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经TTT治疗的渗出型AMD患者41例44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其中,隐匿性CNV24例26只眼,典型性CNV12例12只眼,微小典型性CNV5例5只眼.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进行TTT治疗.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直径范围1.20~3.00 mm,能量范围160~400 mw,时间60 s.治疗次数1~3次.平均治疗1.48次,治疗后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0.80个月.末次随访者40例42只眼.分别以治疗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力、眼底、FFA及光相十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作为患眼视功能及病灶变化的观察指标,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视力改变、眼底出血渗出吸收、CNV闭合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的42只眼中,视力不变或提高者35只眼,占83.34%;视力较治疗前减退者7只眼,占16.67%.OCT检查显示,治疗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黄斑区渗液者减少率分别为79.50%、86.40%和88.10%.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眼黄斑容积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1);但治疗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黄斑容积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0.92;P=0.19,0.83).FFA检查显示,末次随访时隐匿性、典型性和微小典型性CNV的闭合率分别为79.16%、46.15%和60.00%.仅6只眼渗漏较治疗前增加.其中,典型性CNV 5只眼,微小典型性CNV1只眼.结论 TTT治疗渗出型AMD合并典型性、隐匿型及微小典型性CNV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所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长期疗效。方法:AMD所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14例14眼。平均年龄67.1岁。记录详尽的眼科检查结果,拍摄彩色眼底相,并行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在初诊及随后的复诊中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TTT的治疗参数为:时间1min,光斑大小2 ~3mm,激光能量650 ~800mW。随诊时间5 ~64mo,平均28.6mo。结果:在14眼中,典型性CNV有10眼,典型为主性有2眼,1眼为少量典型性,1型隐匿性CNV有1眼。共4例患者出现治疗后出血,均在短期内吸收。有1眼在治疗后立刻出现了黄斑无灌注区。多数患眼在随诊中可见渗出逐渐减少。在平均28.6mo的随诊中,14只患眼,有5眼视力提高,8眼保持稳定,1眼视力下降。结论:经瞳孔温热疗法在AMD患者中能封闭黄斑中心凹下的CNV,促进网膜下积液的迅速吸收,从而稳定患者的视力。它可以作为一种治疗典型和典型为主性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激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忽俊  杨蕾  赵婕  严良  熊毅 《临床眼科杂志》2009,17(6):485-488
目的通过分析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高度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特点和不同影像学表现,以评估TTT疗法对治疗高度近视性CNV的安全性的适应范围。方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高度近视性CNV患者24例(25只眼),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治疗。其中典型性CNV者17只眼,隐匿性CNV者6只眼,混合性(微小典型性)CNV者2只眼。按CNV发病部位分为旁中心凹(中心凹外200~500μm)CNV者10只眼,黄斑区(中心凹50μm外血管弓内)CNV者15只眼。治疗后1个月开始随访,治疗次数1~3次,随访时间6~22个月不等,平均9.6个月,随访时检查视力及眼底,并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FFA观察眼底出血和渗出吸收的情况以及CNV的闭合情况。结果同治疗前相比,末次随访时视力不变或提高的患眼为65%,视力较治疗前减退的患眼为35%。TTT治疗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CT观察的黄斑区渗液较治疗前减少者分别占44%、52%、50%。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黄斑体积分别为(6.88±0.21)mm3、(6.81±0.27)mm3、(6.73±0.29)mm3,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末次随访时CNV的FFA检查显示在隐匿性、典型性和微小典型性CNV闭合率分别为100%、56.25%和100%,仅4只眼荧光渗漏增加,均为典型性。结论TTT治疗高度近性视脉络膜CNV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较好疗效。对隐匿性CNV的疗效可能优于典型性和微小典型性。  相似文献   

