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09年5月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31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157)和股动脉组(n=157),观察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外周血管并发症和术后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49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52例.两组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在股动脉组术后肺栓塞发生2例,而桡动脉组0例.总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1%(308/31 4).结论 只要规范化操作,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且可行,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72例,其中136例经桡动脉途径、136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等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造影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剂使用量、曝光时间、PCI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和手术途径更换例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经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卧床相关并发症少,具有止血方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入径的两种术式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元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选择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应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46例设为桡动脉组;应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44例,设为股动脉组。运用回顾性的方式,针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过程及治疗后各相关综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为93.8%,股动脉组为96.3%,其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x曝光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径介入冠心病治疗相对比较安全、可行、有效,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穿刺过程中所在部位并发症的发生,但也对医生的手术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以供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桡动脉组(n=42)和股动脉组(n=50),对比分析两组的PCI成功率、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的成功率为90.48%,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0.00%,且从置入支架数、手术时间等方面看,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术后并发症看,桡动脉组2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股动脉组11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85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41例)和股动脉组(44例),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脑血管造影的选择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2005年8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1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冠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庆市市立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和穿刺成功率以及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是可行的,并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及两种途径的利弊.方法:选择100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A组)、100例有相似病变特征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B组),观察两组治疗过程、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B组,但穿刺成功率、完成造影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无差异;A组完成手术更换途径显著高于B组;两组手术成功率、造影剂量、X线曝光时间无差异;术中、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卧床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术,与经股动脉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相似的临床效果,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桡动脉途径行复杂病变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需行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途径,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途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相比经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手术成功率相当,但能明显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分别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血管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股动脉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PCI治疗能够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选择的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不同的穿刺路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穿刺路径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对照组(36例)经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与舒适度相关各指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PCI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较经股动脉途径穿刺要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途径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614例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其中经桡动脉途径患者304例(桡动脉组),股动脉途径患者310例(股动脉组),观察介入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7.7%,股动脉组为98.1%,2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功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增加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诊治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穿刺途径将其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时间无明显差别,与股动脉组相比,桡动脉组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股动脉组相比,桡动脉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相对于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并且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更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  相似文献   

14.
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护理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及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程度,为减少并发症发牛和提高舒适度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经股动脉及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病人各200例,术后对病人心理、穿刺局部、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桡动脉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5%,股动脉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7%,差异有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病人舒适度等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较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并发症少、安全、护理方便、病人舒适程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穿刺入路把患者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各50例,评价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与股动脉组相比,桡动脉组的穿刺时间、住院卧床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桡动脉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相对于股动脉入路,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并且住院时间较短,从而增加了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人的临床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138例,根据PCI操作途径分为桡动脉组(68例)和股动脉组(70例)。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和疗效以及术后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在穿刺时间、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桡动脉组发生迷走反射及穿刺部位血肿明显少于股动脉组。但经股动脉透视时间短,不易发生血管痉挛。结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疗效相似,股动脉操作更加习惯和熟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