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今年的5月5日是24个节气中的立夏之日。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告别春天,夏季开始了。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立夏之后,人们的生理状态也相应发生一定的改变。顺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中医理论认为,夏季气候炎热,五行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相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盛,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  相似文献   

2.
《开卷有益》2022,(5):75-76
<正>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过了立夏,就进入夏天了。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体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此时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重视静养。  相似文献   

3.
4.
<正>立春,在"春节"前后,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或5日,立春意味着春天序幕的拉开,万物复苏的春季自此开始了。此时在气象上虽仍属冬季,但一年中最寒冷的隆冬已过,气温开始渐渐回升,土壤开始从下层解冻,冻土层深度变浅。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天气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打春牛、喝春酒、吃春卷,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5.
南凯 《开卷有益》2010,(5):64-64
5月5日立夏,5月21日小满。人们习惯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村居即事》诗中曰:“绿遍山原自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在民间有立夏称体重、吃蛋、饮茶等习俗。  相似文献   

6.
<正>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立夏节气。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确立,预示着季节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按气候学标准,日平均  相似文献   

7.
《开卷有益》2023,(5):72-73
<正>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为立夏节气之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第一个节气,与立春、立秋、立冬并称“四立”,代表着季节的转换与过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成为立夏时节的景观特色。古人所说立夏,含“万物至此皆长大”之意“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就是说一到立夏,随着日照和雨水的增加,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和各种绿植开始茁壮成长。“立夏将离春去也,几枝蕙草正芳舒”。此时节,已经有新生的果实供人们尝鲜了。  相似文献   

8.
毅一 《健康之友》2011,(5):82-82
神情舒畅最养心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人心”。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会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机能容易遭到破坏。夏季情绪易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若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9.
孙庆 《开卷有益》2022,(5):58-59
<正>夏季三个月,起于立夏,止于立秋前一天,有六个节气,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季是万物生长,繁荣秀丽的季节,夏季养生正当时,掌握一些夏季养生保健方法,才能让你轻松度过难熬的炎炎夏日。一、立夏分为三候初候,蝼蝈鸣。《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二候,蚯蚓出。蚯蚓即地龙,《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相似文献   

10.
<正>大寒时节,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大寒时节人们应以调补气血、壮肾补阳为主。适宜选用的药材和食材这个时节适宜选用的中药材有鹿茸、锁阳、肉苁蓉、马戟天、枸杞、杜仲、川断、黄芪、人参、当归、肉桂、白酒、大枣等。日常饮食可选择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鹌鹑、虾、山药、圆白菜、胡萝卜、核桃、芝麻、牛奶等。这期间  相似文献   

11.
孙庆 《开卷有益》2023,(5):58-59
<正>《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夏季三个月,起于立夏,止于立秋前一天,有六个节气,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季是万物生长、繁荣秀丽的季节,夏季养生正当时,掌握一些夏季养生保健方法,才能让你轻松度过“难熬”的炎炎夏日。  相似文献   

12.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此时正值初夏,容易滋生蚊虫、传染疾病,因此端午节的很多习俗都与驱虫防病有关,比如:挂菖蒲、熏艾叶、佩香囊,等等.有一首民谚: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执菖蒲剑,蛇虫归地府.就是描写端午的这些习俗,艾、菖蒲和大蒜被称为端午三友,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其中一种既可观赏又可入药的植物—...  相似文献   

13.
盛夏季节,西瓜上市,给人们带来凉意,顿觉醍醐灌顶,甘露洒心。西瓜不仅是消暑佳品,而且也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宽中下气、通利小便之良药。由于西瓜性凉、味甘,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喝及热病大渴,故有“寒瓜”、“天生白虎汤”之称。如以红瓤西瓜剖开,取汁一碗,慢慢喝下治疗阳明热甚、舌燥烦渴或神情昏冒、不寐及言语懒出者;又如以西瓜、大蒜治疗夏秋季腹泻及烦躁不安等。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西瓜瓤味甘、淡,性寒,无毒,主治“消烦止渴,解暑热,疗喉痹,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西瓜汁主要含有氨基酸(如瓜氨酸、精氨  相似文献   

14.
正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各样的别名自然  相似文献   

15.
自从商家宣传惊蛰吃安宫牛黄丸可以保健身体、益寿延年,广大人民群众就出现了盲目跟风购买,随意乱用的现象。分析药学工作者、执业药师在工作中如何引导大家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用药有效且经济,使患者在较小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和最小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持螯赏菊时吟诵的佳句。曹雪芹的“持螯更喜桂荫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食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福,坡土曾笑一生忙。”可以数得上食螃蟹的绝唱,把品尝这人间美味刻画得维妙维肖。 金秋时节,菊黄稻香,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有道是“九月团脐(指雌蟹)十月尖(指雄蟹)”,也就是说,农历九月至十月,螃蟹性腺成熟,膏脂肥满,正是吃蟹的时节。  相似文献   

17.
南凯 《开卷有益》2010,(1):64-6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新年伊始,1月5日、20日分别为小寒和大寒节气。这两个节气是全年最冷的时候,俗话说“小寒大寒,冻作一团”。  相似文献   

18.
19.
南凯 《开卷有益》2010,(2):64-64
2月4日为立春、19日为雨水两个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俗称“打春”,标志春季的开始。春季养生,首先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木有生发的特性,肝恶抑郁而喜调达,主疏泄,  相似文献   

20.
春日话养生     
<正>春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是春天气候总是变化无常,昨天还是阳光普照,春风送暖,今天却是阴雨或扬沙,寒气袭人,这种反复的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影响很大。像鼻炎、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各种皮肤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情志病等成为这个季节的高发病,所以春季又称“多病之春”,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