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琼  丁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035-2036,2038
目的:比较丙泊酚MCT/LCT或丙泊酚LCT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麻醉中循环功能和苏醒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M和L组(n=20),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4~0.06mg/kg、芬太尼2~3μg/kg、阿曲库胺0.4~0.6mg/kg和依托咪酯0.03~0.05mg/kg辅助下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两组患者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两种不同的丙泊酚赋形剂和瑞芬太尼,术中间断给予阿曲库胺维持肌肉松弛,观察麻醉前、插管即刻、手术前5min、手术后5min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相应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和拔管时间均无差异;M组麻醉插管时与麻醉前基础值比SBP升高(P<0.05),手术结束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L组麻醉插管时与麻醉前基础值比SBP、MAP、DBP均升高(P<0.05);均只有1例出现恶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文说明丙泊酚MCT/LCT与传统丙泊酚LCT比较在麻醉过程中较安全,麻醉苏醒等效,也有较强的抗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链脂肪乳(LCT)丙泊酚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丙泊酚大剂量输注12 h对家兔血脂的影响。方法:家兔12只,在氯胺酮静脉麻醉后分别持续输注LCT丙泊酚或(L组)MCT/LCT丙泊酚30 mg/(kg.h)(M组),并于输注丙泊酚前(T0),持续输注3 h(T1)、6 h(T2)、12 h(T3)四个时点分别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1)L、M两组家兔血清TG在T0、T1、T2、T3四个时点组内对比P<0.01,L组与M组组间对比在T1、T3时点P<0.05;(2)L组TCT0、T1、T2时点同T3时点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T0时点同T3时点对比P<0.05;(3)L、M组HDL T0、T1、T2、T3四个时点之间组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4)L组LDL T2、T3时点同T0时点对比P<0.01,T2、T3时点同T1时点对比P<0.05,L组与M组组间对比在T3时点P<0.05。结论:大剂量输注MCT/LCT丙泊酚和LCT丙泊酚均会引起家兔血脂四项的升高,TG及LDL升高的程度在MCT/LCT丙泊酚组明显小于LCT丙泊酚组,MCT/LCT丙泊酚输注达12 h才会引起TC的明显升高,因此MCT/LCT丙泊酚对家兔血脂的影响小于LCT丙泊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链脂肪乳(LCT)丙泊酚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丙泊酚大剂量输注12h对家兔血脂的影响.方法:家兔12只,在氯胺酮静脉麻醉后分别持续输注LCT丙泊酚或(L组)MCT/LCT丙泊酚30 mg/(kg·h)(M组),并于输注丙泊酚前(T0),持续输注3 h(T1)、6 h(T2)、12 h(T3)四个时点分别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1)L、M两组家兔血清TG在T0、T1、T2、T3四个时点组内对比P<0.01,L组与M组组间对比在T1、T3时点P<0.05;(2)L组TCT0、T1、T2时点同T3时点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T0时点同T3时点对比P<0.05;(3)L、M组HDL T0、T1、T2、T3四个时点之间组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4)L组LDL T2、T3时点同T0时点对比P<0.01,T2、T3时点同T1时点对比P<0.05,L组与M组组间对比在T3时点P<0.05.结论:大剂量输注MCT/LCT丙泊酚和LCT丙泊酚均会引起家兔血脂四项的升高,TG及LDL升高的程度在MCT/LCT丙泊酚组明显小于LCT丙泊酚组,MCT/LCT丙泊酚输注达12 h才会引起TC的明显升高,因此MCT/LCT丙泊酚对家兔血脂的影响小于LCT丙泊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预先注射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120例拟行静脉麻醉诱导的患儿(3~10岁),随机分为小剂量氯胺酮预先注射组(A组)和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混合注射组(B组,0.2 mg/kg;C组,0.6 mg/kg),各40例。丙泊酚诱导剂量2.5 mg/kg。记录丙泊酚注射痛评分、患儿应答、血流动力学指标、意识消失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32.5%)显著低于B(62.5%)、C(50.0%)两组(P<0.005)。B组注射痛评分2~3分者(16例)多于C(7例)、A(5例)两组。三组用药后血压均下降(P<0.05),B、C两组差异显著(P<0.01)。意识消失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无差异。结论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预防,提前30秒预注0.4 mg/kg的氯胺酮优于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注射。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竟安)注射痛发生率与程度。方法:选择18O例ASAI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丙泊酚组)、Ⅱ组(竟安组)、Ⅲ组(利多卡因组),每组60例。Ⅰ组:0.5 mL/s速度静脉注射丙泊酚;Ⅱ组:同上速度注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Ⅲ组:静注利多卡因10mg后3min同上注射丙泊酚。采用Ambesh四分法进行疼痛评分。结果:Ⅱ、Ⅲ组患者中重度疼痛的例数分别为13例(21.7%)、12例(20.0%),与Ⅰ组相比(29例,48.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注射丙泊酚前预注利多卡因还是使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注射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有所改善,但二者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传统丙泊酚单独用药或混合利多卡因对注射痛的影响。方法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0年2-6月行无痛人流术患者160例,年龄18~4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利多卡因组(B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组(C组)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利多卡因组(D组)4组。麻醉前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采用微量泵恒速静脉给药,4组输注时间均为60s,从开始输注丙泊酚时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感觉,观察患者有无皱眉、流泪和手臂躲避抽动等行为。根据患者主诉和行为反应进行注射痛的口述描绘(VRS)评分。