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詹庆丰 《中外医疗》2011,30(35):49+99-49,99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空腹血糖≤6.1mmol/L、6.1mmol/L〈空腹血糖≤7.8mmol/L、7.8mmol/L〈空腹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11.1mmol/L将241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血糖组(68例)、A组(62例)、B组(58例)和C组(52例),比较各组患者入院第4周心肌酶、心电图恢复时间及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血糖升高1组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较血糖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血糖升高2组各比较因素较血糖正常组升高(P均〈0.05);血糖升高3组各比较因素亦升高(P〈0.05或P〈0.01)。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血糖在7.8mmol/L以上时,随着血糖升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血糖组46例(空腹血糖≤6.1 mmol/L)和血糖升高1组(6.1 mmoL/L<空腹血糖≤8.0 mmoL/L)38例、血糖升高2组(8.0 mmoL/L<空腹血糖≤11.1 mmoL/L)27例和血糖升高3组(空腹血糖>11.1 mmoL/L)11例,在入院第4周统计2组患者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血糖组比较,血糖升高1组在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糖升高2组CK、AST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升高3组CK、AST、LDH和ST段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糖尿病AMI患者血糖>8.0 mmol/L以上时,随着血糖升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非糖尿病老年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糖增高与老年AMI预后的关系,现对我院2000-2004年老年AMI住院患者208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水平进行分组,APG≥11.1 mmol/L为观察组;APG<11.1 mmol/L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大,日后应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减少对心肌梗死患者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和预后的相关关系,为护士做好病情观察和准确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以6.1mmol/L、7.0 mmol/L和8.0 mmol/L作为入院血糖水平的切入点,对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进行研究,比较2组预后的差异.结果 以6.1 mmol/L为切点分组,感染、心功能不全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以7.0 mmol/L为切点分组,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入院血糖>8.0 mmol/L的患者心功能不全和病死率均较<8.0 mmol/L 者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护士应重视和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以指导临床评估预后和分级护理.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易并发缺血性中风,病情较重,预后不良,已为流行病学资料证实.我科于1996年5月~2001年5月收治的6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146例,观察血糖水平对老年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按临床表现、脑缺血程度、功能恢复的快慢及预后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苏广强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80-2781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AMI123例纳入研究。记录基线时各指标及入院时的血糖值及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数。按血糖水平进行分组,A组3.9~6.9mmol/L、B组7.0~11.09mmoml/L、C组≥11.1mmol/L。比较组间临床情况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住院期间AMI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影响不良事件发生的变量分别是入院时血糖水平、心肌梗死面积(CK-MB值评估)、心肌梗死范围(MIS)、ST段抬高、再梗死率、心率。各组比较,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糖水平等因素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相关。结论:入院血糖水平与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相关,入院血糖水平升高是影响AMI患者预后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李文涛  刘蕊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290-1291
目的:观察入院血糖升高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43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血糖>11 mmol/L,55例)和血塘正常组(血糖≤11 mmol/L,188例),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率较血糖正常组患者显著增加(14.5%比5.3%.P=0.009),院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亦显著增多(32.7%比20.7%,P=0.026).结论:急性STEMI高血糖患者院内死亡及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入院血糖正常者.  相似文献   

9.
王彦兵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36-4937
目的:探讨血糖对重症病房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的100例AMI患者,按入院时血糖检测结果将血糖<7.8 mmol/L的5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正常组),血糖≥7.8 mmol/L的4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应激性高血糖组)。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不同时间段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心血管病死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重症病房AMI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血糖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临床应合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激激素和血糖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定106例非糖尿病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即刻血糖水平,以随机血糖≥7.8 mmol/L为应激性高血糖,分为非应激性高血糖组(63例)和应激性高血糖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和皮质醇、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及发病30 d内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结果 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40.6%.应激性高血糖组的随机血糖、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ACTH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值均<0.01),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0.01).应激性高血糖组的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值均<0.05).应激性高血糖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488 4±0.073 7.显著低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的0.540 5±0.062 4(P<0.05).结论 入院血糖和应激激素异常增高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30 d内的预后较差相关.  相似文献   

11.
