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激性溃疡的中药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是机体对各种应激原的刺激所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是机体适应和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强或持久的应激可以使机体的自稳调节出现障碍,引发疾病,如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现代医学认为SU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清楚,临床治疗多应用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易产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应激性溃疡出血(SUB)是危重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中医在防治本病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现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大柴胡汤防治应激性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健康Wistar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雌雄各半. 1.2分组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柴胡汤大、中、小剂量组,雷尼替丁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颗粒剂治疗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及改善胃肠功能、防治胃肠道并发症作用。方法将80例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仅用西药治疗应激性溃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颗粒剂;疗程均为5d。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中药颗粒剂联合西药疗法在治疗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改善胃肠功能、防治胃肠道并发症方面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疗法,且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的病因、防治及护理,以提高对应激性溃疡的急救与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痊愈或康复。方法对50例应激性溃疡患者给予提供各种有效的基础护理、营养支持、预防用药、做好出血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危重患者的特殊护理。结果 50例患者中,经有效的治疗后35例病情痊愈,痊愈率70%;14例病情得到控制,占28%;1例死亡,占2%。结论通过对应激性溃疡患者提供有效的基础护理、营养支持、及时进行预防用药和做好各项特殊患者的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安全,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对于并发溃疡出血患者,有利于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激性溃疡指在应激的状况下,在胃和十二指肠、食管产生的急性黏膜糜烂和溃疡。主要表现是大出血,常发生在严重疾病基础上,较难以控制。常见的应激因素有严重烧伤、颅脑外伤、脑肿瘤、大手术、严重的急性和慢性内科疾病等。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归属祖国医学“血证”范畴。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防治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跃进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998-999
应激性溃疡出血(SUB)是危重病患者常见并发症.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本病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如不及时有效治疗会因血容量减少 ,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使病情加重 ,甚至导致死亡 ,应予积极防治。笔者报道19 91年 1月~ 1997年 12月 12 8例脑出血在入院后应用和不用雷尼替丁对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 8例脑出血患者均已经头颅 CT确诊 ,其中基底节区出血 68例 ,丘脑出血 2 6例 ,小脑出血 10例 ,脑室出血 5例 ,且入院时无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 ,将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0例 ,其中男 35例 ,女15例 ,年龄为 35~ 86岁 ,平均 ( 62 .3± 2 0 .4 )岁。对照组 78例 ,其中…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 1995~ 1999年收治的骨折患者中 ,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 12例 ,经救治及护理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3~ 6 8岁。大呕血致失血性休克 2例 ,无一例死亡。2 护理措施2 .1 对大呕血者去枕平卧、吸氧、保暖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理呕出的血液 ,以防吸入呼吸道致窒息。2 .2 立即采血、配血 ,建立 2条静脉输液通路 ,输入新鲜血液及止血剂 ,如止血敏、止血芳酸等 ,配合医生作好抢救工作。2 .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呕血的次数、量、性质 ,并做好记录。若经过止血、输血后患者面色红…  相似文献   

10.
大黄胶囊防治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2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黄胶囊对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对27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显示,大黄胶囊有抑制急性脑血管意外后胃酸分泌、降低认pH值、保护胃粘膜作用,从而减少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黄左金丸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血管意外相应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奥美拉唑,西咪替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大黄左金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胃液pH值,潜血试验。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在治愈率,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黄左金丸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有比较肯定的治疗效果,能促进溃疡愈合,降低了脑血管意外危重症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大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将7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黄组患者在入院后2h内经胃管注入大黄粉3~6g,每日3次,其余治疗同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结果大黄组应激性胃肠出血和腹胀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给予大黄对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一种在机体遭受到严重创伤、重症疾病及严重心理障碍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以急性胃粘膜糜烂、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严重并发症。其病灶多位于胃底,也可见于十二指肠、食管、空肠等处。病情危重,预后凶险。现就其中药的现代研究作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血必净对家兔应激性溃疡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疗法对家兔应激性溃疡防治作用的机理。方法:将40只大耳白兔随机平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实验对照组(Ⅱ组),西药治疗组(Ⅲ组)和血必净组(Ⅳ组)。以浸水方法造成应激模型,造模后Ⅲ组和Ⅳ组分别注射冬眠合剂和血必净注射液,观察各组家兔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清皮质醇(Cor),血栓素A2(TXA2),内皮素(ET),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了胃黏膜的病理变化。结果:Cor含量,Ⅱ组显著升高,与I组比较(P<0.01);Ⅲ组以及Ⅳ组含量有所降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Ⅳ组ET,NOS,TXA2含量明显降低,与Ⅲ组比较(P<0.05)。胃黏膜病理变化,Ⅳ组改善明显优于Ⅲ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于应激性溃疡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2例骨折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快速改善病情,让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中的预防作用。方法:1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常规治疗组40例,早期肠内营养组60例。前者旱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5~7d后再逐渐过度至肠内营养。后者病后12~24h内即行肠内营养支持。余治疗不变。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例数及胃内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B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P〈0.05),B组胃液PH值高于A组胃液PH值。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应激性溃疡是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的主要形式之一,易导致大出血、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应激性溃疡的防治仍存在诸多争议,进一步研究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从而制定切合病情的防治措施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传统中医药对应激相关性疾病的辨治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目前对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本文通过对应激性溃疡发病机制的探讨,认为腑气不通,痰浊停聚是应激性溃疡发病的重要病机,由此创制的消痰通腑法能够在临床上对应激性溃疡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普胸外科技术的提高,手术适应症日益扩大,造成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逐渐增多.近5年来我科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伴消化道出血6例;应激性溃疡伴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脑血管病应激性溃疡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报道,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病死率为48.196~88.096。因此,SU的预防效果直接影响着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应用制酸剂可以改善预后。笔者应用质子泵制酸剂奥美拉唑预防出血性脑卒中后的SU,且与雷尼替丁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一种在机体遭受到严重创伤、重症疾病及严重心理障碍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以急性胃粘膜糜烂、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严重并发症。其病灶多位于胃底,也可见于十二指肠、食管、空肠等处。病情危重,预后凶险。现就其中药的现代研究作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