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脊柱侧凸是儿童及青少年的常见病 ,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 ,可导致严重畸形和压迫相应周围脏器 ,并影响心肺功能和人体正常发育 ,出现一系列相应症状 ,增加病人的心理创伤 ,并对其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我科自 1997年至今 ,共开展了 6例脊柱侧凸的矫形手术 ,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 6例 ,其中男性 2例 ,女性 4例 ,年龄 12~ 2 4岁。术后脊柱侧凸明显改善 ,身高平均增长 4~ 5 cm。出院后石膏背心外固定。随访半年至一年 ,疗效满意。二、手术方… 相似文献
2.
脊柱侧凸矫形术后的曲轴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轴现象是指骨骼未发育成熟的病人仅作脊柱后路矫形融合后 ,畸形再加重的一种现象。其表现为矫正度丢失、椎体旋转加重、肋骨隆起增加[1,2 ] 。 195 0年Ponseti首先报道了脊柱后路融合后畸形加剧的现象。 1973年Dubousset等认为脊柱前方的椎体环绕着后方融合的拴系发生扭曲 ,类似于曲轴的变化 ,故称之为曲轴现象。曲轴现象是脊柱侧凸术后严重影响手术效果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畸形严重者导致矫形失败 ,甚至需要再手术。本文就曲轴现象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和防治作一综述。1 发病机制脊柱生长来自三个区域 :关节突、椎体上…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respiratory complication,RC)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一院2006年7月~2011年12月行后路矫形术的脊柱侧凸患者共306例,其中男98例,女208例,年龄6~35岁,平均16.3±5.8岁。记录患者术前相关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主胸弯程度(主胸弯Cobb角)、病程、肺功能、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等;术中变量,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切皮至缝皮结束)、麻醉时间(诱导至停止麻醉)、带气管导管时间、是否全凭静脉麻醉、输入液体的晶胶比、最低收缩压、血红蛋白(Hb)丢失量、体温、气道峰压、椎弓根螺钉数、融合节段数及应用甲强龙情况等;术后变量,包括术后血制品输入、镇痛方式、镇痛药物选择、术后进ICU、术后谵妄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发生术后RC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58例(19.0%)患者术后发生R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病程、术前主胸弯Cobb角、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术前肺功能、手术方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带气管导管时间、术中输液晶胶比、失血量、椎弓根螺钉数、融合节段数、全凭静脉麻醉、大剂量甲强龙、术后谵妄、术后进ICU、镇痛方式等因素对术后RC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麻醉时间(X1)、全凭静脉麻醉(X2)、主胸弯Cobb角(X3)、融合节段数(X4)、术后谵妄(X5)和手术失血量(X6)是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发生RC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元回归模型为P=1/[1+exp(0.020X1-1.407X2-0.060X3+0.574X4+4.023X5+0.087X6-8.742)]。结论:术前主胸弯Cobb角大、手术融合节段数多、术中失血量大及术后出现谵妄的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术后容易发生RC,麻醉时间长、使用全凭静脉麻醉可能增加术后RC的风险,应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5.
刘文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2):882-886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柔韧性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4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204例AIS患者,男性36例,女性168例,平均年龄15.0岁;平均Cobb角50.1°;平均Risser征3.4度;主弯跨度平均6.8个椎体;主弯顶椎旋转度平均2.0度.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及仰卧左右侧屈位X线片,计算主弯柔韧性.采用相关分析研究各临床指标与主弯柔韧性的相关性.结果:女性AIS患者的脊柱柔韧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胸腰弯组和腰弯组AIS患者的脊柱柔韧性显著大于胸弯组(P<0.05),胸腰弯和腰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AIS患者中的年龄及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均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且胸弯女性AIS患者的月经初潮至手术时间及顶椎旋转度也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男性胸弯AIS患者中侧屈位主弯Cobb角、胸腰弯/腰弯组中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均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主弯跨度及Risser征与脊柱柔韧性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AIS患者脊住柔韧性受年龄、月经初潮至手术时间、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弯型及顶椎旋转度等因素影响;男性AIS患者的脊柱侧凸柔韧性主要受主弯Cobb角及弯型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脊柱侧凸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旨在减少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106例行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先天性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以及不同性别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并提出预防和补救措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 5~6. 5年。1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15. 9%)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2例(5. 