结果 4组患者出现重度注射痛的发生率分别是A组25.0%、B组12.5%、C组10.0%和D组5.0%,A组与B组、C组和D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无注射痛的发生率分别是A组25.0%、B组67.5%、C组62.5%和D组70.0%,B组、C组和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长链脂肪乳和利多卡因均能显著降低丙泊酚注射痛,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但以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复合利多卡因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 Narcotrend监测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arcotrend组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接受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根据心率、血压及患者体动调节麻醉深度。Narcotrend组患者术中根据Narcotrend值(NI)调节麻醉深度,将NI维持在D 2~E 0。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及术后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相对应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rcotrend组患者丙泊酚用量(186±13)mg比对照组(255±18)mg减少, Narcotrend组苏醒时间(4.2±0.5)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4.9±2.0)min较对照组[(8.5±0.6)min、(9.8±2.6)min]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在无痛肠镜检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恢复和清醒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长链脂肪酸丙泊酚是否能减轻小儿静脉麻醉诱导注射痛。方法 对择期儿科手术的160 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S 组、L 组、L+P 组和M组,每组各40 例。S 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ml,30s 后注射丙泊酚2.5mg/kg(1%丙泊酚18ml+2ml 氯化钠溶液);L 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mg/kg(稀释成2ml),30s 后注射丙泊酚2.5mg/kg(1%丙泊酚18ml+2ml氯化钠溶液);L+P 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ml,30s 后注射利多卡因混合丙泊酚2.5mg/kg(1%丙泊酚18ml+2%利多卡因2ml);M 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ml,30s 后注射中长链脂肪酸丙泊酚2.5mg/kg(1%中长链脂肪酸丙泊酚18ml+2ml 氯化钠溶液)。丙泊酚注射期间使用VRS 四分法对患儿进行注射痛评分;并记录丙泊酚注射前和注射时心率,观察注射过程和注射后的不良反应,评价各组疼痛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4组患儿注射痛发生率分别是:S组38 例(95%),L 组32 例(80%),L+P 组20 例(50%),M组19 例(47.5%),L 组、L+P 组、M 组注射痛发生率均低于S组38 例(均P<0.05),L+P 组、M 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L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丙泊酚注射时心率均增快(P<0.05);与S 组比较,丙泊酚注射时L+P 组、M 组心率低于S 组(P<0.05),与L组比较,丙泊酚注射时L+P 组心率低于L 组(P<0.05);其余各组患儿丙泊酚注射时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长链脂肪酸丙泊酚能减轻小儿静脉麻醉诱导注射痛,与利多卡因混合丙泊酚注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加入40mg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的注射痛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和插管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的全身麻醉患者70例,所有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C组丙泊酚2 mg/kg加生理盐水2mL,L组丙泊酚2 mg/kg加2%利多卡因40mg。静脉麻醉诱导并且在静脉注射0.6mg/kg的罗库溴铵1min后进行气管插管。记录第一个肌除颤消失的时间和插管评分。测定血压和心率的基础值,记录静脉注射丙泊酚之后,气管插管之前,气管插管后的0min,1min,2min,3min和5min的血压和心率的数值。结果:两组患者没有明显的不同(P〉0.05)。结论:加入40mg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的注射痛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和插管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宣燕  杨龙  朱素洁 《新疆医学》2011,41(6):12-14
目的:研究不同丙泊酚静脉脂肪乳剂对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普通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1组为丙泊酚长链脂肪乳组,2组为丙泊酚长链脂肪乳+利多卡因组,3组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组,4组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利多卡因组。丙泊酚诱导剂量2mg/kg,诱导速度400ml/h。注射开始时,按照4个等级评价注射痛并记录。结果:与1组相比,2、3、4组注射病的发生率降低,疼痛程度减轻。其中4组注射痛发生率为4%,与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在丙泊酚注射液中加入利多卡因混合使用相比,单独使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未见明显优势。但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混合使用可明显减轻注射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的严重程度,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呼吸节律、脑电双频指数( BIS)及苏醒时间的影响,优选麻醉方法。方法2~6岁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40例, ASAⅠ~Ⅱ级,分为联合用药组(丙泊酚联合七氟醚, C组)和丙泊酚组( P组)。 C组:7%七氟醚吸入诱导,1.5%~2.5%七氟醚和泵注70~100μg· kg﹣1· min﹣1丙泊酚维持麻醉。 P组:丙泊酚2~2.5 mg/kg诱导,泵注丙泊酚100~160μg· kg﹣1· min﹣1维持麻醉。2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5μg· kg﹣1· min﹣1镇痛。记录2组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喉罩即刻(T2)、手术切皮(T3)、术中20 min(T4)、手术结束(T5)时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脉搏氧饱和度( SpO2)、呼吸频率( RR)、BIS值,术后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及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C组、P组患者MAP、HR、BIS值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T1~T5时C组具有更低的MAP、HR、BIS值和较快的RR(P<0.05);T1时P组患者SpO2明显下降(P<0.05)。