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57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入选病例血清中cccDNA值,同时定量检测血清中HBV DNA水平,对比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cccDNA水平,并分析cccDNA与HBV DNA、病理炎症分级、ALT的关系。结果 HBeAg阳性组血清中cccDNA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血清中cccDNA与HBV DNA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cccDNA水平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ALT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清中HBV cccDNA定量是评价HBV复制最客观可靠的指标,在CHB诊断及抗病毒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全世界HBV携带者约3.5亿,我国HBV携带者约1.2亿,其中CHB患者约3000万,10%~20%CHB可发展为肝硬化.CHB可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2种,二者的特征与差异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感染学界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对病毒复制状况、病理组织学等进行大样本对比分析,揭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CHB患者的特征及差异,为判断患者病情、指导用药、预测预后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四川地区8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标志物(HBeAg阳性或阴性)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的关系,探讨不同血清标志物(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ALT及HBV DNA水平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8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ALT、乙肝标志物(HBeAg)和HBV DNA水平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频数的比较用Ridit分析。结果:1不同ALT范围的HBeAg分布无统计学差异;2HBeAg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ALT、HBV DNA拷贝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LT≥80U/L时HBV DNA拷贝数无差异(P0.05);3整体上,HBV DNA拷贝数与ALT水平呈正相关,且HBeAg阳性患者ALT、HBV DNA拷贝数升高趋势明显。结论:联合、动态监测血清标志物HBeAg、ALT及HBV DNA的指标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属于临床上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持续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CHB患者病情持续进展的主要原因~([1])。研究报道显示~([2]),世界范围内的HBV感染者约有3.6亿,而我国则有近1.2亿,且在感染HBV后大部分患者均会成为CHB患者。该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清除HBV,因此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案~([3])。但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及预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笔者通过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和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LHBs对CHB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12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患者,为124例表面抗原(HBsAg)阳性至少6个月的CHB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HB血清标志物和LHBs,同时检测HBV—DNA。结果:在慢性非活动性乙型肝炎(1H)诊断中,LHBs和RBV—DNA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而在CAH中,LHBs比HBV—DNA具有更高诊断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5)。不同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HB)血清标志物中,LHBs的阳性率均比HBV—DNA高,说明LHBs对诊断CHB均有较高的敏感性。HBsAg(+)HBeAg(+)HBcAh(+)、HBsAg(+)HbeAh(+)HBcAb(+)和HBsAg(+)HBeAg(+)组间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与LHBs对诊断HBsAg(+)HBcAh(+)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LHBs可以作为辅助诊断CHB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氧化苦参碱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体外观察氧化苦参碱(OM)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125,250,500,1000,2000 mg·L-1OM连续作用于90%汇合度的HepG2.2.15细胞9d,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细胞毒性;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HBs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测定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细胞中HBV DNA和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结果:OM对细胞内HBV DNA和cccDNA,以及细胞外HBV DNA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加强,2000 mg·L-1OM对细胞内HBV DNA,cccDNA和细胞外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为64.56%,52.12%,54.25%;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也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在相同条件下对HBsAg的抑制作用强于HBeAg,OM浓度为2000 mg·L-1时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51.59%,17.88%.结论:OM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复制,该作用是抑制病毒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治疗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抗病毒疗效。方法:在6所医院进行多中心、分层随机平行对照研究,选取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HBV DNA和/或HBeAg阳性且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247例,补肾冲剂+苦参素治疗组126例,拉米夫定对照组121例,疗程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和HBV DNA滴度变化及肝功能、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在1年疗程结束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达43.7%(55/126)较对照组(64.5%)低(P<0.05);但HBeAg阴转率(40.9%)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30%)明显高于对照组(23.4%和13.5%)(P<0.05);ALT复常率(86.4%)较对照组(62.7%)高(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P<0.01或P<0.05),其中ALB、GLB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或P<0.05);症状改善以头晕、腰酸、胁肋胀痛、尿黄、纳呆最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部分应答率(34.1%)明显高于对照组(21.5%)(P<0.05)。结论: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对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有较理想的近期抗病毒疗效;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地区,HBsAg携带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众多,其中15%~40%的HBV感染者在若干年后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肝癌、肝硬化、肝衰竭),目前对于CHB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拉米夫定(Lam)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可抑制HBV多聚酶活性,具有强有力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促进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改善肝功能(ALT复常),对肝组织炎症坏死得到改善,控制肝纤维化进展。故自其于1999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其疗效得到肯定。但由于Lam是通过抑制HBV的复制而达到抗病毒作用,即它只能降低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派罗欣)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符合要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派罗欣180ug皮下注射,1次/周,连续48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它抗病毒药物.选取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DNA作为检测指标.结果 治疗48周后,ALT/AST复常率72.5%(29/40),HBsAg血清转换率12.5%(5/40),HBeAg血清转换率45%(18/40),HBV DNA转阴率65%(26/40).结论 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获得HBsAg血清转换,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门诊采用穴位注射、穴位贴灸和内服中药联合治疗慢性乙肝 5 7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三环自然疗法穴位注射、穴位贴灸、内服中药联合治疗慢性乙肝 ,系由浙江宁波三环自然疗法研究所创立 ,该所将该法取名为三环自然疗法。1 .2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临床符合以下三项标准 :( 1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检出半年以上 ;( 2 )乙肝复制指标HBeAg阳性 ,或HBeAg阴性、但HBV DNA阳性 ,属HBV前C区基因变异可能的慢性乙型肝炎(CHB) ;( 3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ALT)升高和(或 )总胆红素 (TBIL)升高。其中男 46例 ,女 1 1例 ;1 3~2 3岁…  相似文献   

11.
