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芪黄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芪黄冲剂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以芪黄冲剂治疗,对照组以乙肝清热解毒冲剂合乙肝养阴活血冲剂治疗。两组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IL-2、IL-6、TNF、NK。结果:芪黄冲剂具有益气活血,滋养肝肾兼以清热解毒作用,能升高CD4^+、NK细胞,提高CD4^+/CD8^+比值及IL-2水平,降低CE8^+,尤其对CD4^+、CD4^+/CD8^+、NK细胞以及IL02的调整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 ̄0.01),能显著降低IL-6及TNF水平(P〈0.05 ̄0.01)。同时还能降低IgG、IgM、IgS,其中对IgA的降低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芪黄冲剂不仅具有  相似文献   

2.
阿米巴肝脓肿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中细胞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米巴肝脓肿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五(RBC-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分别计算其花环率,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IL-8);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及CD8细胞水平。结果:402例患者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液白细胞介素8,6和肿瘤坏死因?…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3种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稳定期COPD患者、10名健康吸烟者(HS)和10名健康不吸烟者(HNS)的痰液。对痰液进行炎症细胞计数与分类检查,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COPD组痰液IL-8、TNF-α水平及中性粒细胞分类(PMN)明显高于HS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IL-2、sIL-2R、IL-6、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ABS-ELISA法和红细胞花环实验,对46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进行了IL-2、IL-6、sIL-2R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并与66例健康献血员进行了对照。结果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IL-2、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NC)组(P<001),而IL-6、sIL-2R水平明显升高,HCC组的平均IL-6水平高出正常10倍以上,较肝硬化组明显升高(P<001)。在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均发现IL-2与CD+4/CD+8比值、IL-6与sIL-2R正相关,IL-6与CD+4/CD+8比值显著负相关,而与IL-2无相关关系。结论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低下、淋巴因子网络失衡,这与其病理生理机制有关,也为临床上LC、HCC应用IL-2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IL-6的显著增高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痰中细胞因子、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及荧光光免疫法对轻(M组10例)中、重度(MS组15例)哮喘2痰液白细胞介素(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EC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中、重度哮喘患溶液IL-5(35ng/L以上)、TNF-α(M组为149±59ng/L,MS组为267±147g/L  相似文献   

6.
应用脂质体包埋冬虫夏草多糖口服3个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28例,在治疗前、后第2、3个月分别检测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和肝功能。结果:①PHC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比例,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经PHA-P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的表达,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TFN-γ)的生成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值分别<0.001,<0.01,<0.0  相似文献   

7.
研究北冬虫夏草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多糖在10~5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P<0.05)。在0.1~1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生成sIL-2R(P<0.05,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TNF-α及sIL-2R水平随北冬虫夏草多糖浓度增加而升高;北冬虫夏草多糖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和T细胞亚群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民  王红 《山东医药》1998,38(9):22-23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了39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的血清和尿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其T细胞亚群;并与28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结果显示:①结核病活动期组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明显高于康复期组(P<0.05)和对照组(P<0.05),而结核病康复期组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结核病活动期组尿液与血清SIL-2R浓度呈正相关(P<0.01)。③结核病活动期组CD+4T细胞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康复期组和对照组(P均<0.01)。提示结核病活动期患者T细胞免疫应答能力降低,SIL-2R浓度升高可作为结核病活动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曲春城  张延庆 《山东医药》1999,39(10):15-16
对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施行超选择性脉灌注TIL/IL-2,检测治疗前后CTL毒性及CD^4+,CD^8+,CD^4+/CD^8+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超选择性动脉灌注TIL/IL-2能够使特异性CTL毒性及T4,T8活性明显增强,可作为脑胶质瘤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用吡噻酮治疗44例晚期血吸虫病人。每个病人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2次采血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羟脯氨酸(HY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发现晚期血吸虫病人抗虫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4^+T细胞百分比增高,CD8^+T细胞百分比下降,CD4^+/CD8^+比值增高(P值均〈0.01),TNF活性降低(P〈0.05),NAG和NYP的含量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8例HFRS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尿液肿瘤坏死因子(TNF)、IL-6、IL-8进行动态检测。结果HFRS患者血清IL-6、尿液TNF、IL-6、IL-8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发热期已增高,低血压期继续增高,少尿期达峰值;其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各型间差异有显著性;血清IL-6与特异性抗体升高有明显关系,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均呈高度正相关;尿液IL-6与TNF、IL-8呈显著正相关(r=0.5621,P<0.005;r=0.3845,P<0.01)。结论HFRS患者病程中TNF、IL-6、IL-8均处于高活性状态,IL-6与体液免疫反应亢进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有关,IL-6、IL-8、TNF参与肾脏的免疫损伤,可作为判定患者预后和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2受体初步研究(摘要)伍伟锋黄凯赵定菁朱树雄测定扩张型心肌病(DCM)病人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含量,以探讨病人血中TNF和SIL-2R含量变化、其相互关系及在DC...  相似文献   