4.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应用810nin半导体激光,对52例(58只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确诊的AMD合并黄斑区CNV患者进行TIT治疗。激光功率130~160mW/mm光斑直径。根据视力、视网膜出血和CNV渗漏变化作为疗效评定标准,随访3~18个月。结果末次随访矫正视力提高1〉2行者19只眼(32.7%),不变30只眼(51.7%),下降〉12行者9只眼(15.5%);其中视力〉0.3者8只眼(13.7%),0.1~0.3者15只眼(25.8%),〈0.1者35只眼(60.3%)。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适反应,有3例(3只眼)病灶处视网膜可见轻微发灰,中心视力下降2~3行,2个月后完全恢复。1周时2例(2只眼)出血增加,2~3个月时2例(2只眼)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末诊时9只眼(17.3%)机化瘢痕形成或增厚;22只眼视网膜出血中完全吸收18只眼(81.8%);6只眼(10.3%)出现新出血。FFA和ICGA复查,CNV闭合荧光渗漏消失或减轻40只眼(76.9%);加重5只眼(9.6%);新出现3只眼(5.8%)。结论TIT是治疗AMD合并CNV的一种安全、有效、价格相对便宜的方法,早期诊断、治疗CNV对提高和保存有用视力意义重大,目前更适合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经瞳孔温热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瞳孔温热治疗(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作为一种治疗眼底病的新方法已日益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根据其能使脉络膜新生血管闭塞的作用,近年来用于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治疗,并取得可喜进展。现介绍TTT的历史发展、原理以及在AM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老年黄斑变性(AMD)是目前老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主要眼底特征为黄斑区地图状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其中CNV是危害视功能的主要病理基础。由于其发病原因及机制不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围绕有关AMD的CNV药物治疗,对皮质类固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氧化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脱氧氟尿嘧啶核苷等药物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31-334)  相似文献   

