCT和SAA联合评估,MSCT组只进行MSCT评估,将术前分期和预测手术方案分别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手术方案比较.结果 本研究实际纳入病例99例,MSCT+SAA组49例,MSCT组50例,2组基线情况一致.MSCT+SAA组的术前T、N、M及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1.6%、79.6%、100%及77.6%; MSCT组的术前T、N、M及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2.0%、60.0%、98.0%及62.0%.MSCT+SAA组和MSCT组在N分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8,P=0.034).MSCT+SAA组手术方案的预测符合率为95.9%(47/49),MSCT组手术方案的预测符合率为82.0%(41/50),2组间预测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54,P=0.028).结肠癌手术方案选择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如术前N分期(P=0.008)、术前M分期(P=0.010)、术前TNM分期(P=0.009)和SAA水平(P=0.004)有关.结论 MSCT和SAA联合评估结肠癌患者的策略可以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并且提高肛肠外科医师预测手术方案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结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2022年80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术前均行腹部超声检查与CT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腹部超声检查和CT检查对结肠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病理诊断T分期结果显示,T1 10例,T2 19例,T3 39例,T4 12例,腹部超声单项检查对结肠癌T1、T2、T3、T4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0%、89.47%、94.87%和83.33%,CT单项检查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00%、73.68%、82.05%和66.67%,腹部超声联合CT检查准确率分别为90.00%、94.74%、97.44%和91.67%。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前应用腹部超声检查能较好的分辨肿瘤浸润程度,帮助医师明确肿瘤T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腹部超声联合CT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壶腹周围癌低张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探讨低张MS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壶度周围癌患者行低张MSCT检查,动脉期、静脉期薄层增强扫描,并结合曲面重组技术(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对其低张MSCT表现进行总结.结果:54例患者均行增强扫描,可见不同程度强化,经图像后处理,均清晰显示肿瘤及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结论:低张MSCT扫描与曲面重组技术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壶腹周围癌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三维重建对临床表现不典型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8例不典型阑尾炎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在性别比、年龄、主诉、伴随症状、体征和白细胞计数等方面资料进行统计,其中经MSCT检查的病人58例,为MSCT组,50例为非MSCT组。结果 53例术前MSCT检查的不典型阑尾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91.4%,5例误诊:1例为回肠粘连性肠梗阻,1例右输卵管积脓伴盆腔炎,1例Meckel憩室炎伴鱼刺穿透伤,2例盲肠、升结肠憩室炎;非MSCT组诊断符合率78.0%,11例误诊: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例回盲部肿瘤,2例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伴肾积水,1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右侧卵巢黄体破裂,1例右侧输卵管峡部异位妊娠,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结论 MSCT阑尾三维重建技术能提高不典型阑尾炎的早期诊断水平,降低了误诊率,临床受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术前评估进行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住院的225例直肠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MSCT组和MSCT与SAA联合组,联合组术前行MSCT和SAA联合评估,MSCT组术前只行MSCT评估.分别将两组术前T、N、M、TNM分期准确度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手术方案的预测符合率.结果 本研究实际纳入病例225例,MSCT和SAA联合组110例,MSCT组115例,两组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联合组术前T、N、M和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7.3%、85.2%、100%和86.4%,MSCT组的准确度分别为85.2%、67.0%、100%和66.1%;两组术前N分期和TNM分期准确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1).两组手术方案的预测符合率分别为94.7%和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MSCT和SAA联合评估的策略可以提高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N、TNM的准确性,并可提高预测手术方案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吴世祥  张世科  郑业锟 《颈腰痛杂志》2021,42(2):177-180,184
目的 对比分析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在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facet joint degeneration,FJ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82例FJD患者,均经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后采用原始图像后处理技术获得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图像,对观察到的FJD进行CT分级和病理分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探讨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对FJD分级的一致性.结果 82例中,单节段FJD 61例,多节段FJD 21例,包含112个节段FJD.MSCT多平面重建检出FJD的检出率为83.93%,明显高于三维重建的75.89%;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91.07%,明显高于多平面重建或三维重建单独诊断.MSCT多平面重建检出FJD 1级、2级、3级、4级的Kappa值分别为0.493、0.554、0.659、0.711;MSCT三维重建检出FJD 1级、2级、3级、4级的Kappa值分别为0.641、0.648、0.741、0.768;联合诊断检出FJD的Kappa值分别为0.667、0.688、0.784、0.781.联合检测和MSCT三维重建检出FJD分级的Kappa值明显高于CT多平面重建.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联合三维重建对于FJD的检出和判定FJD分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Plus 4螺旋CT机对17例骨盆肿瘤患者术前进行扫描,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根据三维重建图形为不同患者设计制作合适的内固定器具.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1例术后16个月复发,行半骨盆切除及人工半骨盆重建后恢复健康,患者行走正常.1例出现肺部转移.