13.
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与腹水中细胞因子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消化系恶性肿瘤(DMT)患者血清与腹水中内源性IL2,IL6,IL8,TNFα和IFNγ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15例DMT患者(肝癌11例,胆总管癌1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血清与腹水中5种细胞因子活性,并与6例肝硬变(LC)患者和8例正常成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DMT患者血清IL2,IL6的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LC(P<005);腹水中IL2,IL8活性显著低于LC组(P<001),而IL6和IFNγ活性则高于LC组(P<001,005).DMT患者血清中IL6,IL8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P<005);IL2,IFNγ则低于正常成人组,但缺乏显著性.肝癌血清和腹水中IL2活性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5);而IL6活性则相对降低(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L2和IFNγ活性低于正常人,是DMT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的标志.IL6对于预测DMT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环孢霉素(CsA)治疗16例重症LN患者,对血尿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的影响。结果CsA治疗后,LN患者血尿SIL-2R均有明显下降(P<0.01),外周血CD4+细胞亦有下降趋势;同时伴有血清免疫学异常及临床肾损害的明显改善。本文提示SIL-2R可作为LN活动度的一项敏感指标;CsA可能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减少被激活的淋巴细胞释放SIL-2R,从而取得治疗LN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TNF—α,IL—6和IL—8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为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IL-8)与慢性肝病的关系,分别用RIA和ELISA法检测94例慢性肝病患者表TNF-α和IL-8含量,同时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其中25例患者(慢迁肝3例,慢活肝5例,肝硬变17例)肝组织内TNFα,IL-8和IL-6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显示,慢活肝和肝硬变患者血清及肝组织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76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2R和TNF水平进行检测,其中根治性手术48例,姑息性手术28例,以40例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sIL-2R(U/L)和TNF(pg/L)分别为6036±943和962±9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83±796和251±47(P<001),两者的增高与大肠癌Duke分期及手术方式不同密切相关.结论动态观察血清sIL-2R和TNF的变化,可作为大肠癌诊断、评价疗效及监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时免疫功能改变及防治感染的重要性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目的 从免疫功能变化探讨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 动态观测糖尿病及其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膜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CD4/CD8、IgG、IgA、IgM、C3、C4、CH50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1)糖尿病及其合并肺部感染组SIL-2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mIL-2R、NK细胞活性、CD4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肺结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了78例肺结核患者sIL-2R,m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肺结核患者sIL-2R,CD5明显增高,mIL-2R,CD4,CD4/CD5明显降低 ,与对照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TNF,SIL-2R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TNF,SIL-2R的变化甄真,裴 ,王麟士,刘金星,赵彩彦,周俊英本文作者观察了8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分析其相...  相似文献   

20.
哮喘患者痰液细胞因子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痰中细胞因子、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荧光免疫法对轻(M组10例)、中、重度(MS组15例)哮喘患者痰液白细胞介素(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EC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中、重度哮喘患者痰液IL-5(35ng/L以上)、TNF-α(M组为149±59ng/L,MS组为267±147ng/L)、sIL-2R(M组为348±107kU/L,MS组为488±127kU/L)、ECP(M组为127±95μg/L,MS组为278±150μg/L)浓度均显著高于轻度哮喘患者。结论哮喘患者痰液中可检出有关的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它们参与了哮喘的急性发作并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