7.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凹下新生血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凹下新生血管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应用810nm激光对53例(62眼)经FFA或ICG确诊的AMD黄斑中心凹下CNV进行TTT治疗。每个光斑的照射时间为60s,激光能量为120~150mW/mm光斑直径。以矫正视力、眼底及FFA改变评价疗效。末次治疗后随诊3~15月,平均7.5月。结果末诊时,62眼共接受151次TTT治疗,平均治疗2.4次。视网膜出血完全吸收者46眼(74.19%),大部分吸收者5眼(8.06%),部分吸收者5眼(8.06%),复发性出血者6眼(9.68%)。视力提高者16眼(25.81%),不变者42眼(67.74%),下降者4眼(6.45%);其中视力低于0.1者30眼(48.39%),0.1~0.3者27眼(43.55%),>0.3者5眼(8.06%)。结论TTT是一种安全的治疗AMD黄斑中心凹下CNV的方法,能有效地促进视网膜出血吸收和CNV癍痕化,使大部分患者的视力保持稳定,但对视力的提高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高度近视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810红外激光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合并CNV患者18例18只眼进行治疗。初诊时平均视力为0.12。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直径分别为0.8、1、2、3.0mm;能量相应为120、160、260、360mW;时间60s。治疗后每月复查1次,如有需要进行重复治疗,治疗次数1~3次。治疗后随访3~16个月。随访时检查视力、眼底出血和渗出吸收、CNV闭合情况。结果18眼治疗后均无即刻视力下降或其他不适。末诊时平均视力为0.26,与初诊视力相比,50%无变化,38.9%增加,11.1%降低。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治疗后3个月时,渗漏消失及明显减轻6眼(42.86%),不变8眼。检眼镜眼底检查显示:治疗后3个月7只眼出血和(或)渗出部分或全部消退,6只眼出血和渗出减轻,(共占72.2%);5只眼无变化。再次治疗后4只眼吸收,随访16个月病情稳定。结论TTT治疗高度近视合并CNV有一定效果。在较长期随访中,约16.6%的CNV复发,复发患眼经再次治疗仍有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维替泊芬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合并黄斑中心凹下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非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受试对象为黄斑中心凹下以典型CNV为主的AMD患者。观察期限为24周。于第1次治疗后12和24周末进行复查。在首次治疗后12周,如发现CNV复发,则重复进行光动力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眼底病灶及视力的改变。记录治疗及随诊中所有的不良反应。结果共有32例患者入选,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为31例(31只眼)。在24周的观察中,38.7%的治疗眼视力增加5个字母以上,视力提高或减少小于15个字母者占83.9%。首次治疗后12周,CNV完全无渗漏的为12.9%;有渗漏,但局限于原病灶区的为61.3%;渗漏有进展者为25.8%。首次治疗后24周,病灶和病灶周围萎缩区大小、整个病变区域的最大直线距离均比治疗前稍有扩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5,0.31,0.12)。由此表明,在治疗的24周中,患眼的病灶基本稳定,未见明显扩大。PDT治疗后未发现病灶瘢痕明显扩大。整个临床试验中,11例(34.4%)发生了不良事件,其中7例(21.9%)为轻度不良事件,3例(9.4%)为中度不良事件,1例(3.1%)为重度不良事件。PDT治疗后24周,血尿常规和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用维替泊芬为光敏剂的PDT治疗AMD患者黄斑中心凹下CNV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减轻CNV的渗漏,延缓视力下降,而且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因此,以维替泊芬为光敏剂的PDT治疗AMD继发的典型CNV其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CNV和高度近视CNV的视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蕾  熊毅  忽俊  秦洁  赵婕  丁琦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12):1292-1294
目的 应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和高度近视合并CNV,比较治疗后的黄斑平均视敏度(MS)、平均缺损(MD)、视力等变化.方法 收集湿性AMD28例32眼和高度近视合并CNV16例20眼.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眼底、视力、FFA、OCT等检查确诊.应用IRIS medical Oculight SLx激光仪进行治疗.用SPSS10统计分析TTT治疗后3 m、6m 的视力及中心视野M2程序中MS、MD值.结果 治疗1 m时,两组治疗有效者分别为25/32眼;16/20眼.治疗3个月时,两组治疗有效者分别为28/32眼;16/20眼.两组间差异无意义(P=0.58;0.36).治疗6 m时,两组治疗有效者分别为28/32眼;12/20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AMD合并CNV者TTT治疗前MS值13.70±5.03 dB,治疗后3 m、6 m的MS值分别为16.30±6.2 dB,16.90±5.93 dB(P=0.088 ; 0.037).TTT治疗前MD值13.58±4.88 dB,TTT治疗后3 m、6 m的MD值分别为11.27±5.32 dB,11.76±4.84 dB.(P=0.084; 0.172).高度近视合并CNV者TTT治疗前MS值14.70±4.85 dB,TTT治疗后3 m、6 m的MS值分别为16.62±5.09dB,14.90±4.21 dB(P=0.206;0.897).TTT治疗前MD值14.46±5.21 dB,TTT治疗后3 m、6 m的MD值分别为13.29±4.59 dB,15.34±4.38 dB(P=0.436; 0.562).结论 TTT对CNV有治疗作用,对周围组织存在相对较小的损伤,能保持和提高视功能.6 m时疗效AMD组好于高度近视组.  相似文献   

