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景韬 《山东医药》1994,34(5):38-39
一、概念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以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的心肌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脏增大和/或心力衰竭,可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动脉栓塞。1970年Bruch等首先提出该疾病,其后Pantely和Brictow(1984)、Dash(1986)等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论述。从病理和临床来看,缺血性心肌病与现已弃用的冠心病分型之一心肌硬化,实属异名同义;但缺血性心肌病作为一种诊断名称,在国际间尚未正式采用。WHO规定,继发于特异病因或疾病的心肌疾病不属于心肌病的范畴。但不少学者认为由于这类病例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均与心肌病相似,且缺血性心肌病一词更能表明其病因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故将其归入继发性心肌病,这一诊断名称迄今仍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心肌病是指病变主要累及心肌的心脏病 ,包括病因明确的继发性 (如感染性、中毒性、代谢性、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等 )及病因尚不明确的原发性心肌病。其中将冠脉病变所致心肌长期缺血引起心肌弥漫性纤维化 ,在临床表现上酷似扩张型心肌病的 1组症候群 ,命名为缺血性心肌病 (ICM)。现报告 2 9例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8年 5月~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住院者 2 9例ICM ,男 2 2例、女 7例 ,年龄(68± 7 1)岁 ,均符合ICM的诊断 :①有明确的冠心病证据 ;②明显的心脏扩大 ;③充血性心衰 (CHF) ;④排除冠心病合并重复二尖瓣返流、室间隔…  相似文献   

3.
彩超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 2 6例缺血性心肌病 ( ICM)、3 0例扩张型心肌病( DCM)彩超表现进行分析 ,以探讨 ICM和 DCM的鉴别要点。1 资料与方法ICM组 2 6例 ,男 14例 ,女 12例 ,年龄 48~ 70岁 ,平均61.5岁。DCM组 3 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2 5~ 65岁 ,平均 45岁。方法采用 HP- 10 0 0型彩超仪测定左心房径( L AD )、左心室径 ( L VDα)、右心室径 ( RVD )、右心房径( RAD)、射血分数 ( EF)等参数 ,探头频率 2 . 5 MHz。2 结果2 .1 心腔扩大DCM组各腔室均显著扩大 ,ICM组心脏仅为局部扩大(见表 1)。2 .2 室壁厚度及运动ICM组中均…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缺血性心肌病介入治疗研究呈现出明显的新动向。一方面,研究者探索替代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0的血管重建治疗,其中以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ML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0治疗性血管生成的研究和运用最为突出,另一方面,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举世瞩目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探索以干细胞移植引起心肌再生代替心脏移植的方法,从而在根本上修复已坏死或纤维化的心肌细胞,本文就上述问题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短期及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对50例心力衰竭合并束支阻滞符合CRT指南标准的患者行CRT,按照病因分为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对其术前、术后1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QRS时限、脑钠肽(BNP)、心功能(NYHA分级)检测并随访其长期的生存率.结果 5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CRT,两组术后1个月各项检查结果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2.04±1.21)年,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RT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在术前利用心肌核素扫描检测存活心肌数量进而评估CRT疗效.  相似文献   