其余病例在随访期内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肿瘤的细节,以最易理解的形式立体直观地显示了病变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手术应切除的范围,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和手术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和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结肠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收集仁济医院普外科2004年至2009年接受手术的326例结肠直肠肿瘤病人。①选取其中284例和264例分别进行MSCT结肠定位、定性诊断,并与X线钡剂灌肠及电子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②取其中75例结肠癌病人同时接受常规放射剂量与低放射剂量结肠MSCT检查,并比较两者在结肠成像上的差别;③运用低放射剂量CT对84例结肠肿瘤病人进行TNM分期,并与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在264例同时接受MSCT与钡剂灌肠的结肠直肠肿瘤病人中,MSCT的定位准确率为96.2%(254/264),钡剂灌肠的定位准确率为89.4%(236/264);284例同时接受MSCT与电子肠镜检查的结肠直肠肿瘤病人的MSCT的定位准确率为94.0%(267/284),而其电子肠镜的定位准确率达90.1%(256/284)。可见,MSCT对结肠直肠肿瘤的定位准确率高于钡剂灌肠和电子肠镜。在结肠直肠肿瘤定性诊断中,结肠直肠MSCT的诊断率(87.5%)高于钡剂灌肠(85.2%),而低于电子肠镜检查(95.4%),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②对75例同时接受常规剂量结肠CT和低剂量CT检查病人的的成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③低剂量结肠CT在结肠术前TNM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9.8%,与术后病理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术后对32例结肠直肠肿瘤病人随访2年,MSCT发现其中6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MSCT在结肠直肠肿瘤的术前定位、定性及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在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低剂量结肠CT的放射剂量大幅降低,安全性提高,结合仿真结肠镜和展平显示技术能基本满足结肠直肠病变的筛查和分期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结肠癌并发穿孔1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穿孔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提高治疗效果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8例急诊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并发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术后恢复良好,并经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肿瘤晚期.结论:结肠癌并发穿孔的早期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手术行Ⅰ期切除肿瘤病灶是最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对肺腺癌新分类标准在术前外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助力于开发人工智能在肺癌辅助诊疗方面的深度学习模型系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肿瘤直径≤2 cm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118例,中位年龄61(28~82)岁.同一患者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在胰腺肿瘤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应用MI-3DVS对12例胰腺肿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胰腺肿瘤进行辅助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估,并与手术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4~83岁,平均45岁.其中胰腺癌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胰腺囊肿(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1例.结果 12例患者中,术前评估可切除的9例均成功切除肿瘤;2例术前评估不可切除,术中得到证实,仅行姑息手术;未手术1例.3例被外院判为不可切除的胰腺肿瘤患者,三维重建显示巨大肿瘤对相邻大血管为严重压迫,成功切除了肿瘤.结论 MI-3DVS重建对胰腺肿瘤的诊断和可切除性的评估有较高应用价值并具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前应用64排螺旋CT评估对于直肠癌手术方案选择的价值.方法 对纳入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51例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MSCT)检查,记录术前MSCT分期和预计手术方案,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手术方案进行比较,诊断一致性试验采用Kappa值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等级Spearman相关.结果 MSCT术前评估得到CT-TNM分期准确度为74.5%,与病理TNM分期高度一致(Kappa值=0.658,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的距离(F=3.386,P=0.042)和肿瘤厚度(F=4.542,P=0.016)为影响直肠癌手术方案选择的因素.Spearman相关检验显示,CT-M分期(cc=0.369,P=0.008)、CT-TNM(cc=0.365,P=0.008)分期和肿瘤厚度(cc=0.319,P=0.023)与手术方案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分析MSCT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方案的关系,当同时满足CT-M1期和肿瘤厚度≥20 mm时,行姑息性造瘘的可能性为75%;而当MSCT提示CT-T期<4cm,同时肿瘤下缘距肛缘≥7cm时,能成功实施保肛手术的可能性为86%.结论 运用MSCT对直肠癌患者行术前评估,可以得到肿瘤厚度、CT-M分期和CT-T分期3个影响手术方案选择的客观指标,为临床医师预测直肠癌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裸区高危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乐山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裸区高危间质瘤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结合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生长方式、强化程度和方式、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及肿瘤周围淋巴结进行评估。结果 3例胃裸区高危间质瘤均表现为巨大的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有囊变、坏死;1例呈跨壁式生长,2例为腔外型。术前1例跨壁型诊断正确,2例腔外型均误诊,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肿块始终紧贴胃裸区。结论 MSCT成像能够明确显示胃裸区高危间质瘤的MSCT影像特点,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骨肿瘤患者行16排MSCT平扫,薄层后将原始数据传至AD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结果: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了所有的肿瘤.其中MPR准确显示了肿瘤骨的骨质破坏、骨膜反应、骨质破坏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VR能立体显示骨改变,可任意角度转动显示骨肿瘤.2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面图像能从不同方向准确显示肿瘤的范围、骨改变、骨膜反应的形态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结论:16排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准确、全面地显示骨肿瘤,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对骨肿瘤作出准确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