12.
Zhang CF  Jia Y  Li ZQ  Du H  Han BL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2):808-811
目的 探讨氪激光低能量光凝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的疗效。方法 湿性AMD患者17例(17只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或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检测,确诊为黄斑中心凹下CNV。患者年龄50—74岁,平均61岁。在黄斑病变区相应视野中心暗点内,应用氪激光行低能量光凝治疗。术后4周CNV仍有活动者再次行光凝治疗。每例患者治疗前和复诊时均检查视力、眼前节、眼底及视野,并行眼底照相和FFA、ICGA检测。患者术后定期随访1-8年,平均3.5年。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治疗眼均未出现即刻视力下降现象,局部出血和渗出明显消退。FFA检测证实CNV关闭或缩小,渗漏减少,其中9例患者随诊3年以上未见复发。术后6只眼视力增进,8只眼视力不变,3只眼视力减退。视野复查见中心暗点无明显变化。结论应用氪激光低能量光凝治疗AMD合并黄斑中心凹下CNV患者具有疗效好、复发者少等优点。(中华眼科杂志,2004,40:808-8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单次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短期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光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等检查确诊的30例渗出型AMD患者的35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3个月的临床资料,以视力、FFA、ICGA和OCT检查结果为观察指标,评价PDT对渗出型AMD的短期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3 个月内有34只眼视力不变或提高,1只眼因出血而视力下降;FFA检查显示有19只眼荧光素渗漏减轻或完全消退;OCT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和浆液性脱离明显好转。全部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后3例患者主诉有一过性视物变暗,2例主诉轻微背痛。 结论 PDT治疗渗出型AMD时,可短期封闭CNV,使渗漏减轻或消退,对视力无损害。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71-174)  相似文献   

14.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四年临床观察总结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目的 总结4年来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以评价PDT的长期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73例经双目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渗出型AMD患者的95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视力、眼底像、FFA、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的变化。73例患者平均年龄67.8岁,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数指/10 cm~1.0。95只眼PDT平均治疗次数为1.5次,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4年。 结果 PDT治疗后末次随访时,39只眼视力提高≥2行,占41.1%;51只眼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占53.7%;5只眼视力下降≥2行,占5.3% 。所有患眼眼底出血和渗出均减轻。FFA或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58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完全停止,转为瘢痕期,占61.05%;6只眼CNV部分闭合, 占6.32%;22只眼CNV小部分闭合,占23.16%;9只眼CNV复发,占9.47%。早期AMD患者12只眼经过1次PDT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6~1.5,CNV完全闭合,OCT检查显示黄斑区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消失。随访时间最长达4年,未见有复发,视力保持稳定。 结论 单次和重复PDT治疗渗出型AMD长期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对于早期渗出型AMD患者微小典型性CNV,单次PDT治疗可以使其完全封闭,使患者视力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75-27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与黄斑区脉络膜分水带(choroidal watershed zones,CWZ)的关系。 方法 对比分析AMD 患者57例57只眼以及与之年龄相匹配的无AM D的患者35例35只眼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资料,观 察CNV与黄斑区CWZ的关系。 结果 57只AMD眼中,35只眼有黄斑区CWZ,占61.4%;对照组35只眼中,3只眼有黄斑区CWZ,占8.5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在有CNV的43只渗出型AMD眼中,32只眼有黄斑区CWZ,占74.4%,其中29只眼的CNV来自黄斑区 CWZ,占90.6%。 结论 黄斑区CWZ可能是渗出型AMD的CNV好发部位。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76-78)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a combined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bevacizumab in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secondary to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Methods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was administered to 28 eyes followed by 3 consecutive bevacizumab injections.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more than 12 months. At baseline, 1, 3, 6, and 12 months post PDT, visual acuity (VA) and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were measured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Results

The mean VA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rom logarithm of the minimal angle of resolution 0.86 at baseline to 0.69 at 1 month (p = 0.011), 0.63 at 3 months (p = 0.003), 0.64 at 6 months (p = 0.004) and 0.60 at 12 months (p < 0.001).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328.3 µm at baseline to 230.0 µm at 6 months and 229.9 µm at 1 year (p < 0.001). Reinjection mean number was 0.4 for 6 months and 0.8 for 12 months. By 1 year, retreatment was performed in 10 eyes (36%).

Conclusions

PDT combined with three consecutive intraviteal bevacizumab injections wa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VA and reducing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相似文献   

17.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观察TTT激光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 23例24眼CNV行TTT(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根据CNV(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大小和能量,照射时间为1分钟。结果 24眼CNV经TTT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黄斑出血、渗出、水肿减轻或吸收,FFA显示大多数CNV渗漏减少或停止,原CNV瘢痕化,但视力无明显提高。结论 TTT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有效,但还需要更多的病例来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