4%)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6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渗液5例,切口感染2例,脑脊液漏1例,脊髓神经损伤2例,断棒1例; 37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渗液2例。不同性别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积极的预防与处理会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行脊柱前路松解加颅骨一骨盆牵引术,1例行脊柱前路矫形融合术。结果:2例患者经去除应激因素、全身支持治疗、胃肠减压、管内投放硫糖铝混悬液、同时静脉滴注制酸剂或H2受体拮抗剂后均痊愈。结论:脊柱侧凸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应积极进行全身及局部治疗。对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出现频繁严重呕吐或精神紧张的患者,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肺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01-2018-02,我院收治的6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正常健康青少年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FVC预计值(FVC pred)、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 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预计值(FEV1 pred)、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 pred%)、FEV1占FVC百分数(FEV1/FVC%)。结果两组FVC、FVC pred%、FVC pred、FEV1、FEV1 pred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 pred%和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脊柱不同侧凸类型比较,FVC、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不同性别比较,各项肺功能指标FVC、FEV1/FVC%、FVC pred、FEV1 pred、FVC pred%、FEV1/FVC%、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的年龄相关系数比较中,FVC、FEV1、FVC pred、FEV1 pr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Cobb角与FVC、FVC pred、FVC pred%、FEV1、FEV1 pred、FEV1 pred%、FEV1/FVC%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会导致肺功能障碍,并且与年龄成正比,而不同侧凸类型和Cobb角的大小与肺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0年10月择期行后入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463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发生PPC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有154例(33.3%)患者发生PPCs。将性别、年龄、ASA分级、吸烟史、高血压病史、Cobb角作为匹配因子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输注异体红细胞(OR=1.983, 95%CI 1.135~3.465,P=0.016)和手术时间延长(OR=1.426, 95%CI 1.112~1.831,P=0.005)是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延长、术中输注异体红细胞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肠麻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两家医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312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根治术,依据肠麻痹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肠麻痹组(128例)与非肠麻痹组(184例),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患者术后肠麻痹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具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和95%可信区间。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128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发生肠麻痹,占41.03%;184例术后未发生肠麻痹,占58.97%。单因素分析显示,肠麻痹组患者在年龄、术后体温、使用阿片类药物、TNM分期、手术持续时间、胃切除方式等方面与非肠麻痹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后体温≥38℃、使用阿片类药物、TNM分期≥Ⅲ期、手术持续时间≥4 h、胃部全切除是导致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肠麻痹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5岁、术后体温、使用阿片类药物、TNM分期≥Ⅲ期、手术持续时间≥4h、胃部全切除是导致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肠麻痹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做好预防措施,避免肠麻痹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择期行后入路脊柱侧弯矫形术206例患者资料,男88例,女118例,ASAⅠ—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CPSP组(n=76)和无CPSP组(n=130)。收集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CPSP以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如内固定松动、连接棒断裂、螺钉拔出等)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S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有76例(36.9%)患者发生CPS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VAS疼痛评分>3分(OR=5.794,95%CI 2.224~15.097,P<0.001)、融合椎体数增加(每增加1个单位,OR=1.525,95%CI 1.256~1.853,P<0.001)、术后72 h VAS疼痛评分>3分(OR=3.022,95%CI 1.360~6.715,P=0.007)以及术后3个月内有并发症(OR=5.424,95%CI 1.058~27.800,... 相似文献
14.
