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作者研制的单臂半环胫腓骨骨折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以确定该系统能否达到胫腓骨骨折的固定作用。方法:成人离体新鲜胫腓骨一具,新鲜牛胫腓骨四具(其中二具备用),共5具制作骨折模型。分别为斜型、横断型、粉碎型。以骨折复位器模拟临床治疗方法将之复位固定后,固定于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分别对三种模型模拟骨折固定后六种受力状态,施加轴向拉伸力、轴向压缩力、前后向弯曲压力、侧向弯曲压力、左扭转力、右扭转力进行试验,观察骨折端位移分别记录试验数据、坐标曲线图。结果:本次实验中,对骨折复位固定后的模型施加较常规外力增加数倍的力,骨折复位固定器及骨折端本身的位移参数均在许可范围。结论:该复位固定器设计力学结构合理,无偏心应力,具有弹性固定功能,性能稳定,具有有效维持骨折复位成果的作用。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实用。  相似文献   

2.
张崇辉  孟和 《中国骨伤》1992,5(1):16-17
作者自1976年以来采用前臂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盖氏骨折获得满意疗效。现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振海 《中国骨伤》1992,5(1):20-20
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90年12月应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2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约占全身骨折的 13 7% ,居四肢长骨骨折的首位。特别是胫腓骨中下 1/ 3骨折 ,由于该处胫骨血液循环差 ,容易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我院从 1987~ 1995年开始使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孟和教授研制的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 175例 ,共 180个肢体 ,其中 14 0例 14 2个肢体为胫腓骨中下 1/ 3骨折 ,治疗后均获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本组 175例 ,其中男性 16 8例 ,女性 7例。年龄14~ 2 5岁间 14 9例 ,2 5~ 4 0岁间 2 0例 ,4 0岁以上 6例 ,平均 2 1岁。骨折发生在胫骨上 1/ 3为 35例 ,中1/…  相似文献   

5.
李美才 《中国骨伤》1991,4(1):38-38,37
用金属外支架治疗长骨干骨折在我国已有较广泛的开展。我们于近来使用孟和等研制的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折3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院骨科自1988~1998年采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孟和教授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开放、粉碎性胫腓骨骨折68例,临床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性51例,女性17例。年龄16~65岁,平均43岁。伤后入院时间:3h8例,24h11例,3d2...  相似文献   

7.
复位固定器治疗骨干骨折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应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四肢骨干骨折,取得理想疗效。为加深对复位固定器的认识,我们对该器械进行效应研究,以便不断完善其结构,提高疗效,进一步推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复位固定器具有如下几方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复位手法经验。方法:对18例三踝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进行治疗。结果:采用Leeds分级,18例中除1例于外固定器固定3周后,因内踝的骨折间隙大于2mm改切开复位内固定外,余17例均外固定器治疗成功。随访8个月~3年,17例中优11例,良5例,差1例。总优良率88.9%。结论: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复位手法是建立在一般踝关节骨折复位手法基础上借助器械的一套复合手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87年2月至90年10月,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干骨折病人3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制微型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髌骨骨折广东省中医院(510120)黄美传,廉世山应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微型骨折外固定器治疗髌骨骨折4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9例中,男42人,女7人;20~50岁43人,51岁以上6人;开放性骨折29人,闭合性2...  相似文献   

11.
Richards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在不使用或有限使用 C臂 X线监视下应用 Richards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验与教训 ,并对本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  3 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采用“指触定位”法行 Richards钉内固定手术。对不稳定型骨折应用“螺钉去压”等方法加强固定牢度。结果 稳定型骨折负重时间为术后 1周 ,不稳定型骨折为术后 3周。随访 5~ 2 8月 ,平均愈合时间 1 0周。关节功能优良 2 7例 ( 90 %)。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复位准确、固定可靠、X线伤害小、允许早期负重、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操作中应强调骨折复位的重要性和避免使用电动绞刀扩孔。  相似文献   

