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观测1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加断流术前后门脉系统血流的最大流速、血流量、血管直径及淤血指数。结果: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脉主干、左支矢状部及右支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增加,手术前后的自由门脉压与淤血指数无明显改变;术前自由门脉压与淤血指数呈正相关;术后门脉主干和左支矢状部的血流量减少量与脾静脉的血流量均呈正相关(P<0.01)。本文全面反映了手术前后肝内外门脉各属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随着病情加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肾内血管收缩,可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影响肾功能。晚期由于肾血管强烈收缩,肾小球滤过率极度下降,可形成肝肾综合征(HRS),其死亡率很高,因此.早期发现和动态监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于评估和监测肾血流灌注,预测HRS的发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TIPSS术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TIPSS术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价疗效的应用价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3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流方向,并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内支架的血流速度。32例患者31例手术成功,1例穿刺失败。术前门脉压平均39±8.2cmH2O,血流速度16.7±4.7cm/s;术后门脉压平均23±5.2cmH2O,平均降低16±3.7cmH2O,血流速度48.5±14.7cm/s;内支架内血流速度79.1~192cm/s,平均129±45cm/s,离肝流向。14例肝内门脉左、右支血流由术前的进肝流向转为术后离肝流向。其中5例术后1~4月血流又转为进肝流向,经彩超和血管造影检查证实,3例内支架闭塞;另2例狭窄>70%。本结果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术后随访、观察分流道开放情况的首远方法。内支架内无彩色血流是分流道闭塞的可靠标志;术后肝内门静脉左、右支“离肝流向”血流是分流道通畅的可靠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手术前后门脉系血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术前PV、SV内径及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减慢是本病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变化,而血流速度减低与血流阻力指数增高又有一定的敏感性;术后其内径变窄,血流量减少,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5.
选杂交犬8只,门静脉内反复注射聚乙烯醇(PVA)复制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6只形成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动脉模型,2只死于术后感染。用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全部实验动物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有不同程度增加(P值<0.01),3只家犬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略有增加(P值>0.05),为门脉高压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意义。方法 本文观察了100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PV)宽度、血流速度、肝静脉频谱形态、肝动脉(H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等项参数,并与80例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结果 显示肝硬化患者PV增宽,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肝静脉频谱的负向波减低或消失;肝动脉显示率提高达98%(98/100),明显高于对照组。SMA的RI减低。结论 本文观察的结果认为CDFI检查对肝艘化的诊断及病情变化的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工多普勒超声对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8.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s,TIPSS)是应用介入技术,在肝内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置入内支架(stent),形成人工管道,达到分流、降低门静脉压力目的。其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适应症广,是近年来开展非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我院1993.10—1995.7间所做的18例患者手术前后门脉系血管及术后内支架内血流变化的检测,初步探讨TIPSS术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价疗效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脾动脉栓塞术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栓塞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23例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29~63岁,平均445岁,患者于术前1周内,术后第5天开始随访,最长者已随访14个月。仪器选用ALOKASSD17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禁食12小时。分别测量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的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声速…  相似文献   

11.
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测脾静脉血流量大于门静脉血流量与肝硬化门静脉系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对58例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血流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其中30例患者脾静脉血流量大于门静脉血流量(即QSV>QPV),28例患者门静脉血流量大于脾静脉血流量(即QPV>QSV),所有患者均在三个月内同时或先后进行电子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破裂出血的发生率。结果:QSV>QPV组的脾静脉血流量、脾静脉直径、脾脏厚度均大于QPV>QSV组的测值,而其门静脉直径及血流量均小于QPV>QSV组的测值。经电子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证实,QSV>QPV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及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率均较QPV>QSV组明显增高。结论:脾静脉血流量超过门静脉血流量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有密切关系。一旦多普勒超声检测出现脾静脉血流量高于门静脉血流量这一血流动力学改变,则预示肝硬化患者多有门-体侧支循环开放,即静脉曲张,并有破裂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栓塞术前后对 12 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观察。结果: 脾动脉栓塞后脾静脉、门静脉管径缩小 (P< 0.01)。脾静脉、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 (P< 0.05), 血流量明显减少 (P< 0.01)。栓塞前后脾静脉流速与门静脉主干流速比值及脾静脉与门静脉主干流量比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从而证实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后, 脾静脉血流量增加是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的重要因素。结论:脾动脉栓塞术是缓解脾循环高动力状态间接降低部分门静脉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双功多普勒检测门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应用双功多普勒检测了32例正常对照者,38例慢性肝炎,17例肝硬化和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门脉血流动力学,发现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组门静脉内径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门脉血流速度则三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门脉血流量仅慢性肝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三组患者的门脉充血指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本文初步探讨了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各种生理因素对门脉血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超声多普勒复合装置观察了门脉高压症病人门奇断流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结果显示,门脉高压症病人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多,脾循环处于高动力状态,对门脉高压形成有重要作用。门脉高压症病人脾、肠血流间存在能互相代偿的关系,脾、肠血流量之和大于门静脉血流量,说明门静脉有自发性分流存在。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减少约25%,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约60%。断流术后门静脉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技术对肝硬化程度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技术检测门静脉右支流速和血流量,以探讨其在评价肝硬化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为肝硬化代偿组(31例)和肝硬化失代偿组(25例)。非肝硬化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36例肝硬化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应用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技术检测门静脉右支平均流速、最高流速和血流量,分别比较各参数之间差异。结果肝硬化组门静脉右支平均流速、最高流速以及血流量分别为(11.56±0.94)cm/s,(14.70±1.27)cm/s和(387.61±30.51)ml/min,较非肝硬化对照组的(14.32±0.81)cm/s,(17.94±1.02)cm/s和(499.05±25.44)ml/min明显降低(P值均<0.01),且肝硬化失代偿组门静脉右支平均流速、最高流速以及血流量分别为(9.08±0.31)cm/s,(11.91±0.45)cm/s和(262.3±12.18)ml/min,较肝硬化代偿组的(12.11±0.52)cm/s,(15.27±0.74)cm/s和(566.49±15.22)ml/min明显降低(P值均<0.01)。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技术检测的门静脉右支平均流速、最高流速和血流量,能较好地反映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对于评价肝硬化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腹腔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探测42例肝硬化患者及15例正常人脾动脉(SA)、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参数,研究肝硬化腹腔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脾动脉阻力指数(SARI)较无出血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SARI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一项无创性新指标;此外大量腹水的出现有可能减低门脉压力,减少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和胃左静脉的管径、最大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流方向,探讨它们与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之关系。方法: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和Child-pughB级患者62例,其中出血组30例和非出血组32例。用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两组之门静脉和胃左静脉的静脉径、最大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流方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门静脉的上述参数在两组间无差异,但胃左静脉为离肝性血流者,出血组多于非出血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随访一年,出血组发生再出血10例(33.3%),而非出血组发生首次出血6例(18.7%)。但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发生于胃左静脉为离肝性血流者在出血组为80%,非出血组为83.3%。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胃左静脉为离肝血流时,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