肝舒乐片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动和复制造成了乙型肝炎的迁延和发展,是导致严重肝损伤,形成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HBV在体内的复制,从而阻止其迁延发展是防治的关键.临床定量检测HBV标志物HBeAg、HBVDNA的载量,能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可作为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预测因子.为观察肝舒乐片对乙型肝炎患者HBV标志物HBeAg、HBVDNA的干预作用,笔者从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对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客观评价其对慢性乙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郑功泽  王晶  赵爱玲 《光明中医》2009,24(5):916-918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因病毒持续复制、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病情反复、进展.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减少和防止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应用护肝培元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CHB60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病情发展、复发和预后中起决定作用[1].中医辨证以肝郁脾虚型多见,疏肝健脾方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名方.动物研究发现[2],疏肝健脾法干预鸭乙肝病毒感染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肯定,能够有效抑制HBV DNA病毒的复制,但有关疏肝健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观察了疏肝健脾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疏肝益肾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疏肝益肾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和单药治疗组(恩替卡韦),疗程6个月,观察2组患者ALT、HBV-DNA、HBeAg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24周后2组ALT、HBV-DNA、HBeAg比较,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单药治疗组。P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益肾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CHB的临床效率确切,可显著降低ALT,抑制HBV复制,促进HBeAg转阴,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广泛用于慢性乙肝(CHB)的治疗,是一种核苷类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患者HBV—DNA、HBeAg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阴转停药,其停药后HBV—DNA、HBeAg复阳率居高不下,从而导致抗病毒失败,已经成为肝病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依据中医理论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人数约有3.5亿,在我国HBV携带者约占人口的10%.HBV持续复制是疾病进展,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因素.所以抗乙肝病毒治疗,持久抑制其复制对防止或延缓病情进展非常重要.为探讨阿得福韦酯(ADV)对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我们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治疗,发现治疗组获得更大益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恩替卡韦与进口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 DNA、乙肝五项定量水平及肝纤维化扫描的影响,以评价国产恩替卡韦的疗效及社会经济学价值。方法将15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国产恩替卡韦口服,对照组给予进口恩替卡韦口服,观察12,24,48,96,144周时HBs Ag定量、HBeAg定量、HBV DNA定量、ALT、肝纤维化扫描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2,24,48,144周时HBs Ag定量、HBeAg定量、HBV DNA定量、ALT、肝纤维化扫描逐渐下降(P均0.05),2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患者HBV DNA阴转指标评价,治疗组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国产及进口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抗纤维化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两者疗效相当,但国产恩替卡韦价格低于进口恩替卡韦,具有更高的的社会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刚 《光明中医》2006,21(9):61-62
应用自拟复肝汤治疗慢性乙肝136例,从血清观察自拟复肝汤抗病毒的疗效.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PCR定性、定量)和血清HBV-M(ELISA法).治疗后病毒含量减少,血清HBeAg治疗后6个月阴转率30%.自拟复肝汤对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替诺福韦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类似物替诺福韦体外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将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pHBV1.3质粒转染HepG2细胞,在转染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替诺福韦,然后在不同时间段观察替诺福韦的抗病毒作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FQ-PCR)定量检测培养上清中HBV DNA拷贝数,Southern blot分析转染细胞中HBV复制中间体。结果替诺福韦降低了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水平及HBV DNA拷贝数,抑制了转染细胞中HBV复制中间体的形成。替诺福韦对HBV复制子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依赖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结论替诺福韦在体外对HBV复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望用于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检测264例CHB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PreS1Ag和乙肝三系,按中医辨证分5种证型,观察各种证型血清PreS1Ag、HBeAg阳性分布状况。结果:HBeAg、PreS1Ag阳性组中湿热中阻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型。HBeAg、PreS1Ag阴性组中肝郁脾虚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型。HBeAg、PreS1Ag阳性组中偏实证组病例分布比例明显高于HBeAg、PreS1Ag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PreS1Ag阴性组中偏虚证组病例分布比例明显高于HBeAg、PreS1Ag阳性组中偏虚证组病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PreS1Ag阳性加HBeAg阴性模式病例偏实证组病例明显少于偏虚证组。结论:CHB中医证型与血清乙肝PreS1Ag、HBeAg阳性分布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中医微观辨证论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