术后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丙泊酚用药量较P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指数、BIS 数值和SpO2更为合理,是一种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链甘油三酯(MCT)对C57BL/6J小鼠棕色脂肪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4-5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中链甘油三酯高脂组(MCT),大豆油高脂组(LCT)及普通饲料对照组,每组10只,喂饲15周。观察研究前后各组间小鼠体质量、饲料消耗量及食物功效比、棕色脂肪组织重量差异以及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结束时,MCT高脂组小鼠的体质量、体脂肪量显著低于LCT组(P〈0.05),饲料消耗量MCT组和LCT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CT组棕色脂肪组织重量及UCP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LCT组。结论 MCT可促进棕色脂肪组织增殖,提高棕色脂肪组织UCP1的表达,增强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功能,从而抑制高脂饲料诱发的C57BL/6J小鼠体质量增加和体脂肪积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术后应用福尔利和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抑制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且术毕出现苏醒期躁动患者46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23例.当患者出现四肢乱动、烦躁不安、答非所问时,Ⅰ组静注福尔利0.15mg/kg,Ⅱ组静注丙泊酚1.0mg/kg.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  相似文献   

14.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调控下麻醉深度监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ndex)指导下异丙酚维持麻醉的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6月-2009年6月ASAⅠ—Ⅱ级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3例,两组于麻醉效果满意后,均采用微泵(Graseby 9300型)泵注1%异丙酚维持镇静。实验组通过维持AEP—index值于15~30左右来调节异丙酚的效应部位浓度值。比较两组异丙酚的用量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AEP-index值在相同时相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异丙酚的实际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1+-36.26)mg,(512.37+-39.53)mg。P〈0.05。两组患者SBP、DBP、HR在各个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维持期,实验组AEP-index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出现术中知晓。结论以AEP-index对异丙酚行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指导麻醉用药剂量、调控麻醉深度、减少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15.
康红军  宋青  周飞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2):1235-1236,1244
目的 比较结构脂肪乳剂(STG)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MCT/LCT)在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009年25对高胆红素血症(术后当天血清总胆红素200-400μmol/L)术后肠外营养应用脂肪乳≥5d的患者,STG组25例,MCT/LCT组25例.结果 与使用脂肪乳前比较,两组使用脂肪乳后第1天和第5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GT及胆红素均有所下降(P<0.05),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使用后第1天和第5天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构脂肪乳剂在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应用对肝功能的影响与物理混合MCT/LCT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12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A、B二组,A组丙泊酚组,B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并观察两组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不同时点对病人的BP、SpO2、HR、RR影响、术后镇痛效果。结果镇痛效果B组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1),术后宫缩痛明显轻于A组(P〈0.05)。丙泊酚用量B组术中丙泊酚追加量和总量明显少于A组(P〈0.01)。麻醉恢复时间B组麻醉完全清醒时间快于A组(P〈0.01),离开恢复室时间明显少于A组(P〈0.01)。术中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术中皆有一定的呼吸抑制(SpO2〈90%),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皆有恶心呕吐及头晕头痛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给药皆有局部注射痛,B组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麻醉镇痛效果好、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呼吸抑制轻、术后恢复迅速,且能有效地抑制人工流产术后的子宫收缩痛,是增强丙泊酚无痛人流麻醉效果的最佳配伍。  相似文献   

17.
熊新 《当代医学》2011,17(35):23-24
目的 探讨胸科手术中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TTVA)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TVA(F组)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R组).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R组清醒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比F组缩短(P<0.01),拔管后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致下降.结论 运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胸科手术应用,术毕停药后清醒时间短,生命体征平稳,不易发生后遗呼吸抑制作用,但患者有明显伤口疼痛和烦躁,为此应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