6.
扩张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心电图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扩张性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HD)在ECG上的特征,为临床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已确诊的DCM及IHD患者各20名,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内径增大,心功能Ⅱ~Ⅳ级,行体表心电图检查,测量Rv6.Rv5,Rv5+Sv1,RⅠ,RⅡ,RⅢ,RⅠ+Ⅲ,RV6/Rmax及异常Q波的分布情况。结果:两组的Rv2,Rv5+Sv1,R1+SⅡ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但DCM组Rv6较IHD组显著增加(P<0.05),RⅠ、Ⅱ、Ⅲ降低(P<0.05);Rv6/Rmax也比IHD组明显增多(P<0.05),Rv6/Rmax>3.0的DCM组占67%,而IHD组竟无1例。IHD的异常Q波更常见(60%),而DCM的则仅为25%。结论:ECG的RVv6/Rmax>3.0对左心室扩大的DCM和IHD有较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发病率逐年增高,它是导致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尽管药物治疗ICM不断发展,但无法逆转心肌重构。通过外科手段来治疗ICM,仍是目前逆转心肌重构、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方向。ICM的外科治疗策略包括心肌血运重建、左心室重建、二尖瓣成形、心室辅助装置和心脏移植等5方面。本文就ICM的最新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述论。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心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的另一种类型表现,临床症状与扩张型心肌病相类似,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化或硬化,诊断须具备三个肯定条件和二个否定条件,对内外科治疗进行了比较,一般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正>缺血性心肌病有较高的病死率,主要原因是缺血心肌细胞没有足够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再生机制现在也还不完全明确。目前,已有很多治疗手段可以用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但均有其局限性,现在尚不能广泛开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未分化或低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因此,干细胞可望成为修复缺血受损心肌的合理选择。一、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历史在过去20年中,干细胞作为再生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对经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DCM)70例、缺血性心肌病(ICM)50例的超声心动图(UCG)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提示左室流出道内径、室间隔及(或)左室后壁有无节段运动异常及瓣膜返流等UCG影像学特征,对鉴别二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报告12例临床典型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病因为冠脉粥样硬化。经抗心绞痛和利尿、扩血管药等纠正心力袁竭治疗,心衰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脏无缩小。文中一并讨论了本病病因、诊断、治疗及其与心肌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对40例扩张性心肌病和40例缺血性心肌病进行了分析,发现临床症状对两者鉴别诊断价值,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钙化及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是缺血性心肌病的特征;而扩张性心肌病则表现为心肌运动普遍减弱。  相似文献   

14.
心脏再同步治疗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报道142例心脏再同步治疗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临床应用。方法 142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男性91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9.8岁,左心室内径平均72.32mm,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29。患者均伴有室内阻滞,平均QRS波时限为(146.7±21.4)ms。142例患者中,扩张性心肌病98例,缺血性心肌病44例。分别观察双心室起搏前后LVEF变化。结果双心室同步起搏后,患者心功能得到明确改善,142例患者平均LVEF从术前的0.29±0.08增加至0.36±0.07,LVEF值平均提高0.07(P<0.05)。左心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反流量减少。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平均LVEF从术前的0.28提高到术后的0.37。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平均LVEF从术前的0.30提高到术后的0.36。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无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还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原因不明的以全心扩大为特点的心力衰竭,临床上常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但须仔细排除缺血性心肌病、甲亢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等。现将缺血性心肌病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力衰竭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 (ICM)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诊断ICM 2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多数患者是老年人 ,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 ;心脏扩大 ,各种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 ;超声心动图呈现左心室扩大 ,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 (<5 0 % )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1支或多支血管病变 ,血管狭窄平均 >75 % ,甚至完全闭塞。结论 该病多发生在老年人 :以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 ,酷似扩张型心肌病。冠状动脉造影是可靠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叶  张志  陆红 《心脏杂志》2007,19(1):106
1 临床资料 男性,34岁,因反复呼吸困难4年入院,既往5年前发生1次胸骨后疼痛,1天后自行缓解,未予诊治。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吸烟史。查体1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Va),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率74次/min,心律不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化验检查:血糖正常,三酰甘油2.12mmoL/L,总胆固醇7.86mmoL/L,低密度胆固醇6.48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V1~V3呈rS型,R波递增不良,偶发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高血压性心肌病 (HC)与缺血性心肌病 (ICM)的超声鉴别方法。方法 :对比分析 30例 HC及2 0例 ICM超声资料。结果 :HC按不同分类表现为 :左室向心性肥厚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相对壁厚均增加 ,并且左房扩张。左室离心性扩张型的左室重量指数增加。所有 HC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或主动脉根部钙化。ICM左室大多数呈“圆拱门形”,心尖圆钝变薄 ,收缩期运动明显低平 ,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及主动脉增宽。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鉴别 HC与 ICM患者的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心肌的供氧和需氧不平衡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心肌纤维化、心肌瘢痕形成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是终末期冠心病的一种类型,预后极差.心肌坏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病理过程,心脏移植虽能替代受损的心脏,但因供体及免疫排斥的限制尚不能广泛开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可以修复ICM坏死心肌组织,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脏功能.以干细胞移植为主流的细胞治疗方法变得备受瞩目.现对ICM的细胞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鉴别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中的价值。方法:43例入选患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28例),缺血性心肌病组(15例)。检查并对比观察hsCRP、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结果。行冠脉造影检查者36例。结果:与缺血性心肌病组对比,扩张型心肌病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hsCRP水平在扩张型心肌病组在正常范围内,在缺血性心肌病组则升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是鉴别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