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正骨》2010,22(2):6-6
如果作者朋友在《中医正骨》上发表的论文已获得“地(厅)级及其以上级科学技术成果奖”,请将与该论文相关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A4幅、单面)寄给《中医正骨》编辑部(邮政编码:471002,地址: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同时把该文的题目及发表于《中医正骨》的年、卷、期、页也一并在当页背面告知,多谢合作!我部将于适当时候在《中医正骨》杂志上陆续给予公布。  相似文献   

2.
《中医正骨》2009,21(4):3-3
如果作者朋友在《中医正骨》上发表的论文已获得“地(厅)级及其以上级科学技术成果奖”,请将与该论文相关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A4幅、单面)寄至《中医正骨》编辑部(邮政编码:471002,地址: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同时把该文的题目及发表于《中医正骨》的年、卷、期、页也一并在当页背面告知,多谢合作!我部将于适当时候在《中医正骨》杂志上陆续给予公布。  相似文献   

3.
《中医正骨》2009,21(6):6-6
如果作者朋友在《中医正骨》上发表的论文已获得“地(厅)级及其以上级科学技术成果奖”,请将与该论文相关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A4幅、单面)寄到《中医正骨》编辑部(邮政编码:471002,地址: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同时把该文件题目及发表于《中医正骨》的年、卷、期、页也一并在当页背面告知,多谢合作!我部将于适当时候在《中医正骨》杂志上陆续给予公布;  相似文献   

4.
“丰盛骨伤”是燕京骨伤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萌芽于“宏庙正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坚持秉承“轻巧稳准”的中医正骨手法、独特的硬纸夹板固定技法、功能康复的“精确介入”,以及“以人为本”朴素的平民思想,构成了“丰盛骨伤”学术思想的主体。坚持中医正骨治疗骨折是“丰盛骨伤”的特色,其骨折治疗经验主要体现在接骨手法和特色固定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新中医》2001,(7)
4月24日下午,上海中医药大学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就有关联合培养中医骨伤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事宜在洛阳签订协议。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国内建校较早、教学实力雄厚的重点高等中医药院校。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是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全国中医骨伤科医师培训基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河南省中医骨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洛阳郭氏正骨技术”闻名海内外。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培养研究生的文件精神,按照“优势互补、联合培养”的原则,双方就有关遴选导师、招生、培养、经费及就业等事宜达成协议,将从2002年开…  相似文献   

6.
毛天东  毛书歌 《中医正骨》2008,20(10):F0002-F0002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平乐郭氏正骨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这标志着继去年“洛阳正骨”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平乐郭氏正骨(洛阳正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56-2008年,在具有200余年历史的平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度过了整整52个春秋。从1956年建院,到1958年建立中国第一所正骨大学——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到1959年建立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再到现在的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单位、  相似文献   

7.
《中医正骨》2012,(2):80-80
《中医正骨》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河南省正骨研究院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性期刊,也是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由我国中医药界首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洛阳平乐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主任医师担任主编,创刊于1989年。  相似文献   

8.
蒙医正骨术方法不同于西医接骨法,也有别于中医正骨法。它具有方法简便、器械简单、费力少、治疗期短、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重整畸形愈合痛苦少等特点。“以毒攻毒”、“以震治震”法更是疗效奇特。最重要的是其基础理论自成体系,别具一格,具有很深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9.
发刊词     
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与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合办的《中医正骨》杂志诞生了。她的前身——《骨伤科通讯》源于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1960年创办的《学报》。近30年来,这份刊物在全国众多中医骨伤科专家、学者的倾心关注和  相似文献   

10.
1 萧劲夫教授研制中医正骨机械的有关学术思想 1.1中医正骨手法的生物力学理论 萧劲夫教授将一个骨折段的移位用三个名词来概括:沿着骨的轴线旋转,称之为“自转”;以邻近某一点为质点转动。为“公转”,可能是骨折端的内外、上下移位;还有前后运动即骨折的重叠移位。中医正骨手法就是运用多方面的作用力。有效地消除这些移位。如拔伸牵引就是以沿肢体纵向轴线的作用力。消除重叠移位;端挤提按就是用与肢体纵轴成不同角度的作用力消除内外和上下移位(公转);回旋则以近折端为圆心做旋转,消除“自转”所致的骨折端背靠背移位。  相似文献   

