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和空间相关性的差异,为我国城乡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空间相关性。结果:2012—2016年我国31省份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47%,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04%;城乡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2—2016年城乡局部莫兰指数主要呈现H-H和L-L聚集区。结论: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过快,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我国31省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存在空间相关性,部分省份存在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31个省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空间相关性,为制定区域性卫生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我国31个省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空间相关性。结果:2011—2016年我国31省份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全局莫兰指数分别为0.132、0.138、0.081、0.116、0.116和0.090,均有统计学意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吉林省、黑龙江省、浙江省、云南省及西藏自治区等在研究阶段局部莫兰指数均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正值。结论: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差距悬殊,我国31个省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存在空间相关性,部分省市对于周围区域的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具有较强的地域相关性。建议国家在制定医疗卫生政策时,应考虑区域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也要警惕区域卫生中心对周边地区的费用拉动和虹吸现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我国新医改前后医疗卫生机构按人口人均收入支出的空间分布及变化情况,为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平衡发展、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整理我国各个省份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支出的各年度数据,利用ArcGIS 10.2软件对该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07—2016年,人均收入、支出的全局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P0.05,Z1.96),且数值在2010年后逐渐减小。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北京、上海、天津为热点聚集区,无冷点聚集区域,近十年来无变动。结论:医疗卫生机构人均收支出存在空间正相关性,新医改之后呈减弱趋势,说明医改推动医疗卫生区域平衡发展初见成效。建议在规划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时依据热点聚集区域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新医改对我国31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卫生资源均等化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计描述、Topsis法和Arcgis空间插值法对2009年和2015年全国31省卫生资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医改后,我国卫生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均有所增加,31省人均综合卫生资源当量值标准差减小,但东、中、西部地区标准差减小幅度不同。结论新医改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有所改善,但各地区影响幅度不一致,建议从全国层面调控卫生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卫生资源数量少地区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医改前后我国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的变化,筛选出我国目前卫生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缓控卫生费用的不断增长及政策与措施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利用PLS偏最小方程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拟合度检验。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检验合理;新医改前影响卫生总费用的直接因素为需要因素,新医改后影响卫生总费用的直接因素变成非需要因素。结论:新医改后,我国卫生费用过快增长的问题仍然突出;卫生总费用防控的重点应针对非需要影响因素采取措施;新时期应聚焦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公平性,加快落实分级诊疗等各项举措,有效控制卫生总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7.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空间分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我国新医改前后医疗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为改善区域性医疗服务平衡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整理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支出的各年度数据,利用ArcGIS 10.2软件对该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07—2016年(除2015年外),收入、支出的全局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2010年后减弱。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东部省份为收支热点聚集区,西部省份为冷点聚集区,十年间聚集地区明显减少。截止到2016年,收支冷点区域减少了甘肃、四川,仅剩新疆,热点区域减少了福建、浙江、江西,仅剩江苏、上海、山东、安徽。结论:省际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差距悬殊,新医改之后有缩小趋势。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支出存在空间聚集性,表现为高收入(支出)省份毗邻,低收入(支出)省份毗邻。新医改之后空间自相关性呈减弱趋势,且冷热点聚集区域均明显减少,医疗卫生区域平衡发展初见成效,区域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城乡及地区间医疗保健支出现状及差异性,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公平性,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00—2018年城乡医疗保健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数据,采用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对我国城乡医疗保健支出进行公平性分析。结果:2010—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实际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55%,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实际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00%。2000—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集中指数呈下降趋势,其中2006年出现最大值为0.1332,除2015—2017年外,其余年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0—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集中指数呈下降趋势,2004年出现最大值为0.25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逐年增加,全国和各地区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差距较大。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存在不公平性,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优于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公平性逐渐趋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省际差异的动态演变特征。方法: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及ESDA-GIS等方法对2002—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省际差异客观存在并且长期处于非均衡的状态,省际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差异指数分析和核密度分析变化趋向大致上保持一致。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局域空间集聚范围由沿海地区向西南地区扩展。结论: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应实施区域差异化战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引导农村居民定期开展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新医改前后我国中医类医院医疗卫生资源规模变化特点以及在不同地区之间资源配置公平性变化情况,探究新医改政策实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方法:将新医改前后分两个时间阶段,对中医类医院医疗卫生资源的发展速度及占比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区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变化情况利用集中指数和泰尔指数分析。