12.
13.
We report on three cases of sub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during trochanteric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Trochanteric intramedullary nails, which have a proximal lateral bend, a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rochanteric insertion. When combined with the modified insertion technique, trochanteric intramedullary nails reduce iatrogenic fracture comminution and varus malalignment. We herein describe technical aspects of trochanteric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to improve its application and prevent implant-derived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带锁髓内针治疗胫腓骨骨折若干问题商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应用带锁髓内针治疗各种胫腓骨骨折。方法: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207例,新鲜骨折165例、陈旧骨折42例,平均随访14.5个月。结果:术中加术后出血量平均ll0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1个月、伤口感染率4.8%、畸形发生率5.3%。结论: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如果适应证选择得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带锁髓内针治疗尺桡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施乐辉Foresight带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16例,随访12~36个月,应用Berton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根据Berton评定标准:优10例,良4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达93%。结论正确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双骨折是一种微创、操作简单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肱骨骨折不愈合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肱骨干骨折经治疗后不愈合(钢板内固定16例,外固定架固定2例,保守治疗3例)病例进行了原内固定取出、交锁髓内钉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手术,21例中原发桡神经损伤11例。结果手术时间95~180min(平均135min),术中出血量260-580mL(平均380mL),术中出现1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经保守治疗2个月后恢复。未发生其他血管损伤、髓腔感染、断钉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随访7~24个月,21例中19例在术后12~20周内愈合。2例出现延迟愈合,经进一步保守治疗分别在术后25周和33周愈合,此2例均为原发桡神经损伤较重者。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优17例,良3例,一般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同时行白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及取内固定手术简单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空心钉置入方式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6—2016-06间收治的96例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患者。将接受由胫骨前向后踝置入空心钉的54例患者作为前置组,将接受由后踝向胫骨前方置入空心钉的42例患者作为后置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前置组切口延迟愈合1例,后置组2例。(2)2组置入内固定手术时间及置入、取出内固定术中出血量和随访期间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置组取出内固定手术时间短于后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空心钉置入方式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均有确切疗效,其中由胫骨前向后踝置入空心钉具有取出内固定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胫骨骨折三种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优缺点 ,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36具胫骨标本制成中段无缺损及有缺损骨折模型 ,行GD型单侧外固定支架、Grosse -kempf钉、TCP三种不同器械固定后 ,进行各项生物力学性能测试 ;选择上述三种器械固定的胫骨中段稳定及不稳定骨折临床病人各 6 0例 ,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抗压刚度GK钉最强 ,弯曲刚度TCP最强 ,GD支架此二项刚度差 ,抗扭刚度三者差异不明显。临床GK钉组弃拐行走时间最早 ,但三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胫骨骨折髓内固定较其它二种方法更能达到坚强固定且应力遮挡最小 ,髓内固定无论是生物力学还是临床应用均优越 ,髓外固定易产生应力遮挡 ,外固定支架生物力学性能较差 ,需延迟术后下地负重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探讨膝关节痛的发生和病因。方法回顾研究1996年5月~2006年4月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685例,所有病例在骨折愈合后均有1次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2个月。结果共有165例术后发生膝关节痛,经髌韧带入路组膝关节痛发生率为34.5%,髌韧带内侧入路组为14.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髌韧带旁入路能减少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膝关节痛的发生,建议使用髌韧带周围入路,髓内钉固定后膝关节痛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分类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对后踝骨折进行分类。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入院患者进行物理检查。主要是对初次X线片进行测量、计算、归纳,28例根据手术所见。结果:本文通过对52例后踝骨折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后踝骨折是由于踝关节受到由后向前下的冲力及扭转应力,特别是在小腿处于内旋位时,距骨撞击后踝和下胫腓后韧带牵拉所致。依据(1)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2)后踝骨折移位的特点;(3)骨折波及关节面的损伤程度;(4)J 否合并周围组织损伤及踝穴的稳定状况,将后踝骨折分为Ⅲ度,得出了与之相应的治疗方案。应用本分类标准治疗52例后踝骨折,取得93.3%的优良率。结论:对后踝骨折实行分类,为临床治疗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