脊柱侧凸手术后的神经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统计脊柱侧凸手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神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373例脊柱侧凸患者按应用植入物与否分别统计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将应用植入物的脊柱侧凸患者1286例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病因学分类、是否伴有后凸畸形、不同的手术入路、不同的Cobb角分段、初次及翻修手术和不同的侧凸类型分别统计神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1373例脊柱侧凸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89%,重度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0.51%,轻度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38%。植入物应用与否其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应用植入物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94%,重度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0.54%,轻度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40%。(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06%,低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组的3.41%(P〈0.05);后凸型脊柱侧凸组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后凸型脊柱侧凸组,分别为3.69%和1.35%(P〈0.05);前后路联合手术组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一前路组和单一后路组,分别为3.45%、1.02%和1.32%,后路手术组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90°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3.82%,高于Cobb角〈90°组的1.46%(P〈0.05);翻修手术组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初次手术组,分别为5.97%和1.72%(P〈0.05);不同年龄段分组、不同侧凸类型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后凸型脊柱侧凸、前后路联合入路治疗脊柱侧凸、Cobb角≥90°的脊柱侧凸、翻修手术的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脊柱融合术后髋关节疼痛与脊柱-骨盆-髋关节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9年12月~2015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长节段脊柱融合固定手术(融合节段数≥4,下端固定至骶髂骨)、术前无髋部疼痛或髋臼发育不良、临床资料完整、随访2年以上的成人脊柱侧凸患者76例,根据末次随访是否有髋部疼痛分为疼痛组及对照组,其中疼痛组34例,对照组4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融合节段数、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是否行第二骶椎骶髂(sacral-2 alar iliac,S2AI)螺钉固定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疼痛组末次随访髋部疼痛VAS评分;在骨盆正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髋臼覆盖率、tonnis角、中心边缘角(CE角),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和记录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SS)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Cobb角、冠状位平衡(coronal vertical axis,CVA)、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Person相关性检验等方法进行两组间参数变化的比较及疼痛组髋臼覆盖率、tonnis角、CE角变化量与LL、SS、PI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疼痛组末次随访时髋部疼痛VAS评分3.9±1.4分(2~7分);两组间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髋臼覆盖率的变化、CE角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tonnis角、LL、SS、PI、CVA、SVA、Cobb角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髋臼覆盖率的变化与LL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SS、PI变化量无显著相关性,CE角、tonnis角与LL、SS、PI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脊柱融合术后髋部疼痛与髋臼覆盖率及CE角变化相关,且髋臼覆盖率变化与LL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6.
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在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分析总结该并发症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易发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7月~2001年1月,采用三维去旋转矫形技术矫治各种脊柱侧凸430例,共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5例,3例发生在脊柱侧凸前路松解术后颅骨-骨盆牵引过程中,2例发生在后路矫形术后。结果5例患者经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左侧卧位、暂停或减轻颅骨-骨盆牵引重量后症状逐渐缓解,5~7d后均痊愈。结论严重的脊柱侧凸,特别是后突型,术前躯干塌陷明显,估计术中脊柱伸展多、纠正百分比高或前路术后需快速大重量牵引的患者易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对此症只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矫形术后即刻冠状位平衡患者末次随访时发生失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20年12月间DLS患者共156例。纳入术后即刻(3个月内)冠状位平衡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冠状位平衡状态、L5横突与骶骨融合状态、顶椎位置、顶椎偏距(apical vertebra translation,AVT)值、主弯Cobb角及腰骶弯Cobb角、术前L4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术后即刻主弯Cobb角及腰骶弯Cobb角、术后即刻L4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术后即刻近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术后即刻T1-UIV Cobb角等情况。根据末次随访冠状位平衡状态分为末次随访冠状位平衡组与末次随访冠状位失衡组。分析上述因素与末次随访时冠状位失衡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94例DLS术后即刻冠状位平衡状态患者,其中15例男性,79例女性,年龄63.10±6.47岁,随访32.5±26.9个月。术后即刻冠状位平衡患者末次随访时冠状位仍处... 相似文献
18.
N. Suzuki O. Kaneko T. Nakayama Y. Fukuiya S. Kuge Y. Fujimura 《European spine journal》1997,6(1):39-44
This is a prospective study to analyze the postoperative immunological changes in scoliosis surgery. Twenty-eigh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arrington instrumentation were analyzed. Seve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rthroscopic surgery were analyzed as a control group.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whether surgery and surgical stress (minor versus major surgery) changed the immune capability of patients as indicated by the ratio of lymphocyte cell types and interferon induction. Pre- and postoperative blood from scoliosis and knee arthroscopy patients was analyzed at various times using antisera and two-color flow cytometry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 Both scoliosis and knee arthroscopy patients had a post-operative decrease in the population of B-lymphocytes (Leu 12+) and a transient increase in the natural killer cells (Leu 4-/Leu 19+) and the cytotoxic T-lymphocytes (Leu 2a++/Leu 15-). These chang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scoliosis patients, who also experienced a prolonged decrease in the inducer T-lymphocytes (Leu 8+/Leu 3a+) for 3 weeks following surgery. Production of interferon-a and interferon- by lymphocytes was suppressed postoperatively and returned to preoperative levels within 3 weeks. Immunological depressive changes occurred postoperatively and lasted at least 1 week. These effects are more pronounced with longer surgeries, suggesting greater postoperative vigilance for infections in these cas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