雷建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291-29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尿素氮变化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AMI患者168例做动态BUN检测,并同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有关实验室检查,对比分析BUN正常和BUN升高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BUN升高发生率为30.36%,病死率为25.49%;而BUN正常病死率仅为12.82%,差异有显著性(P〈0.05)。BUN升高组患者年龄,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均与BUN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患者年龄越大,血压越高,BUN异常的发生率亦越高。结论BUN水平升高与患者年龄、血压、合并症等密切相关,且出现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远高于没有BUN异常的患者,提示有BUN异常的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肌坏死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6例AMI患者和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记录患者入院时Killip分级、心肌肌钙蛋白T(cTnT)峰值,计算患者发病后5~7d的心电图QRS积分,同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访患者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结果AMI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经对数转换后为2.51±0.63,较对照组(1.89±0.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QRS积分独立相关(r=0.0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150ng/ml是AMI患者发病6个月再发心肌梗死(OR=2.421,95%CI:1.155~5.700,P<0.05)和心力衰竭(OR=2.114,95%CI:1.501~6.105,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主动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研究应激期保持一定范围血糖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干预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入院即刻血糖≥12.0 mmol/L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或静脉泵入维持血糖值在7.8 ~ 11.1 mmol/L之间.比较2组患者随机血糖、血糖恢复至7.8~11.1 mmol/L时间、住院平均血糖、住院时间、再发AMI、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EF斜率≥35%人数;入、出院时KillipⅡ~Ⅲ级及死亡人数.结果 干预组血糖值恢复至预定值时间、平均血糖值、住院时间、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死亡及出院时KillipⅡ~Ⅲ级人数等都低于对照组,EF斜率≥35%人数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 <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事件与严重心律失常(P=0.001,OR=1.225)、住院平均血糖值(P=0,OR=0.123)密切相关.结论 急诊PCI不能改变应激高血糖引起的心肌的病理生理改变.主动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期高血糖,有利于PCI干预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戈睿佗  王曼虹  虞旭东  张利勇 《浙江医学》2011,33(4):523-524,528
目的 探讨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07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前空腹血糖(FBS)水平分为3组:A组FBS<5.6mmol/L,B组5.6≤FBS<6.1mmol/L,C组FBS≥7.0mmol/L.对3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及30d内心力衰竭、全因病死率、新发生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空腹血糖水平ACS患者其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B、C两组与A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增高(均P<0.01) B、C两组与A组比较多支病变增加,植入支架数明显增多(P<0.05或0.01),C组与A组比较B2、C型病变增多(P<0.05) 随着血糖水平的增高,B、C两组与A组比较心力衰竭、全因病死率明显增多(均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也增高(均P<0.05).结论 空腹血糖升高提示ACS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48h内测定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糖、血脂水平与脑急性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严重程度、梗塞灶大小与患者空腹血糖、血清LDL—C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与血清TC、TG、HDL—C水平无关(P〉0.05),血糖和LDL—C水平越高的患者梗塞程度严重,梗塞灶面积大,预后较差(P〈0.05)。结论:空腹血糖、LDL—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加强空腹血糖、血脂的监测和控制对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牛锁成  管文娟 《中原医刊》2007,34(16):12-14
目的临床评价抑郁症状能否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抑郁症的重视和临床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392例,平均随诊21个月;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明确抑郁症;在调整了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后,应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明确抑郁症状与心血管终点的关系;临床终点包括所有原因死亡、心血管死亡或再住院。结果127/392例患者存在明确抑郁症(HAMD评分〉17分);随访期间,抑郁症患者的所有原因死亡率为27%(P=0.004)、心血管死亡及再住院率为41%(P=0.016);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抑郁症与所有原因死亡(HR 1.69,P=0.01)、心血管死亡或再住院(HR 1.39,P=0.03)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抑郁症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所有原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或再住院的独立预测因素;尽管许多危险因素均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抑郁症干预治疗有望提高生存率和(或)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7.
氯丙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用氯丙嗪进行情绪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干预组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氯丙嗪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用安定治疗。结果:干预组患者中情绪反应正常者和轻度者明显刘于对照组(P<0.01)。ST段持续抬高时间及持续性胸痛,室性心律失常、心梗延展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情绪反应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氯丙嗪进行情绪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阙华星 《海南医学》2008,19(10):19-20
目的 探讨强化降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给予辛伐他汀20mg/d(传统降脂组)及40mg/d(强化降脂组)治疗,观察1、3、6、12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一年后心脏事件发生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强化降脂组LDL-C下降明显(P<0.05),心脏事件减少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差异(P>0.05).结论 辛伐他汀40mg/d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部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06例患者根据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水平分为低血钾组、正常血钾组,对比两组的梗死部位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低血钾35例(33.0%),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6例(45.7%),下壁10例(28.6%),故正常血钾组相比更容易合并低血钾(P<0.01)。低血钾组泵衰竭、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心脏事件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患者血糖水平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度创伤患者106例,根据患者的血糖值分为血糖正常组、血糖轻度增高组以及血糖明显增高组,对三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血糖正常组患者相比,血糖轻度增高组和血糖明显增高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患者病死率均呈现明显增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监测重度创伤患者血糖的变化,对于临床的治疗以及患者病情的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