11.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古属“疡医”范畴,又称中医正骨、伤科、接骨、跌打等。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损伤及筋骨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医逐渐走出国门,中医骨伤科在海内外影响亦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中医正骨》2009,21(12):16-16
如果作者朋友在《中医正骨》上发表的论文已获得“地(厅)级及其以上级科学技术成果奖”,请将与该论文相关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A4幅、单面)寄给《中医正骨》编辑部(邮政编码:471002,地址: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同时把该文的题目及发表于《中医正骨》的年、卷、期、页也一并在当页背面告知,多谢合作!我部将于适当时候在《中医正骨》杂志上陆续给予公布。  相似文献   

13.
阿明  舞阳 《光明中医》2008,23(5):599-599
从日前召开的“《大国医》与中医文化高峰论坛”获悉.由著名演员赵文瑄、徐帆为主角,由著名导演吴子牛执导的4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大国医》在6月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剧以河南洛阳正骨发展为背景,记述郭氏正骨200年的传奇医事和情缘爱怨,是我国第一部中医正骨大制作经典史诗,是继《华佗》、《李时珍》、《大宅门》等影视剧之后的又一力作,将为中医药的传播和普及产生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闻善乐 ,男 ,192 9年 5月出生 ,汉族 ,河南省邓州市人 ,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全国骨伤科外固定学会理事、《中医正骨》杂志编委 ,河南中医管理局“对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闻善乐主任早年就读于河南平乐正骨学院 ,深得我国著名正骨专家高云峰院长的传授与教诲 ,毕业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留校工作。在从事骨伤科 4 0多年的生涯中 ,他非常重视自身的医德医风的修养 ,常以“角色法”(或称换位法 )来规范自己 ,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想病人…  相似文献   

15.
《按摩与康复医学》2007,23(12):41-41
1.第125届中医定向正骨新进展高级研修班——发明人主讲北京宝芝堂医学研究院独家推出定向正骨高级研修班。①定向正骨是治疗脊柱,关节病手法的一个奇迹,当代手法治疗一绝。绝不用旋转,斜扳等带有危险的复位手法。整套手法治疗下来,几分钟时间,但疗效是立竿见影的。②疑难病症经络疏通法(三点一线疗法,又称“生命之源复兴疗法”)对妇科,  相似文献   

16.
《中医正骨》[CN41-1162/R,ISSN1001-6015]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河南省正骨研究院(原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性期刊,也是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由我国中医药界首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洛阳平乐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主任医师担任主编,创刊于1989年。《中医正骨》具有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性强、办刊定位准确、发行量较大、图文并茂等特点,办刊宗旨是:突出中医骨伤特色,反映学术进展,交流新经验,报道新成果,传递新信息,为促进中医骨伤科现代化服务。该刊为月刊、大16开本、8  相似文献   

17.
5月30日-6月1日,由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主办的“2008年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暨学习班”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正骨之乡”洛阳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8.
中医正骨学是一门技术性学科,在古今都占有着重要的医疗地位。文章针对中医正骨学的古代和现代教学特点进行讨论,并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模式的变化特点,以便更好地保持我国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正骨学保持学科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走在科技的前线,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促进其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10月8日讯:日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申报的中医正骨博物馆项目顺利通过河南省发改委批复,该院拟在洛阳正骨发祥地--白马寺院区建设国内首家中医正骨博物馆。拟建的中医正骨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575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估算2188万元。中医正骨博物馆分为中医正骨历史展示馆、中医正骨技艺体验馆、传统特色诊疗馆、养生保健疗养馆等几大部分。  相似文献   

20.
本院王友仁医生是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按摩临床工作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法、对症取穴”为理论基础、“按动疗法”为理论体系、“正骨、理筋、点穴”为具体操作手法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