结果:新医改后,2008—2018年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和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年均增速分别为4.72%、10.21%、8.53%和8.26%;中医类医院机构数、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占比不足20%,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占比在30%左右;新医改后2018年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和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集中指数分别是-0.047、-0.010、0.051和0.063。结论:新医改政策实施对中医药发展成效显著;新医改后,中医药医疗卫生资源占全国的比例仍然较低;区域资源配置公平性总体较好,但区域内差异较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依然集中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卫生费用及医疗保健支出情况,为完善卫生系统筹资战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1999年至2007年统计年鉴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卫生费用及医疗保健支出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城乡卫生费用筹资额定比增长了200%;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幅度差异明显(城市为152.86%,农村为172.77%);居民医疗保健支出随人均收入变化而稳步增长,但健康消费总体水平仍很低,尤其是农村居民;2003年以来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比城镇居民大,相对差距正逐步缩小.结论 应重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社会边际医疗保健支出倾向;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带动城乡居民医疗保健的合理消费;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提高全民健康投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7):575-577
新医改前后山东省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投入和业务收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共卫生职能得到加强,但仍然存在负债经营、入不敷出现象,需要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制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学规范的财政补偿政策,将财政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严格考核其使用绩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医改前后,山东省某市7个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生产率变化。方法:选取年参合人数、年筹资总额指标作为投入指标,选取各级医疗机构补偿总人次和补偿总额作为产出指标。利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使用DEAP2.1软件,分析7个县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结果:在新医改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全要素生产率呈降低趋势(tfpch改革前=1.314,tfpch改革后=1.103,t=3.533,P=0.00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技术效率变化不明显(effch改革前=1.037,effch改革后=1.001,t=1.560,P=0.0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技术进步显著降低(tech改革前=1.278,tech改革后=1.112,t=4.856,P=0.001);结论:山东省某市7个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在新医改前后生产率变化明显,诸多新医改政策的层叠效应有效抑制了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行为,不断攀升的次均住院补偿费用影响了基金的受益面,从而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及区域之间的差异,为深化医疗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990-2015年全国以及2001-2014年各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医疗保健支出面板数据,采用Eviews 7.0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结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提高1%,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提高1.04%;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提高1%,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提高1.31%。东部、中部及西部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显示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东部地收入每增加1元,医疗保健支出增加0.03元;但对于中部地区来说收入增加1元,医疗保健支出会增加0.068元;西部地区收入每增加1元,医疗保健支出增加0.06元。[结论]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医疗保健支出的重要原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医疗保健支出有显著影响,而中西部省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对人均可支配收入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描述山东省2017—2019年各地市县(市、区)级医院人均住院费用的空间分布情况及特征,分析各区县之间费用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和差异性,为合理控制山东省各地区医疗费用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利用ArcGIS 10.5分析人均住院费用空间自相关、Getis-Ord Gi~*局部热点,研究其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及冷热点区域。结果:山东省各县(市、区)级医院人均住院费用总体上仍呈上涨趋势,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全局Moran's I为正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上呈全局空间自相关态势;Getis-Ord Gi*热点分析显示山东省各县(市、区)人均住院费用存在热点和冷点聚集区。结论:山东省人均住院费用总体上仍呈上涨趋势,因此需建立合理控费机制;对于人均住院费用呈现的空间差异性,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强对冷热点地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新医改前后河南省卫生资源的空间配置进行对比分析,为地方政府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计描述、基尼系数、层次分析法、arc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河南省卫生资源的空间配置情况。结论与建议:(1)新医改对促进河南省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成效显著;(2)要继续通过政策引导与倾斜着力改善经济落后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医改”前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人员变化趋势.方法:定量研究.结果:(1)“新医改”后东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人员数量显著增加,但与需求仍有差距;(2)“新医改”后东中西部地区卫生执法人员比例稳中有升,综合业务人员比例下降明显,行政后勤人员比例相对稳定;(3)“新医改”后高学历卫生监督人员比例大幅提升,尤以东部地区最为突出,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实际要求.结论:(1)东中西部各区域应因地制宜,缩小地区间差异并进行卫生监督人力管理体制改革;(2)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和对比2006—2015年新医改前后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差异及其公平性变化。方法:用省级数据分析执业(助理)医师数和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配置的公平性,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人均GDP和地理区域分为五个不同收入组和东中西三组,极差法、比例法和集中指数法分别用于比较和评价新医改前后不同组间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相对公平性。结果:我国卫生资源配置(1)数量逐年增加,新医改后增长率高于新医改前;(2)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卫生资源差异逐渐减小,新医改后减小速度加快;(3)不同地区床位配置差异减小,执业(助理)医师差异在新医改后有所拉大;(4)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得到提高,新医改后的改善程度优于新医改前,但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卫生资源仍处高度不公平状态。讨论:(1)新医改中加强卫生资源配置的政策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2)部分地区卫生资源数量仍需增加,尤其需要加强高质量卫生人才的培养;(3)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同时兼顾人口数量和地理面积大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资源分布角度分析新医改以来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变化情况,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熵权法、资源分布指数(IRD)、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RDI)对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进行研究。结果:2008年以来,四川省卫生资源总量得到较大提高,配置水平得到显著改善;按IRD计算的卫生资源配置水平低于全国,按HRDI计算的配置水平高于全国。结论:继续加大卫生投入力度,提高卫生资源配置科学性;首次将IRD与HRDI两种方法进行卫生资源配置对比研究,发现IRD与HRDI均有其适用性与局限性,今后进行卫生资源配置时应尽可能整合IRD与HRDI的优势,增强卫生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